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發展是指什麼

工業發展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4-06-17 04:07:11

1. 工業發展階段該如何劃分

小資料
什麼是工業化?簡單說,工業化就是用機器體系取代手工勞動的過程。社會經濟在工業化階段的基本任務就是生產手段的徹底改造。

按照現在比較通行的理論觀點,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劃分依據主要有總量指標和結構性指標兩大類。

總量指標包括國民經濟總體實力和人均水平兩方面。按照發展經濟學中與我國現時水平相關的劃分標准,工業化階段可以分為人均國民收入280~560美元、560~1120美元、1120~2100美元三個階段。

依據結構性指標劃分經濟發展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類別。

按就業結構和城市化程度劃分,其基本依據是產業結構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中工業比重不斷增大和第三產業比重不斷增大的一般趨勢。

按消費結構劃分,其主要依據是在生活水平提高過程中生活必需品所佔比重會不斷降低,典型指標是所謂「恩格爾系數」。我國消費結構的基本特點是吃、穿、用消費比重仍較大,恩格爾系數降低並不明顯,但所消費的生活必需品的數量與質量都有明顯提高。以生產領域的結構變動特點,特別是支持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劃分,這是以工業化為核心對經濟發展階段最重要的劃分方法。按照一般規律,國民經濟在工業化早期經過或長或短的輕工業振興階段後,將進入主要依靠重工業支持增長的過程。這是因為工業化階段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是生產手段的徹底改造,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指標應當是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這一階段又可以區分為主要依靠鋼鐵、化工等原材料產業支持增長的工業化初期階段和隨產業結構不斷重心後移,產品附加價值不斷提高,主要依靠製造業支持增長的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化後期階段支持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仍然是製造業,但其產品結構會發生由生產資料為主向消費資料為主的轉變,其中汽車是其代表性產品。在經濟發展脫離工業化過程之後,高新技術產業和社會服務業將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持力量。依此特徵,也有學者將工業化階段歸結為「中間產品」比重提高的階段,認為工業化以前最終產品在社會產品中佔有絕對比重;而社會產品結構再次向最終產品比重提高回歸是經濟發展到工業化後期階段的標志。

2. 宸ヤ笟鏄鎸囦粈涔堝憿錛

銆銆宸ヤ笟鏄鎸囧瑰師鏉愭枡榪涜屽姞宸ュ拰鍒墮犵殑緇忔祹媧誨姩銆傚湪鐜頒唬紺句細涓錛屽伐涓氭槸鎺ㄥ姩緇忔祹蹇閫熷彂灞曠殑閲嶈佸姏閲忋傚伐涓氫竴鑸鍒嗕負閲嶅伐涓氬拰杞誨伐涓氫袱涓閮ㄥ垎銆傞噸宸ヤ笟鍖呮嫭閽㈤搧銆佺煶鍖栥佺數鍔涚瓑棰嗗煙錛岃交宸ヤ笟鍒欏寘鎷綰虹粐銆侀熷搧銆佸寲濡嗗搧絳夐嗗煙銆
銆銆宸ヤ笟鐨勫彂灞曞圭粡嫻庡彂灞曡搗鐫涓捐凍杞婚噸鐨勪綔鐢ㄣ傚伐涓氱敓浜у甫鍔ㄤ簡鐗╄川璧勬湰鐨勫為暱錛屾彁楂樹簡紺句細鐢熶駭鍔涙按騫熾傚湪鐜頒唬紺句細涓錛屽伐涓氬崰鎹浜嗙粡嫻庣殑閲嶈佷綅緗錛屽畠淇冭繘浜嗗煄甯傚寲鍜屽伐涓氬寲鐨勫彂灞曪紝涓轟漢浠鎻愪緵浜嗘洿澶氱殑灝變笟鏈轟細鍜岀墿璐ㄨ儲瀵屻
銆銆灝界″伐涓氱殑鍙戝睍瀵圭ぞ浼氱粡嫻庡彂灞曡搗鐫閲嶈佷綔鐢錛屼絾涔熷瓨鍦ㄧ潃涓浜涜礋闈㈤棶棰樸傚伐涓氱敓浜т細鎺掓斁奼℃煋鐗╋紝瀵圭幆澧冮犳垚鍗卞熾傝繃搴︾殑宸ヤ笟鍖栦篃浼氬艱嚧璧勬簮鐨勬氮璐歸棶棰橈紝瀵圭敓鎬佺幆澧冮犳垚鐮村潖銆傚洜姝わ紝鍦ㄥ伐涓氬彂灞曠殑鍚屾椂錛屼篃闇瑕佹敞閲嶇幆澧冧繚鎶ゅ拰鍙鎸佺畫鍙戝睍闂棰樼殑鎺㈢儲銆

3. 什麼程度才是實現工業化呢

農業越來越少,機械化越來越普及,這也就叫基本實現工業化!

4. 工業化的意思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總是以貿易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等為依託的。在工業化進程中,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量的快速增長,新興部門大量出現,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城鎮化水平和國民消費層次全面提升。
國際上衡量工業化程度,主要經濟指標有四項:一是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階段,人均3000美元為中期,人均5000美元為後期;二是工業化率,即工業增加值佔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工業化率達到20%-40%,為正在工業化初期,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化國家;三是三次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一般工業化初期,三次產業結構為12.7:37.8:49.5;就業結構為15.9:36.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一般工業化初期為37%以上,工業化國家則達到65%以上。
工業化的第一階段往往是輕紡工業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到第二階段進入重化工業化,重工業和石化化學工業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反映重化工業化過程的指標是霍夫曼系數。
工業化和外向型經濟也有密切關系。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往往經歷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兩個階段,但忽視出口替代的單純追求進口替代大多會失敗,而先實行出口替代,完成資本積累後再進行進口替代則大多會成功,其中亞洲四小龍是典型代表。
從產業組織形式看,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深入,產業鏈、產業集群等新生事物也創造出來,不斷提高了工業產業的組織程度和運行效率。
現在我國還提出新型工業化的概念。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與傳統的工業化相比,新型工業化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二,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第三,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工業化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社會現象,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這種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老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容量的需求。同時,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工業化是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業化國家為實現人口自由流動和提供充足、廉價的勞動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會勞動組織系統。為此花費約100年時間。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化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工業生產的空間活動范圍在工業化不同發展階段具有較明顯的趨向性。初期時,工業生產活動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點狀分布),隨交通條件的改善而呈線或帶狀向外擴散。最終達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相對的均衡分布狀態。工業化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污染,大量土地被佔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工業化不僅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對社會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工業化帶來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文明程度的提高,政治組織的民主,工人階級的紀律,工會的強大政治影響力;同時,工業化不斷提高的社會生產率為大批就業人口轉向第三產業奠定了基礎,使得工業社會逐步向後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邁進。

5. 什麼是工業發展

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寒夜

6. 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是工業高加工度化的發展階段。工業產業結構是專業術語,是指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第一階段是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是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第三階段是工業高加工度化的發展階段。

工業化的發展

從發達國家的歷程來看,一般工業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像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是從紡織、糧食加工等輕工業起步的。第二階段是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化工、冶金、金屬製品、電力等重化工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業。第三階段是工業高加工度化的發展階段。

在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的後期,工業發展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機電工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這時對原材料的加工鏈條越來越長,零部件等中間產品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迅速增加,工業生產出現迂迴化特點。

加工度的提高,使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並不成比例增長,所以工業發展對技術裝備的依賴大大提高,深加工業、加工組裝業成為工業內部最重要的產業。

對於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地區,產業結構由以輕工業為主體轉向重化工工業迅速增長,工業勞動力開始佔主體,第三產業迅速發展。

這一時期,地區產業布局的主要內容是重化工工業的布局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城市體系布局和地區產業結構的塑造。以上三個階段,反映了傳統工業化進程中工業結構變化的一般情況,並不意味著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完全按照這種順序去發展。

7. 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工業化是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或第二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7)工業發展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近代工業思想,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工業化的開端。雖然辛亥革命後中國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現代工業的基礎,但幾經戰爭破壞。

到1949年幾乎沒有留給新中國多少經濟遺產,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甚至落後於同期的印度。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工業化進程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啟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開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進程,這一進程可以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大歷史時期,分別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以及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

8. 工業化是什麼意思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工業化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社會現象,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這種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老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容量的需求。

(8)工業發展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工業化的特點: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業化

閱讀全文

與工業發展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專檢怎麼在線查資料 瀏覽:845
七月份定的寶馬多久下線 瀏覽:883
寶馬擺飾擺什麼好 瀏覽:472
寶馬油電混合怎麼看電量 瀏覽:125
汽車線束怎麼看 瀏覽:175
奧迪車q3首次保養多久 瀏覽:295
賓士濾塵器是什麼 瀏覽:411
奧迪屬於哪個國牌子 瀏覽:775
怎麼選擇奧迪q5 瀏覽:471
汽車擋風玻璃裡面模糊拿什麼擦 瀏覽:433
如何租長途汽車 瀏覽:766
汽車冷凍液用什麼清洗 瀏覽:317
奧迪a614款內存卡在哪裡 瀏覽:442
為什麼汽車走著時候1擋不好掛 瀏覽:301
合肥工業大學補考信息在哪裡查 瀏覽:612
工業小冰箱怎麼樣 瀏覽:874
新洲哪裡有做汽車美容 瀏覽:216
南寧汽車噴漆哪裡便宜 瀏覽:627
奧迪a4的機油出口在哪裡 瀏覽:649
日本汽車如何收音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