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利用工業大數據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業大數據應用將帶來工業企業創新和變革的新時代。通過互聯網、移動物聯網等帶來的低成本感知、高速移動連接、分布式計算和高級分析,信息技術和全球工業系統正在深入融合,給全球工業帶來深刻的變革,創新企業的研發、生產、運營、營銷和管理方式。這些創新不同行業的工業企業帶來了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洞察力。工業大數據的典型應用包括產品創新、產品故障診斷與預測、工業生產線物聯網分析、工業企業供應鏈優化和產品精準營銷等各個方面。
2. 如何發展先進製造業 加快推進製造強國建設
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支撐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
當前,我國工業運行下行壓力巨大。一是經濟減速還沒有觸底,投資增速降到多年最低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低位徘徊、後勁不足,出口下降態勢仍在延續。二是產能過剩問題凸顯,鋼鐵、煤炭、水泥、建材等行業產能已達到峰值,產能不減、價格疲軟,PPI已連續45個月下跌,目前還看不到緩解跡象。三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受需求不足和綜合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企業利潤下降,虧損面擴大,部分行業全行業虧損,面臨倒逼破產的企業增多。四是金融風險隱患加大,企業負債率上升,相互拖欠增多,有的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我國工業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不是周期性的,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我們要做打持久戰的准備,適當提高換擋降速容忍度,強化體制動力和內生活力,努力實現工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苗圩坦言。
其中,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是兩大重點。「十三五」時期是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關鍵5年。苗圩指出,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大理念全面落實到推進《中國製造2025》各項任務中,按照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的要求,聚焦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整合資源,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帶動製造業水平整體提升,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大重點發展領域和智能製造等5大工程。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將聚焦十大領域的細分行業,加強與省區市之間協商協調,實現差異化和梯次發展。以5大工程項目為牽引,在關鍵共性領域和重點行業率先突破,推動製造業整體水平提升。
在網路強國建設方面,工信部將按照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圍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
「信息通信業轉型包括宏觀定位、發展方向、產業體系、發展格局和管理能力上的轉型。」苗圩說。
具體來說,在宏觀定位上,要更強調信息通信業的基礎性、公共性定位,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在發展方向上,要把「兩化」融合作為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夯實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在產業體繫上,要加快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全力打造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在發展格局上,要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信息通信業投融資,形成多種主體相互競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在管理能力上,要堅持發展、管理與安全並重,加快建設以互聯網管理為核心、基礎管理和網路信息安全為重心的行業監管體系。
3. 形勢與政策:我國在國內政策方面,是如何全面推動工業製造業轉型升級的
4. 怎樣推動工業經濟的綠色發展
「一個驅動」即創新驅動。實現工業綠色發展,必須探索全方位的創新道路,從理念、技術和制度3個層面開展創新。理念創新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前提。世界經濟正在加速邁向低碳化和綠色化,綠色經濟時代即將來臨,人類將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大跨越。這勢必改變工業發展的傳統模式,工業生產不再單純追求規模擴張,而是更加註重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這需要提出並踐行新的發展理念。技術創新是工業綠色發展的關鍵。綠色技術涉及諸多學科和領域,前沿性強,需要持續地大規模研發投入,不確定性和風險較大。這就要求政府加強規劃、戰略和政策引導,為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發應用提供強有力的制度和資金供給。與此同時,工業技術的綠色創新既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術和新興綠色產業,也要高度重視對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升級。制度創新是工業綠色發展的保障。從國際國內經驗來看,加快工業綠色轉型、培育壯大新興綠色產業,必須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則在戰略規劃、財稅金融產業政策、環境規制等方面加大制度供給力度,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
「五個轉變」即要素投入、主導能源、製造方式、發展模式和治理體系的轉變。在要素投入轉變方面,從主要依靠資源能源、勞動力、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知識、信息等新型生產要素的投入轉變。在主導能源轉變方面,從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向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轉變。在製造方式轉變方面,從傳統的材料消耗高、生產效率低的減材製造、非智能製造,向新型的材料集約利用、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的增材製造、智能製造轉變。在發展模式轉變方面,從傳統的要素投入型、規模擴充型的發展模式,向新型的集約節約型、質量效益型的發展模式轉型。在治理體系轉變方面,從傳統的政府管理,向政府、產業、企業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工業綠色治理體系轉變。
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首先,制定國家工業綠色發展戰略,科學制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強度指標,形成中長期目標約束和政策誘導。制定國家工業綠色發展戰略,並根據各行業特點制定行動路線圖。根據各地區不同發展水平和發展特點,因地適宜,分類施策,建立以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污染物排放為核心的約束性指標體系,完善相關獎懲問責機制,倒逼地方政府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路子。進一步完善節能環保技術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節能減排的市場化機制和雙向激勵機制,促進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轉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活垃圾和廢舊物質回收,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其次,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加大綠色投資力度,大力發展新興綠色產業。在保持國家工業體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積極化解產能過剩,淘汰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的高耗能高污染產能,推進企業兼並重組,推動落後產能和僵屍企業退出。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加大投資支持力度,打通傳統產業與綠色技術之間的通道,將綠色技術、綠色工藝滲透應用到傳統產業各環節。大力發展新興綠色技術和產業,將發展新興產業作為加快工業綠色轉型的突破口,加大對新興綠色產業基礎技術、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加強對新興綠色產業的財政金融支持。
第三,對接三大戰略,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和國際產能合作,優化工業布局。落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通過「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轉移部分產能,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同時,降低我國東部地區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的分布密度和排放強度。落實「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完善促進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各項沿海、區域開發戰略的配套政策,優化國內工業布局,協調地區之間的綠色轉型進程,縮小轉型成果分配的差距,緩解工業綠色轉型中的地區不平衡矛盾。
第四,提升綠色供給,培育綠色需求,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步牽引工業綠色轉型。積極推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協同融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要素創新和配置方式上的作用,提升工業整體勞動生產率和質量效益。實施綠色製造工程,面向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實施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推進產業綠色協同鏈接,培育再製造產業。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綠色消費和生態消費的理念和文化,實施綠色政府采購計劃,利用市場機制創造更多的綠色需求。
第五,重點推進政績評價考核、資源品價格、環境生態補償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改革政府和官員的政績考評制度,加強環境污染損失核算,建立並完善基於SEEA(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的綠色GDP核算體系,將其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各地區根據資源稟賦和資源條件適度發展。打破資源型行業壟斷,推進資源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理順資源價格體系,建立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拓寬生態補償資金渠道,鼓勵探索資源交易等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模式,鼓勵異地開發等新型區域生態補償方式。
5. 我國當代怎麼促進工業化的
我國當代促進工業化最大最好的一種方法就是科學技術有很大的提升,現在一些工廠裡面的機器還有工作效率都提高很多。
6. 如何找准發展定位,為推動國家製造業發展和行業進步多做貢獻
一、找准方向--找准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這是避免盲目轉行最重要的一條。要先行挖掘自己的職業氣質、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結構等方面的因素,找到自己的職業潛力集中在哪個領域,只有找准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發掘自己的潛力。[分享]教你少走彎路的十條忠告
二、看清行業--看清目標行業的發展趨勢
主動、全方位地了解目標行業現狀和前景,畢竟朝陽行業才更有前途,也能給你這位新人更多的機會。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不能僅僅靠報紙或者雜志介紹,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向目前已在該行業供職的朋友打聽,以便獲得可靠消息,打聽的內容包括升遷制度、薪資狀況等各個方面,多多益善。
三、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四、尋找匹配--看自己與新行業是否匹配
在自己與新行業之間尋求共同點,一般來說,知識技能、客戶群、工作內容三方面中有一方面有共同點就也就等於有了轉行的基礎,比如原本是做銷售職位的,從日用品改行做醫療器械,雖然行業變動了,但工作內容相似,就比較好上手;或者,自己的專長、興趣與目標行業有一定的關聯性,也是轉行的基礎。
五、找到入口--找到最佳的轉型切入點
確定要轉行之後,還要找到一個切入點,這是決定你能否走穩走對轉行第一步的關鍵。找准切入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你對新行業、新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有足夠的掌握,對新行業產品信息有充分的了解,還要懂得使用高效、專業的求職方法,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揭秘房地產公司「魔鬼培訓」招聘騙局
六、果斷行動--當機立斷採取行動
在原有領域走得越遠,轉行的難度也就越大。一旦確定了必須轉行,那就不要再猶豫,因為等待、觀望的時間越長,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這個時候,建議不妨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這一切都看作是投資,你並不是在換工作,而是在對一新領域進行投資,捷足先登者自然收益越大。
七、卧薪嘗膽--適應期避免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得不償失。轉行不同於跳槽,跳槽可以為新企業在短時間內創造價值,而轉行的人往往需要一段的適應期,卧薪嘗膽,而缺少耐心、沒有放平心態就使許多轉行者半途而廢。
7. 如何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針對上述問題,轉方式、調結構、補短板既是我國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長遠戰略,也是當務之急。
第一,以提高原創研發設計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為重點,推動創新戰略從跟蹤模仿向引領跨越轉變。近40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2016年GDP達到744127億元,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超過2%,同時我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已經取得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這些都標志著我國的創新路徑將發生戰略性轉變,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進行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應集中國力在重大關鍵技術上攻關並取得突破,實現彎道超車。
第二,以創新設計引領中國創造,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和轉型升級。經驗證明,工業設計對於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芬蘭絕大部分傳統產業使用創新設計,其中紡織服裝和皮革、傢具、玻璃、制陶行業等傳統產業有80%以上使用設計師,金屬製造、機械製造、電子設備、計算機相關產業及電器零部件、橡膠和塑料製造、汽車製造、健康、食品、等產業有50%以上使用設計師。而據調查,廣東省在使用工業設計的企業中有90%改善了企業形象,80%開拓了新的市場,70%降低了產品成本,企業利潤的40%來自設計。
第三,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目標營造創新生態。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為「眾創」提供了技術支撐,使「人人都是設計師」變成現實。應樹立開放融合、包容試錯的創新理念,加強眾創平台、創客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在稅收、房租、設備開放、創業輔導等方面加大優惠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高校設立創業學院,讓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規范推廣「眾包、眾籌」等新模式,降低「雙創」成本和風險,讓草根創業生生不息。
第四,以「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為目標,營造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生態。中小企業不僅是創新創業的主戰場,也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企業生態環境是否好,關鍵看中小企業是否有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為此,應切實加強體制創新、破除壟斷、簡政放權、減稅讓利、放寬准入等方面的宏觀環境改善,提供有效制度供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讓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
8. 我國在國內政策方面,是如何全名推動工業製造業轉型升級的
1.強制關停落後產能企業,強制限定企業的環保和低碳政策。
2.對中小製造業進行兼並重組,使其在生產的相關方面達標。
3.對利民企業,進行稅收等財政政策的支持。
4.將製造業向服務型的製造業轉移升級。
5.合理規劃製造業企業的區域和技術的分工,並利用地理條件優勢,提高製造業的附加值和創新力及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