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國歷史上八個機械工業部的前世今生
第一機械工業部
1952年9月,從重工業部中分離出機械工業管理局,組建第一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民用機械、電信、船舶工業生產。
1963年9月,從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分離出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第六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此時的第一機械工業部負責民用機械工業。
1982年5月,農業機械部(老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後組建機械工業部。
1986年12月,與兵器工業部合並組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
1988年4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與電子工業部(原第四機械工業部)合並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3年3月,機械電子工業部又拆分為電子工業部和機械工業部。同時,成立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隸屬機械工業部。
1998年3月,機械工業部撤銷。
2003年3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特大型企宏冊碰業。
第二機械工業部
1950年5月,重工業部兵工辦公室成立。
1951年4月,兵工辦公室姿鉛改組為兵工總局。
1956年11月,從重工業部中分離出兵工總局,組建第二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兵器、坦克、航空工業生產。
1963年9月,從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分離出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第五機械工業部(兵器工業);此時,第二機械工業部負責核工業。
1982年4月,第二機械工業部改稱核工業部。
1988年4月,核工業部撤銷,並入新組建的能源部,同時,組建中國核工業總公司。
1993年3月,能源部撤銷。
1999年7月,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拆分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武器研製)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核能開發利用)。
2003年3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特大型企業。
第三機械工業部
1951年4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同時,國務院批准成立航蔽談空工業局,歸口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管理。
1956年11月,成立第二機械工業部時,航空工業局轉隸第二機械工業部。
1961年6月,中央軍委批准國防部組建航空研究院,稱國防部第六研究院。
1963年9月,從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分離出航空工業局,組建第三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航空工業。
1965年1月,國防部第六研究院轉隸第三機械工業部。
1982年4月,第三機械工業部改稱航空工業部。
1988年4月,與航天工業部(原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並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
1993年3月,航空航天工業部撤銷。同時,分別組建航空工業總公司、航天工業總公司。
1999年7月,航空工業總公司拆分為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2003年3月,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特大型企業。
2008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第四機械工業部
1961年5月,中央軍委批准組建軍事無線電電子研究院,稱國防部第十研究院。
1963年9月,從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分離出第四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電子工業。
1965年2月,國防部第十研究院轉隸第四機械工業部。
1982年5月,第四機械工業部改稱電子工業部。
1988年4月,電子工業部與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合並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3年3月,機械電子工業部又拆分成電子工業部和機械工業部。
1998年3月,電子工業部和郵電部合並組建信息產業部。
2008年3月,以信息產業部為主,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工業行業管理有關職能,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劃入,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
第五機械工業部
1963年9月,從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分離出第五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兵器工業。
1982年4月,第五機械工業部改稱兵器工業部。
1986年12月,兵器工業部與機械工業部(原第一機械工業部)合並組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
1988年4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與電子工業部(原第四機械工業部)合並組建機械電子工業部。同時,成立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負責兵器工業),隸屬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0年1月,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更名為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1993年3月,機械電子工業部又拆分為電子工業部和機械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隸屬機械工業部。
1998年3月,機械工業部撤銷。
1999年7月,兵器工業總公司改制拆分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對外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武器裝備、特型車輛、光電化工研製生產基地)、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特種裝備、車輛、摩托、新能源研製生產基地)。
2003年3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特大型企業。
第六機械工業部
1950年10月,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成立。
1953年1月,船舶工業局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船舶工業管理局。
1958年2月,船舶工業管理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局。
1960年12月,第九工業管理局改名為第九工業管理總局。
1961年6月,中央軍委批准海軍組建艦艇研究院,稱國防部第七研究院。
1963年9月,從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分離出第九工業管理總局,組建第六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船舶工業。
1965年2月,國防部第七研究院轉隸第六機械工業部。
1982年5月,以第六機械工業部為主,組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1999年7月,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拆分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2003年3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特大型企業。
第七機械工業部
1956年10月,成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1964年11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改組為第七機械工業部,負責洲際導彈(航天)工業。
1975年,組建第八機械工業總局,隸屬第七機械工業部。
1982年4月,第七機械工業部改稱航天工業部。
1988年4月,與航空工業部(原第三機械工業部)合並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
1993年3月,航空航天工業部撤銷。同時,分別組建航天工業總公司、航空工業總公司。
1999年7月,航天工業總公司拆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2003年3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託管的中央特大型企業。
第八機械工業部
1959年8月,成立農業機械工業部。
1965年1月,農業機械部改名第八機械工業部。
1970年4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第一機械工業部,稱為農業機械總局。第八機械工業部番號取消。
1975年,組建第八機械工業總局(導彈工業),隸屬第七機械工業部。
1979年2月,第七機械工業部下屬的第八機械工業總局升格,重新組建新的第八機械工業部,主管戰術導彈的工業生產和科研。同時,農業機械總局從第一機械工業部獨立出來恢復農業機械部建制。
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和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並,保留第七機械工業部,撤銷第八機械工業部。
1982年5月,農業機械部與第一機械工業部合並組建機械工業部。
2. 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什麼關系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是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改制後的公司之一。
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是1993年由機械電子工業部(該部先後使用的名字有第五機械工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器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改制而來。1999年,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再次改制分類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兩大軍工集團。
我國軍工行業總公司分別變為兩家集團公司的改制,是轉變過去軍工總公司作為「行業管理者」的觀念,變為以經濟實體正確定位的「經營者」觀念,並能開展適度的競爭,給各集團公司形成壓力,進而增強其改革、改制的動力。
(2)什麼是兵器工業機械擴展閱讀: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經營業務: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擁有特種產品、車輛、新能源、裝備製造四大產業板塊。在國防建設領域,近戰攻防和非核毀傷武器裝備占據主導地位,機動壓制、光電信息和反恐特裝方面占據重要地位,產品裝備我國所有武裝力量,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
汽車產業擁有21個整車廠,年生產能力超過260萬輛,形成了包括特種車輛、多功能車、微型汽車、經濟型轎車和中高檔轎車完善的產品譜系,在中國汽車工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摩托車年生產能力超過600萬輛,擁有嘉陵、建設、大陽、濟南輕騎等知名品牌,是世界最大摩托車集團。光電產業實現從零組件加工向生產整機產品轉變,光學玻璃產銷量世界第一。
在裝備製造業方面,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輸變電業務成為擁有行業核心技術最齊全、設備最先進、電壓等級覆蓋面最寬、產品品種最多的變壓器供應商,在750kv市場佔有率達50%,在100萬機組市場佔有率達64%,大規格石油鑽具國內市場份額超過80%。
3. 一機部到八機部來歷是什麼
至此,核工業(二機部)、航空(三機部)、電子(四機部)、兵器(五機部)、船舶(六機部)、航天(七機部),加上後來短暫的八機部(後又合並到七機部),中國軍工行業第一次呈現了完整的面貌。至此,中國軍工行業的體系已經基本全部成型。
先從正名開始。各大機械工業部紛紛告別「機械工業部」的名稱,各個部委開始更名。1982年,第二機械工業部正式改名為核工業部。
三機部改名為航空工業部,並最後成為航空航天工業部;四機部更名為電子工業部;五機部更名為兵器工業部(鄒家華是最後一任兵器部部長),七機部改成航天工業部。
整齊劃一的「第X機械工業部」成為歷史。這是一個告別單獨單調,朦朧進入新發展的階段。考慮到國務院減少了11個部委,而原有機械工業部的系列,幾乎悉數保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顯眼的現象。
然而,這個正名看上去只是一個過渡性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看上去,更加市場化的力量正在鬆土,是時候讓軍工體系採用更加市場化的時候了。但真正對於中國軍工而言,機會卻是遠在西亞的兩伊戰爭(1980-1988),這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
80年代初,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不得不大量縮減軍備,提出「軍隊要忍耐」。這樣,失去了國內的軍火訂貨,中國的軍工企業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因兩伊戰爭而送來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困難的中國軍工廠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根據中國主戰坦克基地617廠的廠史記載,80年代短短幾年間,617廠靠出口外貿坦克就創匯10多億美元。在當時看,這可是一筆天價收入。當時中國出口的武器十有八九是要賣給伊朗和伊拉克的。
80年代,是中國武器出口的黃金時代,也是全軍種工業體系布局的第一次的大甜頭。
4. cngc是什麼公司
CNGC: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英文:China North In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縮寫NORINCO GROUP)。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職責: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軍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裝備發展的骨幹,是全軍毀傷打擊的核心支撐,是現代化新型陸軍體系作戰能力科研製造的主體,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軍民融合發展的主力。
兵器工業集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將裝備保障放在首要位置,是各大軍工集團中唯一一家面向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以及武警公安提供武器裝備和技術保障服務的企業集團。
除了為陸軍提供坦克裝甲車輛、遠程壓制、防空反導等主戰裝備之外,還向各軍兵種提供智能化彈葯、光電信息、毀傷技術等戰略性、基礎性產品。
同時,兵器工業集團積極推進軍工技術民用化、產業化,集中力量打造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設備、鐵路產品、石油化工、特種化工、民爆、光電信息、北斗產業、智能製造、應急產業等先進製造業板塊和貿易流通、工程技術管理、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板塊。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著力推動我國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大力發展軍貿、戰略資源開發、國際工程承包、產品出口及技術引進等國際化經營業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現有子集團和直管單位52家, 主要分布在北京、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南、湖北等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在全球建立了數十家海外分支機構。
截至2018年底,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總額近3959.8億元,人員總量22餘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