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瀾滄江邊工業如何

瀾滄江邊工業如何

發布時間:2022-04-19 22:41:10

㈠ 這個也是在瀾滄江邊上撿的,大家看怎樣

品相不錯,

㈡ 西雙版納景洪市的潑水廣場地理位置怎麼樣

離湄公河很近!地理位置還算不錯!

㈢ 簡述茶馬古道對漢藏兩民族發展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1] 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2] 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此為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背景
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
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
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辟的;
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3]
陝甘茶馬古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駱駝。而茶、馬,指的是販茶換馬(這里的茶和馬均是商品)。
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4] ,始於唐代,由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由於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區域,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稱為---蹚古道,因此陝康藏茶馬古道是當時可以在國內跨區販茶的茶馬古道。川藏茶馬古道是陝康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系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作用編輯
紐帶作用
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紐帶。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系。通過這條古道,不僅使藏區人民獲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內地出產的物品,彌補了藏區所缺,滿足了藏區人民所需。而且讓長期處於比較封閉環境的藏區打開了門戶,將藏區的各種土特產介紹給內地。形成了一種持久地互補互利經濟關系。這種互補關系使藏漢民族形成了在經濟上相依相成,互相離不開的格局。由此而進一步推動了藏區與祖國的統一,藏、漢民族的團結。在歷史上,宋朝、明朝盡管未在藏區駐扎一兵一卒,但卻始終與藏區保持不可分割的關系,令藏區各部歸服,心向統一。其中茶馬古道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經濟發展
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沿著這條道路、伴隨茶馬貿易不僅大量內地的工農業產品被傳入藏區豐富了藏區的物資生活,而且內地的先進工藝、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進入藏區,推動了藏區經濟的發展。例如因茶葉運輸的需要,內地的製革技術傳入藏區,使藏區的皮革加工工業發展起來;又如因商貿的發展,內地的淘金、種菜、建築、金銀加工等技術和技工大量經由此道輸入,推動了藏區農作技術、採金技術和手工業的發展。同時,由於交易物品的擴展,藏區的蟲草、貝母、大黃、秦芄等葯材被開發出來,卡墊、毪子和民族手工藝品生產也被帶動起來,有了很大的發展。據統計,宋代四川產茶3000萬斤,其中一半經由茶馬古道運往了藏區。明代經由黎雅、碉門口岸交易的川茶達3萬引,佔全川茶引的80%以上。清代經打箭爐出關的川茶每年達1400萬斤以上。同時,大批的藏區土特產也經由此路輸出。據1934年統計,由康定入關輸向內地的有麝香4000斤、蟲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銀400餘萬兩。可見漢藏貿易規模之大。在這一貿易的帶動下,藏區商業活動迅速興起,出現了一批著名的藏商,如"邦達倉"、"三多倉"、"日升倉"等(倉,藏語意為家。這里用作商號);出現了集客棧、商店、中介機構為一身的特殊經濟機構--鍋庄。康巴處於條大道的中心,受這種環境的熏陶,最早改變了重農輕商的觀念,養成了經商的習慣。康巴商人的精明能幹,由此遠近聞名。
藏區興起
促進了藏區城鎮的興起和發展。茶馬古道上的許多交易市場和馱隊、商旅的集散地、食宿點,在長期的商貿活動中,逐漸形成為居民幅湊的市鎮。促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發展。如打箭爐在元代尚為荒涼的山溝。明代開碉門、岩州茶馬道後,這里逐漸成對大渡河以西各馱隊集散之地,清代開瓦斯溝路,建瀘定橋,於其地設茶關後,迅速成為"漢番幅湊,商賈雲集"的商業城市。西藏和關外各地的馱隊絡繹不絕地來往於此,全國各地的商人在這里齊集。形成了以專業經營的茶葉幫,專營黃金、麝香的金香幫,專營布匹、哈達的邛布幫,專營葯材的山葯幫,專營綢緞、皮張的府貨幫,專營菜食的乾菜幫,以及專營鴉片、雜貨的雲南幫等。出現了48家鍋庄,32家茶號以及數十家經營不同商品的商號。興起了縫茶、製革、飲食、五金等新興產業。民居、店鋪、醫院、學校、官署、街道紛紛建立,形成為一座聞名中外的繁榮熱鬧的"溜溜的城"。又如昌都由於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條茶馬古道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亦隨著茶馬貿易的發展而成為康區重鎮和漢藏貿易的又一中心。
文化交流
溝通了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馬貿易的興起使大量藏區商旅、貢使有機會深入祖國內地;同時,也使大量的漢、回、蒙、納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軍進入藏區。在長期的交往中,增進了對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親和感,形成了兼容並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在茶馬古道上的許多城鎮中,藏族與漢、回等外來民族親密和睦,藏文化與漢文化、伊斯蘭文化、納西文化等不同文化並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現復合、交融的情況。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輝煌的喇嘛寺,也有關帝廟、川主宮、土地祠等漢文化的建築,有的地方還有清真寺、道觀。各地來的商人還在城裡建立起秦晉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等組織,將川劇、秦腔、京劇等戲劇傳入藏區。出現了不同民族的節日被共同歡慶;不同的民族飲食被相互吸納;不同的民族習俗被彼此尊重的文化和諧。文化的和諧又促進了血緣的親合,漢藏聯姻的家庭在這里大量產生。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在茶馬古道之上。
束河茶馬古道戀曲
要進束河古村,村口的青龍橋是必經之路。雖然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卻依然寬闊平整。清得發藍的青龍河從橋下流過,河邊有茂密的白楊樹和柳樹。白的梨花、紅的海棠花和桃花年年開放,為村裡人提供香甜的果實。這家鄉的美味,是古道藏客和走四方的束河皮匠永遠的記憶。
沿青龍橋向西走,有一條五花石板路,石頭上暗紅的線條至今可見。老人說,這是束河一幫常年奔波在茶馬古道上的商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捐資鋪砌的。因他們常和藏人做生意,當地人叫他們「藏客」。束河街是他們的牽掛,也是他們商旅生涯的起點和最終的期盼。
束河像一個街心大花園,有四條巷道從束河街上向四面延伸出去。向東的一條穿過麗江古城,往南的一條通往古濟行政村,往北的一條通向白沙行政村,往西北的一條是過去通往迪慶藏區的要道,即「茶馬古道」。
沿著源自九鼎龍潭和坡底小潭的小河,藏客走上兩條艱險的商旅古道:一條從松雲村通往西南方向的古關隘黃山哨,從拉市到石鼓、巨甸、魯甸,翻越栗地坪,過維西保和鎮,到瀾滄江邊後,沿江北上,過燕子岩棧道,到德欽後再從溜筒江過溜索進藏;第二條路,從九鼎龍潭和坡底小潭邊經過,蜿蜒伸向西部的玉龍雪山。經過文海村直達麗江龍蟠,渡金沙江,翻越十二欄桿,到中甸縣城,然後過上橋頭,從奔子欄用獨木舟渡江,翻越白茫雪山抵德欽城,然後再從溜筒江過溜索,翻梅里雪山進藏。兩條古道行程各六千里,走一趟需要三個多月。
棧道、溜索、雪山,古道上的每處險路都可能是藏客的歸宿。在他們勇敢而壯美的一生中,往往需要浪漫的牽掛,一些藏客在家娶一個「披星戴月」勤勞孝順的姑娘,在藏區娶一個溫柔賢良的「卓瑪」。遠隔千山萬水,許多納西姑娘和卓瑪一輩子沒見過面,確都會在心裡寬容甚至感激對方,在那個「把頭別在腰帶上」的男人身上,傾注悠長的思念。這樣的傳統如今已不存在,但因藏客而成為親戚的納西人和藏人卻常常在束河相聚。因此在束河喝到純正的酥油茶並不是一件難事。
藏客走過的茶馬古道有跡可尋,而源自束河的另一條古道卻從來沒有蹤影,這條無形的道上走著另一群人,他們「只要一把錐子,一紮紗線就能走遍天下」,他們是束河皮匠。

9宗教
三種宗教在康定和諧相處
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大雪山中段,坐落著一個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城——康定。從19世紀60年代起,小城內就形成了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存的格局,100多年的傳教歲月中,始終和睦相處,成為美談。 清真寺的阿訇是38歲的馬澤志,他仍記得2003年4月康定天主教堂新神甫李倫即位時,邀請他以及各個宗教的代表參加即位儀式時的熱鬧場面。
1646年,有回族人開始到康定謀生,康定縣城共有常住的穆斯林400餘人,在清真寺的隔壁,當地還專門修建了回民小學。72歲的回族大媽陳鳳雲正在清真寺內為即將到來的「開齋節」做准備,她有許多藏族朋友,有的信仰藏傳佛教、有的信仰天主教,「我們的關系很好啊,都是很要好的朋友。」陳大媽說。 據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局副局長張建泉介紹,他在康定從事宗教工作15年,很少碰到各個宗教之間發生沖突。 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在歷史上曾是繁榮一時的商業貿易中心。700年以來,藏商把從西藏帶來的麝香、蟲草、黃金、馬匹帶到康定,與內地商人帶來的茶葉、絲綢進行交易。正是這種民族間貿易的興盛,造就了各民族在康定的大融合。 距離清真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康定的天主教堂。1860年,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丁盛榮受羅馬教廷之命赴西藏傳教,途中受阻,返回康定,在康定北郊設堂傳教,拉開天主教在康定的傳教歷史。 全縣城300多天主教信徒中,藏族信徒佔到了200人。天主教堂神甫李倫說:「雖然全縣城3萬多人口中信仰藏傳佛教的人佔到了絕大多數,但是當地政府積極保護信仰者較少的宗教,這里有很好的宗教信仰環境。」 距離康定天主教堂約150多米的地方,是當地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安覺寺,已有380多年的歷史。

10研究
「茶馬古道」的命名人木霽弘以及雲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周重林,聯名發表文章,《茶馬古道研究模式以及意義》,他們以為:

茶馬古道景色(17張)
第一、茶馬古道是當今世界上地勢最高的貿易通道。

第二、茶馬古道從來都是民族融合與和諧之道,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藏族史詩《格薩爾》說「漢地的貨物運到藏區,是我們這里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人民對茶以及茶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西北游牧民族同樣如此。
第三、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發源於青海的瀾滄江,流經西藏,入雲南,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最後從越南奔向南
茶馬古道之路
海。正是在瀾滄江流域出產的雲南大葉種茶葉的遠征,聯動了中外民族之間的經濟以及文化交流,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諸多文化的淵源。盡管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茶馬古道上有眾多的民族,但這些民族的第二語言統一在西南官話下,這是世界文明傳播史上罕見的實例,無疑是茶馬古道又一大貢獻。
第四、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商品承載著文化,茶馬古道同時也是一條宗教道路,教徒與商人相伴而行,為這些區域帶來了不同的信仰。比如通過藏傳佛教在滇西北的傳播,進一步促進了納西族、白族和藏族的經濟及文化交流,增進了幾個民族之間的友誼。

11文化旅遊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圍繞「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標定位,普洱將凸顯「茶文化旅遊」主題,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馬文化為主題的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和發揮茶產業的優勢,實現茶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共贏。
普洱市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驛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普洱市同時是一個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具有眾多自然生態資源、水域風光資源及人文旅遊資源,且茶文化、民族文化、口岸文化優勢明顯,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67%,茶園達318萬畝,旅遊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普洱市將立足於普洱市旅遊資源的文化和特色,以及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底蘊依託「普洱茶都、中國茶城、世界茶源」的品牌優勢,利用良好的自然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旅遊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全面提升普洱市的旅遊產業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將普洱市建設成為雲南省的新興旅遊城市。同時,以「觀光普洱、美食普洱、歡樂普洱、養生普洱」為口號,將普洱市打造成為「世界普洱茶休閑養生旅遊勝地」。
普洱市規劃打造「一城、三區、四線」的旅遊新格局。「一城」即以思茅區為核心,打造世界知名的生態養生度假旅遊城;「三區」即規劃打造以思茅區為核心的思茅快樂養生度假旅遊區,以景邁山高山生態茶園為基礎的原生態茶文化休閑旅遊區,以思茅區、寧洱縣為主的普洱茶馬文化探險體驗區;「四線」即規劃打造西部邊陲風情民族文化旅遊景觀線,北部原始森林風貌神奇探秘旅遊景觀線,東部茶馬文化旅遊景觀線及東南異域民族風情邊境旅遊景觀線。
根據科學論證,提出了「十大旅遊景觀景點創意設計工程」:普洱市一是要創意建立普洱市民俗文化村,開展歡樂普洱民俗風情游;二是要規劃建設國際級溫泉養生度假村,開展普洱市高端度假休閑游;三是要規劃打造普洱市思茅河十里民族美食長廊,開展民族美食體驗游;四是要規劃建立普洱民族文化藝術宮,開展民俗風情文化藝術、茶文化體驗游;五是要恢復建設普洱市月光寺,引導群眾開展宗教文化游;六是要規劃恢復普洱市文武廟,開展普洱市歷史文化尋蹤游;七是要規劃引導建立寧洱縣的普洱府,開展普洱市茶馬文化體驗游;八是要規劃改造普洱市思茅區珠市街,開展古街觀光購物游;九是要規劃建設普洱市的茶文化景觀長廊「茶都大道」,開展普洱城市觀光游;十是要整合改造普洱市茶園資源和制茶企業,開展普洱市現代茶工業觀光游。

㈣ 瀾滄江邊有什麼世界自然遺產

瀾滄江屬於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一部份,其它的兩條江還包括金沙江和怒江。
三江並流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它是雲南省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壯觀、民族風情最多彩,但基本上是尚未開發的景區。同時它還位於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㈤ 梅里雪山至今還是人類無法征服的聖地。攀登者需要從海拔2300米的瀾滄江邊開始

首先對語段進行分層,然後提取關鍵的詞語.第二句是距離和攀登者,第三句是坡面,第四句是地形,第五句是氣候,第六句是面積;
故參考答案為:
①攀登距離超出人類體能極限;②坡面太陡;③地形復雜;④氣候多變,雪崩頻發;⑤雪山面積太大,迷路難以自救.(答對一點給1分,共5分)

㈥ 雲南為什麼缺水呢

河流是城市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雲貴地區的很多城市周邊沒有大河。

雲貴高原的大河多為峽谷

雲南和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地形崎嶇,位於第二階梯,兩省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元江、烏江、北盤江等主要水系,河流多為峽谷,兩岸陡峭缺少平地,無法發育出沿河的大城市,幾乎沒有大城市坐落在這些名川兩岸。

凱里

凱里地勢不平坦,城北的清水江河岸與城區的海拔落差將近百米,清水江北岸也基本是山地,因此可以通往長江的清水江也只是從凱里邊緣繞過。

現代城市發展對水運的依賴減小

雲貴地區原為偏遠地區,城市人口規模小,以目前的城市建成范圍來看,很多當初足夠供給城市發展的水源顯得微不足道。但在古代,正因為這些河流使得城市形成。在現代,河流已經不是城市擴張的必要因素了。

㈦ 瀾滄江斷裂帶

瀾滄江斷裂帶是前人認識分歧較大的一條斷裂帶,基礎地質領域通常把它與瀾滄江結合帶交織在一起進行研究,瀾滄江結合帶是海西末期一條十分重要的碰撞接合帶,在新生代時期開始活化轉化為走滑斷裂帶,與東側的紅河斷裂帶和西側的怒江斷裂帶構成一個巨大的走滑變形域。瀾滄江斷裂帶還被作為西側羌北、羌南、左貢、保山4個地層分區與東側沱沱河沿-昌都和蘭坪2個地層分區之間的重要構造帶,該帶自NW端的烏蘭烏拉湖北西,向SE經左貢縣扎玉、德欽縣梅里雪山、維西縣白濟汛、蘭坪縣營盤,再經景谷縣半坡、瀾滄縣雅口至景洪縣向南而延出國境,全長約1400 km。斷裂帶寬度變化大,表現為向SE收斂、向NW撒開狀,撒開段寬達60餘千米(包括窩木扎-碧土斷裂)。該斷裂帶可分為南、北兩段,北段位於德欽縣梅里雪山以北,從NW向轉為NNW向;南段從維西縣白濟汛向南一直到緬甸,呈近SN向(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2004)。該斷裂在滇西基本上沿瀾滄江河谷延伸,是控制蘭坪-思茅紅色盆地西側的邊界斷裂(段建中等,2000)。

目前,關於瀾滄江斷裂帶的性質和活動方式還存在較大的分歧(許志琴等,1996;吳根耀,1991;陳智梁等,1998),多數研究者認為其以右旋走滑性質為主(吳根耀,1991;陳智梁等,1998),近期有人認為其以左旋走滑性質為主(段建中等,2000),或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走滑方式(鍾康惠等,2004),只是第四紀以來斷裂主要表現為右旋走滑特徵(段建中等,2000;鍾康惠等,2004)。由於瀾滄江斷裂帶走向延伸長,在空間上表現出來的產狀有所差異,從而導致對該斷裂帶傾向的認識出現不同看法。例如,有的認為斷裂面近於直立微向W傾(雲南省地質礦產局,1990),在西藏昌都地區傾向SW,傾角一般在60°~70°左右(陳福忠等,1983),還有人認為斷裂面向東傾斜(張勤文等,1983;王鎧元等,1983)。按照不同地段斷裂性質、特徵的不同,瀾滄江斷裂大致可分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南段不在研究區內,北段和中段與滇藏鐵路規劃關系比較密切。以下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調查情況,著重對瀾滄江斷裂北段和中段的主要特徵及其活動性加以闡述。

一、瀾滄江斷裂北段

瀾滄江斷裂北段位於德欽縣梅里雪山以北,斷裂走向從NW轉為NNW向。前人對該段斷裂的位置尤其是在西藏芒康縣境內的位置的認識尚不一致。有的認為在鹽井至如美段位於瀾滄江左岸;有的認為從鹽井到瀾滄江大峽谷位於瀾滄江右岸,在大峽谷內基本順江發育,從如美向N位於瀾滄江左岸(鄧起東,2006);有的認為在鹽井附近的瀾滄江左、右岸皆有斷裂存在,並構成侵入岩體的邊界(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2004);在原國家地震局(1989)出版的《中國岩石圈動力學地圖集》中,在相當瀾滄江斷裂位置也有一條穿越瀾滄江的斷裂。為了確定該段斷裂的位置,我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野外地質調查工作,取得一定的認識。

(1)雲南省地質調查院侯光中認為,「瀾滄江斷裂」通過芒康縣如美鎮拉烏村。在《中國岩石圈動力學地圖集》中,穿越瀾滄江的斷裂也延伸到了芒康縣如美鎮拉烏村附近。我們通過野外調查發現,在西藏芒康縣鹽井至如美段發育規模較大的玄武岩體(曲孜卡鄉北部)和輝長閃長岩體(如美鎮竹卡周圍),在瀾滄江兩邊均有分布,上述岩體外圍的岩性為泥岩和砂岩(圖5-16,5-17)。在如美鎮拉烏村發育灰白色閃長岩侵入到砂岩和板岩中,並捕虜了暗綠色輝長岩角礫,長者達9 cm,說明瀾滄江斷裂對上述岩體具有一定的控製作用。

圖5-16 芒康縣曲孜卡鄉熱崗共北214國道邊坡地層接觸關系剖面圖

圖5-17 芒康縣如美鎮絨曲下遊河口附近318國道邊坡剖面圖

(2)在曲孜卡鄉政府所在地的瀾滄江河谷右岸有溫泉出露(照片5-1),最高水溫達68℃,泉水流量大,溫泉中有輕微的H2S氣味。溫泉主要位於瀾滄江拐彎的凹岸,泉水來自西邊的雪山。該類溫泉的分布很可能受到瀾滄江斷裂和玄武岩體的控制。

(3)野外調查發現,在芒康縣加色頂西至芒康縣城東側的分水嶺發育有燕山期的超基性輝橄岩,該岩體周圍的岩性為砂岩和板岩。同時,在徐中鄉西發現灰岩與砂岩和板岩呈斷層接觸(圖5-18),接觸面呈彎曲形態,在加色頂附近也有灰岩與砂岩和板岩的接觸界線(圖5-19)。

(4)在德欽縣城南東的德維公路開挖揭露了瀾滄江斷裂帶的組分,顯示斷裂帶走向與瀾滄江基本一致。瀾滄江左岸砂板岩構成的邊坡上顯示規模宏大的斷層面,至少可以識別出3 個方向的擦痕,最新一次擦痕表現為右旋走滑(照片5-2),顯示了瀾滄江斷裂具有多期活動的特點。

圖5-18 芒康縣徐中鄉康布村黑曲左岸地質剖面圖

圖5-19 芒康縣加色頂西318國道邊坡地質剖面圖

照片5-1 曲孜卡鄉瀾滄江河谷右岸溫泉出露(W)

照片5-2 瀾滄江河谷中的瀾滄江斷裂帶特徵(NNE)

由於三江地區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都十分復雜,該段鐵路一般作為中長期規劃。按照前期規劃,鐵路線大致在玉曲一帶與瀾滄江斷裂(該段也稱「窩木扎-碧土斷裂」,也常作為梅里雪山深斷裂的北段)基本並行(圖5-20);在梅里雪山一帶,斷裂與梅里雪山隧道斜交。根據遙感地質解譯和前人研究資料,該段斷裂走向N30°W,傾向SW,平面上呈舒緩波狀,帶內岩石擠壓破碎帶、糜棱岩、拖拉褶曲及韌性剪切糜棱岩帶發育,具有壓扭性。由於缺少斷裂測年資料,且沿斷裂帶尚無Ms≥6級的歷史和現代地震記錄,故結合前人工作成果綜合判定瀾滄江斷裂北段屬早更新世活動斷裂。

二、瀾滄江斷裂中段

瀾滄江斷裂中段主要位於維西縣白濟汛向南-保山一線,基本上沿瀾滄江河谷延伸,經碧羅雪山、崇山山脈東坡變質帶延至保山瓦窯東的瀾滄江邊,被EW向和NW向斷裂所切。總體呈SN走向,但微顯波狀彎曲,向南逐漸偏向SE方向,斷裂面近於直立微向西傾(雲南省區域地質志,1990)。由於該段交通條件極差,對確定斷裂的走滑性質有較大困難。通過遙感地質解釋發現:①梅里雪山至崇山,存在規模較大的線性構造帶;②斷裂東側羌塘陸塊內,中生代以來形成的近SN向斷裂帶組合形式,有向南撒開向北收斂的趨勢,顯示陸塊整體向南滑移。野外沿斷裂帶考察發現,維西中路鄉一帶的J2h地層普遍發生變質、變形;在德欽日嘴村邊見斷裂旁側小構造使中侏羅統(J2)發生左行錯移;蘭坪金滿-兔峨一帶,瀾滄江斷裂東側,侏羅紀—白堊紀紅層中發育NW向的直立板理帶,板理由一系列直立緊密褶皺的軸面劈理組成,在接近瀾滄江斷裂帶時劈理與斷裂呈15 °~20 °交角,不僅指示了該斷裂具左行走滑特徵,還說明左行走滑運動發生在白堊紀之後。在維登瀾滄江河谷西側,斷裂使第四紀沖積扇發生左行錯移達500 m。由於缺少斷裂測年資料,且沿斷裂帶尚無Ms≥6級的歷史和現代地震記錄,故結合前人工作成果,綜合判定瀾滄江斷裂中段屬早-中更新世以來的活動斷裂。

圖5-20 窩木扎-碧土斷裂與規劃鐵路線的關系示意圖

㈧ 咱們瀾滄江邊有好多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石頭,最近看到Yy上有的人在切石頭賣,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們這里

先撿些上來看看是什麼石頭才

閱讀全文

與瀾滄江邊工業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怎麼看有沒有貼膜 瀏覽:909
公明合水口第四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857
大眾途銳和賓士e哪個好開 瀏覽:523
奧迪r8撥片如何拆卸 瀏覽:311
奧迪a7四驅最便宜的多少錢 瀏覽:944
賓士都是哪裡的車型 瀏覽:315
2019年考研西北工業大學怎麼樣 瀏覽:826
如何控制工業自動化產品 瀏覽:338
各車企旗下有哪些汽車品牌 瀏覽:109
如何辨別汽車是否是渦輪增壓 瀏覽:308
20款奧迪a3反光鏡怎麼折疊 瀏覽:423
朗逸汽車鑰匙電池多少伏 瀏覽:790
麵包車裝個汽車中控鎖多少錢 瀏覽:154
汽車怎麼選車 瀏覽:708
汽車門緊怎麼辦 瀏覽:284
那曲市有什麼工業 瀏覽:354
桂東縣工業有哪些 瀏覽:456
工業和信息化部是什麼專業 瀏覽:105
賓士glk400什麼機油 瀏覽:618
哪個工業稱為工業之母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