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自動化的核心是什麼
工業自動化是在工業生產中廣泛採用自動控制、自動調整裝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縱機器和機器體系進行加工生產的趨勢。在工業生產自動化條件下,人只是間接地照管和監督機器進行生產。工業自動化,按其發展階段可分為:(1) 半自動化。即部分採用自動控制和自動裝置,而另一部分則由人工操作機器進行生產。(2) 全自動化。指生產過程中全部工序,包括上料、下料、裝卸等,都不需要人直接進行生產操作 (人只是間接地看管和監督機器運轉),而由機器連續地、重復地自動生產出一個或一批產品。[1]
中文名
工業自動化
外文名
instrial automation
包括
工業自動化軟體、硬體和系統
目的
提高質量、降低消耗
作用
提高生產效率
定義概述
工業自動化是機器設備或生產過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預的情況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測量、操縱等信息處理和過程式控制制的統稱。自動化技術就是探索和研究實現自動化過程的方法和技術。它是涉及機械、微電子、計算機、機器視覺等技術領域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工業革命是自動化技術的助產士。正是由於工業革命的需要,自動化技術才沖破了卵殼,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自動化技術也促進了工業的進步,如今自動化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機械製造、電力、建築、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等領域,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2]
工業自動化是德國得以啟動工業4.0的重要前提之一,主要是在機械製造和電氣工程領域。目前在德國和國際製造業中廣泛採用的「嵌入式系統」,正是將機械或電氣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內部,是一種特定應用設計的專用計算機系統。數據顯示,這種「嵌入式系統」每年獲得的市場效益高達200億歐元,而這個數字到2020年將提升至400億歐元。[3]
簡介
工業自動化技術是一種運用控制理論、儀器儀表、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對工業生產過程實現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達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確保安全等目的的綜合性高技術,包括工業自動化軟體、硬體和系統三大部分。 工業自動化技術作為20世紀現代製造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主要解決生產效率與一致性問題。無論高速大批量製造企業還是追求靈活、柔性和定製化企業,都必須依靠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自動化系統本身並不直接創造效益,但它對企業生產過程起著明顯的提升作用:
(1)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
(2)提高生產效率;
(3)提高產品質量;
(4)減少生產過
Ⅱ 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都有什麼前景趨勢
20世紀50年代以前,是人工控制階段。當時的生產規模較小,測控儀表是安裝在生產設備現場的氣動測量儀表,功能簡單。操作人員只能通過對生產現場的巡視,了解生產過程,並在現場直接把被控對象的參數調整在預定值上。這時的儀表信號不能傳送給別的儀表或系統,儀表處於封閉狀態,無法與外界溝通信息。這一階段的控制系統稱為氣動信號控制系統。
20世紀50年代為模擬控制階段。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整個生產過程需要對生產現場的多個點進行測控,自動控製成為必然,於是出現了現場儀表與集中控制室。生產現場出現了氣動、電動單元組合式儀表,將測量得到的0.02~0.1MPa氣壓信號、4~20mA直流電流信號、1~5V的直流電壓信號等模擬信號傳送到集中控制室。操作人員可以坐在控制室觀察生產流程各處的狀況。但是,模擬信號的傳遞比較困難,信號變化緩慢,抗干擾能力也較差,很難滿足生產過程對速度和精度的需要。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中期,工業控制系統開始進入集中式數字控制階段。它的發展經歷了直接數字控制、集中型計算機控制和分層計算機控制。由於模擬信號的諸多不足,在這一階段人們考慮用數字信號代替模擬信號,而且計算機也逐步進入工業控制系統。
直接數字控制(DDC)技術主要是由一台數字計算機替代一組模擬控制器,首先通過模數轉換器,實時採集生產過程被控參數的信息,計算機按照控制演算法運算後,其結果通過數模轉換器去控制執行器,構成一個閉環控制迴路。
由於當時的計算機技術尚不發達,價格昂貴,人們又試圖用一台計算機取代控制室的幾乎所有的儀表盤,實現過程監視、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和報警等過程式控制制的全部功能,並能實現生產調度和工廠管理的部分功能,這就是集中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它雖然在信息的綜合、改變控制方案、實現最優控制以及改善人機介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也暴露了「集中」帶來的不足:脆弱性問題,一旦計算機出現某種故障,就會造成所用的控制迴路癱瘓、生產停產的嚴重局面,這種危險集中的系統結構很難被生產過程接受;計算機負荷問題,生產規模越來越大,測控點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堪重負;開發問題,由於控制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要求不斷提出,使得軟體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龐大,造成開發周期和費用不斷增加。
集中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缺陷促使控制系統向功能分散化方向發展,於是出現了過程現場控制與集中顯示操作分離開來的分層計算機控制系統。各個控制迴路的模擬儀表調節器互相獨立並由計算機來實現,當某一迴路出現故障時,不致影響其他迴路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同時現場控制計算機的信號也送入上一級計算機,由它顯示過程參數,並根據對象的數學模型進行最優化處理,計算最優操作條件,最後以最優工藝參數傳給下層計算機作為設定值。實際上,這時的工業控制系統已經具有了集散式控制系統的初步概念。
20世紀70年代中期,工業控制系統進入集散型控制系統(DCS)階段。集散型控制系統是一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系統,它吸收了分散儀表控制系統和集中式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優點,將當時的微處理器、計算機數字通信等技術應用到工業控制領域。從總體邏輯結構上講,集散型控制系統是一個分支型結構,它分為過程式控制制級、控制管理級和生產管理級,充分體現了管理的集中性和控制的分散性,它把控制功能分散到若乾颱控制站,在監控操作站進行集中監視操作。
集散型控制系統由集中管理部分、分散控制監測部分和通信部分組成。集中管理部分又可分為工程師站、操作站和管理計算機。工程師站主要用於組態和維護,操作站則用於監視和操作,管理計算機用於全系統的信息管理和優化控制。分散控制監測部分按功能可分為控制站、監測站和現場控制站,它們用於控制和監測。通信部分連接系統的各個部分,完成數據、指令及其他信息的傳遞。系統軟體是由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數據通信軟體、組態軟體和各種應用軟體組合而成。
集散型控制系統具有通用性強,系統組態靈活,控制功能完善,數據處理方便,顯示操作集中,人機界面友好,安裝簡單、規范,調試方便和運行安全可靠等特點。它的控制范圍更寬,控制功能得到加強,能夠適應工業生產過程的各種需要,設備與信息的共享程度也進一步提高,促進了生產自動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DCS與前三個階段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可以說是一場革命。
但在集散型控制系統中仍有許多不足。信息化問題,CIMS的發展要求對企業經營決策、經營管理、生產調度、過程優化、故障診斷及過程式控制制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迅速滿足市場的需要,而集散型控制系統僅能從過程式控制制站得到現場儀表傳來的被測參數值,以及向它發出的調節信號,無法對現場儀表進行診斷,影響了系統信息的完整性;數字化問題,在集散型控制系統中仍然有模擬測量儀表,因而它是一種模擬數字混合系統;互換性與互操作問題,在DCS系統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受計算機系統早期存在的系統封閉這一缺陷的影響,各廠家的產品自成系統,軟硬體產品不能互換,而且通信協議也各不相同,不同廠家的設備不能互連在一起,難以實現互換與互操作,組成大范圍信息共享的網路系統存在很多困難,這也是集散型控制系統的最大不足。
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控制、計算機、通信以及模塊化集成等技術發展出現的工業控制系統,代表工業自動化控制發展的最新階段。現場匯流排的概念是1982年首先在歐洲提出的。隨後,北美與南美也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開展研究工作。到現在為止,比較流行的現場匯流排已有40多種。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的全分布、全數字、全開放特性解決了集散型控制系統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從DCS向FCS過渡過程中出現的HART()協議,它在現有模擬信號傳輸線上載入一個數字信號,使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雙向通信同時進行,互不幹擾。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作為過渡產品的HART不會有很大的作為。
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把集散型控制系統中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概念變成了新型的全分布式測控系統。作為工廠數字通信網路的基礎,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溝通了生產過程現場控制設備之間及其與更高控制管理層之間的聯系:它向下深入到現場的每一台儀表、執行機構,把控制功能徹底下放到現場,依靠現場智能設備本身便可實現基本控制功能;向上連接到生產管理、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為企業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目前,現場匯流排將原來主要用於過程式控制制的工業控制自動化推廣到製造自動化、樓宇自動化等領域,成為新的現場智能設備互連通信網路。
在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中,4~20mA模擬信號儀表將被符合現場匯流排標準的雙向通信全數字智能儀表所代替,實現傳輸信號數字化,使模擬和數字混合控制系統最終轉變為全數字控制系統。
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的開放性解決了數字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協議的完全開放導致不同生產商的產品之間可以互換和互操作。它不但給生產商和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而且突破了集散型控制系統中由專用網路的封閉系統所造成的缺陷,把封閉、專用的解決方案變成了公開、標准化的解決方案。
從上面的簡單回顧中,可以看到控制的效果、控制的花費和最終的收益一直是工業控制系統發展的衡量標准。從人工控制系統到集中式控制系統、從集中式控制系統到集散型控制系統,再到現在的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都是在逐步實現更好的控制、更小的花費和更大的收益。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工業控制系統發展的整個過程,不難看出它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計算機技術在工業控制系統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集中式數字控制階段以前,計算機並沒有真正進入控制過程,計算機安裝在專用的機房中,與過程裝置之間沒有任何物理上的連接,只是用來「離線」計算控制器的設定值和執行器的位置值,即使後來在計算機中能夠加入一些管理信息,但計算機體積大,速度慢,價格昂貴而且不可靠,不能直接參與過程式控制制,充其量不過是一個離線數據分析的工具。
從集中式數字控制開始,計算機開始進入過程式控制制。在計算機上設計了專門的介面,與現場裝置直接連接,計算機配上變送器、執行器和信號連接裝置就完全可以實現過程的檢測、監視以及對過程的控制了。最初,計算機只用於關鍵現場裝置的單迴路控制,在直接數字控制階段,一台計算機替代一組模擬控制器;到了集中型計算機控制階段,一台計算機已經滿足小型工業控制系統的全面需要。分層計算機控制系統是適應較大規模的工業控制需要,將計算機分層、模塊化的思想引入工業控制系統;到集散型計算機控制階段,模塊化、對象化的概念已經深入工業控制系統,集散型控制系統的工程師站、操作站和管理工作站都是具有自主特點的功能模塊。組態軟體的出現,更為工業控制系統的總體設計提供了方便。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的出現是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的。實際上,現場匯流排控制就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最新應用,所以又稱現場匯流排是工業控制的底層網路。另外,如果分析一下每一種現場匯流排的技術資料,就不難發現它們都是在國際標准組織的開放系統互操作網路模型基礎上加上一些特殊的規定形成自己的標准。
(2)信息的集成度越來越高
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人們對控制系統的信息要求不斷提高,工業控制系統的信息集成程度也就越來越高。在人工控制階段,談不上信息的集成;模擬控制階段,雖然出現了集中控制室,模擬信號的「先天」不足決定了系統的信息集成無法滿足信息量、速度和精度等方面的要求;集中式數字控制階段,信息的集成程度進一步提高,不但能把一組儀表的信息集成到一起,對於有些小系統甚至能把整個系統的測控信息集成到一起,為信息的綜合、改變控制方案、實現最優控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不過,這時的信息還只能是測控信息,與管理有關的信息很少;集散式控制系統實現了測控、管理信息的集成,但集成的程度仍然有限,沒能實現通信的全數字化,影響了信息的交換;基於網路的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為信息的進一步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證,現場匯流排作為紐帶,將掛接在匯流排上的網路節點組成自動化系統,各現場智能設備分別作為一個網路節點,通過現場匯流排實現各節點之間、現場節點與過程式控制制管理層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並實現各種復雜的綜合自動化功能。
(3)控制功能越來越「接近」現場
這里所提及的「接近」主要是指系統內部層次上的接近,在此只以PID功能的逐步下放過程說明這一問題在集中式數字控制階段或者說直接數字控制階段,PID控制功能是集成在控制計算機內;到了集散式數字控制系統。PID控制功能下放到分散的現場控制站;到了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PID控制功能則徹底分散到現場控制儀表中去了。
(4)現場儀表的測控能力越來越強
現場儀表從最初的氣動儀表,到後來的模擬儀表,到集散型控制系統中的數字模擬混合儀表,直到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中的全數字智能儀表,不但取得了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進步,現場儀表的性能也大大改善。
表明了現場儀表從實現單點、單控制迴路的測控功能開始,逐步發展到按裝置和過程來劃分的多迴路、多變數集中監控,一直到現場匯流排儀表智能化過程。現場匯流排儀表智能化是微處理器植入現場測控儀表的結果,設備具有數值計算和數字通信能力,一方面提高了信號的測量、控制和傳輸精度,另一方面豐富了控制信息,並為實現其遠程傳送創造了條件;還可提供傳統儀表所不能提供的如閥門開關動作次數、故障診斷等信息,便於操作管理人員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生產現場和自控設備的運行狀態,使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成為分布式、可靠及信息完整的控管系統。
另外,工業控制系統還有操作人員越來越遠離現場,系統的實時性和可靠性越來越強,精度越來越高。
Ⅲ 簡述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發展分哪幾個階段發展趨勢如何
由中國提出的《工業自動化系統與集成 機床數控系統 一般要求》國際標准提案,經國際標准化組織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技術委員會物理設備控制分會(ISO/TC184/SC1)批准正式立項,是ISO/TC184/SC1中首次由中國提出並成功立項的項目。
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支持及機床行業共同努力下,中國數控系統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支撐了數控系統產業創新發展。這項國際標準的成功立項,標志著中國在國際標准規則工作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下文將對我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製造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作出分析。
一、工業增加值達到28萬億元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60餘年的工業化進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餘年的快速工業化進程,中國工業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中國已經整體步入工業化中期的前半階段。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已從一個農業經濟大國轉變為工業經濟大國。
2007-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保持著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同比增速有所下降。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8.0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
圖表1:2007-2017年全國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情況(單位:萬億元,%)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製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Ⅳ 工業1.0、工業2.0、工業3.0和工業4.0是什麼意思
工業1.0:機械製造時代,即通過水力和蒸汽機實現工廠機械化,時間大概是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
工業2.0: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即在勞動分工基礎上採用電力驅動產品的大規模生產,時間大概是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
工業3.0:電子信息化時代,即廣泛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控製程度進一步大幅度提高。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並一直延續至現在。
工業4.0:德國2013年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工業4.0是實體物理世界與虛擬網路世界融合的時代,產品全生命周期、全製造流程數字化以及基於信息通信技術的模塊集成,將形成一種高度靈活、個性化、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新生產模式。
(4)工業自動化前三個階段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工業4.0」項目主要分為三大主題:
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Ⅳ 鑷鍔ㄥ寲鎶鏈鐨勫彂灞曠粡鍘嗕簡鍝鍑犱釜鏃舵湡錛
銆銆鑷鍔ㄥ寲鎶鏈鐨勫彂灞曞巻鍙詫紝澶ц嚧鍙浠ュ垝鍒嗕負鑷鍔ㄥ寲鎶鏈褰㈡垚銆佸矓閮ㄨ嚜鍔ㄥ寲鍜岀患鍚堣嚜鍔ㄥ寲涓変釜鏃舵湡銆
銆銆紺句細鐨勯渶瑕佹槸鑷鍔ㄥ寲鎶鏈鍙戝睍鐨勫姩鍔涖傝嚜鍔ㄥ寲鎶鏈鏄緔у瘑鍥寸粫鐫鐢熶駭銆佸啗浜嬭懼囩殑鎺у埗浠ュ強鑸絀鴻埅澶╁伐涓氱殑闇瑕佽屽艦鎴愬拰鍙戝睍璧鋒潵鐨勩1788騫達紝J.鐡︾壒涓轟簡瑙e喅宸ヤ笟鐢熶駭涓鎻愬嚭鐨勮捀奼芥満鐨勯熷害鎺у埗闂棰橈紝鎶婄誨績寮忚皟閫熷櫒涓庤捀奼芥満鐨勯榾闂ㄨ繛鎺ヨ搗鏉ワ紝鏋勬垚钂告苯鏈鴻漿閫熻皟鑺傜郴緇燂紝浣胯捀奼芥満鍙樹負鏃㈠畨鍏ㄥ張瀹炵敤鐨勫姩鍔涜呯疆銆傜摝鐗圭殑榪欓」鍙戞槑寮鍒涗簡鑷鍔ㄨ皟鑺傝呯疆鐨勭爺絀跺拰搴旂敤銆傚湪瑙e喅闅忎箣鍑虹幇鐨勮嚜鍔ㄨ皟鑺傝呯疆鐨勭ǔ瀹氭х殑榪囩▼涓錛屾暟瀛﹀舵彁鍑轟簡鍒ゅ畾緋葷粺紼沖畾鎬х殑鍒ゆ嵁錛岀Н緔浜嗚捐″拰浣跨敤鑷鍔ㄨ皟鑺傚櫒鐨勭粡楠屻
銆銆20涓栫邯40騫翠唬鏄鑷鍔ㄥ寲鎶鏈鍜岀悊璁哄艦鎴愮殑鍏抽敭鏃舵湡錛屼竴鎵圭戝﹀朵負浜嗚В鍐沖啗浜嬩笂鎻愬嚭鐨勭伀鐐鎺у埗銆侀奔闆峰艱埅銆侀炴満瀵艱埅絳夋妧鏈闂棰橈紝閫愭ュ艦鎴愪簡浠ュ垎鏋愬拰璁捐″崟鍙橀噺鎺у埗緋葷粺涓轟富瑕佸唴瀹圭殑緇忓吀鎺у埗鐞嗚轟笌鏂規硶銆傛満姊般佺數姘斿拰鐢靛瓙鎶鏈鐨勫彂灞曚負鐢熶駭鑷鍔ㄥ寲鎻愪緵浜嗘妧鏈鎵嬫點1946騫達紝緹庡浗紱忕壒鍏鍙哥殑鏈烘板伐紼嬪笀D.S.鍝堝痙棣栧厛鎻愬嚭鐢ㄨ嚜鍔ㄥ寲涓璇嶆潵鎻忚堪鐢熶駭榪囩▼鐨勮嚜鍔ㄦ搷浣溿1947騫村緩絝嬬涓涓鐢熶駭鑷鍔ㄥ寲鐮旂┒閮ㄩ棬銆1952騫碕.榪鍗氬皵寰風涓鏈浠ヨ嚜鍔ㄥ寲鍛藉悕鐨勩婅嚜鍔ㄥ寲銆嬩竴涔﹀嚭鐗,浠栬や負鈥滆嚜鍔ㄥ寲鏄鍒嗘瀽銆佺粍緇囧拰鎺у埗鐢熶駭榪囩▼鐨勬墜孌碘溿傚疄闄呬笂,鑷鍔ㄥ寲鏄灝嗚嚜鍔ㄦ帶鍒剁敤浜庣敓浜ц繃紼嬬殑緇撴灉銆50騫翠唬浠ュ悗錛岃嚜鍔ㄦ帶鍒朵綔涓烘彁楂樼敓浜х巼鐨勪竴縐嶉噸瑕佹墜孌靛紑濮嬫帹騫垮簲鐢ㄣ傚畠鍦ㄦ満姊板埗閫犱腑鐨勫簲鐢ㄥ艦鎴愪簡鏈烘板埗閫犺嚜鍔ㄥ寲錛涘湪鐭蟲補銆佸寲宸ャ佸喍閲戠瓑榪炵畫鐢熶駭榪囩▼涓搴旂敤錛屽瑰ぇ瑙勬ā鐨勭敓浜ц懼囪繘琛屾帶鍒跺拰綆$悊錛屽艦鎴愪簡榪囩▼鑷鍔ㄥ寲銆傜數瀛愯$畻鏈虹殑鎺ㄥ箍鍜屽簲鐢錛屼嬌鑷鍔ㄦ帶鍒朵笌淇℃伅澶勭悊鐩哥粨鍚堬紝鍑虹幇浜嗕笟鍔$$悊鑷鍔ㄥ寲銆
銆銆50騫翠唬鏈鍒60騫翠唬鍒濓紝澶ч噺鐨勫伐紼嬪疄璺碉紝灝ゅ叾鏄鑸澶╂妧鏈鐨勫彂灞曪紝娑夊強澶ч噺鐨勫氳緭鍏ュ氳緭鍑虹郴緇熺殑鏈浼樻帶鍒墮棶棰橈紝鐢ㄧ粡鍏哥殑鎺у埗鐞嗚哄凡闅句簬瑙e喅錛屼簬鏄浜х敓浜嗕互鏋佸ぇ鍊煎師鐞嗐佸姩鎬佽勫垝鍜岀姸鎬佺┖闂存硶絳変負鏍稿績鐨勭幇浠f帶鍒剁悊璁恆傜幇浠f帶鍒剁悊璁烘彁渚涗簡婊¤凍鍙戝皠絎涓棰椾漢閫犲崼鏄熺殑鎺у埗鎵嬫碉紝淇濊瘉浜嗗叾鍚庣殑鑻ュ共絀洪棿璁″垝錛堝傚煎脊鐨勫埗瀵箋佽埅澶╁櫒鐨勬帶鍒訛級鐨勫疄鏂姐傛帶鍒跺伐浣滆呬粠榪囧幓閭g嶅彧渚濇嵁浼犻掑嚱鏁版潵鑰冭檻鎺у埗緋葷粺鐨勮緭鍏ヨ緭鍑哄叧緋伙紝榪囨浮鍒扮敤鐘舵佺┖闂存硶鏉ヨ冭檻緋葷粺鍐呴儴緇撴瀯錛屾槸鎺у埗宸ヤ綔鑰呭規帶鍒剁郴緇熻勫緥璁よ瘑鐨勪竴涓椋炶穬銆
銆銆60騫翠唬涓鏈熶互鍚庯紝鐜頒唬鎺у埗鐞嗚哄湪鑷鍔ㄥ寲涓鐨勫簲鐢錛岀壒鍒鏄鍦ㄨ埅絀鴻埅澶╅嗗煙鐨勫簲鐢ㄣ備駭鐢熶竴浜涙柊鐨勬帶鍒舵柟娉曞拰緇撴瀯,濡傝嚜閫傚簲鍜岄殢鏈烘帶鍒躲佺郴緇熻鯨璇嗐佸井鍒嗗圭瓥銆佸垎甯冨弬鏁扮郴緇熺瓑銆備笌姝ゅ悓鏃訛紝妯″紡璇嗗埆鍜屼漢宸ユ櫤鑳戒篃鍙戝睍璧鋒潵錛屽嚭鐜頒簡鏅鴻兘鏈哄櫒浜哄拰涓撳剁郴緇熴傜幇浠f帶鍒剁悊璁哄拰鐢靛瓙璁$畻鏈哄湪宸ヤ笟鐢熶駭涓鐨勫簲鐢錛屼嬌鐢熶駭榪囩▼鎺у埗鍜岀$悊鍚戠患鍚堟渶浼樺寲鍙戝睍銆
銆銆70騫翠唬涓鏈燂紝鑷鍔ㄥ寲鐨勫簲鐢ㄥ紑濮嬮潰鍚戝ぇ瑙勬ā銆佸嶆潅鐨勭郴緇燂紝濡傚ぇ鍨嬬數鍔涚郴緇熴佷氦閫氳繍杈撶郴緇熴侀挗閾佽仈鍚堜紒涓氥佸浗姘戠粡嫻庣郴緇熺瓑錛屽畠涓嶄粎瑕佹眰瀵圭幇鏈夌郴緇熻繘琛屾渶浼樻帶鍒跺拰綆$悊錛岃屼笖榪樿佸規湭鏉ョ郴緇熻繘琛屾渶浼樼瑰垝鍜岃捐★紝榪愮敤鐜頒唬鎺у埗鐞嗚烘柟娉曞凡涓嶈兘鍙栧緱搴旀湁鐨勬垚鏁堬紝浜庢槸鍑虹幇浜嗗ぇ緋葷粺鐞嗚轟笌鏂規硶銆80騫翠唬鍒濓紝闅忕潃璁$畻鏈虹綉緇滅殑榪呴熷彂灞曪紝綆$悊鑷鍔ㄥ寲鍙栧緱杈冨ぇ榪涙ワ紝鍑虹幇浜嗙$悊淇℃伅緋葷粺銆佸姙鍏鑷鍔ㄥ寲銆佸喅絳栨敮鎸佺郴緇熴備笌姝ゅ悓鏃訛紝浜虹被寮濮嬬患鍚堝埄鐢ㄤ紶鎰熸妧鏈銆侀氫俊鎶鏈銆佽$畻鏈恆佺郴緇熸帶鍒跺拰浜哄伐鏅鴻兘絳夋柊鎶鏈鍜屾柊鏂規硶鏉ヨВ鍐蟲墍闈涓寸殑宸ュ巶鑷鍔ㄥ寲銆佸姙鍏鑷鍔ㄥ寲銆佸尰鐤楄嚜鍔ㄥ寲銆佸啘涓氳嚜鍔ㄥ寲浠ュ強鍚勭嶅嶆潅鐨勭ぞ浼氱粡嫻庨棶棰樸傜爺鍒跺嚭鏌旀у埗閫犵郴緇熴佸喅絳栨敮鎸佺郴緇熴佹櫤鑳芥満鍣ㄤ漢鍜屼笓瀹剁郴緇熺瓑楂樼駭鑷鍔ㄥ寲緋葷粺銆
銆銆鑷鍔ㄥ寲鎶鏈鐨勫彂灞曞巻鍙叉槸涓閮ㄤ漢綾諱互鑷宸辯殑鑱鏄庢墠鏅哄歡浼稿拰鎵╁睍鍣ㄥ畼鍔熻兘鐨勫巻鍙詫紝鑷鍔ㄥ寲鏄鐜頒唬縐戝︽妧鏈鍜岀幇浠e伐涓氱殑緇撴櫠錛屽畠鐨勫彂灞曞厖鍒嗕綋鐜頒簡縐戝︽妧鏈鐨勭患鍚堜綔鐢ㄣ
Ⅵ 什麼是工業自動化,都有哪些內容
工業自動化是指將多台設備(或多個工序)組合成有機的聯合體,用各種控制裝置和執行機構進行控制,協調各台設備(或各工序)的動作,校正誤差,檢驗質量,使生產全過程按照人們的要求自動實現,並盡量減少人為的操作與干預。
從生產過程的三大環節、八個主要過程看,目前工業自動化的主要內容如下:
(1)設計過程
在採用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之前,機械(或材料加工)工業的設計人員約占技術人員的10%~15%,設計工作50%~60%的工作量是制圖與其他一些重復性勞動,且設計多憑經驗設計,工作量大,周期長,設計圖紙修改不便,設計的安全系數通常較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採用,設計過程中可應用計算機輔助進行產品設計、性能分析、模擬試驗等,進一步的發展是將CAD技術與CAE(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和CAM(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等結合起來,實現CAD/CAE/CAM一體化,從而大大縮短了設計過程,提高了設計的准確性與可靠性,設計方案與圖樣的修改和保存也非常便利,設計過程的發展趨勢是設計自動化。
(2)生產准備過程
該過程包括:根據公司企業銷售和市場信息部門提出的產品訂貨訂單,考慮生產綱領、本廠設備及庫存情況;編制材料、刀具、元器件、專用設備等需用,采購、外協加工委託計劃;必要時,甚至包括專用生產基地廠房的建設等任務。在這些工作中相應地採用各種自動化技術與手段可提高效益,減少差錯。
(3)工藝准備過程
該過程包括:根據設計圖樣、技術裝備水平及產品批量等因素,選擇加工設備;確定加工工藝及技術要求;設計零件製造、產品裝配的工藝過程,編制材料明細表;確定工裝模具、量具等的設計製造,准備外協加工件的驗收方法及手段。在這些工作中,有些已經實現了相當程度的自動化,如工藝過程模擬及自動設計方面。
(4)加工過程
自動化的加工過程包括:從大批量生產中採用的各種高效專用機床、組合機床、自動化生產線,到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中採用的數控機床、組合機床,直至近年來採用的成組技術和柔性加工系統。各種類型的調節器、控制器,特別是計算機、微型機的大量應用,加快了加工過程自動化速度。
(5)檢驗過程
在自動化單機、自動線等的工作過程中,出於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精度和為操作者提供安全保護等目的,往往需要進行自動測試。各種感測器的出現,使原材料、毛坯、零部件等的性能、外形尺寸、特徵,加工和裝配的工位狀況,設備工作狀況,材料、零件的傳送情況,產品性能等的檢測都成為可能。各種各樣的放大器、轉換器、傳送器顯示記錄裝置促進了自動檢測技術的發展,使得機械及材料加工工業的檢測技術,由過去的離線、被動、單參數、接觸式逐步轉向使用計算機的在線、主動、多參數、非接觸式快速檢測。
(6)裝備過程
裝配作業自動化包括零件供給、裝配作業、裝配成品、運送等方面的自動化。從裝配作業來看,方向是研製高生產率的數控裝配機、自動裝配線、裝配機器人;從整個生產過程來看,是如何將裝配作業與CAN、零件後處理和自動化立體倉庫相連接。
(7)輔助生產過程
該過程包括毛坯、原材料、工件、刀具、工夾具、廢料等的處理、搬運、抓取、中間存貯、檢修等,由於該過程的時間占生產時間的95%以上,費用佔30%—40%,因此研製各種自動化物流裝置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各種懸掛輸送、自動小車輸送、高架立體倉庫、機械手和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8)生產管理過程
生產管理包括車間或工廠的各種原材料、工具、存貨的管理,生產調度,中長期規劃,生產作業計劃,產品訂貨與銷售,市場預測與分析,財務管理,工資計算,人事管理等。生產管理自動化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按照訂貨或任務要求,通過各個管理子系統及時、准確地處理大量數據,對器件、設備、人力、技術資料進行組織、協調,保證在規定的時間、人力和消耗限額(包括能源、資金、器材等)內完成生產任務。
綜上所述,工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所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對上述各個過程,實現不同程度自動化時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對上述幾個過程或全部過程按照一定的目標和要求(如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具體所要求的生產率)聯系起來,組成不同規模的自動線、自動化車間或自動化工廠。
從另一種角度看,生產過程所進行的生產活動,實際上由物質流和信息流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物質流是指物質的流動和處理,包括原材料、毛坯、工夾具、模具、半成品、成品、廢料、能源的流動、處理(加工)、變換。信息流指信息(包括加工指令、數據、反映生產過程各種狀態的資料等)的流動和處理。
實現物質流動和處理的自動化必須有相應的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化單機、生產線、裝配線以及各種物料搬運系統;實現信息的流動和處理的自動化,則必須適時檢測、收集信息,然後利用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