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領域多種原材料價格上漲,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從供給側結構視角看來,一些環境保護不合格、中低端落伍的生產能力淘汰了,而短期內要求又大概平穩,能夠說成供求構造產生變化,造成 原料價格發生一定水平增漲。在高質量發展規定倒逼機制下,合格的高品質生產能力很有可能一時間無法達到如今的要求,而相對性中低端的公司也是有技改項目以做到環境保護品質規定的全過程。因此 價錢的增漲主要是供需趨勢短期內的轉變。
原料就是指生產製造某類商品的基礎原材料。它是用以生產過程起始點的商品。原料分成兩類。一類是在當然形狀下的山林商品、礦產與深海商品,如鐵礦砂石油等。一類是農業產品,如糧、棉、油、香煙等。這產品供應方較多,且品質上沒什麼區別。因而,在營銷推廣需要依據各種商品的特性採用適度的對策,如對礦產、深海商品等當然形狀白商品宜採用市場銷售的方法,分派線路應盡量短運送,成本費應盡量低,而對農業產品則應提升對商品的存放,降低分銷商階段,有一些商品還能夠由商業服務回收營業網點集中化供貨給製造業企業。
② 原材料為什麼會上漲這么厲害
萬物暴漲的時代來了,美股大漲、原油大漲、大宗商品大漲、我們身邊的各項物資也在漲,進入到2021年,好像沒有東西不漲價(除了工資)。
為何會出現萬物暴漲的情況呢?
一、國際環境通過新聞報道,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國外疫情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很多企業不能正常運轉,而我們國家因為疫情控製得當,我們在有條不紊地復工復產,因此我國很多外貿領域需求量在不斷的高速的增長,那麼原材料的需求量就在不斷的增加,這就導致了原材料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必然會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
二、環保因素隨著國家的發展,對於環保的重視也在加強,國家對於那些高能耗、低產出的行業和企業也加強了整頓力度,這也是導致鋼材價格上漲的另外一個因素。
三、貨幣環境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消費滯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開閘放水,一方面某每日等國家和地區將利率水平降至零利率,乃至負利率,另一方面,中國央行也通過資產負債表擴張的方式向經濟體輸送貨幣,充裕的貨幣環境為原材料上漲埋下伏筆。
四、網路發展目前全球性網路的發展使信息傳播非常的快,任何商品價格的透明度空前增加,但是國際貿易易受航運、氣候、政治、自然災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制約,造成人為市場操作機會的不斷疊加,為商品漲價推波助瀾。
近期,炒大宗商品期貨的朋友應該賺的彭滿缽滿了。國內鐵礦石、煤炭、石油、大豆、玉米、銅等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通貨膨脹開始顯現
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是新冠疫情,而疫情除了讓人們不能出門、無法正常工作外,最大的直接影響就是讓各國的經濟遭遇重大打擊。我們國家2020年GDP上漲2.3%,這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了。美國、日本、歐洲發達國家等受到的沖擊更大,GDP均為負增長。
為了刺激經濟,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均實施了 量化寬松政策 。別看量化寬松這個名詞看上去很高深,實際上就是指政府通過借債、降息降准等方式向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美國在去年投入了數十萬億美元的貨幣、咱們其實也投入了不少。這些熱錢進入企業和個人的賬戶里後刺激他們去消費、投資,使得經濟可以運轉起來。
量化寬松確實能夠刺激經濟發展,但負面作用也很大,目前已經開始顯現。
我們都知道,貨幣發行的多了自然就會貶值,而各類資產價格會上漲。價格最先上漲的是金融資產,美國的股票、A股等在去年都上漲了不少。
金融資產漲完價後就輪到了 原材料這樣的大宗商品, 市場上的錢實在太多了,沒有蓄水池,而大宗商品體量大能夠吸收這些並沒有對應生產力的增發貨幣,結果自然是價格大幅上升。
二、國內部分原材料緊缺
比如鐵礦石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我們國家的鋼鐵生產量位居全球首位,畢竟大基建是國家的支柱型產業。要煉鋼就要鐵礦石,國內的鐵礦石滿足不了需求就得進口。
一般來說,咱們會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去年他們漲價了。有的朋友說可以去其他國家進口鐵礦石啊。沒錯,非洲和巴西等地也有鐵礦石。不過,這些地區的鐵礦石質量不行,要生產好鋼還得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因此,巴西和非洲無法完全替代澳大利亞,而國際上質量過關的鐵礦石也就只要澳大利亞擁有。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部分原材料的上漲是因為國內需求旺盛,國際上又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只能仍由國外企業漲價。
三、原材料上漲後對民眾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有傳導性的,原材料是用來製造基礎工業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基礎工業品價格上漲,最後傳導至大家買的日常消費品。
之前,農副產品已經有了一波上漲,豬肉、蔬菜、雞蛋年前大幅上漲大家還記憶猶新吧。除了春節前的漲價慣例外,通貨膨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逐漸地,日常消費品也會漲價。我已經看到一些消息稱家用電器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導致成本升高的最大因素正是基礎工業品的價格上漲。家電製造企業是要賺錢的,升高的成本只能轉嫁給消費者。
原材料上漲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陰謀,也是它們轉嫁國內危機的手段。
為了轉嫁國內危機,西方國家做了兩件事:1、瘋狂印鈔,稀釋自身債務,輸出通貨膨脹,稀釋他人的權益和購買力;2、壓榨他國,提高其他國家的生產成本,壓縮它們的經營利潤。
在世界產業分工體系裡,西方發達國家是消費國,中國是生產國。生產國進口各種原料,加工成各種商品賣給消費國,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來養家糊口。
疫情來了,西方各國(消費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它們無法靠內部化解危機,唯有想方設法把危機轉移出去,把危機轉嫁給生產國。
這種情況不難理解,就好比企業經營不善了,老闆就會想方設法壓低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甚至是直接裁員。
為了緩解疫情危機,2020年美國印鈔3.2萬億美元,日本印鈔5萬億美元,全球八個主要經濟體,印鈔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
由於各國央行貨幣大放水,全球流動性泛濫,水漲船高是必然的,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會漲價,原材料也不例外。
瘋狂印鈔下,美國的國債大幅度貶值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債務也會跟著貶值。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和美元儲備,權益和購買力都會貶值,這就是西方國家輸出通貨膨脹的威力。
中國既是成品出口大國,也是原材料進口大國。原材料上漲對中國很不利,原材料漲價會讓中國多花很多錢。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銅從5萬人民幣每噸,上漲到7萬每噸,去年中國進口了660萬噸銅,要多花1300億人民幣。
鐵礦石從600元每噸,上漲到1200元每噸,去年中國進口了10億噸鐵礦石,要多花6000億人民幣。
大豆從3200元每噸,上漲到200元每噸,去年中國進口了1億噸大豆,要多花200億人民幣。
原油從40美元每桶,上漲到65美元每桶,去年中國進口了40億桶原油,要多花1000億美元,摺合6500億人民幣。
僅僅計算以上4項,這次原材料大漲,就讓中國多花1.4萬億人民幣。
可見,原材料上漲會提高生產國的成本,如果出口商品的價格沒辦法同步提高,生產國利潤必然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巨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