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工程怎麼掙大錢

工業工程怎麼掙大錢

發布時間:2024-06-23 23:29:44

㈠ 我考專科學校:工業機器人和電汽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比哪個好就業將來掙的錢都在多少

一定要選工科嗎?
工科目前真的不怎麼樣,尤其是專科,很多企業已經只收本科學歷的人了,專科基本只能做第一線,當然如果有關系,能找到人教的另說。
反正這兩個都是面向工廠的,工業機器人,說白就是,進工廠調試機器人的,所謂工業機器人,其實就是機械臂,幾個伺服電機驅動的,主要的目的是代替人工搬運東西的。
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比較雜,一般專科名稱應該是電氣自動化,名字里應該不帶工程的。。一般學校,應該就教個單片機,PLC等課程,開這種課程的一大把,所以專科層次上,這種人真不缺。。唯一想拿高工資和從事本行業的,基本都需要技能大賽拿獎。。。沒拿獎的專科生,基本已經不收了,學PLC也主要是去工廠調試以PLC為主的自動化生產線,基本都在出差的路上,這個要做好心理准備,很多人都是因為適應不了出差,放棄了,而且很多客戶真的很麻煩,要有心理准備。
至於賺多少錢嘛,差的一個月也就3-5K的樣子,好的10-20K都有的,20K基本上頂天了,專科嘛,有拿獎,公司願意培養或者有關系的話,到達10K應該不是很難,如果沒關系,沒拿獎的話,被公司安排去做電工,接線的話,頂天了6-7K,而且基本上沒人願意天天接線,肯定更喜歡寫程序,工業機器人也差不多,也是需要出差的,不過工業機器人就那麼幾種用的多,而且不太管其他設備的,只管調好機器人就好了,電氣工程很多麻煩的東西,全要你自己做,而且PLC型號太多了,德日大廠的就有好幾款了,台商的也有一款,國內低端PLC,也有,還要根據客戶的要求和公司的需求去選,小企業的是很累的,很煩人的。

㈡ 工業工程七大手法八大浪費是什麼

  1. 七大手法

(1)防止錯誤法(Fool-Proof) 防錯法:如何避免做錯事,使工作第一次就能做好的精神能具體實現。

(2)動作改善法(動作經濟原則) 動改法 :改善人體動作方式,減少疲勞使工作變為更舒適、更有效率。

(3)5×5W1H法(5×5何法) 五五法:借著質問的記考來發掘出改善的構想。

(4)雙手換做法(左右手法) 雙手法:研究人體雙手在工作的過程中藉以發掘出可資改善的地方。

(5)人機配合法(多動作法) 人機法:研究探討操作人員與機器工作的過程,藉以發掘出可以善的地方。

(6)流程程序 法流程法:研究探討牽涉到幾個不同工作站或地點之流動關系,藉以發掘出可以改善的地方。

(7)工作抽查法 抽查法:借著抽樣觀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問題的真相。

2. 八大浪費

(1)不良、修理的浪費

所謂不良、修理的浪費,指的是由於工廠內出現不良品,需要進行處置的時間、人力、物力上的浪費,以及由此造成的相關損失。這類浪費具體包括:材料的損失、不良品變成廢品;設備、人員和工時的損失;額外的修復、鑒別、追加檢查的損失;有時需要降價處理產品,或者由於耽誤出貨而導致工廠信譽的下降。

(2)加工的浪費

加工的浪費也叫過分加工的浪費,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多餘的加工和過分精確的加工,例如實際加工精度過高造成資源浪費;第二是需要多餘的作業時間和輔助設備,還要增加生產用電、氣壓、油等能源的浪費,另外還增加了管理的工時。

(3)動作的浪費

動作的浪費現象在很多企業的生產線中都存在,常見的動作浪費主要有以下12種:兩手空閑、單手空閑、作業動作突然停止、作業動作過大、左右手交換、步行過多、轉身的角度太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不明技巧、伸背動作、彎腰動作以及重復動作和不必要的動作等,這些動作的浪費造成了時間和體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4)搬運的浪費

從JIT的角度來看,搬運是一種不產生附加價值的動作,而不產生價值的工作都屬於浪費。搬運的浪費具體表現為放置、堆積、移動、整列等動作浪費,由此而帶來物品移動所需空間的浪費、時間的浪費和人力工具的佔用等不良後果。

國內目前有不少企業管理者認為搬運是必要的,不是浪費。因此,很多人對搬運浪費視而不見,更談不上去消滅它。也有一些企業利用傳送帶或機器搬運的方式來減少人工搬運,這種做法是花大錢來減少工人體力的消耗,實際上並沒有排除搬運本身的浪費。

(5)庫存的浪費

按照過去的管理理念,人們認為庫存雖然是不好的東西,但卻是必要的。JIT的觀點認為,庫存是沒有必要的,甚至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如圖1-1,由於庫存很多,將故障、不良品、缺勤、點點停、計劃有誤、調整時間過長、品質不一致、能力不平衡等問題全部掩蓋住了。

例如,有些企業生產線出現故障,造成停機、停線,但由於有庫存而不至於斷貨,這樣就將故障造成停機、停線的問題掩蓋住了,耽誤了故障的排除。如果降低庫存,就能將上述問題徹底暴露於水平面,進而能夠逐步地解決這些庫存浪費.。

(6)製造過多過早的浪費

製造過多或過早,提前用掉了生產費用,不但沒有好處,還隱藏了由於等待所帶來的浪費,失去了持續改善的機會。有些企業由於生產能力比較強大,為了不浪費生產能力而不中斷生產,增加了在製品,使得製品生產周期變長、堆放製品的空間變大,還增加了搬運、堆積的浪費。此外,製造過多或過早,會帶來龐大的庫存量,利息負擔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貶值的風險。

(7)等待的浪費

由於生產原料供應中斷、作業不平衡和生產計劃安排不當等原因造成的無事可做的等待,被稱為等待的浪費。生產線上不同品種之間的切換,如果准備工作不夠充分,勢必造成等待的浪費;每天的工作量變動幅度過大,有時很忙,有時造成人員、設備閑置不用;上游的工序出現問題,導致下游工序無事可做。此外,生產線勞逸不均等現象的存在,也是造成等待浪費重要原因。

(8)管理的浪費

管理浪費指的是問題發生以後,管理人員才採取相應的對策來進行補救而產生的額外浪費。管理浪費是由於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問題,科學的管理應該是具有相當的預見性,有合理的規劃,並在事情的推進過程中加強管理、控制和反饋,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管理浪費現象的發生

(2)工業工程怎麼掙大錢擴展閱讀:

如何消除八大浪費:

1、做好自動化,愚巧化(防呆化)的生產方式,著重於工廠生產標準的建立,對生產的產品作出全數檢查,以達到無停滯的流程作業。

2、在加工的過程中工程設計也該適量化,對作業內容要進行重新的評估,對生產中治工具進行改善,減少加工不必要的浪費,同時VE和VA的推動也同樣重要。

3、改良生產現場布置,多數生產現場以u字形生產布置,以達到首尾接應的效果,減少路線的浪費,改良工人動作的浪費,減少工人在生產過程中一切和工作無關的動作,並改良其動作,以達到最省力情況下完成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動作浪費。

4、減少搬運的浪費最重要的是減少搬運的次數,所以企業生產還是要符合後拉式看板生產,以達到在接到訂單後就生產所需產品的數量,生產完後直接運送到客戶手裡,以減少庫存的產生,減少了搬運的次數。

5、庫存的浪費最主要是庫存意識的改革,在生產方式中要盡量符合平準化生產方式,使生產整流化,而且看板生產也要徹底貫徹實施,以減少庫存產生。

6、工廠生產應該根據銷售經驗,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同時及時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生產計劃,以達到最小合理庫存。

7、要合理安排工廠的生產計劃,在生產前一天要將所需的原材料貯備好,生管要合理安排工廠生產的計劃,在接單後,立即查詢所需原材料的上游廠家的生產情況,並對工廠的生產有著統一的規劃。

8、管理的浪費最主要是對工廠各部門進行協調管理,使各部門緊密結合在一起,注重於工廠各部門的合作,以達到對工廠資源的最合理的利用。

㈢ 工業設計大神憑什麼年薪百萬(壹:工業設計是Hard模式)

年薪百萬有什麼了不起嗎?對設計師來說,是。

年薪百萬的工作在在當今社會並不算少,在金融,房地產,互聯網等行業里這個收入可能只陵鍵猛是事業剛上正尺橋軌表現。但在設計圈裡,這個數字卻是鳳毛麟角,因為設計圈窮啊(尤其是工業設計)。

「想掙錢別學設計」,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還是在以前火爆一時的工業設計論壇Billwang(十幾年前了),當時有一位從設計轉行做其他行業小有所成(那時候就到達了傳說中的月薪過萬)的朋友在論壇上發帖譏諷還奮斗在設計一線吃糠喝稀的設計師,後來就是火葯味十足的對罵,有人說轉行的是逃兵沒能力,有人說夢想不能當飯吃窮著做設計是屌絲。但爭吵兩方在一點是有共識的,就是「想掙錢別學設計」。那時的我還是學生,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窮的,自己會是那個特別的...

現在我還依稀還記得自己拿到自己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激動的心情,經歷了二十多年學業折磨後終於有回報了,盡管到手的工資減去各種保險和稅金幾乎才剛剛夠維持貧窮的生活而已,但憑著對工業設計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些似乎都不叫事兒。那時候上班最愛乾的事情就是聽著朋友們講述各種傳說中大神做到年薪百萬的故事,邊聽邊把自己腦補到情節里,產生一種這一切都註定會發生在我身上的幸福錯覺。然而隨著經驗的增長,慢慢發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薪水成長的速度不成正比,自己為公司帶來的效益越來越多,收入明沒有顯著的提升,家裡人開始對我的工作指指點點,「別人家的孩子」找到安既穩收入也不錯還不用加班的工作雲雲。熱情就這樣一點點被消耗著,脫貧不知不覺中也成了同事之間永恆不變的話題。隨著理想一點點被現實沖擊剝落下來,我不停問自己吃糠喝稀工作強度堪比扛大包真的值得嗎?不但生活還要靠父母補貼,就亮銷連給心愛的女神買個禮物還得摸摸錢包,這是我要的生活嗎?回想起前輩一句「想賺錢別學設計」,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不過,我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論證「設計師窮」這句人盡皆知的廢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都說設計師窮,但矬子里也能拔將軍,我們要討論的是怎麼讓自己的事業進步,進而脫貧像大牛靠攏。而要讓事業進步, 我們先要了解行業的地板和天花板分別在哪。以此為參照系,我們才能了解自己在什麼位置,又想走向什麼位置。

既然要建立參照系,並定位自己,我們就不能僅僅關注工業設計。眾所周知,每個專業都有其依附的行業,比如我所熟悉的工業設計是依附於製造業。跟製造業平齊的還有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服務業等等,這些行業之間在貧富上也存在差異。所以想全面搞清楚工業設計這個專業的位置,我們需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建立一個更為立體的參照系:

1. 宏觀上 ,了解製造業收入在整個就業市場中是什麼位置。

2. 中觀上 ,製造業內部也有不同專業分工,工業設計在製造業內在什麼樣的位置上。

3. 微觀上 ,在工業設計圈子內部也貧富之差,我們要明白這個差別是什麼,又是什麼導致了這些差別。

宏觀:行業富,專業富,行業窮,專業窮

其實(工業)設計師們口口聲聲喊窮,喊的是一種體感。大家普遍感覺自己的收入低,勞動和收入不成正比。但實際上社會上比設計行業窮苦的多了去了,且不說在農村務工的廣大勞動人民,就算是在城市裡也有大量基層服務業,平均收入是無法跟設計師比較的。設計師「窮」的體感實際上是因為大家把自己歸為「腦力勞動者」這個群體,以「白領」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目標,而在腦力勞動的白領行列里,我們就有點相形見絀。但在大量更底層收入的行業來看,他們對設計行業可能還充滿了憧憬和羨慕。如果在餐飲業拿到設計師平均水平的收入,在那個行業里應該已經算是相當資深的從業者了。所以, 實際上一個人的收入,很大程度是受自己所在行業局限的。

回到設計,設計作為一門技術,在社會分工中跨度很大,已經嵌入到各個行業領域中,從飯店的logo菜單,到產品外觀,包裝,再到網頁或者建築,凡是人的五感能接觸到的領域都需要設計,也都會有設計師的飯碗。工業設計是依附於製造業的設計門類,那麼製造業的收入怎麼樣呢?

上圖是我網路找到的2018年行業平均收入的數據。通常來說,我們說一個行業富,指的是這個行業的平均工資高,而高薪職位有更大概率的分布在平局工資高的行業。從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出來, 製造業的平均收入在2018這一年是低於社會平均的,而最高的信息軟體服務業平均收入接近製造業的兩倍。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的發展,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UI,UE這些工業設計的近親職位這么高薪的原因。畢竟隔壁的程序員們收入都很高,無論做什麼設計,設計都是研發團隊的一部分,工資太低說不過去,收入自然跟著水漲船高。說的誇張一點,就算是打掃衛生,可能去互聯網企業也會比來製造業企業更高薪吧...所以工業設計依附於平均收入較低的製造業,在大概率上薪水堪憂。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產品軟硬體已經很難分家,工業設計除了製造業漸漸的多了互聯網公司的屬性。一方面,很多製造業公司開始做軟體生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互聯網公司開始做硬體,還有很多新興公司已開始就是軟硬結合。這個現象為工業設計專業提供了很多高薪職位,我認為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工業設計的平均收入會逐漸接近互聯網企業。但話說回來,這個轉變需要時間,而現在大部分工業設計還是集中在製造業周圍,薪水更接近製造業標准。

所以一個人要是以掙錢為目的,最快速理性的選擇就是去平均薪水高的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了。就算是做個吊車尾的也大概率強過其他行業吧。現在想想當年父母一心想讓我去銀行感覺是多麼明智的建議啊。

不過,如果說製造業平均工資低推斷工業設計專業收入低也有個明顯的漏洞,就是製造業在工廠提供了大量低收入的工人職位,拉低了製造業收入的平均值。而 工業設計師和工程師等研發職位通常在製造業內重要性比較高,收入自然也在應該在製造業內屬於高位啊 。我覺得這個判斷對了一半,的確 工業設計師平均來說比工人工資應該是高出不少,但是在研發職位中卻排名靠後。 之後我就具體說一下為什麼在製造業的研發團隊內工業設計還是吊車尾...

中觀:為什麼工業設計是白領中的藍領?

回到製造業內,有過產品經驗的工業設計師的都知道,隔壁的結構,硬體,軟體等等工程師的收入是不錯的,同樣資歷的情況下大概率超過工業設計師。在製造業混久了以後,逐漸形成一種工程師收入比設計師高的體感。我認為這不是一種錯覺,而是工業設計業特性的體現,就像是組裝廠工人因為其附加值低的特性,收入註定在製造業下游一樣,工業設計也有自己的位置,而這個位置不上不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一個產品只需要一個ID,卻需要很多工程師。

理論上,一個產品從頭到尾一個工業設計師就可以把控,而相對應的結構,硬體,軟體工程師卻需要很多。尤其是高薪的ID職位,通常是在大公司,比如以前Nokia的一個手機研發團隊各種功能部門加起來上百人,一個設計師要對應一個5人左右結構工程師團隊和更大規模的硬體工程師團隊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和進度。所以一般來說,一個硬體產品提供了一個高薪的高級設計師的職位的同時,卻需要多得多同等資歷和薪水的高級工程師的協助,從比例上看,自然做工程師的話高薪的概率大得多。設計師就像是炒菜里的鹽,炒菜要好吃離不開鹽,但鹽只需要一點點就夠了...

2,設計的有價值,但不確定值幾個錢。

相信做工業設計的設計師都被懟過這個問題:「你這個設計能讓產品多賣多少台?能貴多少錢?」。設計重要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個共識,大家都認可一個好設計可以影響產品整體利潤,而一個好設計到底能讓產品多賣多少錢是沒有辦法衡量的。

設計是主觀的,你說是蜜糖,他以為是毒葯。 設計的很大一部分是一種藉助用自身感受通過產品傳導並感染其他人的工作。但感受這東西很主觀,人人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工作這些年,遇到很多自信的客戶,覺得自己要是會做圖能做的比設計師強。你認為值10萬塊錢的設計人家覺得值10塊錢,只要你不生產出來做雙盲測試,你就沒有辦法證明你的設計更有價值。相比於隔壁的工程師們就不一樣了,每一個細節設計都能算出報價,少一個螺絲都能算出省多少錢,一個資深的結構從一個產品節省下來的成本都是實實在在的財務數據,這多多少少能兌換為工程師的工資。

而設計師卻花錢把一顆平時看不到螺絲從原色變成黑色,成本提高了數字擺在那裡,而設計改善後收益的卻無法衡量的。就像你搞不清楚薛定諤弄死的那隻貓活了多久一樣,設計師有多少功勞,你也不確定...

在這個確定性值錢的世界,確定性卻唯獨是設計的軟肋。談錢自然沒有底氣...

3,設計師必須是雷鋒

設計師越厲害,就越不像美工,就越像產品經理甚至CEO 。工業設計是把科技創新打包成良好體驗傳達給用戶的一種工作,一個好的產品就是一系列良好的體驗,而用戶的體驗是貫穿整個產品從無到有再到無的全過程的,每個階段的體驗總是有改善的空間。所以每個優秀的設計師出於對專業的自覺實際上都變成了產品經理,要對產品全部體驗負責,而這個負責的過程中需要擴展大量綜合性跨學科能力,甚至介入其他領域的工作,導致很多時候設計師是跨部門幫人做義工,最終雖然產品的成功得益於設計,但設計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畢竟分享功勞成果不是人的本性。正所謂雷鋒做好事留不下名,更別提收錢了啊!(這也是為什麼設計逐漸也演變出了各種設計流程來規范和界定設計的影響,這都是後話,篇幅不夠,在此不提)

所以,設計的專業特性就決定了設計在製造業研發團隊中的 議價能力不高 ,尤其是到高端職位後 工作職責模糊 , 拿著工程師的工資,操著老闆的心。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 成就了工業設計在製造業中白領中的藍領的低位。

微觀:工資是同行定的。

宏觀上行業富裕,專業才具備富裕的可能性。中觀上專業獨特,專業的市場的蛋糕才大。而在工業設計圈的微觀層面上, 分蛋糕的人越少,每個人分到的蛋糕才越多 。

如果說一個專業的蛋糕大小(就業市場的總經濟價值體量)是宏觀額行業的行情和中觀的專業特點決定的,那麼行業內每個人的工資實際上是同行數量和質量決定的。我們試想,如果全世界就只有一個工業設計師,那麼製造業所有的公司為了自身利潤,必然會頭破血流的搶奪這個唯一的設計師,誰搶到了可能就會碾壓其他公司成為龍頭老大。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工業設計本身職業特性堪憂,這一位設計師的收入也絕對低不了。這就是自由市場裡面「稀缺」二字的力量。然並卵,設計師行業與稀缺緣分淺。

稀缺的意思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供不應求,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需求,一個是供應。如果10家公司需要設計師,但實際只有1個設計師應聘,那這個人就稀缺,工資就上去了;反之,市場上只有1一家公司需要設計師,但10個設計師應聘,那設計師工資就不好談。這是基本的經濟常識,相信大家都懂。那麼為什麼我說工業設計跟稀缺不親呢?

1,工業設計市場是塊越來越小的蛋糕,需求已過高峰。

整個硬體製造業企業本身已經處在洗牌後期,以前零零碎碎的製造業品牌已經整合為幾個巨型品牌,硬體設計的多樣性已經被APP多樣性取代,而工業設計師需求也隨著變少了。以中國手機市場為例,我國13億人的人口,如果每一個人有一個手機需求,那麼手機市場總需求就是13億台。2008年之前,手機市場除了幾個大廠以外,還有無數個山寨手機品牌,一年之內就有成千上萬款不同樣式手機上市,這每一個不同的設計背後都是一個設計師職位。隨著2008年第一部安卓手機落地,新一代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山寨手機市場被逐漸被幾家安卓手機大廠瓜分,山寨手機公司大量倒閉,幾十個手機品牌就可以服務13億人的需求了,工業設計職位隨著被洗了一次牌。再後來在2012年前後,小米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打破了平衡,僅剩的幾十家智能手機品牌又開始新的一輪洗牌。比如索愛,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等巨頭都紛紛倒下,這期間又大量設計職位消失。時至今日,幾家公司的設計就已經可以服務13億人的市場了,市場上主流的手機款式也就每年幾十款,這背後的設計師職位可想而知。盡管後來涌現出大量新興智能硬體,但行業職位消失的速度還是快於職位增加速度。尤其是相比於早前的職位需求爆炸性增長來說, 目前總體設計師職位供給已經趨於穩定 。

2,工業設計不缺同行,工業設計師=「理工」+「藝術」

每年釋放出的工業設計職位缺口就那麼點,但全國畢業的工業設計應屆生少說也有幾千人。典型的買方市場,工資低你不來做,自然有人來做。雖然這個現象是應屆畢業生的普遍現象,但在工業設計更為突出,因為工業設計學生多。至少在我那個時代,工業設計是雙軌招生,理工類和藝術類。理工類招生是跟其他工程師類專業一樣高考分數,進學校以後再進修藝術科目;藝術類參加藝考,藝考成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科目的不足。這樣一來,就會有一部分學生以上大學為目的選擇藝考途徑參加高考,上大學以後糊里糊塗就被分流到包括工業設計的各種設計專業。相比於隔壁理工類的各種工程師專業,同屆的工業設計師估算可能有他們兩倍之多。面對如此多的同行競爭,工業設計的買方市場更為徹底,工資更無底線。對於藝術類的朋友們來說,我的言論可能有點不順耳,如果你感覺到冒犯,我表示歉意,其實我並沒有說藝術類的設計師能力不行的意思,實際上我很多大牛朋友包括仰慕的前輩也是藝術類的學生。而且理工類招生也尤其缺點,比如招到很多不明真相的同學,大學期被迫學著沒興趣的科目,最終也不做設計。畢竟設計是一門跨度大的學科,最終 做得好的一定是各方面能力平衡的人,要麼是理工類裡面藝術強的,要麼是藝術類裡面思維能力強的。但就是這種特性,造成了設計招生的雙通道,也造成了工業設計師供給過剩 。

3,貧富差距大,待遇分層明顯

如之前所說,工業設計就業市場整體來說供大於求,平均待遇不樂觀。但這個地平均背後卻是工業設計獨特的行業生態,業內不乏收入堪比BAT程序員的大牛設計師在拉高平均收入,但卻有更多廣大在為溫飽奮斗的設計師拉低了平均收入。

其實在工業設計就業市場,是有多個職位分層的,為了方便理解,我以兩個極端為例:一方面如前面所說,製造業有個整合的趨勢, 幾家巨型公司的產品和產能就能服務全人類了 ,在這類公司,產品銷量都是用百萬為單位計數,設計的作用被規模放大, 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公司之間的興衰博弈,自然捨得給設計投資,也有能力給公司投資,所以在這一類公司里,設計師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尊重,待遇不遜於其他職業 ;另一方面, 很多小公司受惠於工業設計師整體供給過剩,得以找到生存空間,以設計公司為代表,提供了大量的初級工業設計職位 。

很多被小公司壓榨過的設計師都對設計公司抱有不好的印象,我也一樣,但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心中只剩下嘆息和感謝,畢竟設計公司給我們這些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生一個被剝削的機會,吸納和培養了大量應屆設計師。而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

工業設計是Hard模式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已經大概了解了工業設計在職場中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分布 ,可以說對工業設計發展的地板和天花板大概有個概念了。宏觀上本身依附在窮製造業,中觀上比其他製造業職位就業也有些劣勢,微觀層面工業設計圈子內的也是窮的佔多數。

所以,要真以掙大錢為目標,那 學工業設計是絕對是Hard模式,畢竟從產業宏觀到專業微觀的性質並沒有變,至少短期不會有太大改變 。各位還沒有入行的朋友們要做好心理准備。

但俗話說, 有錢難買我樂意,生活和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收入,尤其是做設計,還有很多金錢收入之外的東西。 而且退一步說,我去做互聯網,金融和房地產我也未必有那個天賦,去土豪行業做個墊底的沒准還不如開心做設計。所以,對於對設計依然有激情和熱血的朋友們來說,轉行未必是最優解,放手一搏,努力爬到行業頂端把自己變成設計師掙到錢的小概率事件,可能是更有效和快速的方法。

對於選擇堅持的朋友們來說,好消息是,我認為 未來的工業設計職業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在向上發展 。因為隨著這些年科技進步,各大巨頭給用戶提供的產品已經從硬體或者軟體逐漸轉化為打包的體驗,尤其是科技產品,物聯網的到來已經很難將軟硬體分家了,就像是買iOS必選iphone或者買iphone必用iOS。另外科技巨頭也逐漸向其他領域硬體蔓延,以前一些沒有任何聯網的硬體產品比如手錶和燈泡也逐漸被納入物聯網的大潮。在這兩種趨勢的帶動下,巨頭企業整合的趨勢會繼續下去,提供的中高端工業設計職位也會隨之緩慢增加。而初級工業設計的市場經歷了多輪洗牌,我認為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其市場還會存在,但會保持其社會位置。所以,總體來說未來(大概十年內)的工業設計師的生存狀態還是向好發展的, 畢竟好工作會越來越多,在整體職位需求缺口穩定的情況下,中高端職位的比例上升會使行業平均待遇會逐漸向上轉移。

那麼,選擇了Hard模式還有勇氣留在賭桌的你,如何把握住這波浪潮讓自己脫穎而出,成為工業設計大部隊里的小概率成功事件呢?答案簡單也復雜: 你需要搞清楚自己作為設計師憑什麼值錢。

——(待續)

不收錢,收感謝,請瘋狂點贊,收藏,轉發,評論。謝謝

閱讀全文

與工業工程怎麼掙大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1年寶馬520儀表盤怎麼使用 瀏覽:395
汽車檢測違章多久自助辦 瀏覽:565
汽車發動機故障燈亮是在哪個表上 瀏覽:453
寶馬壓縮機不工作怎麼測 瀏覽:208
汽車如何播放dsd 瀏覽:404
賓士350的後剎車片怎麼換 瀏覽:799
寶馬760li怎麼樣 瀏覽:206
奧迪a6碟cd機怎麼切換 瀏覽:54
江淮汽車油箱蓋怎麼開 瀏覽:59
買一輛寶馬530要多久 瀏覽:734
沙井共和工業區怎麼去三林坡坑 瀏覽:964
海珠區工業大道哪裡房子便宜 瀏覽:11
去年奧迪a8l賣了多少台 瀏覽:992
賓士glc有哪些贈品 瀏覽:583
汽車品牌的精髓有哪些 瀏覽:594
哪些汽車在用國產晶元 瀏覽:741
網上如何買票汽車票 瀏覽:790
如何在天氣中駕駛汽車 瀏覽:442
普通賓士車稍微拋光一次要多少錢 瀏覽:902
旅行版進口賓士怎麼樣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