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國家措施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國家措施如下:
一、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一)加快推進企業兼並重組。
(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
(三)做優做強支柱產業。
(四)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六)扶持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
二、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三)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二)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建設。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振興創造條件
(一)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二)優化能源結構。
五、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
(一)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
(二)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三)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
六、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一)加強生態建設。
(二)積極推進節能減排。
(三)加強環境污染治理。
七、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一)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二)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三)解決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問題。
(四)促進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
八、深化省區協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一)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二)建立東北地區合作機制。
九、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二)加快推進其他領域改革。
(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1)如何抓住東北工業擴展閱讀
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成效: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改革開放以來被拉開的發展差距逐年縮小,趕上了全國平均增速。東北地區率先實行了免除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糧食生產連創歷史新高,作為全國商品糧和肉食供應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
以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已扭虧為盈,擺脫了困境,利潤大幅度增長,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
企業技術進步成效顯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採煤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等「民心工程」進展順利,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穩步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
① 改變單一的重工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發展第三產業;
② 把自身生產、學習經驗和科學研究相結合;
③ 提高自身的生產水平,淘汰一些落後的生產方式,加強自身的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④ 全面治理環境污染,提高東北的環境質量;
⑤ 大力拓展融資途徑,引進民間資本;
⑥政策扶持和鼓勵
C. 東北老工業區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地理
可持續發展措施
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
二、更新設備,發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產品的科技含量;
三、治理污染,美化環境。
東北老工業區的振興目標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2年翻一番。
(2)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服務業比重、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均有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3)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遼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4)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得到改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下。
(5)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國有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邊和主要城市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對外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有較大提高。
D. 政府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一)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進一步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防止重復建設。 推動裝備製造、鋼鐵、石化、汽車等傳統優勢產業結構調整。 積極培育新興潛力型產業。 扶持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 研究制定物流業、旅遊業發展專項規劃,推進文化產業、軟體和服務外包、金融業發展。 (二)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充分挖掘人才優勢,建立鼓勵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重點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通過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 加快設立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基金。 繼續組織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不斷鞏固和發展農業基礎地位。 要圍繞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抓緊研究制定加快東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東北糧食生產、運輸和倉儲能力建設,形成穩固的國家糧食戰略基地。 目前,東北和內蒙古部分地區乾旱嚴重,要加大抗旱救災工作力度,千方百計爭取全年糧食的好收成。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創造條件。 重點推進一批能源、交通、水利項目建設。 加快客運專線、煤運專線、沿海疏港等鐵路建設。 加大對黑龍江、吉林和蒙東地區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投資力度。 統籌抓好乾線和支線機場建設。 開工建設一批骨幹樞紐和重點水源工程。 支持發展東北高寒地區熱電聯產項目,加快城市集中供熱管網改造。 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五)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 組織實施好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 出台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准備金制度。 抓緊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發展規劃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 (六)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天然草場恢復和保護、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等生態工程建設。 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發展以生態為主導的林業。 開發和應用低碳技術,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推動城市垃圾分類處理、清潔燃燒,加強大氣和水體污染治理,抓好以遼河、松花江為重點的河流治理。 (七)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重點做好大學生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工作。 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提高保障待遇和水平。 積極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加大城鎮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和城市棚戶區、國有林區棚戶區、國有墾區危房、農村危房、危舊校舍改造力度。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 (八)深化省區協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落實好《東北地區振興規劃》。 加快推進東北三省與蒙東地區產業對接和合理分工。 加強跨省區產業布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與區域發展重大問題的協商協調。 (九)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繼續搞好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妥善安排職工生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著力解決融資難等問題。 加快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 全面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組織實施好《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抓緊編制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規劃。 抓緊建設好綏芬河綜合保稅區。 開展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