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我縣工業經濟新作為
一、要充分認識新常態給我縣工業經濟帶來的挑戰
一是增速的挑戰。近年來,我縣工業經濟增長雖然取得長足的發展——三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接近翻一番。全縣工業經濟增長趨於常態,仍處於合理區間,但我縣工業總量與合肥市、其它縣區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差距拉大。廬江工業短腿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廬江工業發展的壓力增大。
二是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挑戰。由於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時期。我縣工業也是如此,我縣工業企業主要屬於勞動密集型、資源型企業,技術創新力強、科技含量高類型的企業很少,過去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和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支撐,保持著一定的高速增長優勢。現在面臨著原有動力減弱的挑戰,主導產業礦業由於受市場的影響,礦石產量增加,價格降低,整個礦業經濟增幅緩慢。其它產業,由於受用工、融資等要素成本增加的影響,增長動力難以為繼。
三是工業投資乏力的挑戰。工業發展離不開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近年來,我縣工業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增速卻呈逐年下降趨勢,且投入的質量不高。從近年企業項目看,近年總投資在20億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僅有1個,即安徽銅冠礦業有限公司,目前還處於項目工程建設中,10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僅有7個,其中礦業項目佔4個,實質性開工建設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的大項目很少,廬江面臨著工業投資乏力的挑戰。
二、要在新常態下彰顯新作為
新常態是新挑戰,也是轉型發展新動力和新機遇,既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也要科學制定戰略戰術,勇於擔當,積極作為。
一是在新常態下要大有作為。廬江歷史人文,資源稟賦,聞名遐邇。區劃調整以後,我縣區位優勢更加明顯。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各類優勢越來越突出,廬江大有作為。廬江工業總量小,有很大發展空間。廬江工業僅佔全市工業總量的2.2%左右。縣經濟開發區的工業引擎潛力還未充分發揮,龍橋工業園還處於規劃、基礎設施配套的起始階段,園區發展空間很大。廬江資源豐富,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廬江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礦業經濟是我縣及今後一段時期工業的主導產業,但礦業深加工產業鏈一直沒有形成,資源優勢不能形成產業優勢,更沒有形成經濟優勢,因此我縣工業發展潛力很大。我們要科學分析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的新變化,分析其原因,謀求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新機遇,不能順勢而下,而應積極應對。
二是在新常態下要敢於作為。堅持「工業立縣」戰略不動搖,做到「立思想、立政策、立機制、立項目、立園區」真立真行,敢於作為,敢於先行。要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尋求重大項目突破。突出「產業第一」導向,依託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區位資源優勢,以產業鏈合作為主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努力使我縣成為全市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主戰場,力爭形成礦業及其深加工千億元產業集群,磁性材料及電子、機械製造及汽配兩個百億元產業集群,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建材、輕紡業三大特色產業集群,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以二產發展帶動三產發展,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
三是在新常態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適應新常態發展新要求,自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自然發展規律,自覺走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路。廬江是省會合肥南部副中心,又有合肥空間發展戰略規劃「1331」廬南產業新城。建設美好廬江,要以高度警醒的生態自覺,統籌劃定好產城發展邊界,站在全市、全縣長遠發展的大局,規劃好廬南產業新城的產業定位、發展方向,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不能盲目追求產值投資最大化,對沿海、大城市產業轉移的項目要實行嚴格的環保審批,大力發展和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牽動性強企業,大力加快淘汰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朝著環境友好型工業方向邁進。
四是在新常態下為企服務要親力親為。經信委作為工業企業服務部門,服務企業是我們主要職責,工作不能錯位,要按照工業立縣的總要求:精力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匯集、政策向工業傾斜。堅持服務工業經濟三項制度,創新服務方式,堅持問題導向,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對「企業家懇談會」活動中梳理的解決中和未解決問題跟蹤督查,加強調度,限期解決。對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向企業詳細說明原因,要引導企業規范管理,開拓市場,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㈡ 怎麼樣才能幹好生產調度這份工作(工作職責,內容,相關經驗)到底需要怎麼做
生產調度就是組織執行生產進度計劃的工作。生產調度以生產進度計劃為依據,生產進度計劃要通過生產調度來實現。生產調度的必要性是由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性質決定的。現代工業企業,生產環節多,協作關系復雜,生產連續性強,情況變化快,某一局部發生故障,或某一措施沒有按期實現,往往會波及整個生產系統的運行。因此,加強生產調度工作,對於及時了解、掌握生產進度,研究分析影響生產的各種因素,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對策,使差距縮小或恢復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編制出來之後,還僅僅是紙上的東西,要組織計劃的實施,把紙上的計劃變成現實的可供銷售的產品,就需要一個部門去組織實現這項任務,這就是生產調度。
1、保證生產過程順利運行
編制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無論考慮多麼周密,安排如何具體,也不可能預見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一切變化。實際生產過程中,情況十分復雜,千變萬化,有局部的,也有整體的;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工藝方面的,也有設備方面的;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這些問題一旦出現,小則造成生產被動,大則造成生產過程中斷,生產停車,計劃難於完成。生產調度就是要及時了解掌握這些影響因素。組織有關部門、有關人員處理解決這些不平衡因素,消除隱患,以保證生產過程長周期安全運行,保證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按要求實現。如果沒有生產調度夜以繼日的指揮調度,要想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隨時出現的矛盾,維持生產過程的正常運行,是不可能的。
2、收集生產動態和有關數據
生產調度不僅要組織實現生產計劃,而且在組織生產過程中,有許多工藝、設備、環保、安全、質量、供應、銷售、服務等方面的動態性情況和許多原始數據,需要及時、准確地記錄下來,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及時准確地記錄下這些數據和情況,就能及時地為各級領導、各部門了解生產、指揮生產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可作為有用的資料保存下來。由於生產調度的工作性質所決定,這項工作只能由生產調度承擔。
3、協調關系、貫徹領導指示
現代企業生產逐步趨向深度加工、聯合加工,領導管理多層次寬幅度。因此,協調好上下左右關系,對保證生產過程的正常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協調能力既是一種工作藝術性,又是調度作用進一步發揮的體現。同樣一件事,由於各人協調能力的差距、結果就不一樣。由於生產調度既要與生產打交道,又要與各部門、各種人相聯系,而且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要堅守崗位,這就決定了生產調度處於生產指揮的中心位置。因此,各級領導對生產管理的指示,均通過生產調度傳達下去,然後反饋上來。
[編輯本段]生產調度工作的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
生產調度工作的主要內容
生產調度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檢查、督促和協助有關部門及時做好各項生產作業准備工作。 2、根據生產需要合理調配勞動力,督促檢查原材料、工具、動力等供應情況和廠內運輸工作。 3、檢查各生產環節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出產進度,及時發現生產進度計劃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4、對輪班、晝夜、周、旬或月計劃完成情況的統計資料和其它生產信息(如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工時損失記錄;機器損壞造成的損失記錄;生產能力的變動記錄等)進行分析研究。
生產調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對生產調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確。所謂快速,是指對各種偏差發現快,採取措施處理快,向上級管理部門和有關單位反映情況快。所謂准確,是指對情況的判斷准確,查找原因准確,採取對策准確。為此,就必須建立健全生產調度機構,明確各級調度工作分工,建立一套切合實際和行之有效的調度工作制度,掌握一套迅速查明偏差產生的原因,採取有效對策的調度工作方法。對生產調度工作的其它一些要求如下所述: 1、生產調度工作必須以生產進度計劃為依據,這是生產調度工作的基本原則。生產調度工作的靈活性必須服從計劃的原則性,要圍繞完成計劃任務來開展調度業務。同時,調度人員還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協助計劃人員提高生產進度計劃的編制質量。 2、生產調度工作必須高度集中和統一。現代化大生產中生產者成千上萬,生產情況千變萬化,講管理就必須講統一意志,統一指揮,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助手。各級調度部門應根據同級領導人員的指示,按照作業計劃和臨時生產任務的要求,行使調度權力,發布調度命令。各級領導人員應充分發揮調度部門的作用,維護調度部門的權威。 3、生產調度工作要以預防為主。調度人員的基本任務是預防生產活動中可能發生的一切脫節現象。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就是要抓好生產前的准備工作,避免各種不協調的現象產生。在組織生產的過程中,不僅要抓配套保證裝配需要,還要抓毛坯保證加工需要,防止只抓出產不抓投入,抓後不抓前的做法。只有做到「以前保後」,才能取得調度工作的主動權。 4、生產調度工作要從實際出發,貫徹群眾路線。為此,調度人員必須具有深入實際、扎實果斷的工作作風和敢於負責的精神,要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親自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了解和准確地掌握生產活動中千變萬化的情況,摸清客觀規律,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所出現的問題,動員群眾自覺地克服和防止生產中的脫節現象,出主意想辦法,克服困難,積極完成生產任務。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瞎指揮,使調度工作達到抓早、抓准、抓狠、抓關鍵、一抓到底的要求。
[編輯本段]生產調度工作的機構和分工
生產調度工作的機構
企業的生產調度部門,是實施生產作業(進度)控制,進行日常生產管理,以實現生產作業計劃的責任部門。因此,每個工業企業都應該按照上下貫通、左右協調、集中統一、靈活有效的原則建立起生產調度工作系統。在各個生產環節中都應設置專職的或兼職的調度機構和人員,負責處理日常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偏差。一般大中型企業設廠級、車間和工段三級調度。即廠部以主管生產的廠長為首,設總調度室(或生產科內設調度組)執行調度業務;車間在車間主任領導下設調度組(或調度員);工段(班組)設調度員,也可由工段長(班組長)兼任;在機修、工具、供應、運輸、勞動等部門也要建立專業性質的調度組織。 各級調度機構應明確職責和許可權,規定編制,充實人員,並配備相應的調度技術裝備。 調度機構的分工應根據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以及每個企業的生產技術特點來決定。 對於生產過程連續程度較高,各個生產單位之間生產活動聯系緊密,生產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的企業(如化工廠、冶金廠、流水作業的機械廠等),生產調度的集中程度就要大一些。反之,廠內各個生產單位的生產活動獨立程度比較高的企業(如特種工藝美術廠、單件小批生產的機械廠等),生產調度工作的集中程度就應該相對小些,可把較多的權力下放給基層。
生產調度工作的分工
廠部調度機構的調度人員分工,一般有以下三種方式: 1、按產品分工。由每個調度員主管一種或幾種產品的調度業務。從所管產品的生產前准備、投料、生產,一直到產品完工的全過程,都由分管調度人員包干負責到底。這種分工的優點是:調度人員了解所分管產品的全過程,責任明確,特別適用於生產周期長的產品和新產品。其缺點是:容易發生對車間、工段的多頭指揮,影響調度工作的集中統一。 2、按車間、部門分工。由每個調度人員分工主管一個或幾個車間(業務部門)的調度工作,全面掌握所管車間(或部門)所有產品的生產及業務活動。這種分工的優點是:調度人員能全面了解該車間生產各種產品的情況(或該業務部門的全部情況),便於統籌兼顧。其缺點是:不能了解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容易發生前後脫節的現象。對於品種較穩定的成批大量生產,宜採用這種分工方式。 3、按產品按車間相結合的分工。即對穩定生產的品種,實行按車間分工的方式,對特殊的、難度大的、生產周期長的產品,設專職調度員,以保證此類產品較順利地完成生產全過程;同時又盡可能減少各種產品相互沖突,對車間、工段多元指揮的現象。 此外,廠級的設備、工具、供應、運輸、倉庫、勞動等部門,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立調度組,或指定專人負責調度工作。
[編輯本段]調度工作制度
生產調度是一項日常性的工作,應當把一些反映生產調度規律性的、行之有效的例行工作方法制度化,以指導調度工作的有效開展。調度工作制度一般有:值班制度、調度會議制度、現場調度制度、調度報告制度等。其內容視企業具體情況而定。
實行值班制度
為了組織調度,及時處理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廠部、車間都應建立調度值班制度。規模較大的企業可設中央調度控制台。廠部、車間都要設值班調度,處理日常生產中的問題。值班調度在值班期內,要經常檢查車間、工段作業完成情況及科室配合情況,檢查調度會議決議的執行情況,及時處理生產中的問題,填寫調度日誌,把當班發生的問題和處理情況記錄下來實行調度報告制度。為了使各級調度機構和領導及時了解生產情況,企業各級調度機構要把每日值班調度的情況報告給上級調度部門和有關領導。企業一級生產調度機構要把每日生產情況、庫存情況、產品配套進度情況、商品出產進度情況等,報企業領導和有關科室、車間掌握。
堅持調度會議制度
調度會議是一種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統一指揮生產的良好形式。企業一級調度會議由企業負責生產的領導主持,主管調度工作的科長召集,各車間主任及有關科室科長參加。車間調度會由車間主任主持,車間計劃調度組長召集,車間技術副主任、工具員參加。會前要做好准備,事先摸清問題,通知會議內容,集中解決生產中的關鍵問題。會議上議題要突出重點,要強調協作風格。會議既要發揚民主,又要有統一意志。 健全現場調度制度。領導人員下現場,到發生問題的現場去,會同調度人員、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地研究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以求得矛盾的解決。這種方法有利於領導人員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掌握下情,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問題可以獲得又快又好的解決。
堅持班前班後小組會制度
小組通過班前會布置任務,調度生產進度;通過班後會檢查生產進度計劃完成情況,總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