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針對會計造假進行審計
會計造假與其他方面的舞弊是相互關聯的,如原始憑證、銀行對賬單、商業票據等,最後都歸結為會計造假,這里僅介紹常見的違背會計准則和行業制度方面的會計造假。 一、收入完整性 對財政專項資金收入的審計主要從其完整性入手,審查所有的收入是否都入賬了,也就是是否少作收入。專項資金的收入來源渠道主要有上級財政或部門預算安排撥入、本級財政預算配套、按規定徵收籌集、接受社會捐贈等。 (一)改變會計科目 如審計中發現,某縣交通局收到一筆上級直接撥入的公路建設資金,長期掛在「暫存款」科目,不反映收入,發生的支出沖減「暫存款」,而這些支出超出了資金使用范圍,但因為是在往來科目內,支出時不接受財政監督管理。會計年報做了二份,一份是對付財政和審計的,依然按「暫存款」報告,一份是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的,按「上級補助收入」報告。 審計只需對這些敏感會計科目重點關注,一是審查銀行賬戶,看資金來源和用途;二是與財政撥入資金核對,看其是否按財政撥入項目歸入對應的會計科目;三是審查往來賬的收支情況,從而發現資金收支的性質。 (二)設置「賬外賬」 如某縣社保局為了籌建社保大樓,在單位財務賬之外設立了一本「基建賬」,收支全部通過出納的活期存摺或現金運作。審計發現,該局收取部分單位的養老金、實物參保資產的租金等不做養老金收入,而是作為基建資金來源,建築商應繳納的職工養老金與社保局應支付的建築工程款互相抵消,一邊做基建收入,一邊做基建支出。而應支付給參保單位的退休工資等,直接在養老金專戶上列支。 「賬外賬」可以採用思維聯想法進行審計,社保大樓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審計人員首先要想到如此大的工程投入,資金來源於何處?養老金賬上沒有參保單位繳納養老金的收入,卻有退休費用的支付,或雖有收入,但收入與支出明顯不對稱,審計人員就要分析聯想到是否存在養老金收入不入專戶賬的情況。 (三)通過下級入賬 如某縣民政局接受一省外企業的捐贈,縣民政局不做收入賬,而由援助項目——某農村小學所在的民政所開具行政事業性單位內部收據。審計發現,該省外企業憑縣民政局出具的公益性捐贈的證明材料和民政所的收據,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稅前扣除。而實際上援助小學只享受到30%的捐贈款,縣民政局截留30%放在賬外,用於發放職工獎勵,另外的40%返回給了捐贈企業的老闆個人。 這一情況通常只有在延伸審計時才能發現。 (四)多餘工程物資變賣處理不做收入 如某縣移民建鎮的公建設施項目,使用移民專項資金購買鋼材、水泥、沙石等工程物資,移民項目結束後多餘的工程物資變賣處理收入不做移民專項收入或沖減移民專項支出,而是作為縣物資總公司的營業外收入,用於職工的社保支出。 審計通過項目工程造價的審計,推斷工程物資實際耗用量,倒算出結余的工程物資數量和金額;也可以通過工程物資進出庫的授權審批內部控制的符合性測試,審查倉庫保管的物資賬,來分析判斷工程物資的實際結余情況,再追查結余物資的去向。 (五)多做收入 除了上述的少做或不做收入的情況外,還有多做收入的情況,即審計經常發現的地方配套資金的虛假收入。地方因為財力緊張,無力提供配套資金,但又想爭取上級補助資金,於是搞假配套,一方面做配套資金撥入,一方面又虛列項目支出,把配套資金套回去。 虛假配套的審計要緊緊圍繞項目及資金流程來進行,結合審查項目成本和銀行收付發生額記錄,重點關注大額現金支付項目資金的交易情況。 二、支出真實性 對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的審計主要從其真實性入手,審查所有的支出是否都是實際存在或已發生的,有無虛假的支出。專項資金的支出方向大部分為項目耗費,少部分為項目實施所必需的運作費用。 (一)虛列項目成本 是指根本沒有發生的成本支出項目,如上述的虛假配套收入,必然就存在虛假配套支出。此外還有項目單位有意虛列項目成本,套取資金彌補行政事業經費的不足,或設立小金庫,逃避財政監督。 對這一會計造假的審計,只需按照項目流程追查下去,虛假成本與虛假項目是對應的,追查證實項目未實施,或調查資金補助受益對象,也就能找到虛列項目成本的證據;也可以通過審查往來賬發現線索,有的應付或暫付項目工程款,長期不轉入項目支出,很有可能就是虛構的項目支出。 (二)重復列支成本 項目成本雖已發生,但已經做了支出而再一次做項目支出。如一次審計時發現某縣交通局支付某村級公路補助資金,憑工程結算稅務發票做了項目工程支出。在第二年,該局憑該發票存根聯復印件,再做一次工程支出,並在復印件上說明由於原發票不慎遺失,故以此復印件入支出賬,復印件並有稅務發票專用章作證。 審計可以通過建立項目庫,標記已經完工並付清項目款的項目,這樣可以有效查出重復列支的情況;通過項目工程造價結算的審計也可以發現重復列支的情況;專項資金的項目很多是跨年度實施的,審計人員不僅要查看當年的項目支出情況,而且要關註上年或下年的同一項目的支出情況。 (三)巧立名目收費 近幾年加大了專項資金監督管理力度,提取項目管理費、審查費、咨詢費、業務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的情況表面看起來少了很多,但實際情況是,由於地方財政幾乎沒有安排項目運作經費,項目單位從公開提取項目管理費變為暗中操作。如某縣交通局在審批撥付資金時,採取先繳費後審批撥款的方式,收取咨詢費、設計費和監理費等。 審計可以抓住資金流這條主線,順藤摸瓜,這些巧立名目收取的費用從何處出賬,最終會被牽扯出來。如上述交通局收取的費用,審計通過審查資金流向,從交通局到鄉鎮項目業主,再到施工單位,最終查出該費用由施工方墊付,實際還是來源於專項資金。 三、資產與結余的處理 (一)資產的處理 有的項目管理單位用專項資金購置固定資產,不按規定做資產賬,而是賬外使用,用於本單位的行政事業公務或用於出租,獲取額外收益,收支均不入賬。審計某縣防汛指揮中心時,通過到房管局進行房屋產權認證,發現賬外房產。 如某縣社保局將企業參保的小車不作參保資產備查賬,也不按規定及時拍賣處理,而是作為單位自用車或送給縣級部門領導使用。審計通過審閱參保企業的備查資料,再到車管所進行車輛產權認證,證實縣社保局挪用社保資產的情況。 某縣自來水公司用國債資金購買地皮,計劃用於縣城高壓泵房供水改造工程,直接列支項目支出,項目也一直未實施。8年後因城市發展規劃改變,該公司將地皮拍賣,拍賣收入是原購地成本的十倍以上,資產處置收入一部分交由政府,一部分作為公司的其他收入。審計通過審閱國土局的有關資料,了解到此宗土地當初的用途是建高壓泵房,再追查該公司8年前的購地資金出處才發現線索。 (二)結余的處理 部分財政專項資金結余按規定可以結轉下年繼續使用,但必須列入下年度預算,有的部門就將結余資金不按規定列入預算,重復申報獲取部門預算資金;部分結余資金按規定在項目全部結束後,將結余資金交回財政,由財政重新預算安排使用,但一些有資金結余的部門或單位通過調整專項資金明細科目,虛列支出掛往來賬、第二年再沖回去等多種方式,少報或不報結余資金;有的單位年底將結余資金直接轉入「事業基金」,變專項資金為事業基金。 審計通過專項資金收、支的審核,很容易算出資金結余的實際數額。 四、財務報告 審計某縣民政局民政優撫資金時發現,通過虛報優撫對象人數和優撫等級,套取上級補助資金。有的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單位為了騙取上級補助資金、或粉飾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業績,有意上報虛假的財務報告,審計時只要將其上報的財務報告及相關報表資料與專項資金賬面數核對,就能發現虛報的情況,並能分析判斷出其他問題的線索。但為了不被審計發現問題,審計組要求提供上報的年度財務報告,被審計單位往往會找出如沒有上報的財務報告等理由或借口,不向審計組提供,這種情況下,要取得上級審計機關的支持。 五、關聯交易 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部門通常利用關聯關系來實施會計造假目的,審計主要針對關聯關系的合法性來分析、判斷會計造假的表現形式,並相應採取特有的審計方法和技術揭示會計造假的真面目。 如某市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向項目業主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預算等服務,收取項目咨詢費,通過審計發現該工程咨詢公司實際上是市發改委設立的,注冊資金在發改委財務賬上借出,項目法人是發改委的一位副主任,財務人員由發改委財務人員兼,咨詢服務業務由發改委綜合股和其他股技術人員兼,公司財務審批與發改委審批人是同一人。審計通過審查公司設立程序合法性,發現發改委的這一關聯公司。 某縣交通局將公路建設與改造項目大部分承包給下屬的公路養護中心,審計結果表明,其工程結算造價明顯高於其他標段的施工方。審計通過審查交通局的招投標程序和工程結算的情況發現這一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
B. 如何對企業成本進行審計
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指工業企業生產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產品所支出的各項生產費用的總和,它反映生產費用的最終歸宿,是正確計算利潤的基礎。
一般來說,對於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審計主要在於調閱"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原材料"、"累計折舊"、"庫存商品"等會計科目的賬冊,確定被審計企業有無虛列成本,有無將非生產性成本擠入生產成本;有無跨期攤銷費用;有無人為利用在產品成本調節利潤等現象。正常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與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大致如下:
①分配、歸集直接與間接生產費用與成本
②分配製造費用
③結轉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④結轉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對企業來說,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是確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關鍵。由於企業的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的對內、對外業務,並且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包含其中,因此往往成為企業所得稅審計的難點,也是審計人員最感頭痛之處。所以,我們在審計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企業有關生產成本控制的內部管理體系是否合理。包括了解企業是否有專職會計進行成本核算;內部憑證制度是否健全,憑證的種類、內容、編號是否符合會計處理要求;簿記和報表的記錄和制定是否及時完整;憑證、賬冊、報表三者之間有無嚴格的核對制度;資產盤點制度是否按期完成;另外還應了解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通過上述一系列的調查摸底,確定企業成本核算的可信賴度,然後根據可信賴度的不同,搭配審計人員,組成不同的審計小組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