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做大工業總量

如何做大工業總量

發布時間:2022-04-18 18:56:30

① 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我縣工業經濟新作為

一、要充分認識新常態給我縣工業經濟帶來的挑戰
一是增速的挑戰。近年來,我縣工業經濟增長雖然取得長足的發展——三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接近翻一番。全縣工業經濟增長趨於常態,仍處於合理區間,但我縣工業總量與合肥市、其它縣區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差距拉大。廬江工業短腿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廬江工業發展的壓力增大。
二是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挑戰。由於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時期。我縣工業也是如此,我縣工業企業主要屬於勞動密集型、資源型企業,技術創新力強、科技含量高類型的企業很少,過去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和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支撐,保持著一定的高速增長優勢。現在面臨著原有動力減弱的挑戰,主導產業礦業由於受市場的影響,礦石產量增加,價格降低,整個礦業經濟增幅緩慢。其它產業,由於受用工、融資等要素成本增加的影響,增長動力難以為繼。
三是工業投資乏力的挑戰。工業發展離不開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近年來,我縣工業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增速卻呈逐年下降趨勢,且投入的質量不高。從近年企業項目看,近年總投資在20億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僅有1個,即安徽銅冠礦業有限公司,目前還處於項目工程建設中,10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僅有7個,其中礦業項目佔4個,實質性開工建設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的大項目很少,廬江面臨著工業投資乏力的挑戰。
二、要在新常態下彰顯新作為
新常態是新挑戰,也是轉型發展新動力和新機遇,既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也要科學制定戰略戰術,勇於擔當,積極作為。
一是在新常態下要大有作為。廬江歷史人文,資源稟賦,聞名遐邇。區劃調整以後,我縣區位優勢更加明顯。隨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各類優勢越來越突出,廬江大有作為。廬江工業總量小,有很大發展空間。廬江工業僅佔全市工業總量的2.2%左右。縣經濟開發區的工業引擎潛力還未充分發揮,龍橋工業園還處於規劃、基礎設施配套的起始階段,園區發展空間很大。廬江資源豐富,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廬江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礦業經濟是我縣及今後一段時期工業的主導產業,但礦業深加工產業鏈一直沒有形成,資源優勢不能形成產業優勢,更沒有形成經濟優勢,因此我縣工業發展潛力很大。我們要科學分析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的新變化,分析其原因,謀求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新機遇,不能順勢而下,而應積極應對。
二是在新常態下要敢於作為。堅持「工業立縣」戰略不動搖,做到「立思想、立政策、立機制、立項目、立園區」真立真行,敢於作為,敢於先行。要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尋求重大項目突破。突出「產業第一」導向,依託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區位資源優勢,以產業鏈合作為主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努力使我縣成為全市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主戰場,力爭形成礦業及其深加工千億元產業集群,磁性材料及電子、機械製造及汽配兩個百億元產業集群,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建材、輕紡業三大特色產業集群,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以二產發展帶動三產發展,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
三是在新常態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適應新常態發展新要求,自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自然發展規律,自覺走經濟社會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之路。廬江是省會合肥南部副中心,又有合肥空間發展戰略規劃「1331」廬南產業新城。建設美好廬江,要以高度警醒的生態自覺,統籌劃定好產城發展邊界,站在全市、全縣長遠發展的大局,規劃好廬南產業新城的產業定位、發展方向,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不能盲目追求產值投資最大化,對沿海、大城市產業轉移的項目要實行嚴格的環保審批,大力發展和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牽動性強企業,大力加快淘汰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實現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朝著環境友好型工業方向邁進。
四是在新常態下為企服務要親力親為。經信委作為工業企業服務部門,服務企業是我們主要職責,工作不能錯位,要按照工業立縣的總要求:精力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匯集、政策向工業傾斜。堅持服務工業經濟三項制度,創新服務方式,堅持問題導向,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對「企業家懇談會」活動中梳理的解決中和未解決問題跟蹤督查,加強調度,限期解決。對暫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向企業詳細說明原因,要引導企業規范管理,開拓市場,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② 什麼叫升規入統,升規入統的目的,意義,對企業的好處,及其資料

升規入統的意思是升級自己企業的規格,納入統計范圍內的企業。指導幫助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升規入統把做大工業企業作為重要目標,把工業企業納規入統工作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把擴大工業企業監控監測覆蓋面、真實反映工業發展水平。工業企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支柱,推進地方跨越發展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指導幫助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提升工業經濟總量。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3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如何加快食品工業的措施

食品工業加快發展意見
公務員之家 2010-02-01
一、充分認識加快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食品工業是朝陽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的支柱產業、品牌產業和優勢產業。

近幾年來,我市食品工業獲得快速發展,到20*年,全市食品工業企業達到12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3億元,銷售收入38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達到10%左右。擁有九個「中國名牌」產品,四個「中國馳名商標」。已成為全國著名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啤酒飲料、麵粉加工、煙草等行業也涌現出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市食品工業還存在規模總量相對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外向度較低、規劃布局不合理等突出問題。加快食品工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食品工業強省的具體舉措;有利於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有利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有利於增加社會就業,改善民生。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食品安全法》,適應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新要求,以「創新、優化、升級」為核心,以「產業支撐,龍頭帶動,打造品牌,壯大規模」為重點,強化招商引資,增強創新能力,支持項目建設,推動集聚發展,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構建比較優勢突出,產業帶動明顯,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布局合理的現代食品產業新體系。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部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國家名牌達到12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5個;國家級行業技術中心達到3個以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將我市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的食品工業強市和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食品工業大市。

三、發展重點

(一)做大做強速凍食品,方便、休閑食品,麵粉、糧油加工、啤酒,煙草行業

1.速凍食品行業。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要,改良配方,改進工藝,繼續做大總量,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鞏固全國冷凍食品生產基地,加快行業國際化進程,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

2.方便、休閑食品。加快方便食品新產品開發,向多品種、營養化、高品質方向發展,擴大現有市場佔有份額。以滿足休閑、旅遊、嗜好為重點,開發各種風味、強化營養的焙烤食品;加快發展糕點、果脯、肉脯、糖果、乾果等風味獨特、營養健康的休閑食品,滿足市場細分需求。

3.麵粉、糧油加工。採用麵粉改良、保鮮防霉等新技術,加快專用麵粉與傳統主食品的融合,大力發展各種專用麵粉,培育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發揮我省花生、芝麻、油菜籽等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精製油、專用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產品,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鄭,我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麵粉生產和糧油加工基地。

4.啤酒行業。進一步拓寬市場,加大研發力度,採用先進生產工藝,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建設全國啤酒生產基地。

5.煙草行業。擴大一、二類卷煙生產規模,提高新產品、精品等優質煙的比重,進一步做大品牌,加快年產高檔卷煙150萬大箱生產項目,形成規模優勢突出、產品結構合理、經濟效益顯著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

(二)培育壯大飲料果蔬加工、乳製品、添加劑、農副產品加工行業

1.飲料果蔬加工業。實施名牌戰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果蔬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大棗等名優果蔬原料生產基地建設。

2.乳製品行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發展純奶、酸奶和含乳飲料等主導產品,開發高端產品,做大品牌和提高市場佔有率;建設高標准優質奶源基地;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產業整合步伐。

3.食品添加劑行業。發展大豆蛋白、骨素、木糖醇等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劑,開發生產與高檔方便麵、方便湯、調理菜餚等相配套的膏狀、液態方便調味料,提升具有優勢的乾粉復合調味料的產品檔次。加快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釀造產品規模化、現代化生產。

4.農副產品加工行業。以滿足畜牧、水產養殖為重點,加強飼料行業的監管,為畜牧、水產養殖業提供優質安全的飼料。

(三)加快發展食品機械、包裝印刷業,食品物流產業,食品觀光旅遊產業

1.食品機械製造、包裝印刷業。立足技術創新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加快發展高生產率、自動化、單機多功能的食品機械和食品包裝業。

2.食品物流產業。加快規劃建設符合食品保質、衛生、安全要求的冷鏈物流網路;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完善物流配送網路,提高物流效率。

3.食品觀光旅遊產業。充分發掘我市食品文化內涵,將其轉化為我市食品工業發展的優勢,把食品生產與旅遊觀光有機結合起來。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龍頭企業

1.鼓勵食品企業做大做強。選擇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上市融資,擴大規模,盡快成為國內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挖掘一批傳統品牌,推進規模化、現代化經營,提高市場佔有率。

2.推進企業兼並重組。鼓勵食品龍頭企業以強化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為主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金注入、品牌運作、技術輸出、管理輸出等多種方式,實施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控股、參股,迅速擴張,壯大規模。

(二)創建知名品牌

1.鼓勵企業創建知名品牌。積極支持企業創建國家及省、市名牌。每年組織評選「*市十大食品名牌產品」,對入選企業給予表彰並優先推薦參加省和國家名牌評選;對獲得國家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的食品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

2.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宣傳。對在中央一級媒體做產品廣告的食品生產企業,按照宣傳費的1%予以補貼,最高補貼不超過300萬元。

3.鼓勵食品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活動。鼓勵食品企業參加各類食品展銷活動,對參展企業進行補貼,補貼金額根據參加展會的規模、層次等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不超過參展費用的70%。

(三)推進技術創新

1.加強食品工業創新體系建設。瞄準國際食品工業發展趨勢,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支撐,自主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食品工業創新體系。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產品開發創新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食品工業關鍵技術的開發研究和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支持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和重點實驗室。

2.鼓勵企業新產品開發。對食品生產企業研發並認定的單項新產品,自認定之日起一年內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獲得A級、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分別獎勵10萬元、20萬和30萬元。

3.鼓勵企業提高裝備水平。鼓勵企業採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進技術,提高自動化水平。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更新和改造,加大設備和食品安全、節能環保設施投資,淘汰落後、高耗能設備。對食品企業新建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或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竣工投產後,經審核,財政按照其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補貼。

4.支持食品企業節能環保生產。採取切實措施,加快食品企業採用節能環保技術實施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5.鼓勵企業創建人才培訓院校。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院校(所)聯合創辦行業專用人才培訓院校,或單獨創辦行業人才培訓院校。

(四)推進集聚發展

1.科學制定規劃。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加快編制《*市食品工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加強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規劃工作,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鼓勵引導骨幹企業做好發展規劃,引導企業配套協作,實現集聚共贏發展。

2.推進重點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大對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力度。鼓勵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加快食品機械、裝備製造、印刷、包裝、食品物流及食品企業觀光旅遊產業發展,建成產業關聯度高的現代食品產業集聚區。

3.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設。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統一規劃和建設一批規模化、標准化、專用化的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支持龍頭企業向產業鏈前端延伸,通過聯合、租賃等方式,穩定企業與原料基地的供需關系。鼓勵乳製品加工企業創建、參股建設規模化奶牛場、奶牛養殖小區,對日處理50噸以上的乳製品加工企業自建的標准化奶站,一次性補貼20萬元。

(五)健全食品安全體系

1.推進食品標准化認證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食品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質量安全體系,推廣食品行業良好作業規范。

2.建立健全食品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對農業種養殖和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重點環節的全程監管和溯源體系建設,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嚴格審查企業生產條件、嚴格按標准組織生產、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

3.進一步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食品放心工程建設,堅決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綜合協調各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4.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整合現有的檢測資源,形成企業自檢、行業自律、部門監督抽檢的覆蓋全面的檢測體系。對購買先進食品檢測檢驗設備的企業,經審核,按購置設備款的10%予以補貼。

5.加強食品行業自律和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宣傳、強化食品企業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觀念。

(六)建設現代食品物流和市場網路體系

運用現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術,圍繞食品生產企業和終端消費市場,建設一批設備齊全、設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輻射功能強的全國性綜合食品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符合食品保質、衛生、安全要求的冷鏈物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搭建工商對接平台,推動我市食品進入城市商超和連鎖超市。

(七)營造良好環境

1.加大對食品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每年設立3000萬元食品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食品產業發展。

2.優先保障用地。優先安排和保障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建設用地,積極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集約利用土地。

3.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簡化重點企業新擴建和技改項目審批手續,對重點食品企業建設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審批制度。

4.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銀企對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食品工業的支持力度。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吸引社會資金流向食品工業。創新機制,改進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5.鼓勵企業增加就業。鼓勵食品生產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減少裁員。對穩定就業崗位的食品生產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其勞動力增量部分,給予適當補貼。

6.開展產業發展信息服務。建立食品工業統計和信息服務制度,及時分析和發布產業發展信息,引導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八)強化組織推動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工業發展的領導。各縣(市、區),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為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各食品行業協會作用,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協作,避免無序競爭,實現優勢互補。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協會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其在行業管理、行業規范、行業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④ 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我縣工業經濟新作為

轉載 一、進入新常態下的我縣工業經濟最新變化
今年8月份,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化發展階段,我縣工業經濟增速和增量持續放緩,同時受到人力資源等要素資源持續增上漲,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強,受上年同期基數高以及經濟波動下行等因素影響,我縣工業用電量增速出現2011年6月份以來首次增速低於10%(1、2月份除外)。
1、工業經濟用電整體滑下明顯。受國內經濟形勢趨緊的影響,8月份我縣工業企業減產停產增多。8月當月,六大綠色產業實現用電7193萬千瓦時,環比下降1.7%,其中中板材、紡織、新能源、食品、照明五大產業分別環比下降8.42%、5.68%、15.02%、18.19%、12.35%。僅裝備產業小幅上升了6%,六大產業8月份的集體下滑,導致全縣工業用電的增速下滑。
2、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截止8月底,全縣停產企業85戶,其中今年暫時停產企業53戶,土地拆遷治理企業32戶,較去年同期新增27戶。在全縣1310戶一般納稅人企業中,8月份當月用電環比下降的企業達到269戶,佔比達21%;516戶一般規模企業中,136戶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占工業企業總數的26.3%;194戶企業當月產銷售低於去年同期,占企業總數的37.6%。
二、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推動主導產業鏈條向高端攀升。以現有龍頭企業為主體,排出為其配套的上下游項目,進行針對性招商選資,重點突出閩商企業招引。在土地規劃和信貸支持上予以傾斜,引導綠色食品招引培育龍頭企業;綠色紡織完善印染環節,做大化纖產業規模;綠色板材發展傢具等終高端產品等,推動製造業向產業鏈高端領域和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力爭年內各主導產業內部實現科學的專業化分工與配套合作,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繼續做大綠色紡織、綠色板材等傳統產業規模的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三是做大新興產業規模總量。設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扶持專項基金,加大新興產業項目土地指標、融資、用工等要素保障,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和軟體、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等新興產業。
(二)實施培大扶強戰略,打造骨幹型龍頭企業
一是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程。圍繞29家大企業(集團)年度培育目標,引導各類要素、各種資源、各項政策向列入培育的企業集中。同時,引入戰略管理咨詢機構,對企業發展進行全方位「會診」,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力大的龍頭骨幹型工業大企業(集團)。二是實施「百企升級」工程。對全縣所有規模企業按區域分類,安排鄉鎮、部門負責人掛鉤幫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全方位服務。實行企業問題分級會辦制度,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三是實施規模企業「工業再造」工程。利用三年時間,對排定的37戶有能力擴大再生產的規模企業,實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做扶持政策。
(三)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大力推行科技創新券。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券引導作用,積極推動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二是加快打造泗陽品牌群體。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品美譽度,加快形成泗陽品牌群體;三是全面推進企業「兩化融合」。以「數字企業」創建為抓手,加快推動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四是大力推動企業管理創新。通過組織企業家進名校、進名企學習考察活動以及建立企業傢俱樂部等方式,加強本土企業家管理能力培訓,著力培育企業家創新思維,增強創新管理意識,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四)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園區
一是化纖產業園。積極承接蘇南紡織產業轉移,做大園區規模。充分發揮化纖產業集群、新晨化纖、海欣纖維、聚潤紡織等骨幹企業引領輻射作用,鼓勵企業走配套發展之路;加強印染環節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我縣綠色紡織產業發展配套能力。二是輪轂產業園。圍繞鋁合金材料、輪轂配件、模具、塗裝等環節開展招商選資,延伸完善輪轂產業鏈條,發揮輪轂產業創新中心作用,加大輪轂產品、設備自主研發力度。全力推進長青鋁業、華晉鋁業、士弗瑞輪轂等項目建設,全面投產達效。三是食品產業園。依託現有的洋河產業園、御珍酒業,加快釀酒產業發展,將我縣釀酒產業打造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好彩頭、福潤肉類、順祥食品等龍頭食品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堅持外引內培,加快形成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

⑤ 造紙企業如何做強做大 做強做優

造紙,這個締造了人類輝煌的四大發明之一,如今卻遭受現代社會環境文明的拷問。 有這樣一組數字可以說明造紙業的處境。在2005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造紙企業僅有3家入選。其中,晨鳴造紙集團以年銷售額89.6億元、排名第141位;金東紙業(母公司為金光集團)以年銷售額63.5億元、排名第383位;華泰集團以年銷售額55.1億元排名第429位。3家造紙企業的年平均銷售額為69.4億元,僅佔500強企業年平均銷售額234.9億元的29.5%;三家總銷售額佔500強年總銷售額的不足0.2%。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紙業環保高層論壇上,國家環保總局污控司副司長李新民介紹說,造紙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僅為2.2%。 與以上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4年,據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數字,在國家統計的41個工業行業中,造紙行業廢水排放總量僅次於化工製造業,每年產生廢水31.8億噸,佔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16.1%;按廢水中最重要的化學需氧量指標(COD)來看,全國工業COD總排放量為509.7萬噸,造紙業佔到了33%。 同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王世成告訴記者,我國造紙業已進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目前,我國造紙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總量的10%和14%,僅次於美國。而同時造紙業屬於我國輕工業中唯一總量短缺的行業,生產與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僅總量有缺口,而且產品結構性矛盾也很尖銳。2004年,全國造紙業用匯達80多億美元。 這是一個需要做大做強的產業,同時也是一個面臨極大挑戰的產業,它的發展面臨著一道道重要的關口。 環保與發展的矛盾 從國家經濟安全形度看,發展造紙業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指出,要把發展我國的造紙業提到國民經濟安全的高度來理解。這是由造紙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重要意義決定的。 首先,我國紙的消費每年以10.9%的速度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紙消費國。 其次,我國紙產量增長也很快。 我國機制紙和紙板產量從1990年的1372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4849.33萬噸,增加了3.5倍,從2001年開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產紙國。假如我國所有的紙產品需求都靠進口來滿足,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不發展是不現實的,但污染問題又不容迴避。 我國造紙業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一是企業規模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過低。20世紀90年代,我國有造紙企業1萬多家,其中90%以上是一萬噸、甚至幾千噸的小廠。經過整治小造紙廠,關閉大量萬噸以下小廠後,2003年我國仍有造紙企業3500多家,是世界上造紙企業最多的國家,平均規模僅有1.2萬噸。截至2004年,中國紙業達到100萬噸規模的企業僅有3家。因為缺乏必要的環保設施,小造紙廠往往成為污染大戶。據調查,大多數中小紙廠排放的污水,其COD指標都超出國家標准3倍以上。 其次,中國紙業對環境污染的重要根源來自草漿造紙。盡管國際上普遍採用木材造紙,但考慮森林覆蓋率低的特點,我國以麥草作為造紙的主要原料。近年來,草漿造紙帶來的弊端不斷突顯。中國紙業的主要污染源是草類制漿和漂白工程排放的廢液。南京林業大學李忠正教授解釋說:「草漿黑液由於其含硅量大、粘度高、濾水性差,造成草漿黑液提取率低,一般只有80%~85%,而木漿可達到95%以上,例如國內新建的木漿廠————海南金海可達到98%以上。其次,鹼回收率低,一般只有65%~75%,而木漿廠可達98%。再者,草漿造紙用水量大,國家規定的指標為每噸130立方米,而先進的木漿廠每噸只需要36立方米。用水多,廢物排放也多,草漿廠中段廢水排放的污染物量比木漿高出6倍~7倍。」而且以草漿為主製成的都是中低檔的產品,而我們大量需要的高檔紙和紙板,都是以木漿為主要原料的。 再次,造紙業環保設備投資巨大,成本較高,小規模造紙企業無法承受也是造成污染的一個原因。一個造紙廠的環保設備涉及水、氣、聲、渣等各方面,一套設備少則幾百萬元,高的則達數億元,如金東紙業目前投入環保設施的經費已達9億元,剛剛開工的金海漿廠的環保設備更達到24億元之巨。如此高的設備成本,往往為規模小的企業所無力承擔。 事實上,在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壓力下,紙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制漿技術方面,以少排放或不排放有毒的AOX(有機鹵化物)為目標的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造紙化學品的發展、大型高速紙機的開創,大大降低了造紙用水量和污染物負荷;同時,廢水治理技術也已非常成熟,現代紙業已不再是重污染產業;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有能力進行環保設備投資,因此能夠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據中國林紙企業傢俱樂部統計,產量佔中國紙業40%以上的大型造紙企業,其COD排放量不到全行業的10%。如晨鳴紙業2004年產量260萬噸,COD排放量為1.5萬噸,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17%;金光集團500多萬噸總產量,COD總排放量僅為5200多噸,是行業平均水平的3%。 林漿紙一體化模式 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徐大平教授介紹:2004年的木材和鋸材的進口量接近我國產量的一半,外貿依賴度極高。另外,中國還進口了2451萬噸的紙漿、廢紙和紙產品,大約相當於1億立方米木材的產量。「如不能在短期內加快速生豐產林建設,加大科技進步對速生豐產林產量提高的貢獻,利用有限的土地生產更多的木材,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有錢也買不到木材的局面。」 中國要解決林業資源緊缺問題,必須依靠大力發展人工林政策,調整產業布局。對此,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2004年頒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明確強調了實施「林漿紙一體化」的政策,即鼓勵國內造紙企業大力營造人工速生豐產林,讓造紙業自己逐步解決原料問題。 在國際上,為了解決造紙業與森林資源稀缺的矛盾,發達國家很早就推行「林漿紙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該模式在市場機制下將林漿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讓造紙企業擔負起造林的責任,自己解決木材原料問題,發展生態造紙,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產業格局,促進造紙企業永續經營和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推行林漿紙一體化模式。不過,20多年過去了,全國已經種植速生豐產林面積不到300萬畝,僅占整個速生林規劃面積的1.4%。為何如此?中國制漿與造紙研究所所長曹振雷分析說,目前我們的林業資源管理政策,主要以保護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為基礎,並未考慮速生豐產林;而且,林木資產的處置權和採伐權仍由國家嚴格管理,企業並不能將其納入真正市場化的經濟鏈中。加之,企業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涉及多個政府管理部門,由於管理職能分割,難以發揮對造紙企業的宏觀調控職能。 可喜的是,在林漿紙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中國幾個大的造紙集團發展起自己獨特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這種集團化的經營戰略通過將制漿企業、造紙企業與營林造林基地三類企業有機集合在一起,開展林漿紙一體化生產與經營,形成了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林漿紙協同發展的造紙工業新格局,實現了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以金東紙業為例,目前該企業累計投入環保設施經費已達9億元,從水、氣、聲、渣各方面進行了污染物的防治,三廢治理、噪音控制、粉塵治理等均達到了國家控制標准;並且,金東紙業每年通過廢棄物回收處理所獲得的收益達到1.1億元。實踐已經表明,通過循環經濟模式,現代造紙業不僅不再是人們觀念中的「污染大戶」,而且完全可能也應該建成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綠色產業。 產業政策尋求突破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紙業環保高層論壇上,獲得「國家環境友好企業」榮譽稱號的金東紙業和崑山鈔票廠等聯合向行業發出「中國綠色紙業倡議」,林漿紙一體化經營模式成為論壇的熱點。 論壇上,有關專家指出,應該鼓勵造紙企業做大作強,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同時,通過關停並轉和重組整合等方式將污染嚴重的小紙廠淘汰出局,發展強勢企業集團,為在造紙行業全面實現循環經濟創造條件,使之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環保中來,從而有效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在稅收政策上,建議稅收、補貼等政策向開展「林漿紙一體化」的造紙企業傾斜,用市場價格的杠桿作用推動中國造紙業走上循環經濟之路,鼓勵企業增加環保收入,開展林漿紙一體化的生產和經營。 努力擴大木漿原料來源,提高木漿供給率是與會專家開出的第二劑葯方。除了以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營造速生林外,要擴大廢紙回收利用,以緩解造紙原料緊張的局面。廢紙作為造紙原料生產紙和紙板,可以減輕污染保護環境,還可以減少森林砍伐,節省原生纖維資源。有關資料顯示,日本廢紙回收率達到78%;德國高達83%;芬蘭城市的舊報紙、雜志的回收率幾乎達到100%;而我國的回收率只有30%。在廢紙回收類別的細分上,美國已經達到50多個,我國卻簡單分為書、報紙和紙板箱三類。日本作為一個造紙強國,紙產量多年來保持上升趨勢。而在1990年至2001年的11年間,日本木漿的消耗量卻基本保持不變,顯然廢紙已經成為日本造紙工業的主要原料。德國因為廢紙回收量大,回收率高而成為世界第二大廢紙出口國。專家指出,應有組織、有指導地進行國內廢紙的收集分類和供應工作,設立專門的廢紙回收機構,制定統一的廢紙分類標准,分類回收,分類處理。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徵收木材出口稅,引導限制國內木片出口,減少對現有森林資源的採伐應成為我國造紙工業政策取向。專家指出,我國木材資源非常稀缺,但是木片出口每年的量卻很大。限制木片出口一個有效措施是徵收出口稅。 2003年10月13日,《國務院關於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出台,從2004年1月1日起取消部分木材產品的出口退稅,主要包括原木、木製一次性筷子、軟木及軟木製品、木漿、紙板、紙漿等;2005年5月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於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又進一步取消木粒、木粉、木片的出口退稅。 「出口退稅」的取消,遏制了木材出口量迅猛增長的勢頭。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國內市場的供求矛盾尚未徹底解決,而世界各國對木材採伐、出口的限制日漸嚴厲。 事實上,國際上許多國家都採取增收出口稅的辦法限制木材出口,以保護本國森林資源。菲律賓在1973年開始就對其木材及製品出口徵收4%—10%的出口關稅;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木材和新聞紙出口國,在1986年就對出口的木材增收15%的出口關稅;俄羅斯對木材出口徵收相當高的關稅。 因此,專家呼籲我國也應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徵收木材產品出口稅,以保護本國資源。

⑥ 什麼叫工業生產總值 應該怎麼計算

工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工業總產值按「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生產的成果相加。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計算工業總產值採用兩種價格。即(1)不變價格(2)現行價格。

(1)不變價格: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它又稱「固定價格」。採用不變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以保證計算工業發展速度時可比。目前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格。

(2)現行價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報告期的產品銷售價格前後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如生產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製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收入計算。

⑦ 如何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跨區域再配置能夠為中國經濟的下一輪增長提供新的動力,而限制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跨區域再配置則有可能在中長期導致效率和平衡兼失的局面。1、首先,讓新增的建設用地指標和農村宅基地所對應的建設用地指標成為可以跨省(區市)流動的資產,特別是應允許跨省(區市)進城的農民工在自願的前提下放棄家鄉的宅基地,將其整理復耕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有償轉讓給就業所在地使用,並相應獲得當地的戶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2、與此同時,未來中國要適度推進地區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勞動力的地區間流動不再是基於公共服務的差異,而是基於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需求。3、相應地,應改革地方政府官員績效的考核體制,削弱地方政府對於發展經濟的職能,對不同地區的官員考核分別賦予GDP總量增長和人均增長的不同權重,對人口流出地的政府應考核人均GDP的增長,而對於人口流入地,則考核總量GDP的增長,。

⑧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在工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工業化階段的飛躍,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世界工業大國,當代人見證了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性工業大國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這個時期工業化戰略的特徵是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國家指令性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封閉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

2、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8)如何做大工業總量擴展閱讀: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70年工業化進程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70年的工業化進程,集曲折的過程和輝煌的成就於一身,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從哲學層面看,新中國成功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基本經驗在於遵循了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基本原理,具體來講,就是遵循了一個大國工業化進程的基本共性規律,同時又尊重了自己的獨特國情,找到了適合自身的工業化道路,最終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⑨ 什麼是工業總產值如何計算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
計算方法:
1、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2、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即: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商品成本-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商品成本
=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庫存商品期末數量-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成本
=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當月產量-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成本
=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當月銷售成本)+當月產量×當月銷售成本
(1)用產品銷售收入或生產成本代替工業總產值;
(2)不遵循生產的原則(產品不是本企業生產的);
(3)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製品差額漏統;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大工業總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精靈漲緊器怎麼拆 瀏覽:228
汽車電源能用多久 瀏覽:414
賓士cls機油加多少 瀏覽:489
汽車發動機溫度正常是多少 瀏覽:240
大連工業大學機械類專業哪個好 瀏覽:625
什麼能代替工業氧氣 瀏覽:533
綠馳新能源汽車多少錢 瀏覽:395
徐州工業煙廠怎麼樣 瀏覽:606
汽車評測視頻有哪些 瀏覽:508
汽車方向油一般換多少錢 瀏覽:367
汽車12v繼電器哪個牌子好 瀏覽:994
汽車皮座椅怎麼去污 瀏覽:722
奧迪冷媒多少個壓力 瀏覽:632
輕工業國家怎麼樣變成重工業國家 瀏覽:807
北京汽車商業險退保需要多久 瀏覽:153
寶馬兩個門都有什麼車型 瀏覽:182
汽車工程師如何挑選 瀏覽:410
奇瑞捷豹汽車是在哪裡生產的 瀏覽:756
四川江淮汽車怎麼樣 瀏覽:282
老款賓士c180保險絲盒在哪個位置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