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極端貧困的韓國,是怎麼變成發達國家的
韓國經過美國的扶持經濟迅速的發展,後來韓國又發布了 很多的政策來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大量的資金支持,韓國也是依靠著國家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經濟快速的發展。這也就是韓國遇到了發展的機遇。
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的,不僅僅在於國家的經濟政策的制定還在於國家的發展的條件。是因為其後有美國的幫助以及韓國朴正熙時代制定了一系列的經濟發展政策支持和國民勤勞勇敢,勤勞致富的努力。
B. 歷史上韓國的經濟曾不足朝鮮一半,它是如何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
韓國是一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半島國家,由於韓國和北面的朝鮮處於一種完全隔絕的狀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國是一個很標準的島國,不能夠通過陸地的方式進行連接,與外界的溝通只能夠通過航空或者說水面。
不過創造了“漢江奇跡”,一度高歌猛進的韓國並沒有停滯下來,而是選擇繼續進步,它開始與時俱進的向新型產業(第三產業)轉型。當時的韓國看準了中國內地娛樂市場極度空缺,便開始推動娛樂業的發展——韓國通過娛樂這種低成本高回收的方式創造了一部分在中國內地極度火爆的明星,而以這些明星為核心形成連帶作用,誕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巧妙的利用了國家有限的資源,還有國際關系,成功的將自己的一副爛牌打成一手好牌,韓國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借鑒發展的楷模。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韓國如今仍舊受制於資源限制,生活條件並不豐富。我們拿它們的飲食來說,韓國人只在一些主食上面能實現自給,水果還有肉類很難達到自我需求,因此韓國的水蔬菜還有肉類主要靠進口。但由於不能夠通過陸地運輸,使用航空運輸太貴,海上運輸又太慢。所以對於韓國人來說,吃新鮮肉和新鮮蔬菜就是一種很奢侈的產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韓國人來中國旅遊的時候,會選擇報復性的拚命吃肉。
C. 韓國海外礦業資源開發戰略的啟示
金慶花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一、資源開發簡介
韓國礦產資源有限(見表1),有56種法定礦產,到2002年還在生產中的礦種有23種(包括金屬礦7種,非金屬礦16種),能供給所需礦產90%的礦種僅有10種,多種礦產需依賴進口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據2002年統計,韓國金屬礦的自給率是0.27%,非金屬礦的自給率是73.41%,國內急需的礦產資源如煤、銅、鐵、鉛鋅礦、石膏、鎂礦和磷酸鹽等幾乎100%須從國外進口。近半個世紀以來,韓國的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等重工業迅猛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但其本國的礦產資源供應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見圖1)。韓國政府和企業採取貿易進口、買斷礦山、獨立或合作開發等多種途徑,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以彌補本國資源的不足,不斷參與全球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和再分配競爭。到2003年,已與36個國家合作進行石油、煤炭、鈾礦等礦種海外資源開發項目共284個,其中已合作完成項目130個。目前,正在葉門、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加拿大、中國等國家進行石油、天然氣、褐煤和金屬礦勘探開發。通過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確保國內能源、礦產資源的可采儲量以及從國外勘探開發進口,保障了韓國能源和經濟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原材料的穩定供給。
表1韓國主要金屬礦產礦石儲量單位:千噸;金:千克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圖1韓國主要金屬礦產進口量占其產量的倍數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二、海外礦業開發狀況
韓國礦產資源貧乏,石油、褐煤、鈾礦、銅礦等資源的全部以及鐵需求量的99%等主要礦產依賴於進口。為了保證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韓國形成了以其政府的支撐體系為中心,以有效的合作勘查機制為依託,並以高效的開發過程為手段的資源競爭系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一)政府的支撐體系
韓國政府為了維持穩定的國民生活及持續的經濟增長,不得不積極推進海外資源開發項目,以保障國內最基本的能源及資源的穩定供給。根據海外資源開發事業高投資、高風險、投資回收周期長的特點,韓國政府通過一定的法規及技術和財政上的支持等,推進民間企業參與海外資源開發,保證海外投資事業的穩定性及經濟效益。
1.制定並逐漸健全礦業法規
韓國政府在地礦工作的管理方式上,特別重視各項相關法規的建設,不斷完善其法規體系。早在1951年12月就頒布了礦業法(先後修訂10次),加強了礦業權的管理。1967年3月頒布了大韓礦業振興公社法(先後修訂9次),規定了作為政府扶持機構的韓國礦業振興公社的職能、目標、工作內容等。隨著韓國國內動力資源的發展,1978年1月,韓國政府開始對海外資源開發進行了綜合調研;同年12月5日,《海外資源開發促進法》的頒布預示了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的正式啟動。該法規定,由韓國礦業振興公社設立海外資源開發基金,支持海外煤礦及一般礦產的開發調查所需的資金。韓國政府在1982年12月將《海外資源開發促進法》更名為《海外資源開發事業法》(先後修訂2次),將農畜產品、水產品以及林產品列入海外資源范圍內,增加了許多內容並加以完善。1986年12月又頒布了海外資源開發補貼預算及管理法規,以國家補貼、優惠貸款、減免稅收等形式不斷吸引國內企業加入海外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行列。而到1994年3月頒布《能源和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法》,取消了海外資源開發基金、石油事業基金等5項基金,統一由能源和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提供資金和貸款。1997年8月,強化了對海外資源開發事業的支持制度,大幅整頓了轉為申報制的海外資源開發有關條款,以積極推進海外資源開發事業。以上法律法規對韓國開展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的系統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有效地保障了政府和企業進行海外礦產開發的順利進程。
2.組織並合理規劃專門機構
韓國的海外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由3個部門一條龍分工管理,即產業資源部(MOCIE)、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礦業振興公社(KORES)。
產業資源部(原通商產業部,現韓國18個部之一)是政府主管國內外礦產資源開發的最高行政部門。海外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的批准、補貼的發放、貸款的審批等手續,全部都要通過產業資源部歸口審核批准。
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是依照韓國《海外資源開發事業法》由產業資源部設置的專門決策咨詢機構。審議會負責審議開發海外資源的基本政策,批准和撤銷海外資源開發項目,並調解企業間的競爭和糾紛。1994年開始統一向海外資源開發的企業或個人提供資金和貸款。
礦業振興公社是政府扶持礦業的專門機構。該機構的性質介於政府管理機構和企業部門之間,由政府出資依法設置,以公益事業為宗旨,用金融、技術、設備等具體手段推行政府的各項礦業政策,引導和扶持地礦企業的發展。該公社設有海外資源部,代表政府接受項目申請,並實施礦產資源的勘查、技術、金融支持和監督檢查的具體工作。
3.政府適時且有效的投資
為了調動海外資源開發者的積極性,政府負責貸款海外礦產基金、石油項目基金、海外投資基金等。而從1995年開始,原本由多種基金形式支持海外資源開發,轉變為由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統一以政府預算的形式為國內民間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貸款,使得財政體系簡單化和透明化,並實現了政府能夠實施宏觀調控。1995~2003年,韓國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的補助金總額未見大的浮動,一直保持平穩態勢(見圖2)。其中,2001年政府對石油開發調查的補助金,因其在俄羅斯伊爾庫次克進行的天然氣田可行性調查工作中投資38.5億韓元,而顯示出大幅增加。
圖2韓國政府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補助額度(單位:億韓元)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從1977年到2003年上半年止,韓國政府為海外資源開發總投資59.5億美元(見表2),其中資金回收44.9億美元,投資回收率為75.5%。據2004年韓國產業資源部報道,為提高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的財政支援規模,將政府貸款利率從現在的3.5%下調到了2.5%,並且2005年海外資源開發金融補助額將擴大到2000億韓元(約合2億多美元),大幅度加強財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表2韓國海外資源開發項目投資情況單位:千美元
資料來源:韓國產業資源部,2004。
① 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簡稱。
在石油、天然氣方面,到2003年上半年止,總投資42.4億美元,回收34.5億美元(回收率81%),其中在葉門馬里卜(MAREB)油田的投資額有7.43億美元,回收資金16.41億美元(回收率達221%);在褐煤、一般礦產開發領域中,到2003年上半年止,總投資17.1億美元,回收資金10.4億美元(回收率達61%),其中對帕希爾煤礦的總投資3.33億美元,回收了4.49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135%,表現出很高的投資回收率。上述兩項是韓國在海外資源開發投資事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成功案例。
4.持續不斷的金融支持
韓國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的金融支持主要有3種:①財政補貼。政府對下列4項工作進行國庫補貼,即海外資源開發調查工作、海外資源開發技術及專門人才的培養、有關海外資源開發的國際間合作和技術交流、為推進海外資源開發的其他工作等。具體由韓國礦業振興公社管理並發放補貼;②各式貸款。政府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貸款有4種,即各種資金貸款、海外投資資金貸款、對外經濟合作基金貸款、海外投資資金的外匯貸款。僅2004年,韓國為海外資源開發計劃貸款金額為630億韓元,其中,能源及資源事業特別審議會出資500億韓元,礦業振興公司出資130億韓元。貸款比例都占所申請金額的80%,個別事項可獲得100%支持額,貸款期限一般在15年。對貸款具有風險性的海外資源開發項目,免除擔保,而且在事業失敗時減免貸款本利,但是事業取得成功則徵收一定金額;③優惠稅制。韓國通過4種優惠稅制對企業的海外礦產開發項目進行支持,即海外投資虧損金的准備制度、扣除國外納稅金制度、國外納稅制度和對國外紅利所得的免稅制度。
(二)有效的合作勘查機制
韓國政府為了盡早確定擬開發項目,採取以下方式進行政府間礦產資源勘探合作,進而與具有資源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資源合作關系。
(1)對具有資源潛力的發展中國家的資源賦存有望區域,共同進行基礎勘探,以確定礦體的規模、品位、發育程度等。以此提供礦產的可行性評價以及開發和增產中所需要的地質礦床資料,進行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礦產開發。共同調查事業分為國家補助事業、韓國國際合作團(KOICA)服務事業以及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申請者所做出的有償民間技術支援事業三個部分。
(2)韓國政府通過在政府間能源及礦產資源共同委員會中擔任咨詢委員,及時掌握本國資源供給和貿易情況,以及與本國企業的進出口有關的問題。以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資源國為進出口對象,建立資源合作委員會,通過簽署投資環境改善申請以及各國間支援方案等協議,確定民間企業進出口基礎結構。
(3)為確保國內經濟產業發展所需的產業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給,與資源國建立緊密的資源合作委員會,研究資源合作的加強方案。從1990年到2004年1月,韓國共與10個國家建立了政府間「資源、能源共同委員會」,並多次召開會議進行會晤。其中,先後與中國的國土資源部(原地質礦產部)、有色金屬總公司等部門在陝西、廣東、雲南等省份進行資源開發合作調查(見表3)。
表3韓國與中國資源開發合作調查情況表
資料來源:KORES海外調查處,2004。
(三)高效的開發過程
通過政府的輔助和扶持、援助與參與,以及民間企業的加入,資金的融合等一系列程序,韓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的運作過程高效且運轉有力。開發工作分為3個階段(見圖3),3個階段的有效承接就如同一株欣欣向榮的樹木,保障了韓國經濟發展所需礦產資源的持續供給。
圖3韓國海外資源開發過程3個階段圖示
第一階段,由政府主導選好目標,進行調查前准備。政府向國內外相關機構及當地派遣的人員,進行前期資料收集,並按國別、礦種、項目和礦山篩選對象。依據海外資源開發事業法,企業向大韓礦業振興公社申請海外礦山調查,公社根據是否為國家急需礦種而決定立項,並論證項目可行性(急需礦種以外的收取調查費)。國家對調查工作進行補貼,對可行性論證補貼50%。
第二階段,仍是政府主導。政府採取援助或者國庫補貼等方式分擔企業風險,並積極與國外進行經驗交流。通過航空及地表調查(採用物探、化探等方法),查明礦床賦存情況、位置、規模、品位、儲量、地質構造,並論證開采價值,選定開采點,同時制定探礦計劃。該階段國庫補貼詳細勘探、鑽探及坑道工程,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風險。
第三階段,民間主導。政府採用援助與參與及運用礦業振興基金等方式對企業進行監督和調控。企業也逐漸處於穩定發展時期,開始研究采礦、選礦、運輸和生產的適當規模,同時制訂生產計劃,開始生產。最後通過單純進口和開礦進口的方式,保障國家資源需求的穩定供給。在該階段,大韓礦業振興公社用海外礦產資源開發基金發放貸款,對於企業在國外獲取礦業權的資金、開展調查的資金、設備資金、土地使用資金及補償資金貸款到80%,15年償還;運營資金的一次周轉資金貸款到80%,3年償還;購買進口礦產的資金貸款到80%,2年償還;貸款利息為6%~8%,根據具體情況減免;礦產品返回國內時的運輸費給予國庫補貼;本國企業匯出投資資金時,政府負擔保險金;礦產品返運回國內,以及礦產品所得資金返匯回國內時,政府優惠稅金。
三、對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啟示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總量豐富(我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約佔世界的12%,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國家,但人均擁有量卻僅為世界人均擁有量的58%,一些關繫到國家經濟命脈的礦產必須從國外進口。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總的對外依賴程度已達20%以上,其中,鐵、銅、鉻、鉀鹽等重要戰略性礦產的進口依賴程度已高達50%以上,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礦產品進口國,而且98%以上的進口礦產是以貿易進口方式直接從礦產品國際市場上購買。礦產資源對外依賴程度的增加和進口方式的單一化,使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安全穩定供應存在明顯的風險,影響我國的資源安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大量消耗礦物原材料和其他自然資源產品支撐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資源和本國市場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必須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要在立足國內的同時,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尋求和建立境外穩定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從而維護我國資源安全、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韓國實施海外礦產資源戰略的成功經驗,可從以下幾點著手開展工作,以有力推動我國開放戰略的實施。
1.建立相關管理機構,制定長期規劃目標及政策
在充分認識「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性和其事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建立相關專門組織管理機構,加強支持力度,引導和監督國內企業實施國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有效建立國外礦產資源開發推進體系。並從全球資源發展戰略出發,根據我國國情、礦情,制定利用兩種資源的中長期規劃目標和相關產業政策,對國外資源風險勘查開發活動加以組織、指導、協調和服務。
2.完善對海外資源開發的經濟援助制度
韓國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就積累了很多有關海外資源開發的經驗及技術秘訣,相比之下,我國作為後發展國家缺乏必要的開發經驗,且財力比較薄弱,暫難作出長遠的投資決策。為提高我國企業國外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應建立健全各種補貼、金融、稅制、保險制度,並制定鼓勵政策和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進行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
3.加強資源信息的收集及服務職能
建立能夠提供礦產開發項目的信息,以及擬投資國的稅制等投資綜合信息系統,提高對資源信息的服務能力。建立能發揮新技術開發、人才培養、信息服務等綜合作用的資源開發綜合技術部門,為國內企業的「走出去」提供系統、全面的信息。
4.積極開展資源外交戰略,加強與資源所在國之間的合作
充分利用市場優勢和當前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積極開展資源外交戰略,與世界大的資源國建立良好的政府關系,爭取簽訂政府間的資源勘查開發合作與貿易協議,並運用包括外交手段在內的政治經濟措施,保障我國境外企業合法權益。主要通過大力推行政府貼息貸款這一國際上通行的援外方式,幫助受援國建設當地或我國國內有需要又有資源的生產性項目,將援外與投資貿易結合起來,推動我國企業同受援國企業長期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作用,既幫助受援國發展經濟,又推動我國企業開拓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這應成為國家走出去勘查開發礦產資源、主動參與世界資源再分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5.設立國家海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探基金或專項資金
近10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企業私有化迅猛發展,西方國家從各自的國家利益出發,通過資源外交,推行礦產資源全球戰略,建立資源戰略儲備,在世界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已佔據有利位置。這種控制對我國資源進口供應安全極為不利。為了實質性啟動礦產資源「走出去」的戰略,應設立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開發專項資金或基金,用於扶持企業進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各國礦業法選編(上、下冊).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
[2]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走出去」開發利用國外礦產資源.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1.
[3]吳榮慶,胡小平等.礦產資源「走出去」開放戰略研究.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
[4]張應紅,文志岳.我國亟須實施礦產資源全球戰略.中國地質,2000(6):20~22.
[5]中國地質礦產信息研究院.各國地礦概要(內部資料),1997.
作者簡介
金慶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
D. 韓國經濟崛起的歷史是怎樣的
韓國經濟的崛起歷程韓國經濟的崛起歷程韓國經濟的崛起歷程韓國經濟的崛起歷程 獨裁軍人養肥官僚企業獨裁軍人養肥官僚企業獨裁軍人養肥官僚企業獨裁軍人養肥官僚企業 終因經濟危機被殺終因經濟危機被殺終因經濟危機被殺終因經濟危機被殺 ————————援引自韓國援引自韓國援引自韓國援引自韓國《《《《朝鮮日報朝鮮日報朝鮮日報朝鮮日報》》》》 半個世紀前半個世紀前半個世紀前半個世紀前,,,,韓國經過戰爭摧殘韓國經過戰爭摧殘韓國經過戰爭摧殘韓國經過戰爭摧殘,,,,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當軍事獨裁者朴但當軍事獨裁者朴但當軍事獨裁者朴但當軍事獨裁者朴正熙上台後正熙上台後正熙上台後正熙上台後,,,,韓國經濟卻因他的獨斷專行而發生奇跡般地飛躍韓國經濟卻因他的獨斷專行而發生奇跡般地飛躍韓國經濟卻因他的獨斷專行而發生奇跡般地飛躍韓國經濟卻因他的獨斷專行而發生奇跡般地飛躍。。。。經過經過經過經過20202020多年的發展多年的發展多年的發展多年的發展,,,,韓國韓國韓國韓國從一個從一個從一個從一個「「「「赤貧國家赤貧國家赤貧國家赤貧國家」」」」躍升為躍升為躍升為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員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員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員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員,,,,西方媒體將其稱為西方媒體將其稱為西方媒體將其稱為西方媒體將其稱為「「「「江江江江漢奇跡漢奇跡漢奇跡漢奇跡」」」」。。。。 在此期間在此期間在此期間在此期間,,,,韓國相繼遭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韓國相繼遭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韓國相繼遭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韓國相繼遭受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並受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排擠並受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排擠並受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排擠並受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排擠,,,,但但但但韓國政府通過韓國政府通過韓國政府通過韓國政府通過「「「「出口替代出口替代出口替代出口替代」」」」和和和和「「「「擴大內需擴大內需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的策略的策略的策略的策略,,,,保證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保證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保證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保證了經濟的穩定發展。。。。當時當時當時當時,,,,許多許多許多許多經濟學家認定經濟學家認定經濟學家認定經濟學家認定,,,,韓國在韓國在韓國在韓國在完成四個五年計劃後完成四個五年計劃後完成四個五年計劃後完成四個五年計劃後,,,,它必將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進入它必將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進入它必將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進入它必將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進入21212121世紀世紀世紀世紀。。。。事實事實事實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也證明了這一點也證明了這一點也證明了這一點。。。。 195319531953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年朝鮮戰爭結束後年朝鮮戰爭結束後年朝鮮戰爭結束後,,,,韓國滿目瘡痬韓國滿目瘡痬韓國滿目瘡痬韓國滿目瘡痬。。。。三分之二以上的工業設備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工業設備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工業設備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工業設備和90909090%%%%的電力設施的電力設施的電力設施的電力設施毀於戰火毀於戰火毀於戰火毀於戰火。。。。資源匱乏資源匱乏資源匱乏資源匱乏、、、、食物不足食物不足食物不足食物不足,,,,大量工業和生活必需品依靠進口大量工業和生活必需品依靠進口大量工業和生活必需品依靠進口大量工業和生活必需品依靠進口,,,,造成了數額巨大的貿造成了數額巨大的貿造成了數額巨大的貿造成了數額巨大的貿易赤字易赤字易赤字易赤字,,,,到到到到20202020世紀世紀世紀世紀60606060年代初年代初年代初年代初,,,,韓國經濟增長率幾乎為零韓國經濟增長率幾乎為零韓國經濟增長率幾乎為零韓國經濟增長率幾乎為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之一之一之一。。。。 全國上下興起建設熱潮全國上下興起建設熱潮全國上下興起建設熱潮全國上下興起建設熱潮 1961196119611961年年年年,,,,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變為韓國統治者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變為韓國統治者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變為韓國統治者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變為韓國統治者。。。。上台後上台後上台後上台後,,,,他通過血腥的手段清洗異己他通過血腥的手段清洗異己他通過血腥的手段清洗異己他通過血腥的手段清洗異己。。。。當政敵和進步學生都被剪除干凈後當政敵和進步學生都被剪除干凈後當政敵和進步學生都被剪除干凈後當政敵和進步學生都被剪除干凈後,,,,朴正熙為了鞏固政權朴正熙為了鞏固政權朴正熙為了鞏固政權朴正熙為了鞏固政權,,,,開始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開始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開始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開始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 為為為為此此此此,,,,朴正熙在朴正熙在朴正熙在朴正熙在1961196119611961年末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年末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年末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年末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其關鍵是以其關鍵是以其關鍵是以其關鍵是以自由企業為基礎自由企業為基礎自由企業為基礎自由企業為基礎,,,,政府直接參與並給予關鍵工業領域以刺激政府直接參與並給予關鍵工業領域以刺激政府直接參與並給予關鍵工業領域以刺激政府直接參與並給予關鍵工業領域以刺激。。。。計劃出台後計劃出台後計劃出台後計劃出台後,,,,朴正熙的第一朴正熙的第一朴正熙的第一朴正熙的第一個個個個「「「「大手筆大手筆大手筆大手筆」」」」就是合並國內三個主要的電力公司就是合並國內三個主要的電力公司就是合並國內三個主要的電力公司就是合並國內三個主要的電力公司,,,,為經濟發展提供基本的電力支持為經濟發展提供基本的電力支持為經濟發展提供基本的電力支持為經濟發展提供基本的電力支持。。。。以此以此以此以此為基礎為基礎為基礎為基礎,,,,韓國政府還專門撥款資助重工業韓國政府還專門撥款資助重工業韓國政府還專門撥款資助重工業韓國政府還專門撥款資助重工業。。。。由於當時韓國經濟基礎薄弱由於當時韓國經濟基礎薄弱由於當時韓國經濟基礎薄弱由於當時韓國經濟基礎薄弱,,,,政府稅收不足政府稅收不足政府稅收不足政府稅收不足,,,,於是於是於是於是,,,,朴正熙還向美國朴正熙還向美國朴正熙還向美國朴正熙還向美國、、、、西德和日本借來資金投入工業領域西德和日本借來資金投入工業領域西德和日本借來資金投入工業領域西德和日本借來資金投入工業領域。。。。而且事實證明而且事實證明而且事實證明而且事實證明,,,,韓國具有相韓國具有相韓國具有相韓國具有相當出色的當出色的當出色的當出色的「「「「消化消化消化消化」」」」外資的本領外資的本領外資的本領外資的本領。。。。 外資加上政府投入外資加上政府投入外資加上政府投入外資加上政府投入,,,,很快很快很快很快,,,,韓國上下到處能看到起重機和建築工人在不停的忙碌韓國上下到處能看到起重機和建築工人在不停的忙碌韓國上下到處能看到起重機和建築工人在不停的忙碌韓國上下到處能看到起重機和建築工人在不停的忙碌,,,,工工工工廠廠廠廠、、、、船塢船塢船塢船塢、、、、高樓紛紛拔高樓紛紛拔高樓紛紛拔高樓紛紛拔地而起地而起地而起地而起。。。。到到到到1996199619961996年為止年為止年為止年為止,,,,韓國共組建了韓國共組建了韓國共組建了韓國共組建了12121212個工業集團個工業集團個工業集團個工業集團,,,,其中既有其中既有其中既有其中既有軍用汽車組裝廠軍用汽車組裝廠軍用汽車組裝廠軍用汽車組裝廠,,,,也有細尼龍紗廠也有細尼龍紗廠也有細尼龍紗廠也有細尼龍紗廠。。。。這些工廠既為韓國提供了了大量商品這些工廠既為韓國提供了了大量商品這些工廠既為韓國提供了了大量商品這些工廠既為韓國提供了了大量商品,,,,也通過出口給也通過出口給也通過出口給也通過出口給韓國換來了大筆外匯韓國換來了大筆外匯韓國換來了大筆外匯韓國換來了大筆外匯。。。。韓國韓國韓國韓國1960196019601960年的出口額為年的出口額為年的出口額為年的出口額為0.34640.34640.34640.3464億美元億美元億美元億美元;;;;到到到到196619661966196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結束時結束時結束時,,,,其出口額猛增到其出口額猛增到其出口額猛增到其出口額猛增到2.5562.5562.5562.556億美元億美元億美元億美元,,,,年增長率竟有年增長率竟有年增長率竟有年增長率竟有43434343%%%%之多之多之多之多!!!!在出口的刺激下在出口的刺激下在出口的刺激下在出口的刺激下,,,,韓國韓國韓國韓國經濟年增長經濟年增長經濟年增長經濟年增長7.8%7.8%7.8%7.8%,,,,大大超過了五年計劃中的大大超過了五年計劃中的大大超過了五年計劃中的大大超過了五年計劃中的7.1%7.1%7.1%7.1%的目標的目標的目標的目標。。。。 年增長率世界最高年增長率世界最高年增長率世界最高年增長率世界最高 「「「「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五年經濟發展計劃」」」」非常成功非常成功非常成功非常成功,,,,朴正熙和整個韓國都大受鼓舞朴正熙和整個韓國都大受鼓舞朴正熙和整個韓國都大受鼓舞朴正熙和整個韓國都大受鼓舞。。。。於是於是於是於是,,,,第二個第二個第二個第二個「「「「五五五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年經濟發展計劃年經濟發展計劃年經濟發展計劃」」」」迅速出台迅速出台迅速出台迅速出台。。。。朴正熙在計劃中提朴正熙在計劃中提朴正熙在計劃中提朴正熙在計劃中提出出出出,,,,要引進要引進要引進要引進11111111億美元外資億美元外資億美元外資億美元外資((((實際引進實際引進實際引進實際引進22222222億億億億),),),),繼續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繼續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繼續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繼續推動國內經濟發展。。。。 為加速經濟發展為加速經濟發展為加速經濟發展為加速經濟發展,,,,朴正熙決定要建設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朴正熙決定要建設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朴正熙決定要建設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朴正熙決定要建設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還想在浦項建設一個聯還想在浦項建設一個聯還想在浦項建設一個聯還想在浦項建設一個聯合鋼鐵集團合鋼鐵集團合鋼鐵集團合鋼鐵集團。。。。這兩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遭到了國內強大的反對聲浪這兩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遭到了國內強大的反對聲浪這兩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遭到了國內強大的反對聲浪這兩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遭到了國內強大的反對聲浪::::反對者認為這兩項工程反對者認為這兩項工程反對者認為這兩項工程反對者認為這兩項工程都是勞民傷財都是勞民傷財都是勞民傷財都是勞民傷財,,,,有有有有「「「「面子工程面子工程面子工程面子工程」」」」的嫌疑的嫌疑的嫌疑的嫌疑。。。。部分外國鋼鐵企業為了能從韓國賺取更多的利潤部分外國鋼鐵企業為了能從韓國賺取更多的利潤部分外國鋼鐵企業為了能從韓國賺取更多的利潤部分外國鋼鐵企業為了能從韓國賺取更多的利潤,,,,也通過種種手段阻撓浦項計劃也通過種種手段阻撓浦項計劃也通過種種手段阻撓浦項計劃也通過種種手段阻撓浦項計劃。。。。但朴正熙和他的經濟班子認為但朴正熙和他的經濟班子認為但朴正熙和他的經濟班子認為但朴正熙和他的經濟班子認為,,,,韓國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韓國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韓國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韓國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對交通運輸和鋼鐵需求越來越高對交通運輸和鋼鐵需求越來越高對交通運輸和鋼鐵需求越來越高對交通運輸和鋼鐵需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這兩項建設勢在必行這兩項建設勢在必行這兩項建設勢在必行這兩項建設勢在必行。。。。 事後證明事後證明事後證明事後證明,,,,朴正熙政府的判斷是正確地朴正熙政府的判斷是正確地朴正熙政府的判斷是正確地朴正熙政府的判斷是正確地。。。。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建成後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建成後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建成後漢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建成後,,,,韓韓韓韓國兩大經國兩大經國兩大經國兩大經濟重鎮之間濟重鎮之間濟重鎮之間濟重鎮之間,,,,乘車一天之內就可到達乘車一天之內就可到達乘車一天之內就可到達乘車一天之內就可到達,,,,其在經濟上的意義不可估量其在經濟上的意義不可估量其在經濟上的意義不可估量其在經濟上的意義不可估量,,,,成為當時最令韓國人成為當時最令韓國人成為當時最令韓國人成為當時最令韓國人
E. 韓國三大企業分別是哪三個
韓國三大企業分別是:LG集團 、三星集團 、現代集團。
韓國LG集團於1947年成立於韓國首爾,位於首爾市永登浦區汝矣島洞20號。是領導世界產業發展的國際性企業集團。LG集團目前在171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300多家海外辦事機構。事業領域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與服務等領域。
三星集團是韓國第一大企業,同時也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為三井住友(三井財團)的子公司。三星集團包括眾多的國際下屬企業,旗下子公司有: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航空、三星人壽保險等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現代集團曾是韓國5大財團之一,世界五百強排名36名。創始人鄭周永從1946年至1951年期間先後創建了現代汽車、現代土建、現代建設等公司,70年代又建立了現代重工業公司,從而使現代集團成為以建築、造船、汽車行業為主,兼營鋼鐵、機械、貿易、運輸、水泥生產、冶金、金融、電子工業等幾十個行業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F. 論述韓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和背景
說到韓國崛起的原因,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日本,以及50-80年代那個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期。 韓國經濟起步時期是全斗煥的軍事政府,過分地獨裁,為韓國的民主化發展構成了很大的負擔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問世,提高了生產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世界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使國際市場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貿易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提供了寬活的發展空間。從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多邊化自由化的政策,參與世界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60年代初,韓國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點。在60年代,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韓國持續高速增長為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勞動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 韓國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發展的基礎,立國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教育一直超前發展。長期以來,在發展中國家中,韓國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在社會發展中有明確的規劃和強有力的手段,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農村問題,及時採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扭轉了發展的偏差。 韓國在治理腐敗、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金融危機等方面同樣表現了韓國人剛毅的特點。 由於儒家傳統,韓國社會發展中強調社會倫理價值,強調社會風氣的純潔,強調愛國主義,強調人的精神面貌。 韓國社會還保留了大量的舊傳統。現在還有人按古禮祭祀孔子,長幼尊卑秩序在韓國社會中表現明顯。傳統道德仍然被韓國人所信守。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成為韓國人最突出的民族特點。
G. 世界軍事問題
這也有點類似於荷蘭-印度戰爭的情況啊。
也是有太多可能性和假設,不知道您覺得哪些假設更實際一點??
如果雙方既不能進口各種資源,連武器都在戰時不能造的話,韓國是必敗無疑,因為韓國是世界上依賴糧食進口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畜牧業也不發達。如果被禁運,也不能生產武器去別國搶奪資源和糧食(韓國也有一個很大的地緣政治問題。。。。。。它所有的近鄰它都不敢也不能控制),韓國也會很快把因飢荒而滅亡。而荷蘭起碼在畜牧業方面比較強,而且荷蘭靠現在的軍事力就近去攻打控制丹麥和挪威,分別獲得穀物和資源是可行的(當然現實是英國和德國是不允許它那樣的)。
如果允許進口資源,不允許進口武器裝備,而且在戰時允許生產武器裝備,而且沿途需要侵犯控制的弱小國家沒有得到強國的保護。我個人是看好韓國的。雖然韓國可能在現役武器裝備水準方面、武器研發水平方面比荷蘭差,但勝在韓國有充裕得多的產業勞動力,而且和前面說的那個印度不同,韓國是工業大國,基礎製造業非常強大(世界第4大鋼鐵生產國,第三大船舶生產國和第5大汽車生產國),盡管出產的兵器裝備可能質量較差,但對於爭奪2國軍事交鋒沿途需要的戰略要點和戰略資源產地,由於韓軍兵多將廣、武器供應也不會象印度那樣由於本身工業的落後而變得稀缺。定能象日本在2戰時期那樣,迅速建立起更加龐大的艦隊控制東南亞多個地區,(個人認為韓國此種戰略計劃實施能力應該優勝於印度,因為印度自身工業和科研力量都很差,面對被侵犯國家的抵抗也需要很大一部分武器損耗,印度的工業很有可能供應不上,印度人識字率很低(尤其是女性),人口大都只能從事傳統的農礦業手工業而不能從事現代化工業生產)。同時韓軍現役的海軍能力能保證其能在戰爭一開始之時,對海外進行大規模軍事行為,而朝鮮則沒這一能力。
荷蘭雖然也有足夠強大的海空軍對海外弱國進行軍事控制,但是有一個細節是非常重要的,這同樣是來自地緣政治方面。如果說韓軍的首要立足點是東南亞的話,荷蘭則先是控制非洲沿海一些國家和地區。這樣的問題就來了,非洲比東南亞貧瘠而落後很多。韓軍控制東南亞地區是獲得戰略中轉地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多的糧食、資源和輕工業產品的來源(東南亞不少地區輕工業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現成的糧食和輕工業產品,能把韓國本土的工業產能更集中地放在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生產方面。而非洲地區大都僅僅是戰略補給點而已。
所以,韓國可能最終會建立起一直擁有龐大武器裝備的大軍隊。形成數量壓倒質量的情況。
當然,如果允許生產和使用戰略武器,荷蘭還是有一點勝算的。但無論如何,擊敗韓國的難度大於擊敗印度的難度,主要就是在可以任意發揮工業實力在戰時製造現代化武器(比如說荷蘭在造1輛豹2A4的同時韓國造10輛K1坦克,蘇聯和德國打就是靠那種模式的了),印度沒那樣的實力,印度人的裝備只能會象國民黨在解放戰爭時期那樣------越打越少,越打越差。(重工業落後而過分依賴進口就是那樣。)而韓軍的武器裝備會越打越多,因為它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實力!
同時,戰役部署上,韓荷兩國軍隊在一開戰之初都把海軍力量部署到對方家門口的做法,都不切合實際的。荷軍、澳軍對朝鮮就有能力那樣做。
H. 韓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經驗
韓國近4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對韓國經濟增長的貢獻:1970至1979年為12.84%,1979至1990年為18.70%,1990至2000年為39.54%,並推動了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經過多年的發展,韓國已初步建立了以企業為研發主體,國家承擔基礎、先導、公益研究和戰略儲備技術開發,大學從事基礎研究,產學研結合並有健全法制保障的國家創新體系。同時,韓國政府在各個階段的重大戰略選擇和適時調整的科技發展規劃是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由政府統籌的科技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合理配置,則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正是在上述因素綜合作用下,韓國實現了經濟的飛躍。其經驗如下:
1.政府戰略重點的抉擇和適時調整的科技發展規劃是實現經濟飛躍的重要保障
「科技立國」戰略的確立是韓國經濟實現飛躍的重要轉折點。在科技立國戰略的影響和科技政策的引導下,韓國企業經過引進、吸收技術,現在已逐步過渡到自主研發階段。而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審時度勢,正確選擇重點產業領域,制定出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則是韓國成功的關鍵。
韓國的發展經歷了「貿易立國」、「重化工業立國」向「科技立國」戰略的轉變。通過各個戰略的實施,韓國的產業結構也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再向高新技術產業的過渡。韓國各個發展階段的戰略重點和政策選擇如下:
(1)「科技立國」戰略的准備階段
朝鮮戰爭後到1961年,韓國經濟處於戰後恢復期。這個時期,經濟困難,發展緩慢,國內沒有像樣的技術,也根本談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此時,韓國推行進口替代型發展戰略,產業政策的著重點是保護和促進消費品工業的發展,以滿足內部消費需求,穩定經濟和社會。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後不久,韓國將「進口替代」型轉為「出口導向」型戰略。這時產業政策的重點是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工業化步伐和資本積累。相應的科技發展重點是加強科技教育,建立技術基礎設施,引進外國的技術和人才等。1963至1969年,科技投資額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重翻了一番,研究人員增長了2倍。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第一、二、三產業在GNP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由43.3%、11.1%、45.6%變為28.9%、22.8%、48.3%;GNP年均增長9.1%,人均GNP年均增長12.7%,出口額年均增長34.5%。
在這一階段,韓國科技發展過程中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是:在1966年成立了韓國第一所綜合產業研究所——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1967年,韓國政府將原隸屬於經濟企劃院中的技術局擴展為獨立的「科學技術處」(副部級),在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中較早地建立起管理科學技術事務的政府機構。韓國科學技術處自建立之日起,就擔負起了管理科技事務和協調國家研發計劃的重任。
20世紀70年代,是韓國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充實與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韓國勞動密集型輕工產業遇到挑戰。需要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工業現代化進程。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強化工業基礎,提高工業資本的有機構成,改善工業技術結構,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也調整了科技發展戰略,重點是進一步擴大技術教育,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和改進,資助應用導向的研究和開發。在此階段,韓國政府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積極消化、吸收和擴散引進的先進技術上,國家採取了以下措施:
•在引進先進技術同時,大力發展本國的技術力量,並不斷開發自主技術,提高國家整體的技術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技術引進方式上,嚴格禁止一攬子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做法,鼓勵企業有選擇地引進一些關鍵技術、設備。到1978年為止,韓國政府仍對技術引進實行嚴格的監督和審查制度,引進技術的主導權基本上掌握在政府手中。
•為促進科技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向重化工業的轉變,1973年1月韓國內閣決定建立大德研究學園城,即大德研究中心,這是韓國最大的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它對集中國家的科學技術力量,提高技術創新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基本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產業技術需求。
•為鼓勵民間企業培養自身的研發能力及技術創新能力,政府採用了一些激勵措施,誘導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開發部門。
•1971年設立了韓國科學院。
•20世紀70年代後期,成立了很多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
(2)「科技立國」戰略的形成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外經濟技術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興起,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韓國科技面臨新的挑戰;70年代由於過分突出重化工業,使得經濟結構失衡,社會再生產比例失調;工資不斷上升使以廉價勞動力成本為支柱的出口工業對外競爭力下降,需要經濟技術革新提高產品檔次,特別是需要以附加價值高的高科技產品,增加出口競爭力。為此,韓國當局將「貿易立國」、「重化工業立國」戰略向「科技立國」戰略轉變。目標是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高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向機械電子等技術密集型高技術產業轉變,開發技術人才以提高生產率。
此階段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對大規模的技術引進項目和高科技引進項目進行組織、管理、協調和促進。為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公共研發機構、企業與大學三者之間的技術合作,充分發揮企業的資金優勢、大學的技術優勢以及研發機構的技術裝備和人才優勢。如,1982年開始實施國際研發事業;促進企業附屬研究所的設立;加強企業的研發投資支援制度。為了克服在重化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技術界限問題,於1978年實行了技術引進自由化的政策。
另外,自1982年開始,每年每季度都要召開一次由政府各部負責人、科技界、企業界代表參加的科技振興擴大會議,檢查全國科技發展情況。
20世紀80年代,由於貫徹「科技立國」戰略,韓國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發展很快,大大改變了經濟結構,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特別是出現了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趨勢。
(3)「科技立國」戰略的深化階段
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為此,韓國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十大增長產業」,預示著韓國將經歷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和經濟機制的轉型,即通過建立適應高技術的經營管理體制、增加研發投資和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使產業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帶動經濟的再次騰飛。
在這一時期,科技計劃的制定轉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1991年4月,盧泰愚總統發表了科學技術政策宣言,提出到2000年要使韓國的科學技術達到西方7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即G7)的水平。
過去,韓國的國家科技計劃通常由政府資助的非營利研究機構具體執行。在科技計劃制定時,通常是按自下而上的途徑,由基層研究者監測本領域的技術進展,提高研究建議,然後採取同行評議的方法審查這些建設。一般而言,研究者只注意本領域的最新進展,很少關心工業應用的相關性。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獲得經費,而不是研發的戰略方向和目標。這種計劃制定方式對於提高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和競爭力是不利的。因此,韓國從90年代開始把科技計劃的制定轉變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途徑,由政府確定長遠的國家發展目標,選擇技術領域,並徵求基層專家的意見,經過反復調整,制定科技計劃。
為提高科技自主開發能力,政府在持續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不斷改革完善科研體制,《尖端技術發展計劃》(G7計劃)、《國策研發事業》、《大型科技研發事業》等新的科技發展計劃相繼出台。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間企業的研發活動更加活躍,研發投入規模超過政府,大企業研究所在設備、規模、人才等方面都逐漸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形成了以民間為主、政府為輔的技術開發體制。
在這個階段,韓國還實施了科技計劃管理和決策的重大變革——關鍵技術選擇和技術前瞻。韓國從80年代後期開始技術前瞻工作,把這一任務納入到研發管理范圍之內,並且完全由國家機構負責,由韓國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小組主持。
另外,韓國還著手對國家科研體制和政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調整。改革和調整國家科研體制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加強國家對科技工作的宏觀管理與協調。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本著「小而有效的政府」原則,政府於1998年進行了重組,科學技術處被升格為科技部,並進入內閣,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科技部長官的排位從各部長官的末席一舉躍升到24個部中的第8位,在經濟部門中則僅次於財政經濟部位居第二。科技部不僅地位提高,管理許可權也相應擴大,科技發展政策和計劃的制定實施,各部門研究機構的管理、協調,人才培養、信息擴散和成果轉化等業務,統一劃歸科技部實施。科技部還全面負責協調部門間科技政策和監督落實情況。1999年,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由金大中總統掛帥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是非常設的、與科技相關的最高政策審議、調整機構。它負責制定科技發展長遠規劃,協調各部門的科技政策,決定科技預算分配原則等,使國家科技管理更具權威性;科技部作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行使職責。
•改組政府科研體系。
•改革科研院所管理體制。
(4)新世紀:面向未來的科技戰略與政策
2000年6月,經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批准,韓國科技部公布了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韓國2025年構想》,規劃中提出的重點領域有:信息技術(IT)、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機械電子學、能源與環境科學。其遠景目標是:到2005年,韓國科技競爭力排名要超過其它所有亞洲國家;到2015年,韓國要成為亞太地區的主要研究中心;到2025年,韓國的科技競爭力排名要達到世界第7位。
為了增強科技創新體系的能力,政府應該發送科技環境,並通過實施「選擇與集中」戰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資源。
在科技政策方向上,韓國政府認為:
•科技體系應該由政府主導的現有體系為私營部門主導的體系。
•應該將注重增加數量的投資擴大戰略轉變為注重效率的投資分配計劃。
•韓國需要學會克服本國自然資源的限制,利用全球的技術、人力資源的信息,以及發展與國際社會的合作。
•為了確保科技創新體系的自力更生,政府應該制定和系統化地實施一些限制對國外先進技術模仿和復制的政策。
韓國在繼續執行既定的中長期科研計劃的同時,採取「選擇與集中戰略」,重點培育未來將成為經濟增長動力的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太空和平利用技術。其發展目標如下:
目標一:2010年納米技術進入世界5強。
目標二:生物技術2010年進入第7位,並佔領世界市場的5%。
目標三:2005年實現衛星及火箭全部國產化和本土發射,2015年完成實用衛星發射,使航天產業進入世界第10位。
2.企業研發主體地位的培育和良好創新環境的形成是實現經濟飛躍的關鍵
韓國的經濟表明,提高國家創新能力,關鍵在於調動企業的力量。韓國政府努力建設一個均衡發展的國家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三方的積極參與,特別是注重企業在技術開發和創新活動中的作用。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努力培育企業的研發主體地位,為企業創新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1)積極扶持企業研究所的發展
1972年,政府制定了《技術發展促進法》,其宗旨是支持各種私營產業研究組織,如企業研究所、產業研發中心、產業技術研究協會、產業研究集群等。2002年,科技部出台了《產業研究集群支持計劃》,其目的是支持將中小企業研究所劃分為10個研究集群,以便發現共同的凈技術,並開展合作開發。
近年來,企業研究所蓬勃發展。企業研究所從而成為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的骨幹力量,大大促進了科技進步及國家經濟發展;形成了企業發展和產品競爭的技術支撐力量;密切了生產與科研的關系,加強了研究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
(2)推行國產化政策,鼓勵國內企業競爭
韓國政府在推行國產化道路上,採取的是對外保護新興民族工業、對內鼓勵國內企業之間競爭的政策。
(3)對技術開發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此類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了技術開發准備金制度、技術及人才開發費稅金減免制度,以及新技術推廣投資稅金減免制度等。為確保政府的稅收支援政策落到實處,通過修改國家有關規定,將技術開發組織(企業研究所等)作為法定支持對象確定下來。同時還修改有關法律,將原來僅適用本國人的研究設備投資和新技術產業化投資5%的稅率減免政策擴大至外國人,以吸引更多的國外資本投向本國高新技術產業。
(4)擴大技術開發資金支持
韓國的技術開發資金支持制度大致分為政策金融、一般金融、技術信用保證基金等形式。政策金融中包括了政府財政撥款和各種政策性貸款。1999年政府用於對企業的研發費支出達1300億韓元,比1998年增加311億韓元,增長31.4%。政策性貸款以低息向企業技術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此外,國家的科研經費也向企業開放,鼓勵企業參與國家的科研計劃。
(5)強化產學研合作研究
為促進技術創新,政府強調產學研的合作,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及優惠政策。目前產學研合作的形式有合同研究、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科研器材的共同使用、關鍵技術信息服務、專利使用等。通過產學研協同技術開發活動,既提高了企業技術研發投資的效率,又促進了學校和研究機構的理論研究同產業實踐的結合。
(6)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韓國政府過去主要支持和培育大企業集團。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韓國政府開始意識到中小企業在維持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轉而扶持中小企業和風險企業的發展,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給予風險企業50%的稅收優惠、在科斯達克上市的中小企業5年內享受免稅待遇。
1996年7月,模仿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韓國在股票市場上開設創業板科斯達克(KOSDAQ)。科斯達克設立的目的十分明確,即便利高科技企業、知識經濟背景新創業企業及中小企業進行融資。韓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斯達克市場的發展,把建設科斯達克作為振興韓國經濟的戰略措施之一,且在1999年提出《健全科斯達克市場的政策》,從而為科斯達克的迅猛發展注入活力。
科斯達克具有多元化的上市結構。上市公司涉及形形色色的行業,而不是僅局限於IT等高技術行業。另外,由於科斯達克獨特的市場定位,與韓國證券交易所相比,科斯達克市場上市門檻低,交易費用低廉,符合中小企業和風險企業的特點,從而吸引了眾多高成長、高科技含量的企業上市。
3.合理配置科技資源是實現經濟飛躍的必要條件
韓國在信息產業、汽車產業等諸多國家產業發展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在其成功的各種要素之中,科技管理功不可沒。韓國科技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科技的有關部門分工不分家,同心協力地辦事。科技部、教育和人力資源發展部、商務、產業和能源部、文化觀光部等許多部門都不同程度地參與科技工作,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使得有限的科技資源得到合理地配置,形成合力,促進了國家總體目標的實現。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研發投資總量的同時注重研發投資的高效分配
韓國科技實力的不斷加強,首先得益於過去30年中政府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
韓國政府研發開支占政府總預算的份額也在逐年提高。
另外,在重視研發投資總量增長的同時,韓國政府逐步認識到高效分配研發資源的重要意義。韓國的研發體系在資源的分配和成果的利用與推廣方面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改變關鍵投資分配戰略,對投資資源的高效利用給予更高的重視。為了提高研發投資的總效率,需要將資源用在最佳位置。為此,政府加強了對研發經費的管理與監督。
為加強管理,提高研究資源的利用率,政府於1999年1月頒布實施了《關於政府資助研究機構的設立、運作及育成的法律》,對政府資助研究機構的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按領域分設產業科技研究會、公益科技研究會、基礎科技研究會、經濟和社會研究會以及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會等5個研究會。將原屬政府各部門管理的43個政府資助研究機構從主管部門分離出來,劃歸相應的研究會,統一隸屬國務總理室。
韓國政府對研發經費實行多重管理監督,管理監督的主體主要有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務調整室、企劃預算署、5個研究會、民間機構等。為了提高政府研發經費的使用效率,自1998年起正式啟動對國家研發計劃的調查、分析和評價。根據《科學技術創新特別法》,這項工作每年由科技部長官主持實施,並將結果向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報告。科技部下屬的韓國科學技術評價院具體負責此項任務。
(2)合理設計和調整科研結構
根據韓國現行研究體制,研究所分為三大類,即民間研究所、公立研究所和大學研究所。
4.加強人力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
韓國非常重視科技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過去30年中,研發人力資源的數量增加了93倍。
韓國的一些大中型企業財團紛紛獨資興辦企業院校,甚至研究生院,每年可保質、保量地為本企業輸送大批建設與開發人才。如三星企業集團每年用於培養人才的經費高達6000多萬美元,人均投資相當於美國、西歐等大中企業的2倍。
韓國還十分重視職業技術教育和在職技術培訓,以培養中等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作。政府認為要達到成熟的工業化水平,其科技人員中科學家應佔5%,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應佔10%,其餘的85%則是具有不同技能的技術工人。
為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產學合作」,韓國各地還成立了由學校、產業界、地方自治團體、民間代表參加的「產學合作教育協議會」,計劃、指導和協調該地區「產學合作」。
I. 韓國現代重工集團的介紹
現代重工業株式會社是一個世界級的綜合型重工業公司,是韓國沽重工業的搖籃,有8個事業部,其中「造船事業部」與「發動機事業部」具有世界最大的生產規模。 現代重工是於1972年在朝鮮半島東南端的蔚山市成立,集團佔地面積720萬平方米,車間和各種設施布局合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造船效率,擁有干船塢9座,能按照船東要求建造各種尺寸和各種類型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