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降低工業企業成本——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降成本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面臨調整、動力面臨轉換、速度面臨換擋。為此,經濟發展必須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方能推動經濟實現中高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了「三去一降一補」五大經濟發展任務,其中「降成本」作為五大任務的重要內容,關系企業發展,備受企業關注。然而,究竟哪些成本最該降,成本如何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哪些成本最該降
全市穩增長促回升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許多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得到了有效解決,但是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產能嚴重過剩,市場行情低迷,企業生產發展依然十分困難,降成本就像是雪中送炭,企業普遍希望盡快感受到降成本相關政策帶來的福利。
對於哪些成本最該降,企業反映出來主要在五個方面:
1. 制度性交易成本。原材料成本佔比大但近年來價格基本穩定,人工成本上升明顯但這是大勢所趨,而制度性交易成本種類繁多、彈性較大且其中暗藏「灰色地帶」,正成為當前企業的最大困擾。比如稅收優惠、稅收獎勵政策落實力度還不夠;
名目繁多的各種評估、檢測費用讓企業不勝其擾。
2. 融資成本。近年來國家、省、市出台了許多關於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政策措施,但是融資成本高問題仍然困擾著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初創企業融資門檻高,融資成本高。
3. 電費成本。製造業企業多是用電大戶,電費是企業成本中的一大塊,不少製造業企業反映,雖然煤、油等原材料價格一直在降,但一些來自水電熱氣等壟斷性行業的成本仍桐巧行然「堅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穩定甚至下降時,這類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的佔比不降反升。
4. 物流成本。對與我市來說,這幾年物流的確有很大發展,但是對於一些食品加工以及對物流速度要求比較高的產業來說,我市物流是欠缺的,物流費用高、速局嘩度慢,產品質量還得不到有效保障。
5. 人工成本。近年來人工成本一路攀升,特別是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社會保險費用讓一部分本就經營困難的企業不堪重負。
二、落實降成本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亟待政府出手
部分企業反映,近年來國家出台多項措施降低企業稅負,特別是「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企業表面上鬆了綁,但是實際上成本沒有降多少。
1.稅收。稅費作為企業的一項主要成本,負擔偏重。「中小企業日常經營需要繳納所得稅、增值稅等多個稅種,一些特定業務還會涉及印花稅、契稅等稅種。其中,製造業增值稅率高達17%,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有些優惠政策還需針對企業經營實際情況有效整合方能切實為企業減負,有些稅收獎勵政策沒有及時兌現,有的還出現一些回溯性收稅等情況。
2.行政事業性收費。除稅收負擔外,企業還需支付大量非稅成本,如名目繁多的繳費項目。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准、操作方式不盡合理。例如,企業普遍反映殘疾人保障金的徵收標准偏高。根據國家規定,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於在職職工總數的1.5%,凡安排殘疾人就業達不到該比例的企業,需按其差額人數全額徵收保障金。許多企業在當地很難找到那麼多有勞動能力、符合崗位要求的殘疾人,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方面利潤率低,另一方面已經為促進就業做出了相當大貢獻,反而要支付更高的殘疾人保障成本,企業負擔不輕。又如,各種評估監測等費錢又費力。只要開門營業,安全、質檢、土地、規劃、環境、消防、能耗、職業衛生……哪個評估都不能少。過去,評估評價往往由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直接操刀,這兩年隨著簡政放權步伐加快,多數交給了第三方機,看似企業可以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上選擇價格優惠、服務好的評估機構,但評估檢測價格也高,成本上差別不大,而且都是前置性許可,不做不行。簡政放權後多數交給了第三方機構,有的評價必須分幾步進行,拉長了評價時間,也導致企業重復花錢寬神。一些企業反映,按照國家關於建設投資項目安全、環保、職業衛生評價「三同時」的規定,企業每上一個項目,不論大小,項目開始前要做一次預評價,設計要做專篇評價,驗收時又有驗收評審。一個項目開工前,僅這三項評價,就要做9次評估。企業必須安排專人跟蹤,即使都合格,前後也要有一年時間才能完成。
(二)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企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融資成本高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多數企業,有的綜合融資成本接近年息20%。利率按基準利率上浮30%以上,找擔保公司成本至少是3%,貸到的部分還是承兌票據,為期90天的一般要貼現3%以上。基準利率在6點多,銀行上浮50%,再加上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費用,最後的利息大概在10個點。部分中小微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便向民間借資,但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融資年息一般在20%左右,高額的利息讓企業背上沉重的負擔。
(三)電費成本比重大,加重企業負擔
近年來,隨著環保標准持續提升,用煤、用氣都逐步轉換為用電,電費不降,用電成本逐年上升。電價方面,一是企業普遍不滿意「變壓器基本電費」制度,企業只要裝了變壓器,即使不用電,也要長期交納不低的費用。這種變壓器基本電費制度,規定企業在向售電部門申請變壓器安裝容量後,不論企業該月是否用電,供電局都會依據裝機容量向企業收取基本電費。二是直購電政策難享受,目前很多地方已開始啟動直購電試點,但是由於配額很少,部分用電大戶很難享受,有企業說「搶直供電試點就像搶春運火車票一樣」,多數企業分享不到電價改革的紅利。
(四)物流成本高,影響企業拓展市場
許多企業疑惑,「為什麼油價降了,物流成本卻降不下來?」。據有關方面測算,從全國情況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gdp的18%,而美國約為8.5%,也就是說,在創造等值gdp時,中國企業在物流上的花費是美國的2倍多。對於路網不夠發達、離港口較遠的地方來講,物流綜合成本更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指向高速公路、鐵路等具有壟斷特質的行業。一批食品加工企業反映,物流問題是影響其產品銷往外地的重要原因,一是時間成本高,運輸時間過長達不到客戶的要求,也不能保證產品質量;
二是運輸過程中造成破損現象突出,客戶不滿意,導致退貨,甚至失去客戶。
三、降成本的建議
對於降成本問題,企業十分關注,如何讓企業真正感受到降成本帶來的福利,怎樣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供以下意見:
(一)合理降低企業用工、物流成本
適當降低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困難企業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提供有效繳費擔保後,經批准可緩繳除基本醫療保險費之外的社會保險費。落實援企穩崗等補貼政策,支持企業通過轉型轉產、多種經營、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培訓轉崗等方式,多聚道分流安置富餘人員,鼓勵企業少裁員、不裁員。加大對企業職工培訓的補貼力度,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職工培訓的支持力度。做好當地殘疾人總數及適合就業殘疾人規模的摸底,降低勞動密集型企業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比例和標准,切實降低企業負擔。規范高速公路、鐵路運輸收費,幫助重點企業降低運輸價格。
(二)進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
進一步解決水、電、氣、運等難題,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強資源要素價格管理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的要求,及時深入企業跟蹤解決水、電、氣、運等要素保障難題,特別是落實大工業用電、直購電、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等各項要素優惠政策,推進國網地網區域同價(重點是同園區同價),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優化能源發展結構,擴大電力降低空間。擴大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規模,降低骨幹企業用電成本。開展大用戶優化用電服務,免費為企業提供優化用電建議書,合理配置變壓器容量,充分利用谷時段低電價,降低用電成本支出。
實行有保有控的產業用地政策,盤活去產能工業用地,重點保障年度重大項目中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用地,對工業用地鼓勵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方式供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放寬容積率,優惠土地價款,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三)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加強商業銀行業務窗口指導,加強銀行企業金融機構行業自律,維護存貸款利率定價秩序,落實國家降息政策。支持有條件的銀行試點探索投貸聯動融資服務,優化科技創新創業企業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合理確定貸款審批門檻。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轉貸方式創新,對市場前景好、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並購貸款業務。用足用好央行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投向與價格「雙引導」作用。鼓勵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給予優惠利率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金融債。完善我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農產品深加工貸款風險共擔基金、工業企業應急轉貸資金,加快建立產業振興(中小企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等等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切實整治層層加碼加價行為。進一步規范企業融資過程中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中介機構收費行為。鼓勵金融機構清理服務收費項目及價格,列出收費目錄清單,並向社會公布。完善政策性擔保、再擔保機構資本金。建立政府、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之間的風險共擔機制。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擔保機構的准入,降低擔保費率;
提高信用良好企業的抵押物折扣率。鼓勵金融機構對風險控制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的融資擔保機構提供減免保證金、適當提高放大倍數、控制貸款利率上浮幅度等支持措施,不隨意收縮正常付息企業的擔保額度。
(四)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按有關規定免徵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資金、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一些評估、認證、檢測等中介服務名目過多、頻率過密、收費偏高,為營造良好制度環境,企業期盼打破利益壁壘,審批認證年檢盡可能「合並同類項」。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鼓勵和支持地方對眾創空間的用房、用水、用能、寬頻接入費用和用於創業服務的公共軟體、開發工具等給予適當補貼。積極落實企業購置固定資產抵扣增值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投資成本。落實部分勞動者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退稅政策,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簡化認定流程,放寬認定條件,擴充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鼓勵和支持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
全面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國家部署,把「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展至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實現增值稅全面替代營業稅。制定相應標准,對符合產業政策、有較好發展前景,一時遇到較大困難的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在一定期限內實行稅費緩收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全面清理中介服務事項,法定中介服務事項實施目錄清單管理,收費過高的大幅降低收費標准。
② 浜т笟鍥鍖哄備綍鐮磋В鈥滃悓璐ㄥ寲鈥濆彂灞曠摱棰堬紵
鍦ㄤ駭涓氬洯鍖虹殑鍙戝睍涓錛屽悓璐ㄥ寲宸茬粡鎴愪負浜嗕竴涓鏅閬嶅瓨鍦ㄧ殑闂棰樸傚湪瑙e喅榪欎釜闂棰樻椂錛屾垜浠鍙浠ヤ粠浠ヤ笅鍑犱釜鏂歸潰鍏ユ墜錛
1. 浼樺寲鍥鍖哄畾浣嶏細鍥犱負鎵鏈夌殑鍥鍖洪兘瀛樺湪鈥滃悓璐ㄥ寲鐜拌薄鈥濓紝鎵浠ラ夋嫨鍚堥傜殑瀹氫綅浼氭洿鏈夊埄浜庝駭涓氬洯鍖虹殑鍙戝睍銆
浜т笟鍥鍖哄彲浠ユ牴鎹鍖哄煙絝炰簤浼樺娍鍜岃屼笟鐗圭偣錛岄夋嫨涓嶅悓鐨勪駭涓氬彂灞曟柟鍚戱紝榪欐牱鍙浠ユ湁鏁堢殑閬垮厤鍚岃川鍖栫幇璞°
2. 澶氭牱鍖栨湇鍔¢厤濂楋細鍥鍖虹殑鍙戝睍涓嶄粎浠呮槸浜т笟鍙戝睍鐨勯棶棰橈紝榪橀渶瑕佹湁瀹屽囩殑鍩虹璁炬柦鍜岄厤濂楁湇鍔★紝鍙寮曞叆涓嶅悓綾誨瀷鐨勪紒涓氭潵鍙戝睍銆
浠ユ彁渚涗笌浜т笟鐩稿叧鐨勫氱嶆湇鍔★紝濡傛姇鋙嶈祫銆佷漢鎵嶆湇鍔°佸壋鏂板壋涓氱瓑錛岃繖鏍峰彲浠ヨВ鍐充紒涓氬悓鏃墮潰瀵逛笉鍚屾湇鍔$殑闇奼傦紝鎻愰珮鍥鍖虹殑絝炰簤鍔涖
3. 榧撳姳浼佷笟鍒涙柊錛氶紦鍔變紒涓氬湪浼犵粺琛屼笟涓鍙戝睍鏂版妧鏈銆佹柊浜у搧錛屽苟淇冭繘鍥鍖哄唴涓嶅悓琛屼笟銆佷笉鍚屼紒涓氱殑浜ゆ祦涓庡悎浣滐紝浠ヨ揪鍒版洿濂界殑鍙戝睍鏁堟灉銆
4. 鎻愬崌鍥鍖哄搧璐ㄥ拰鍝佺墝錛氶氳繃鎻愰珮鍥鍖虹殑鍝佽川鍜屽搧鐗岋紝鐢ㄦ柊閫斿緞灞曠ず浜т笟鍥鍖虹殑鐗硅壊銆佹枃鍖栧拰瀹炲姏錛屼互鍚稿紩鏇村氱殑鎶曡祫鍜屼漢鎵嶃
鍚屾椂錛屽洯鍖洪渶瀵圭墿涓氫緵搴斿晢銆佷紒涓氶厤濂楃瓑榪涜岃よ瘉鍜屽℃煡錛屼互鎻愰珮鏈鏉ョ殑浼佷笟縐熻祦鐜囥
5. 寤虹珛鍒涙柊鐢熸佺郴緇燂細鍦ㄥ洯鍖哄唴寤虹珛鍟嗕細銆佸崗浼氥佸靛寲鍣ㄣ佸姞閫熷櫒銆佺爺絀舵満鏋勭瓑浜т笟閾句腑璧峰叧閿浣滅敤鐨勭粍緇囨満鏋,鏁村悎鍚勬柟璧勬簮鍗忓悓鍒涙柊銆
鐞嗘竻鎬諱綋鍙戝睍鐩鏍囷紝鎻愰珮鍥鍖虹殑縐戞妧鍒涙柊鑳藉姏錛屾彁渚涙洿鍏ㄩ潰鐨勪駭涓氱敓鎬佹湇鍔°
閫氳繃杈撳嚭鍖哄煙鎬т駭涓氳勫垝鏂規堛佸姞寮轟駭涓氫笂涓嬫父鍚堜綔銆佸畬鍠勪駭涓氶摼鏉°佸緩絝嬩駭涓氫紬鍒涘鉤鍙板拰鎺ㄥ箍瀹d紶絳変婦鎺錛屽彲浠ユ湁鏁堝湴浠庢牴婧愪笂鐮磋В鈥滃悓璐ㄥ寲鈥濆彂灞曠摱棰堛
③ 產業園區面臨的新形勢 未來應該如何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常態化,在國際產業轉移、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產業園區的開發運營模式依然過於依賴土地紅利,缺乏產業經營能力,存在「重開發輕運營」問題。新的經濟形勢下,亟需園區從「租賃型」、「賣地型」向「管理型」、「投資型」轉變,由單純的土地運營向綜合的「產業開發」和「氛圍培育」轉變。
傳統產業園區的發展「重產業發展輕人居打造」、「重工業製造輕服務塑造」、「重土地開發輕氛圍營造」,導致產業園區人居環境缺失、商業服務業發展落後、創業氛圍顯著不足,人本主義嚴重缺乏。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深專家指出,「產城融合」是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④ 從稅收角度,如何加快工業園區發展
工業園區是地方政府為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實現產業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舉措,在地方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工業園區企業大多為招商引資企業、上市公司、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和民營企業,入駐工業園區的企業呈現出跨區域經營、市場覆蓋面廣、內部結構復雜、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特點。傳統的低層面、分散型的稅收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各類工業園區稅收管理的需要。
(一)強化管戶調查和分析
組織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並通過與工商等部門的信息交換和匯總,及時收集所有入園企業信息,對漏管戶進行認真清理,及時登記,力求從戶源上杜絕漏征漏管。在此基礎上,對入園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建立園區企業分戶檔案,及時更新企業有關情況。
(二)強化稅收政策宣傳
加強稅收政策宣傳,爭取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工業園區稅收征管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各種方法和形式,不斷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樹立依法納稅典型,幫助投資經營者充分認識到,依法納稅是企業的一種商譽,也是企業賴以樹立良好形象,最終轉換為生產力的無形資產。
通過分析企業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的知曉度,有針對性地印製各類宣傳材料,下發給園區的企業。召集各企業財務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和講座,力求在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稅收政策的過程中,幫助企業解難釋疑,有效避免園區企業因對稅法誤解而漏繳少繳稅款等現象發生。
(三)強化稅源監控和分析
強化稅源控管,不斷完善工業園區稅收征管措施。首先要加強稅務登記管理,督促納稅人及時辦理稅務登記;其次,要加強工業園區建築業稅收營業稅的征管。建築工程要從工程項目登記管理入手,全面掌握基建進展情況,確保建築業稅收的及時足額入庫;再次,要強化工業園區企業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契稅、耕地佔用稅的征管,大力宣傳申報繳納政策,爭取納稅人的廣泛支持和理解。
做好稅源分析,稅收管理員按季對申報涉稅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對報送資料的全面性、有效性、合法性進行審核,確保報送資料准確、及時、完整、有效。同時還充分運用納稅評估系統進行評估對象的篩選,發現疑點或者異常情況,及時進行實地核查。為防止偷漏稅,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對實行網上報稅的納稅人,在申報期後要對申報信息進行核查。主要核查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計稅依據是否一致,房地產企業銷售不動產營業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否一致。
(四)儲備工業園區企業稅收管理人才
一個現代化的稅務幹部,除了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文明素養外,還應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創新觀念、時效觀念、信息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協調能力。而現實卻不容樂觀,在工業園區稅收稅源管理中,我們的稅收管理人員面對的是擁有大量財務精英並兼有專業稅收籌劃人員的大型企業,這就要求工業園區企業稅收管理人員精通稅收政策、掌握企業財務、金融、資本運作、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從目前從事園區管理的人員狀況來看,已不能適應稅收管理的需要。為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一是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活動,提升整體隊伍素質。重點培訓稅收業務知識、財務分析、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內容,掌握財務軟體中設置的會計科目和會計核算規則,找出重點監控的會計科目及相關憑證,提高電子查賬的能力;二是選拔具備較高財務分析能力、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從事管理;三是面向社會,以合同形式聘用專業人員,如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師、律師、計算機財務分析專家、金融證券專家等,針對大企業管理中的某一課題開展深入研究分析。
(五)加強納稅服務及納稅風險提醒服務
針對工業園區企業多為招商引資的上市公司、大企業,一般有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和較為謹慎的財務、稅收策略安排。作為稅務部門的稅源管理部門一是要利用有限的稅務資源,有效地控制不遵從風險,達到稅收管理與服務的最終目的;二是加強對大企業的稅收政策輔導和培訓,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執行稅收政策,盡量減少涉稅爭議;三是按照風險管理的理念,力爭在稅源管理過程中解決部分轉讓定價風險,提高稅源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⑤ 如何加強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
一是要不斷深化體制改革, 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在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機制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不斷完善精簡高效、親商務實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完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提高公共政策質量,探索開發區與所在區域實現優勢疊加、互動發展的新機制。創新投融資體制,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探索以資本為紐帶的合作開發模式。
二是要堅持擴大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大力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內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台。同時,完善開放型經濟的風險防範機制。
三是要繼續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大力引導和引進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更加註重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產業園區。
四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和集約化發展道路,從主要發展工業為主向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轉變;從注重外源型經濟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重轉變;從注重規模擴展和發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加強國際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五是要在實施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區、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更加充分發揮開發區的載體和平台作用。在打造城市圈、經濟帶中更好地發揮支撐點作用。更加註重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部的產業梯度轉移。
在新的歷史時期,開發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著力打造創新園區、綠色園區、和諧園區,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成為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生態環保、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引領示範區,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窗口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為我國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寫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