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物聯網怎麼做
一、將真實的加工製造連接到工業4.0
如果使用了工業4.0技術,一個新的加工製造生產線可以實現多達25種的產品變化,同時將產量提高10%,庫存減少30%。工業4.0架構的應用讓製造商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獲得更豐厚的投資回報率。
工業4.0是一場工業的革命,目的是將信息技術(IT)的虛擬世界、機器的物理世界以及互聯網合為一體。其中心是將具有IT功能的所有工業領域都整合起來。這些科技提高了靈活度和速度,能夠使產品更具有個性化,生產更高效且規模可擴展,以及在生產控制方面具有更高的可變性。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訊和先進的機器智能化,提高了工藝的自動化水平,並帶來了更多的自我監控以及實時數據。開放的基於Web的平台會增加製造企業的競爭力。
1.分布式智能
這里說的分布式智能是指在智能傳動和控制技術網路的機器設備中,加入盡可能多的智能和控制功能、或者單獨的傳動軸,而不是從一個中央處理單元(CPU)來處理所有的動作。
擁有機器層面的過程數據並決定用它做什麼,反映出了人們相信一台機器可以經過裝備使用過程數據做一些事情並且獨自改善工藝流程,諸如實現調整產量、更加有效率的利用能源等目標,而不是依賴「雲」來處理所有這些任務。
聯網的機器可以與更高的生產線級別、工廠級別以及企業級別的網路進行通訊,從而能夠實現對特定事件或特定產品的實時調節。集成了傳動的伺服馬達和無機櫃傳動系統將傳動組件和運動邏輯順序放到了單獨的軸向上。
2.快速連接
那些允許數據在整個企業架構中自由流動的系統,往往需要持續的投資和改進。一家工業4.0工廠車間所產生的大數據和信息流,可能會讓公司的網路不堪重負。我們該如何改進自動化系統中的硬體和軟體的功能,使這種設計流程更簡單、花費更少的時間以及更加開放?通訊路徑隨著其創建和實施而變得更加流暢。在決定應該使用現場匯流排的什麼功能時,應該看一下生產平台是否支持例如OPC
UA(來自於OPC基金會)這樣的標准。消除不同供應商系統的障礙,而且對通訊和控制平台採取一種更加開放的方式很重要。
3.開放標准和系統
重點是要思考系統到底「開放」到什麼程度,是否支持新興的通訊協議和軟體標准,以及開放的獨立組件如何讓工業4.0成為現實。
開放標准允許基於軟體的解決方案可以更加靈活地集成,並有可能將新的技術移植進現有的自動化架構中。開放的控制和工程軟體也沿著這個方向將自動化和IT軟體程序之間的間隙彌合。一個開放的控制器核心能夠使用常用的高級IT語言(例如Java和C++)來創建自動化應用程序。
一台機器的操作應該支持與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簡單的連接。軟體可以藉助控制器與3D模型軟體的連接來加快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和調試。一個運動控制器可以與模型之間發送指令以及接收反饋,使得機器的功能性在機械設計階段通過運動控制就得到優化。這也讓機器測試和編程可以在調試之前進行。在部件訂貨、組裝機器之前,虛擬機器可以用來進行測試並完善設計。
4.實時數據整合
在工業4.0的工廠里,可能利用實時的機器和工廠性能數據來改變自動化系統和生產工藝的管理方式。不用捕捉並分析數月以來有價值的關於生產率、機器停機時間或者能源消耗的數據,支持工業4.0的平台能夠將數據整合到常規的工廠管理報告之中。這會讓製造商和機器具備詳細的信息來執行快速的工藝和生產變更,以實現產品滿足特定客戶需求的願景。
5.自適應性
現實世界中的主動性可以讓生產更加連貫並以需求為導向。科技幫助生產線變得主動。目標就是讓工作站和模塊可以適應個性化的客戶或產品需求。
在一個製造液壓閥的工廠里,一套新的自適應組裝生產線在每一件被加工件上都使用射頻識別晶元。生產線上的9個智能站會識別出最終產品是如何被裝配的,以及哪些工具設置和操作步驟是必須的。每個相關加工件都帶有藍牙標簽,會自動將信息傳送給裝配站。裝配步驟信息會根據不同的產品以及相關加工件的技術水平不同而顯示出來。該生產線可以生產一批相同尺寸的液壓閥,也可以不需要人工干預就能生產25種不同產品型號。不再需要設定時間或者多餘的庫存。這使得生產線的產量增加了10%,庫存減少了30%。
二、讓工業4.0和IIoT在智能工廠里運行
工業4.0和工業物聯網(IIoT)能夠為設備(從感測器到大規模控制系統)、數據和分析之間提供更好的連接性,Beckhoff自動化的TwinCAT產品專家Daymon
Thompson這樣認為。感測器和系統需要網路連接來共享數據,分析有助於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物聯網主要包括4個基本元素:實體的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雙向連接、數據以及分析。設備可以是小到一個感測器大到一個大規模控制系統中的任何一種。感測器和系統需要與更大的網路進行連接,以共享由感測器或系統產生的數據。對此數據進行的分析會產生可執行的信息,其結果是讓人們做出精明的決策。
在IIoT的實際應用中,
企業通過將設備或資產連接到雲或者本地信息技術(IT)設施上來進行數據的採集和傳送。然後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設備或資產更多的潛在信息,防患於未然。
例如
,監控機械組件運行溫度的感測器可以追蹤任何異常狀況或者偏離底線的情況。這使公司可以主動地處理不希望發生的行為,從而在可能造成有害危險的系統故障加劇之前進行預測性維護,否則這些系統故障可能會導致工廠停機以及生產收益損失。這種類型的信息有助於企業新產品的設計、系統性能效率的提高以及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工業4.0讓加工製造更靈活
在一個生產製造流程,甚至是整個供應鏈中,通過連接性推動更多的新發現和系統優化,這是工業4.0的核心概念之一,這種科技進步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工作組成員、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Acatech,將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定義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革命是20世紀早期在裝配線上使用傳送帶。第三次革命是在20世紀中葉開發出來的微電子學、PC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第四次革命是將PC和機器連接到互聯網,並啟用信息物理系統(CPS)。
工業4.0要求傳統的生產製造工業實現計算機化。使用物聯網和信息物理系統的概念會幫助實現「智能工廠」的目標,使生產製造具有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非常高的精益生產效率。在生產製造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重點關注的領域從產品本身擴展到了生產這些產品的工藝上。
製造商需要靈活的生產線來適應快速變化的客戶需求。靈活的機器運行能夠生產很多類型的產品,通過調整批量大小來獲得更高的生產利潤,這使得同一個生產線可以運行更復雜的混合產品以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2. 關於工業物聯網的深度思考
工業物聯網是指在工業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工業特有的價值增值的技術模式。
所有物聯網都是為了實現萬物互聯,特別是物與物的互聯,但是工業物聯網又有其專有屬性,原因是與工業物聯網相對的消費物聯網本身的聯網密度、聯網的實時性、聯網物的異質化要求都不高,而工業物聯網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聯網密度、聯網實時性及聯網異質化三個方面。
思考所有問題都需要從宏觀到微觀的細化過程,工業物聯網也不能例外,我認為對工業物聯網進行深度思考,需要從以下五個維度進行分析,否則將會要麼帶來一葉障目,要麼帶來好高騖遠。
首先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工業物聯網的價值、意義和目的是什麼;第二個是工業物聯網需要連什麼的問題,這是一個范圍的概念;第三個需要我們思考的是連入物聯網的物的層級問題,也就是深度的問題;第四個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實現物聯的價值成本分析;第五個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建設工業物聯網。
互聯網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的連接,或者說實現了人與人的連接,這個連接帶來了人的交互的便利,在這個基礎上涌現出很多全新的、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例如,電子商務、即時通訊,社交媒體等等;而物聯網將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同樣我們也期望帶來全新的、顛覆性的商業模式,甚至更進一步,期望帶來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全新的顛覆性的模式。
作為物聯網主戰場的工業物聯網,人們對其的期許是在工業設計、製造、流通環節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為傳統工業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勢能,驅動工業在更高維度上發展、創新、乃至變革。隨著計算、存儲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任何行業對數據獲取手段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對數據獲取手段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四個特徵,第一是高效性;第二是准確性;第三是實時性;第四是經濟型;在當前技術能力下,能夠同時滿足這四個特徵的就是工業物聯網,首先,晶元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具有較強計算能力的MCU在美元以下,RFID晶元價格甚至已經到美分這個量級,使得工業物聯網有了物質基礎,同時滿足了經濟性要求;近三十年的通訊技術的發展,從模擬到數字,從簡單調制到復雜調制技術的商用化,使無線通訊可以很廉價地覆蓋幾百米甚至數公里的范圍,滿足了數據獲取的密集部署要求,同時由於工業物聯網的永久在線的特徵,使工業物聯網滿足數據獲取的高效性、實時性要求;微電子技術在近年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論在價格上還是在進度上都有了長足的突破,滿足了數據獲取的准確性。
總而言之,工業物聯網的出現是在以下幾個條件成熟時涌現出來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1、快速變化的市場需要數據支撐,產生了市場對數據獲取的急切要求;
2、MCU的發展使得計算能力快速提升;
3、以調制技術為核心的通訊技術發展為聯網建立的管道基礎;
4、感測技術,特別是以MEMS為標志的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給予感知世界提供的保證;
工業物聯網不是規劃出來的,是各種技術與需求發展進化的產物,是生活、生產、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後自然而然出現的,是在需求的驅動下,眾多行業創新帶了的自然產物。
通過工業物聯網,可以把傳統經濟中不可數字化之物數字化,可以把傳統不可數字化之行為數字化,可以把傳統不可能變為可能,甚至變為容易獲得、解決的方案。
這個問題是第一個問題的延續,如果不考慮經濟性,那麼我們可以說工業物聯網連接一切可連接之物,但是,當我們在做一個務實的、有價值的方案時就不能不考慮可行性及經濟性,那麼工業物聯網連什麼呢?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我們通過上面對價值、意義和目的分析可知,我們應該從目的反推,一切從目的出發,時刻盯緊企業需要彌補的最關鍵環節,例如,如果對量化OEE有需求,那麼我們就要連接設備狀態;如果要減少在製品,那麼我們就要對在製品進行追蹤;如果能源消耗對企業是重中之重,那麼我們就要把能效物聯化,等等。世界上不存在同樣的兩片樹葉,同樣地,世界上也不存在同樣的兩個企業,我們只能對企業本身進行深入分析,緊緊聚焦於企業價值,在保證經濟性的基礎上,確定工業物聯網的實施范圍方案。聯網范圍一個核心點是連入物的屬性,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分析連入物的屬性與企業建設工業物聯網目標的耦合度,決定需要實施工業物聯網的廣度。
通過分析工業物聯網連什麼後,我們得到了連入物的內容,接下來需要我們決定是對每個/每類連入物我們該數字化哪些屬性,這里遇到工業物聯網特有的一個障礙,需要連入工業物聯網的物的可連通性問題, 特別是在設備互聯時,可連通性表現的特別突出,例如,有的設備具有開放的通訊協議和可用的通訊介面,有的設備不開放協議等等,那麼可連通性就是對方案供應商的很大的考驗,我們的經驗是有四種方案可供選擇:
1、使用設備開放的協議;
2、使用設備自帶的感測器;
3、添加新的感測器;
4、改變觀察側面及維度,使用全新的採集模式;
其中第四條,改變觀察的側面和維度,使用全新的連接方式是使用第一性原理,避開設備不開放協議或介面的阻礙,避開被設備供應商牽著鼻子走的方向,從本質上獲取數據。例如:通過能效檢測獲得設備的使用狀態,通過震動感測分析設備部件的故障、甚至是轉速等,只要通過第一性原理從你需要的信息入手,而不是被動地從設備可以提供的數據入手來提供物聯解決方案的方式。直接把我們需要的信息做為目標,觀察除了直接連接設備外,我們還能夠如何獲得需要的信息,因為只有我們獲得的數據能夠與設備提供的數據在信息上能夠「同構」即可。例如,我們可以在我們的物聯設備上安裝一個震動感測器,從感測器獲得的數據中,我們即得到了設備是否開機,又得到了是否啟動工作,同時還得到設備的轉速。如果不用第一性原理,而是硬要跟設備互聯,那至少要採集三個數據,並且未必設備能夠給你。這就是典型的邊緣計算的案例,邊緣計算的計算規則一定要具有定製能力,可以說邊緣計算一定是一個知識容器,可以方便地把客戶、廠家,甚至是第三方的知識融入的容器,我們開發的支持腳本的設備已經具有了初步的邊緣計算的功能,我們需要在這個方面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所以,通過分析企業價值和物的可連通性,我們就可以明確定義需要連入物層級,也就明確了連入物的連接深度;
在連入物聯網的物的層級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管理粒度,對於製造業來說,連入物的管理粒度大概分為如下幾個層級:
1、感測級;
2、設備級;
3、產線級;
4、車間級;
5、企業級;
也就是說我們要在經濟性可行的前提下定義數據獲取的粒度。理論上講,細粒度一定比粗粒度更好,更有價值,但是當加入成本分析後,可能並不一定粒度越細越好,需要按照各種制約因素找到一個平衡點。
價值成本永遠在企業行為中持有權值最高的贊同或者否決的一票,通過前三項分析,我們僅剩下最後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這也是關乎價值成本的關鍵:管理粒度問題,我們到底需要在多細的粒度下進行管理?這帶來了一個哲學問題:世界是不是需要黑盒子。什麼意思呢?當我們確定一個管理粒度後,比管理粒度更細的信息將被隱藏在黑盒子中,這個黑盒子將成為我們分析深度或者認知深度的制約因素和約束條件。我們可以通過價值成本分析來找到這個平衡點,從而明確黑盒子的大小,並最終確定連入工業物聯網的物的特性。
我們的期許是工業物聯網建設的價值觀,其他一起都是方法論。首先,我們在規劃物聯網時要本著既要有高瞻遠矚,又要有務實可行的精神。在思考黑盒子的大小時我們要高瞻遠矚,設計方案盡可能地以黑盒子盡量小為目標,而實施方案則按照價值成本分析選擇合適的黑盒子的大小,也就是選擇合適的管理粒度,從而保證投入收益的平衡,甚至我們可以把黑盒子盡量定義的大些,用以驗證工業物聯網的可行性,最大可能地降低工業物聯網實施的風險。
總之,我們應該從以幾個方案來確定工業物聯網的建設原則:
1、期望獲得什麼結果?
2、期望用什麼方式獲得想要的結果?
3、需要信息基礎提供什麼?
4、工業物聯網是否能夠獲得這些信息?
5、工業物聯網如何獲得這些信息?
6、獲得這些信息的性價比如何?
7、回歸分析,評估預期結果是否符合經濟利益?
8、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