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信息化水平如何影響工業區位

信息化水平如何影響工業區位

發布時間:2024-09-06 07:46:29

❶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第四章 知識點總結

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一、 主要知識點
1、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農業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自然條件 氣候 光熱條件與農作物種類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同生物生長發育要求的水分條件不同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當的農作物品種、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地適宜發展林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的分布隨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於25°的山地不宜發展種植業,宜發展牧業或林業;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
土壤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土壤適宜生長的作物不同 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發展適宜生長的農作物
社會經濟條件 市場 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關注市場動態,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的農作物品種
交通運輸 發展商品農業必須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園藝業、乳畜業等應布局在交通運輸方便地區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直接干預農業生產 響應政府決策,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發展農業生產
機械 農業機械化可以解放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地廣人稀的地區發展商品農業要以機械化為基礎
勞動力 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和經營方式 勞動力豐富的地區可以精耕細作,集約化經營
(註:農業生產的特點:①、地域性(因地制宜);②、季節性和周期性(因時而宜);教材P44案例1「環地中海地區的農業變遷」)
2、農業發展變化:①、人們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②、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強調根據溫室效應的原理,改善作物生長的溫度因素,並可以對光照、通風、濕度等因素進行人工調節);③、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④、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自然因素比較穩定,而社會經濟因素發展變化較快)
3、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地域類型 代表性地區 主要分布地區 所屬分類 特 點
混合農業 墨累-達令盆地(背風坡;灌溉成為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東水西調) 歐洲、北美、南非、澳、紐西蘭 商品農業
密集農業 ①、良性農業生態系統;②、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事活動;③、農業生產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④、大規模機械化家庭農場⑤、市場廣大;⑥、交通便利
季風水
田農業 中國秦淮以南 東亞的亞熱帶季風區;南亞的熱帶季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勞動密集型
自給農業 ①、人多地少,小農經營;②、單產高,商品率低;③、機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④、田地規模小,水利工程量大
地域類型 代表性地區 主要分布地區 所屬分類 特 點
商品谷
物農業 美國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烏克蘭、中國的東北、西北 商品農業
種植業
密集農業 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生產專業化程度高
大牧場
放牧業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紐西蘭、阿根廷、南非 密集農業
商品農業 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專業化程度高
乳畜業 西歐 北美洲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我國大城市的近郊 密集農業
商品農業 ①、商品率高;②、機械化程度高;③、集約化程度高;④、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圍
4、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區位條件:①、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②、市場廣闊(世界主要小麥、畜產品產地)、勞動力豐富、生產方式、技術先進
5、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條件:①、氣候以季風為主(雨熱同期,水熱條件好),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生長(水稻的習性:好暖喜濕);②、地處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適宜水田管理;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有利於精耕細作;④、人多地少,生活習慣導致糧食需求量大(稻米是當地居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⑤、水稻生產的歷史悠久(7000年歷史)
6、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條件:①、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②、便利的交通運輸(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水運同全國鐵路、公路網相銜接);③、地廣人稀;④、高度發達的工業,為農業生產提供現代化農業機械、電力、化肥、農葯;⑤、先進農業科技
7、大牧場放牧業區位條件:①、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大規模機械化經營;②、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和,草類茂盛,優良的天然牧場;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促進了商品化經營,廣闊的市場需求(註:牛肉遠銷西歐的原因;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的發展措施:①、圍欄放牧;②、劃區輪牧;③、種植飼料;④、開辟水源;⑤、培育良種牛,加強對牛群病害研究)
8、乳畜業的區位條件:①、氣候溫涼、潮濕,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②、城市化水平高,生活習慣影響,對乳畜產品需求量大
9、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常見工業部門舉例 區位選擇原因
原料導向型工業 製糖工業、水產品加工工業、水果罐頭加工業等 原料不便於長途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的工業,應接近原料產地
市場導向型工業 啤酒、傢具製造業等 產品不便於長途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的工業,應接近市場
動力導向型工業 電解鋁工業等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業,應接近火電廠或水電站
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服裝工業、電子裝配工業等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技術導向型工業 飛機、集成電路、精密儀表等工業 技術要求高的工業,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發達的地區
(註:原料(工業原料范圍越來越廣,可替代原料越來越多;交通運輸的改善使運輸成本不斷降低)、交通(經濟發達國家內交通網非常完善,各地交通都極為便利,工業區位選擇時不必考慮交通狀況)、普通勞動力(工業的進步使工業生產對技術要求越來越多;勞動力密集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減弱;市場(可以快速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有利於企業生存;原料導向型工業大量轉變為市場導向型工業)、交通(交通便利的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拉近了與原料地、市場的距離)、信息(信息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信息交流最大的城市越來越吸引工業,而信息閉塞的地區工業將難以發展)、高素質勞動力(工業生產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技術密集型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增強)
10、污染嚴重工業的區位選擇
工業部門 污染類型 區位選擇
水泥廠、釀造廠 空氣污染 將工廠設置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或者常年盛行風向的下風向
印染廠、造紙廠、電鍍廠、皮革廠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廠、煉油廠 既污染大氣,又污染水源 綜合以上兩條
發電廠、鋼鐵廠 空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①、設置在居民區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或常年盛行風向的下風向;②、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11、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工業城市(註:工業集聚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工業集聚還可以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工業地域按形成時間可分為: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是以生產工序上的工業聯系為基礎,以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有的出於同樣的考慮,有的則是在規劃的工業用地上,先建成基礎設施,在吸引投資者建廠,形成空間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業聯系)、按發展程度可分為:發育程度高的工業地域(面積大、往往由於工業地域的擴展而形成工業城市)、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地域(面積小,發育程度低,發展潛力小))
12、傳統工業區主要分布地區是: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等
13、傳統工業區發展的區位特點(以魯爾區為例)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離鐵礦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交通;⑤、廣闊的市場(註:魯爾區形成了以煤炭工業為基礎,以鋼鐵工業為主導,少數重工業部門高度集中工業地域)
14、傳統工業區衰落的主要原因(以魯爾區為例):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⑤、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註:魯爾區的五大傳統工業部門是煤炭、電力、鋼鐵、機械、化工)
15、傳統工業區綜合整治措施(以魯爾區為例):①、調整工業結構(減少鋼鐵工業數量、擴大單個廠礦的生產規模、新建或引入技術水平高的電子、石油化工、汽車、機械等部門的中小企業);②、調整工業布局(工業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擴展、鋼鐵工業向沿海轉移);③、發展第三產業(發展科技和教育、開展工業旅遊、發展金融服務業);④、優化環境(嚴格控制工業廢水、廢氣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植樹造林)
16、新工業區主要分布地區是: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慕尼黑地區,以及美國「矽谷」、日本的「硅島」(九州島)等
17、義大利中部和東北部工業區形成條件:①、大批廉價勞動力;②、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③、發達的信貸體系;④、義大利高度開放的經濟;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18、義大利中部和東北部工業區特點:①、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雇員一般在250人以下;②、以輕工業為主,生產成本低廉、工藝考究、質地優良、款式新穎的輕工業產品;③、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④、生產高度專業化,企業僅從事單一的專業化生產;⑤、企業分布在小城鎮,甚至農村,實行家庭包工形式,生產過程分散(註:義大利的新工業區,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企業之間是彼此的協作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
19、高技術工業的主要特點(與傳統工業相比):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較大比例;②、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並且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短;③、研究開發費在銷售額中所佔的比例較高;④、產品面對世界市場
20、美國「矽谷」崛起原因:①、位置優越,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這里屬於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③、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學);④、便捷的交通,通達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運輸;⑤、軍事訂貨(特有的條件);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21、主要交通運輸的方式技術經濟特徵比較(由大到小、由快到慢、由好到差):①、按運量:海運——鐵路——河運——公路——航空;②、按投資:鐵路——公路——航空——河運——海運;③、按運費價格:航空——公路——鐵路——河運——海運;④、按速度:航空——鐵路——公路——海運——河運;⑤、按靈活性:公路——航空——鐵路——河運——海運;⑥、按生產效率:海運——河運——鐵路——航空——公路;⑦、按連續性:鐵路——公路——航空——海運——河運;⑧、按穩定性:鐵路——公路——航空——海運——河運(註:貨物運輸要根據貨物的性質、數量、運距價格、時效等情況選擇運輸方式,各種運輸方式在技術上、經濟上各有長短,都有最適宜的使用范圍)
22、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形態的影響:①、聚落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干線(鐵路、公路、河道等)擴展,這些交通干線也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②、一個地區主要交通線發生變化,會引起該地區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註:教材P82~P83中所提到的例子;揚州城市衰落的原因:①、大運河淤塞;②、海上交通運輸的發展;③、京滬鐵路的建成)
23、每個商業企業空間形式上都表現為大小各異的點,商品的流動所憑借的各種交通運輸工具、線路和一定數量的倉庫在空間形式上除表現為一定數量的點以外,更多地表現為聯絡各點的線,眾多的點和線的銜接,在購、銷、存、調各環節的運動循環中相互聯系與制約,也相互交錯和聯結,形成商業網點
24、商業中心是行使商業職能的城市或城市內的區域(廣義的商業中心包括全國性商業中心和地方性商業中心;狹義的商業中心包括商業街和商業小區等多種組織形式,是商業網點的一種比較高級的形式)
25、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密度的影響
地區 商業網點密度 原因
山區 小 地勢起伏,運輸線路稀少,運輸方式單一,商品流通很難建立和發展,商業網很難伸展到哪裡
平原 大 地形平坦,運輸線路多,運輸方式多樣,商品流通易建立和發展
26、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分布位置的影響

(註:商業網點布局的原則是市場最優、交通最優)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 主要知識點
1、人地關系的演變
時期 生產力水平 對人地關系的認識 人類活動 環境問題
採集漁獵時代 低下且發展緩慢 人類聽天由命,依賴和崇拜自然 採集和漁獵。人類改造環境的能力微弱 生物資源遭破壞,引起物種滅絕。但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並不嚴重
農業文明時期 很大提高 不能正確認識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天命觀和有神論主宰著人們的思想,但有了科學的萌芽 人類大規模地開發利用資源,與環境的對抗性明顯增強 環境遭到破壞,如大規模地開展耕地使大面積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毀;農田擴展使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變得日益簡單和脆弱
工業文明時期 極大地發展 人類試圖成為自然的主宰 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壯大,從環境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源和能源,向環境排放大量的廢棄物 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資源短缺和環境惡化逐步從局部擴展到全球
2、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的表現:①、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
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產速度時,便會出現資源
短缺、生態破壞等問題;②、人為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如果超過
了環境的自凈能力(人類的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的產物排放到環境中,
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納和清除能力),就會導致
環境質量下降,形成環境污染(註: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關系:①、
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資源,使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②、不合理
地利用資源,使環境質量下降,惡化)
3、環境的反饋作用:人類作用於環境的同時,環境把它所受到
的影響,反過來作用於人類本身
4、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①、人口壓力;②、資源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註:傳統發展模式關注的只是經濟領域活動,其目標是產值利潤的增長,物質財富的增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帶來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
5、城市地區和鄉村地區環境問題的差異
地區 環境問題 形成原因
城市 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如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 由於交通、工業活動和人類聚居地的過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
鄉村 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鹽鹼化、森林減少、水源枯竭、物種減少 利用資源的方式不當或強度過大
6、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較發達國家嚴重的原因:①、處於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而人口增長卻很快,環境承受著發展和人的雙重壓力;②、限於經濟、技術水平,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發生環境問題不能即及時充分解決;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7、可持續發展是不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滿足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需求又不損害別的地區或國家人們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
8、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註: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目的;生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了一個復合系統,在整個系統中,人處於核心地位。培養人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觀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
9、可持續發展的原則:①、公平性原則(發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開發資源不對其他國家構成危害、或其享受資源和環境);②、持續性原則(人類活動和社會發展保持在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之內,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③、共同性原則(解決全球性問題需要國際協作,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
10、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①、發展中大國;②、人口壓力巨大(我國面臨著龐大的人口基數,應對著人均資源不足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嚴峻挑戰);③、資源嚴重不足(我國是一個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較少的國家,並且由於我國生產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對自然的利用率比較低,這進一步加劇了自然資源的緊缺程度);④、環境污染嚴重(以大氣、水體、固體廢氣物、雜訊為重點的環境污染仍在發展,並迅速由城市向鄉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銳減、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生態破壞的范圍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11、為了解決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我們別無選擇地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
12、循環經濟(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實踐模式):①、工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在產品生產過程和預期消費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把對人類環境的危害減至最小,又能充分滿足人類的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模式);②、農業循環經濟——生態農業(註:循環經濟是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根據資源輸入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和使廢棄物再生資源化等三個原則,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

❷ 評價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區位因素

從經濟方面看,珠三角在工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面走在全國的前面;從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國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為當地的工業化對城市化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工業化加速了非農產業向城市的集中
毗鄰港澳、華僑眾多、開放政策
外向型經濟穩步發展
非農產業向城市集中、農村工業化加速了農村城市化
工業化所帶來的大機器生產為吸納大量勞動力提供了條件。隨著珠江三角洲工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❸ 1、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1、工業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
(2)分類:按生產對象:採掘業、加工工業
按產品性質:重工業(主要為生產服務)輕工業(主要為生活服務)
2、主要的區位因素
理想的工業區位:充足的原料、動力;質高價廉的勞動力;前景廣闊的市場;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產出,以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
五種主導型工業類型的特徵
3、影響工業區位選擇主要因素的發展變化
(1)科學技術進步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鞍鋼與寶鋼的區位變化特徵:
共同區位優勢:交通便利、接近市場、接近水源
區別:鞍鋼——接近原料,燃料產地 寶鋼——接近消費市場
鋼鐵工業的三次變革:近煤型(動力導向型)----近鐵型(原料導向型)----臨海型(市場導向型)
(2)環境保護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3)社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如政策變化、鄉土情感、個人偏好、 工業慣性等
工業地域的形成
一、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
1.工業聯系
(1)生產工序上的工業聯系(投入——產出的聯系)
第一種是甲企業的產出是乙企業的投入。
如紡紗——織布——印染——服裝製造。
第二種時同一工廠中不同工序之間的聯系
也屬於這種聯系方式,如汽車組裝廠、生產流水線。
(2)空間利用上的工業聯系

有些工廠相互之間並沒有生產工序上的聯系,卻在地理空間上聯系在一起,工廠之間這種空間聯系有的為了共同利用基礎設施,有的為了共同利用廉價勞動力等,如某些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不同工業企業
(3)信息上的工業聯系
2、工業集聚
在工業發展中,具有工業聯系的一些工廠往往發生工業集聚現象。
分類:專業化生產的工業集聚、共用基礎設施的工業集聚
工業的集聚的優點,可以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3.工業地域

(1)工業地域的概念
工業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們稱之為工業地域。
(2)工業地域的形成
工業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過程,可分為兩類:
①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
主要是在生產上有投入—產出聯系的工業企業自發集聚形成的;
②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
既有與前者相同的類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礎設施條件吸收下,不同工業集聚而形成的。
(3)工業地域的性質

工業地域按照發育程度的不同,分為兩類:
①發育程度較低的工業地域
(如食品工業),以當地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為主,工業聯系簡單、規模小、工廠少。
②發育程度較高的工業地域
(如鋼鐵工業區),工業聯系復雜、面積大、協作企業多、生產規模大,往往能夠形成專業化很強的工業城市。我國和世界許多著名的「鋼城」「石油城」「汽車城」。
二、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
近些年來,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復雜的工業(如飛機、汽車製造工業和電子工業等)開始出現分散的趨勢。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條件,降低成本,以最終獲得最大的綜合經濟效益。
傳統工業區和新工業區
一、傳統工業區
1、主要分布: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等。
2、傳統工業區的特徵
⑴一般是在豐富煤、鐵資源基礎上,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為主;
⑵以大型企業為軸心,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分布高度集中。
二、魯爾區的發展、衰落與整治
1.發展的區位特點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較近(如法國洛林鐵礦)
③充沛的水源(如萊茵河、利珀河、魯爾河)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
⑤廣闊的市場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其原因是:
①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的五大傳統工業部門:煤炭、電力、鋼鐵、機械、化工)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使用)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⑤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3.綜合整治措施
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則,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綜合整治。
A、調整工業結構
B、調整工業布局
C、發展第三產業
D、優化環境
提示:德國魯爾優化環境的措施:
A、嚴格控制工業廢水、廢氣等的排放;
B、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裝置和污水處理系統
C、植樹造林
4.遼中南工業區的特徵
(1)區位優勢:煤、鐵、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場。
(2)與德國魯爾區相比,不同之處在於魯爾區內鐵礦資源不豐富,遼中南水源供應緊張。
傳統工業區普遍存在問題( 衰落原因):原料和能源消耗大,運輸量大,環境污染嚴重等。
三、新興工業區的概念、分布
1.概念:新興工業區是指20世紀50年代之後,在發達國家的一些鄉村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
2.主要分布:在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地區,以及美國「矽谷」等,日本的「硅島」(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中關村等。
四、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1.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
2.發展特點
口訣:「小、輕、散、低、散」
3.獨特的發展模式—工業小區
(1)概念
指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 、比較穩固的 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
(2)作用
有助於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4.對我國溫州鄉鎮企業發展的啟示
加強技術投入、企業之間聯系和協作,杜絕惡性競爭,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提高生產和管理人員的技術
五、美國「矽谷」
1.特點
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1)人才:從業人員水平高
(2)產品:研發費用高;
(3)增長和更新速度快;
(4)產品面向國際市場
2.崛起原因
①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②氣候宜人;(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
③世界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學)
④便捷的交通,通達速度快;
⑤穩定的市場(軍事訂貨);
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3.我國中關村科技園發展
(1)與美國矽谷的相同之處:
①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交通便捷。
不同之處:中關村科技園的研發費用不足、科技創新不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未形成發達的專業化分工配套體系。市場化制度和法規不完善和健全。
影響工業區位的成本因素較多,各項成本因素對不同行業的區位吸引力不同。下面是為大家總結了的工業區位知識點 及相關習題,各位同學趕緊學起來吧。
知識點歸納
1、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
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
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
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2、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
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
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田、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嚴重
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3、滬寧杭工業基地
(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
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
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4、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輕工業為主)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靠近港澳地區。

(2)自然因素:
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
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靠近港澳地區便於引進外資和技術管理;地處僑鄉,藉助華僑和華人引進外資和技術;市場經濟發達。
不足:能源、資源不足
5、東部沿海工業地帶
范圍:

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14個沿海開放城市(江蘇:連雲港、南通)、四個工業基地
優勢條件:
有眾多優良港口和通達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的海運航線;
便於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企業,開展對外貿易;
經濟發達、技術雄厚、基礎好。
發展:
大秦鐵路、神黃鐵路;秦皇島港煤炭輸出港;秦山、大亞灣、田灣、嶺澳核電站;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
6、長江沿岸工業地帶
范圍:

以滬寧杭為中心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鋼鐵、輕紡工業;以宜昌、重慶為中心電力、金等工業發展;以攀枝花為中心鋼鐵工業;以西昌為中心的火箭發射基地;湘贛地區多種有色金屬工業等。
優勢條件:
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礦產、水利資源豐富;水運得天獨厚;經濟腹地廣闊
7、隴海-蘭新鐵路工業地帶
范圍:

連雲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新疆烏魯木齊
優勢條件:
能源豐富、資源豐富;第二條歐亞大陸橋
8、義大利新興工業基地和我國鄉鎮企業(浙江溫州)
區位分析:

大批廉價勞動力;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張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點: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鎮或農村。
相同點:(同上)
不同點:
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沒有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
調整措施:
重視專業分工和團結合作;
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
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實施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產品的需求信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形成規模生產;
樹立品牌意識;
加大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9、「矽谷」
典型地區:

美國矽谷、德國墨尼黑、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中部地區、印度的班加羅爾。
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
(2)社會經濟因素:
科技發達(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軍事定貨(美國矽谷)。
特點: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發展變化原因:
利用這些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優勢條件。
10、傳統工業區
典型地區:

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等
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豐富水源。
(2)社會經濟因素:經濟開發早;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業資源支持;廣闊的市場。
特點:
煤鐵資源豐富;以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中心
整治措施:省略(魯爾區)
11、沿江大開發
區位因素:
工業製造業基礎雄厚;
科技力量強;
水陸交通便利;
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
經濟腹地寬廣;
工業聯系好;
政策扶持;
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豐富的農副產品;
靠近我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上海可獲得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等。
意義:
為提升江蘇製造業水平提供新的發展平台;
帶動兩岸經濟尤其是蘇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全省經濟的協調發展;
促進整個長江三角洲社會經濟的發展;
大開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進一步促進江蘇旅遊業的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2、城市工業布局
區位因素:

主導風向-盛行風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風頻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水源-產生污水工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遠離城區;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業;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線分布;環境-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資源-城市外圍盡可能靠近資源分布區(例如:鋼鐵靠近鐵礦、發電廠靠近煤炭基地);工業聯系-投入-產出聯系等。
13、工業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義:

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不利意義:
工業集聚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地區的環境污染。
分散區位因素:
產品「輕、薄、短、小」,便於航空運輸;接近市場;接近勞動力豐富地區;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較低的地區;減少環境污染。
(美國工業向西部和南部遷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興工業發展快,就業機會多;環境優美,污染少。)
1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帶(五個工業區)
區位條件:

有利—島國,多優良港口;工業基礎好;
不利—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
促進發展的原因:
深刻的歷史原因;重視科技;發展教育。
工業區位的選擇
1.從經濟效益上看
工廠應當選擇在具有明顯優勢條件的地方,以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需要考慮的因素只能有一個或幾個,那麼這類工業的區位選擇就以其主導因素為指向(或導向),如下表:
工業部門類型
工業特點
部門舉例
區位選擇原 則
原料指向型工業
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的工業
甜菜製糖廠、甘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等
接近原料產地
動力指向型工業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
鋼鐵、冶金(如煉鋁廠)、化學等重工業
接近能源供應地(火電廠或水電站)
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皮革加工、制傘、製鞋等工業
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
技術要求高的工業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工業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2.從環境效益上看
不同工 業對環境的要求不同,污染程度及污染類型不同,其區位選擇的要求也不同。具體分析如下:
(1)環境要求。
對環境十分敏感的工業,應建在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遠離煙塵污染嚴重的工廠,如電子廠、感光器材廠。
(2)污染程度。
污染程度
區位選擇要求
舉例
規模小、無污染
可以有組織地設在城區
服裝廠、玩具廠
規模大、對空氣有輕度污染
可布置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
機械廠、倉儲區
嚴重污染
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郊區
鋼鐵廠、水泥廠
(3)工業布局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3.從社會效益看
區位因素
區位選擇要求
政策
因國防需求、改革開放、解決就業等而將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地方
個人偏好
海外華僑到家鄉投資
工業慣性
工廠區位不合理,但因搬遷費用高、政府影響、對當地經濟保護等仍保留
文化傳統
消費習慣
文化傳統、消費習慣的地區差異,客戶的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水平等
一、選擇題

以寧波為龍頭、以寧海為基地,加上周邊的溫州、台州、麗水、義烏、桐廬等地,浙江省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具產業圈。這里企業數量眾多、規模較小,產品物美價廉,是全球文具的采購中心和加工生產基地。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從工業區位因素分析,文具產業的區位選擇最符合下面金字塔圖中的
2.與浙江文具製造業有較大外貿往來的國家主要有
A.哥倫比亞、新加坡、韓國
B.美國、俄羅斯、德國
C.澳大利亞、越南、摩納哥
D.利比亞、古巴、南非
解析:
1.從工業區位因素分析,文具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因素是勞動力,區位選擇應布局在勞動力豐富地區。圖C中③點比重最大,是主導因素,C對。A、B、D錯。
2.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銷售到勞動力缺乏的發達國家,與浙江文具製造業有較大外貿往來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俄羅斯、德國,B對。哥倫比亞、新加坡、韓國 、越南、摩納哥、利比亞、古巴、南非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A、C、D錯。
答案:1.C 2.B
二、材料題
材料一: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其出產的醬香名酒因其資源的依賴性、不可復制性和限量性而深受市場追捧,此地獨特的優質原料糯高粱更顯珍貴。其工業發展中堅持向山要地,發展「工業梯田」(是把荒坡、荒山建設成可用於工業生產的台階式土地開 發利用模式),昔日的貧瘠荒山變成了聚寶盆。下圖為貴州省仁懷市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仁懷市當前城區地價 200 多萬元一畝,但周圍荒山發展「工業梯田」只需幾十萬元一畝。「糧食下田、工業上山」,仁懷市工業園區和城區統籌發展,許多「鄉下人」不需進城就可以變成需要上班的「城裡人」。
(1)根據所給材料分析仁懷醬香名酒工業園區建立的條件,並指出其建設中大力發展「工業梯田」的自然原因。
(2)為了打造「酒都仁懷」名片,仁懷市應如何發展醬香名酒工業園,請您給出合理化建議。
(3)分析仁懷發展「工業梯田」的意義。
答案:(1)條件:獨特氣候,是優質糯高粱產地;近赤水河,環境優美,水質好;品牌歷史長,價值高;市場廣闊,佔有 率高(答對 3 條得 6 分) 自然原因:仁懷市山地多,平地少,工業用地缺乏;(2 分)荒山、荒坡面積較廣,開發利用潛力大(2 分)。
(2)釀酒文化和創新科技結合,研發釀酒工藝;嚴控釀酒質量,夯實醬香名酒品牌;開發拓展醬香名酒種類和級別;拓寬名酒銷售渠道(答對 3 條得 6 分)
(3)降低企業的建設生產成本;保護耕地資源;促進城市化發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勞動力就地轉化,增加了就業;保護了「酒都仁懷」的生態環境。(任答對 3 條得 6 分)
試題分析:
(1)仁懷醬香名酒工業園區建立的條件,可以從原料、水質、市場等方面回答,大力發展「工業梯田」的自然原因,可以從地形等方面回答。
(2)仁懷市發展醬香名酒工業園的措施,可以從嚴控釀酒質量、夯實醬香名酒品牌、開發拓展醬香名酒種類和級別、拓寬名酒銷售渠道等方面回答。
(3)仁懷發展「工業梯田」的意義,可以從降低企業的建設生產成本、保護耕地資源、促進城市化發展等方面回答。
(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譚老師的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譚老師的推送哦)

❹ 地理必修二第三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農業的區位選擇

限制性因素:農業生產需要許多條件,如果一個地區其他條件均滿足,唯有一個條件不能滿足,則既是。如西北地區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第二節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季風水田農業

1、 主要分布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東南亞熱帶雨林區

3、季風區水稻種植業的主要特點、成因及發展措施

二、商品穀物農業

2、美國商品穀物農業的幾方面特點: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高;區域化和專業化生產。

第三節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1、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

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發展的限制性條件——水源不足,原因:位於大分水嶺背風坡,大氣降水少。解決措施:

東水西調。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3、科技進步的影響

交通條件改善和運輸能力提高 → 原料、燃料對工業區位影響減弱,市場增強 工業產業對信息的依賴程度提高→ 信息通達性對工業區位影響增強

科學技術的進步 → 工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提高 → 勞動力數量對工業區位影響減弱,素質增強

第二節 工業地域的形成

一、工業集聚與工業地域

1、工業聯系產生工業集聚

工業聯系有:生產工序上的聯系(紡織廠和印刷廠之間);空間利用上的聯系(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企業)。 工業集聚的優勢:①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②可以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2、工業集聚形成工業地域

工業地域形成原因:①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以生產工序上的工業聯系為基礎,以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而自發在地理空間上相互靠近);②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a把生產工序上聯系密切的工廠布局在一起形成;b在規劃工業用地上,先建成基礎設施,再吸引投資者,形成空間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業聯系)。

二、工業分散與工業地域聯系

1、 工業分散原因:①老工業區的發展趨於飽和狀態(用地緊張,環境質量下降,交通條件變差等);

第三節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一、傳統工業區

1、 傳統工業區特點:以煤鐵資源為基礎;形成時間早;結構單一(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為主);企業規模大。

典例: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俄羅斯-烏克蘭工業區、中國東北部工業區。

2、 德國魯爾工業區——"德國工業的心臟"

(1) 區位優勢:①水陸交通便捷(歐洲中部陸上交通十字路口);②煤炭資源豐富;③水源充足;④離(法國洛林)鐵礦區近;⑤市場廣闊。

(2) 衰落原因: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開采成本上升;③能源消費結構變化,導致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鋼鐵過剩;④老工業區發展趨於飽和狀態;⑤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⑥新技術革命沖擊。

(3) 綜合整治: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②調整工業布局;③擴展交通,完善交通網;④發展科技,繁榮經濟;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二、新工業區

1、新工業區的四個特點:時間新、地區新、形式新、部門新。

2、 新興工業區有兩種形式:①以電子、宇航等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如美國矽谷;②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如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3、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①以中小企業為主;②以輕工業為主;③實行家庭包工,生產過程分散;④集中同類和相關企業;⑤單一的專業化生產;⑥企業分布在小城鎮,甚至農村。

4、 我國的新興工業區——溫州鄉鎮企業:

①與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相同之處:中小企業、輕工業、單一的專業化生產、多分散在小城鎮;

②與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不同之處:沒有形成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系統以及企業間良好的協作關系; ③建議:加強技術投入,加強企業間的聯系和協作,避免惡性競爭,完善服務體系,提高生產和管理水平。

5、 高技術工業的主要特點:

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占較大比例;

②增長速度比傳統工業快得多,並且處在不斷的變化中,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較短(快); 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高; 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6、 高技術工業典例:美國矽谷、日本硅島(北九州)、印度班加羅爾、德國慕尼黑、中國中關村。

7、 美國"矽谷"的區位因素: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②地中海氣候,氣候宜人;③交通便捷(鄰近航空港,高速公路運輸便捷);④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如斯坦福大學);⑤市場穩定,軍事訂貨;⑥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文化。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水平如何影響工業區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工業基地缺什麼 瀏覽:962
01年川崎寶馬250多少錢 瀏覽:756
武漢賓士a200l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783
汽車車載測試有什麼特點 瀏覽:226
賓士cla起動機線怎麼走 瀏覽:765
賓士c在不懂車的人眼裡值多少錢 瀏覽:920
淮北工業大學有多少學生 瀏覽:558
奧迪a4l怎麼顯示功率扭矩 瀏覽:502
大眾奧迪座椅匹配在哪個通道 瀏覽:776
汽車打火多久水溫表有反應 瀏覽:604
共享汽車掃碼能開多久 瀏覽:869
寶馬三濾多久換一次多少錢 瀏覽:210
針織和冰絲汽車座套哪個好 瀏覽:534
寶馬x5越野車輪胎為什麼那麼大 瀏覽:740
老款奧迪空調怎麼關圖示 瀏覽:703
賓士醫療救援車副油箱按鍵在哪裡 瀏覽:20
為什麼奧迪和賓士有跑車 瀏覽:976
汽車停電後多久可以啟動一次 瀏覽:427
汽車落鎖干擾器哪裡有賣 瀏覽:415
被撞寶馬車主賠償多久可以賠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