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甘肅省永昌縣是農業縣嗎何以證明
永昌縣隸屬於甘肅省金昌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境內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河西走廊的主要產糧區,甘肅省糧油生產大縣。另外,零陵郡零陵縣舊分置永昌縣,後梁開平二年福清也改名永昌縣。
植物資源
永昌縣博物館
永昌縣的植物資源分布較廣。1991年,共有林地面積29.6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67%。其中,天然林13.40萬畝,人I林14.86萬畝,零星植樹1.42萬畝。據調查,天然生長和人I栽培的樹種共24科、45屬,約70多種。在祁連山林區形成群落的主要樹種有青海雲杉、松柏、串地柏、高山杜鵑等15種;北部荒漠區形成群落的樹種有梭梭、白梭梭、花棒沙拐棗、寧條等;綠洲栽培樹種有油松、側柏、楊樹、柳、核桃、榆、沙棗、梨杏、蘋果等。野生葯用植物主要有:草參、枸杞、甘草、麻黃、益母草、黃芪、大黃、羌活、獨活、防風、柴胡、鎖陽、桔梗、土茯苓、赤芍、荊芥等。其中,以麻黃、甘草為多,利用價值較高。此外,鹿茸、麝香、羚羊角等葯材也比較豐富。
物產資源
永昌縣地處河西走廊「蜂腰」地帶,境內地形復雜,氣象要素各異,山川河泉齊備,形成4個資源互補的自然經濟區,盛產糧、油、瓜、果、禽、蛋、肉、毛。 1、糧食永昌縣為甘肅省商品糧基地縣之一。1991年,糧食作物總產量為108555噸,平均畝產308公斤,人均產糧超千斤,每年給國家提供商品糧1億斤以上,佔全省糧食定購任務的1/14,名列全省各縣前茅。 2、油料 1991年,全縣油料作物總產量9317噸,畝產平均88公斤。永昌以盛產胡麻籽而著名,1991年胡麻籽總產量7474噸。90年代以來,全縣年平均上交國家的油品500萬公斤以上,佔全省油品定購任務的1/9,名列全省第一。 3、瓜果永昌境內日照長,溫差大,是優質瓜果的理想產區。1991年,全縣西瓜、白蘭瓜等瓜類總產量3389噸,平均畝產2942公斤;水果產量480噸,其中蘋果175噸,梨264噸,杏27噸,葡萄13噸。 4、畜產品在歷史上,永昌縣一直是牛、羊肉及其毛皮的主要產區。1991年來,全縣牛存欄40776頭,其中氂牛4044頭,牛肉總產量474.04噸;羊存欄243787隻,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71221隻,羊肉總產量3873.86噸,羊毛總產量370.87噸。 5、 啤酒大麥。 啤酒的主要原料。在我縣各個鄉鎮都有種植,現所產啤酒大麥佔有國內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帶動當地企業和經濟發展的發展。
土特產品
①虹鱒魚。源於美國,為世界名貴魚種之一,適於恆溫泉水喂養,主要分布於北海子、焦家莊2鄉。1989年,養殖水面47畝,年產鮮魚4.5萬公斤。1991年,全縣水產品養殖面積158畝,總產量76噸,其中個體養殖虹鱒魚面積147畝,總產量27噸。 ②發菜。古名「龍須菜」,俗名「頭發菜」。是一種野生的陸生藻類植物。主要分布於紅山窯、焦家莊、北海子、河西堡鄉的低山荒漠地帶,一般在冬季枯草季節採集。永昌發菜是甘肅著名的特產之一,一般年產2000多公斤,1980年達5000公斤。因其為名貴宴菜,營養價值高,加之菜名為「發財」的諧音,大部分由外貿部門調集,遠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③蘑菇。又名「洋蘑菇」,屬擔子菌綱,傘菌科,食用菌。其中以油雞腿、青把子、黃蘑菇為上品,主要產於新城子、焦家莊、南壩等鄉的祁連山淺山草原地帶。民國時期,四川等地商販雲集此地收采。50年代每年可收購干蘑菇1.5萬公斤左右,以後逐漸減少,近年來農民自采、自食、自售者日多。 ④甜菜。又名「糖蘿卜」。永昌的甜菜平均含糖量為16.57%,高於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而飲譽國內外,1978年被確定為甘肅省甜菜種植基地。1991年全縣甜菜總產量20579噸,平均畝產4926公斤。 ⑤麻黃。又名帶麻黃,中葯材。主要產於河西堡鄉的平口峽、東大山等荒山地區。雨水多的年份,每年約產35—60萬公斤左右,一般年份產25~30萬公斤左右,主要由葯材管理部門收購,遠銷全國各地. ⑥胡蘿卜。又稱小人參,富含各種維生素。主要分布在城關鎮的北海子村和焦家莊鄉的河灘村、杏樹庄村、紅廟墩村。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和市場的拓展永昌胡蘿卜遠銷山東、四川等地,為當地經濟帶來了巨大發展,使農民過上了小康日子。 ⑦啤酒大麥。啤酒的主要原料。在我縣各個鄉鎮都有種植,現所產啤酒大麥佔有國內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帶動當地企業和經濟發展的發展。
Ⅱ 永昌麗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永昌麗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是2011-01-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工業園區東崗西路6號。
永昌麗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3215664336735,企業法人沈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永昌麗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門窗製造、安裝、銷售(憑《資質證書》經營),玻璃深加工、銷售,室內外裝飾、裝修,建材、保溫材料銷售,地暖安裝。
通過愛企查查看永昌麗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永昌縣金潤膨潤土有限公司怎麼樣
永昌縣金潤膨潤土有限公司是2014-10-22在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鎮東大山中小工業園區。
永昌縣金潤膨潤土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03213161533373,企業法人張向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永昌縣金潤膨潤土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膨潤土、重晶石粉生產及銷售;化肥、機械設備、機電設備銷售,五金交電、日用百貨、勞保用品、建築材料、石英砂、重晶石粉、赤鐵礦粉、氯化鉀批發、零售,貨物倉儲(以上經營范圍不含須經專項審批項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永昌縣金潤膨潤土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甘肅的第一的工業大鎮是哪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鎮
Ⅳ 永昌的經濟發展
永昌地域廣闊,土地肥沃,農業土地資源開發潛力頗大,其中現存耕地58萬畝是河西走廊的主要產糧區,甘肅省糧油生產大縣,1994年被列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每年為國家提供的商品糧佔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佔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黑瓜籽、大豆均已形成規模種植。森林覆蓋率高達12.1%。南部祁連山原始森林蒼郁豐茂,松杉柏樺,破土生金。西大河、東大河、金川河三河沿崖楊柳成林,封山育林工程浩大,成效卓越,造林面積14萬畝,有效地防止了風沙移山,禾稼受害,維護了植被完整,生態平衡。祁連山終年積雪形成的雪水資源,不僅養育了永昌的高產農業,而且也使永昌的水產養殖形成規模。本地魚種鯽魚、鯉魚、草魚銷售市場良好,從美國引進的世界四大名魚之一的虹鱒魚早已飲譽絲綢之路。
縣境內有中央、省、市大中型企業20餘家,以冶金、化工、電力、鑄造等行業馳名全國,有力地帶動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向前發展。永昌縣工業示範區在1995年被確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全縣工業涉及糧油加工、礦業採掘、建築材料、金屬冶煉、紡織地毯、機械製造、造紙等22個行業,160多個品種。其中部分產品已獲得全國全省名牌產品的盛譽,也有部分產品問鼎海外。 目前,永昌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社會保險保障等各項事業都已同步齊飛;交通、通訊、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立體交叉,相輔相成。縣內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城市道路寬闊筆直,樓房林立;商業服務漸趨一流,食宿之地、購物中心、娛樂中心和游覽場所眾多,分布均勻,質量上乘,強化了城市服務功能。
Ⅵ 死神的問題
永昌是死神里的問題嗎= =?
一、永昌(人物)
〔宋〕失其姓,玉冊官。善刻碑,紹聖元年(一o九四)刻宣仁後山陵採石記。《刻碑姓名錄》
二、永昌(年號)
1.永昌 (晉元帝)
永昌(322年-323年二月)是東晉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第三個年號,共計2年。永昌元年閏十月,晉明帝即位沿用。永昌二年三月改元太寧元年。
2.永昌 (武則天)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號,但是實際上武則天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一般算作武則天的年號。
3.永昌 (李自成)
永昌 (李自成),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年號。
三、永昌(地名)
永昌縣:中國甘肅省金昌市的一個縣
永昌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商周戰國時期,曾出現過諸多游牧民族。漢文帝時期,北部匈奴西逐月氏,占據整個河西直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先後派霍去病兩出河西,擊敗匈奴,陸續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從此將河西地區括入漢王朝版圖。其時,今之永昌境內有鸞鳥,番和,驪�,顯美,四縣,其中鸞鳥屬武威郡,其餘三縣屬張掖郡,均屬涼州刺吏部,並在番和設農都尉,管理屯田事宜。東漢,鸞鳥,顯美屬武威郡,驪�,番禾屬張掖郡。獻帝舉平元年(194),分涼州之金城,張掖,酒泉,敦煌為雍州,州治武威。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復置涼州,領武威,張掖等七郡;顯美屬武威郡,番禾,驪�屬張掖郡。鸞鳥縣省。西晉,涼州領八郡。番禾,驪�,顯美屬武威郡。永嘉中置焉支縣永寧中,張軌分武威興郡,領今永昌境內焉支,新鄣二縣。東晉十六國時期,今永昌西部邊緣地區屬西郡。東晉大興元年(318),張軌子張 宴 ,另立年號,為前涼。分涼、河、沙三州,領二十三郡。顯美、驪� 、番禾屬武威郡,焉支、新鄣屬武興郡。太元元年(376),前秦滅前涼。十一年(386),秦將呂光自稱涼州牧,定都姑臧 ,為後涼。於番禾縣置番禾郡。隆安元年(397),鮮卑禿發烏孤自稱西平王,有甘肅西部,青海一部為南涼。同年,段業稱涼州牧,改元神璽,為北涼,元興二年(403)後涼呂隆為北涼沮渠蒙遜,南涼禿發辱檀所逼。舉國降後秦,後涼亡。後秦以郭將為番禾太守。縣地屬後秦。義熙二年(406)後秦封南涼王禿發辱檀為涼州刺史,遷都姑臧 。番禾等地為南涼所有。七年(411)七月北涼沮渠蒙遜入姑臧 。八年(412)十月遷都姑臧 。以後幾經反復,於義熙十四年(418)東晉授授沮渠蒙遜涼州刺史。番禾縣屬北涼番禾郡。南北朝時期,北魏涼州領十郡,其中番禾郡領彰(鄣)、燕支(即焉支)二縣。西魏,顯美,屬涼州,番禾郡領番禾。北周時,力朝乾(即驪� )、鄣、燕支屬涼州總管府武威郡,廢顯美縣,其地入姑臧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復置武威郡(原涼州)領姑臧 、昌松、允吾、番和四縣。並力乾、安寧、廣城、障、燕支五縣地入番禾。唐武德三年(620)於漢鸞鳥古城置神鳥縣,與番禾縣同屬西道涼州總管府。貞觀元年(627)廢神鳥縣,咸亨元年(670),於番禾縣雄州。調露元年(679),廢州,番禾仍屬涼州。神龍二年(706),於漢鸞鳥古城置嘉麟縣,景龍元年(707)廢。先年二年(713)復置。開元十六年(728)年,於今永昌塔兒灣一帶置大斗軍天寶三年(744)改番禾為天寶縣。廣德二年(764),河西沒入吐蕃。咸通二年(861),張義潮逐吐蕃,克涼州,灑西復歸唐朝。唐末復沒於吐蕃。五代十國(907-960),涼州為吐蕃、回鶻、黨項諸族佔領。梁、唐晉、漢、周割據政權,曾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使。散於涼、甘、瓜、沙四州的張義潮及其歸義軍的後裔,也常「自立守將」,朝廷封以節度使或留後等職務。北宋初,涼州仍為吐蕃佔領,宋王朝只羈縻而已。至道二年(996),秋七月,朝廷派丁帷清知西涼府,府治姑臧 。領姑臧 、番禾、神鳥、昌松、嘉麟五縣。三年(997),全國分十五路,西涼府屬陝西路。明道元年(1032)趙德明攻佔涼州。景祜五年(1038),李元昊(趙德明子)在興慶府(今銀川)建立西夏政權。番禾置永州,屬西涼府。南宋寶慶二年,西夏寶義元年(1226),成吉思汗取西涼府,滅西夏。封窩闊檯子闊端為永昌王鎮寧河西,後由闊端子只必帖木兒繼任。咸淳七年(1271),蒙古國改國號為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永昌王宮殿所在地置永昌路,屬甘肅行中書省。永昌之名自此始。順帝至正三年(1343)改設永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宋國公馮勝統兵定河西,在金山這陽永昌王署置永昌衛,錄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衛治今永昌縣城東大街,俗稱「大衛」。喜靖二十八年(1549),於永昌衛治置永昌協,設參將一員。統轄衛境內五營 及境外八營兵力。清初,沿用明制。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縣,屬涼州府。康熙十三年(1656)改設永昌協參將為副將。民國二年(1913),廢州改道,永昌縣屬甘涼道。三年(1914)改縣衙為縣行政公署,十六年(1927),改稱永昌縣政府,仍屬甘涼道。同年廢道,全省設六區,永昌屬安肅區,不久撤區,直屬甘肅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甘肅省分設七個行政督察區,原甘涼道為第六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公署設威,轄武威、永昌等五縣。 1949年9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永昌。9月23日,永昌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武威行政專員公署。1955年10月,改稱永昌縣人民委員會。同年,武威,酒泉二專署合並為張掖,永昌縣屬張掖專署。1961年,張掖專署分武威,張掖,酒泉三專署,永昌縣屬武威專署。1968年5月7日,成立永昌縣革命委員會,代替永昌縣人民委員會。1980年,恢復永昌縣人同政府,取消革命委員會名稱。1981年2月,根椐(81)國函字14號<國務院關於甘肅省設立金昌市的批復>文件,在原永昌縣寧遠鄉區域內的白家咀設置金昌市,永昌縣由武威地區行政公署劃入金昌市。
永昌地處河西走廊東部、祁連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緣。東鄰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與肅南接壤。位於東經101°04′——102°43′,北緯37°47′——38°39′。東西最長距離144.8公里,南北最寬距離144.55公里,總面積7439.27平方公里,總人口24.3萬人,轄於中國鎳都——甘肅省金昌市。下轄6鎮4鄉,111個行政村,917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境內地勢以山地、平原為主,與戈壁沙漠東西展開,南北山嶺夾峙,相間排列,山地平川交錯,綠洲荒漠綿延。最低海拔1452米,最高海拔4442米,平均海拔2000米,耕地海拔1452~2400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4.8℃,平均降水量185.1毫米,無霜期134天。年平均日照2884.2小時,日照率65%。年蒸發量2000.6毫米。
永昌自然礦藏豐富。全縣已經探明的礦產資源約60餘種,礦產地90多處,其中大型礦床約20種,中小型礦床難以定數。除包括鎳在內的鐵、銅、錳、鋅、鋁、鉛、鎢、鈾、銻等金屬礦藏外,非金屬礦產有花崗石、大理石、陶土、膨潤土、石英砂、石灰石、白雲石、硅石、水晶石、冰洲石、王髓瑪瑙等。儲量豐富,潛力無限,亟待投資開發。其中煤炭、花崗石儲量尤為豐富,產量居甘肅省前列。
豐富的水電資源是永昌縣作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的有力支撐。境內地表水資源總量年均5.37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1.6萬千瓦。轄區內建有火電廠一座,裝機容量30萬千瓦,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以上;現已建成梯級小水電站五座,年發電量600萬千瓦時以上,成為鄉鎮企業、合資企業和地方工業發展的能源保障。1996年國務院授予「農村水電電氣化縣稱號」。永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東西橫貫全境;縣、鄉公路四通八達,交錯成網,公路硬化率達100%。
縣城距中川機場280公里。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12000門,縣城電話普及率達74%,已與國際國內聯網。同時開通了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和農村「一點多址」微波電話。西蘭烏光纜東西穿越縣境。
永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勤勞敦厚的永昌人民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就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漢、魏、隋、唐、宋、元、明、清共歷鸞鳥、番和、驪靬、顯美、焉支、嘉麟、天寶、永昌八縣相沿至今。悠久輝煌的歷史為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文物典籍,提供了歷史沿革和自然風情相交織的旅遊資。
永昌地域廣闊,土地肥沃,農業土地資源開發潛力頗大,其中現存耕地58萬畝是河西走廊的主要產糧區,甘肅省糧油生產大縣,1994年被列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每年為國家提供的商品糧佔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佔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黑瓜籽、大豆均已形成規模種植。森林覆蓋率高達12.1%。南部祁連山原始森林蒼郁豐茂,松杉柏樺,破土生金。西大河、東大河、金川河三河沿崖楊柳成林,封山育林工程浩大,成效卓越,造林面積14萬畝,有效地防止了風沙移山,禾稼受害,維護了植被完整,生態平衡。祁連山終年積雪形成的雪水資源,不僅養育了永昌的高產農業,而且也使永昌的水產養殖形成規模。本地魚種鯽魚、鯉魚、草魚銷售市場良好,從美國引進的世界四大名魚之一的虹鱒魚早已飲譽絲綢之路。縣境內有中央、省、市大中型企業20餘家,以冶金、化工、電力、鑄造等行業馳名全國,有力地帶動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向前發展。永昌縣工業示範區在1995年被確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全縣工業涉及糧油加工、礦業採掘、建築材料、金屬冶煉、紡織地毯、機械製造、造紙等22個行業,160多個品種。其中部分產品已獲得全國全省名牌產品的盛譽,也有部分產品問鼎海外。目前,永昌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社會保險保障等各項事業都已同步齊飛;交通、通訊、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立體交叉,相輔相成。縣內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城市道路寬闊筆直,樓房林立;商業服務漸趨一流,食宿之地、購物中心、娛樂中心和游覽場所眾多,分布均勻,質量上乘,強化了城市服務功能。永昌縣委、縣政府已制定了招商引資和扶持外資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誠招天下客商,聯袂振興永昌。以永昌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本著互惠互利、風險共擔的原則,合作的前景必然廣闊,經濟騰飛拭目可待
Ⅶ 永昌鎮的概況
永昌鎮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北面十五公里處,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5700畝。轄22個行政村,即白洪、張英、校西、校東、東坡、煙下、中溝、南溝、和寨、和豐、山高、石碑、劉沛、梧桐、馬旬、水么、張興、下源、上源、白雲、張義、羊桐村,下設18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563人。鎮政府駐劉沛村。有中小學26所,在校學生8801人;衛生所4處。中學有鎮中心的永昌中學,張興村的張興中學,校西村的和寨中學,三所中學。
因元朝在西涼府城(今涼州城)北15公里建設新城永昌府(永昌路駐地)而得名。境內現有大元刺賜西寧王碑,此碑位於石碑村石碑小學偏北300米處,屬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現存於原地碑亭內,亭內,一隻巨大石烏龜,昂首力挺一石碑,高5米,寬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 ,篆書「大元敕賜西寧王碑」八字,下有龜趺,立於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正面漢文,背面回紇文,共三十二行,每行六十三字。文字保存完好。內容敘述回紇族在河西的居住和發展歷史,是研究回紇史和河西走廊多民族集聚的寶貴資料。
永昌鎮屬於盆地平原地貌,土地平整,肥沃,是武威市的糧食生產基地。永昌鎮不僅僅農業發達,鄉鎮企業工業發展勢頭強勁,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年提高。建成擁有固定資產近千萬元,職工近百人的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張義麵粉廠,現已發展成為全鎮農產品加工的支柱企業。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財政增稅、農民增收的目的。養殖業發展迅速。建立了東坡、和寨、校東規模養豬示範點,引進三元雜義優良品種4個;建成了年產1000頭瘦肉型仔豬的永泰良種豬繁育場和集小雞孵化、育雛、銷售一體化的養雞示範村——東波村。規模養殖戶發展到3800戶。瓜菜制種和玉米制種發展勢頭良好。瓜菜制種、玉米制種、脫水油白菜種植已成為永昌鎮特色優勢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商貿長廊建設成效顯著。建成以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以永昌經濟開發區為紐帶,向西延伸,四周擴散,東西輻射2.3公里,南北輻射2公里的集鎮開發區,初步形成集餐飲娛樂、商貿流通為一體的新型集鎮。 永昌鎮發展農業高科技示範區,努力建設以制種、蔬菜、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娛樂、旅遊為主的小城鎮。通過大力的招商引資,建成了國內領先的太陽能新能源基地,並圍繞基地建成城北工業園區,為武威與金昌更快融合奠定了基礎,直接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強力發展。
發展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全力實施內調外引、科技興鎮、小城鎮帶動三大戰略,確保農民增收和財政增稅目標的實現,推動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