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結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麼
中國的工業結構是有輕工業轉化為重工業。 主要原因:1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包圍封鎖的策略,為了維護革命勝利的果實,必須提高重工業水平,提高國防實力,這也是其必要性。2中國當時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蘇聯是重工業為主的國家,中國得到來自蘇聯的許多在重工業方面的幫助。
②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要進行工業化
為了促進國民的經濟增長,改變我國工業落後的局面,促進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
③ 一五計劃為什麼要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為什麼還要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商業
因為舊中國一窮二白,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可以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和軍事工業,為我國的國防自主和經濟獨立打下基礎,能在短時間內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
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商業,是汲取了蘇聯五年計劃的經驗,如果重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過高,就會造成和蘇聯一般的情況,國家軍事和工業實力很強大,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沒有相應的提高,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民服務。
④ 中國近代為什麼重點發展輕工業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你:
樓上的回答都不正確。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是在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夾縫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民族工業進行極力壓制,不可能允許中國有完善的工業體系。中國的民資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能力發展重工業。所以在建國前民族工業的一大特點就是「以輕工業為主」。
中國的民族企業家,比如張謇是想中國能發展重工業有完善的工業體系的,但是沒有條件。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為什麼走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優先發展的道路可以促進工農協調發展
第一:
在人均資源不足,資本稀缺,農業人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落後國家,走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優先發展的道路,可以較快地通過出口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換取重工業發展所需的外匯,從而更快的積累起工業化所需的資本。輕工業的發展對農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使經濟發展更穩健。在資本稀缺的工業化初期階段,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用較少的資本既能實現較高的工業增長速度,又能在現代工業部門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的時候,城市人口就會超過農村人口,實現二元經濟結構的徹底改造。
第二:
在經濟落後,資本稀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絕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走資本密集型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化道路,其代價是高昂的:
1)、由於農業長期投資不足,導致農業發展落後,不能為工業人口提供廉價的食品和輕工業所需的原料,輕工業的停滯不利於積累重工業發展所需的資本。
2)、農業落後,必須進口部分糧食,從而擠佔了重工業發展所需的外匯。
3)、農村人口購買力低下,工業品的國內市場狹小,工業品產品滯銷,企業設備開工不足,設備利用率低。
4)、由於現代部門實行資本密集型技術,降低了該部門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導致就業率降低。
長期以來,二元結構長期得不到改變,農業發展長期滯緩,經濟發展比例失調,後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