⑴ 簡述日本的產業區位及國土結構的變化過程。
簡述日本的產業區位及國土結構的變化過程。
正確答案:(1)經濟復興期——地方圈的復興與原有工業地帶的恢復;(2)高速增長前階段——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的形成;(3)高速增長期後階段——第一國土軸的形成;(4)穩定增長期——工業向內陸和國土兩端的擴散;(5)結構調整期——首都圈一極集中型結構的形成。
⑵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工業布局
第一次
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大大提高,市場上的商品越來越豐富,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2、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科學技術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徹底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3、在工業社會中洞掘大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
4、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
5、加快了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6、同時,他們也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
性質: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是一場技術革命
第二次
1)經濟:
①生產力,迅猛提高,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②生產關系,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③經濟結構,重工業有長足發展,逐步佔主導;
④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
⑤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德實力超過英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⑥能源結構,人、畜、風、水、煤——-電、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較健全的以代議制民主、政黨政治和公民自由為特徵資本主義政治模式
②社會主義運動,促進了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誕生.
③對外政策,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瓜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侵略方式的變化(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
④民主民族運動:促進了新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⑤國際關系(世界政治格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3)思想文化:
①壟斷主義
②思想觀念,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增強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納豎衣和行方面,思想觀念
(5)環境問題,汽車的出現,促進石油的大規模使用,使大氣中,氮氧化散蔽合物,碳氫化合物的濃度增加而產生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