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園區總體規劃評審意見怎麼寫
建設工業園區是建設「生態文明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工業化、城鄉建設一體化進程,促進xx 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全力推進新河工業園區建設,爭取早日把該園區逐步建設成為標准化工業園區,加快工業發展載體建設的完善步伐,並以此為平台,發展園區經濟,對xx 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是xx 縣城發展的需要。該園區為縣城最為重要的產業聚集區,主要發展外向型加工業及生產轉運基地;二是「工業進園」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生態工業區,既可避免工業發展「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現象的再發生,又可更好地解決好xx 生態文明縣建設與加快工業化進程之間的矛盾,又可更好地節約、集約用地,最重要的是可集中處理污水、污物,注重環境保護,真正建設好生態園區;三是xx 發展現實的需要。
一、堅持規劃先行。
對於xx 工業園區建設,要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合理布局。一是園區規劃要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產業結構調整與推進城鎮化進程有機結合,因地制宜,逐步實施。二是園區規劃要從形態開發轉向功能開發,按照地域相近、產業關聯等原則,逐步加以整合,最終形成有規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業園區。三是園區建設應量力而行,避免攤子鋪的過大,要留有發展餘地,在選擇入園企業的時候要瞻前顧後,要從長遠利益考慮,為未來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2 -
強勢、優勢、大型企業入住留足發展空間。四是園區規劃要使各園區成為特色優勢資源深加工和研發基地,推動技術進步。 二、推廣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雙主體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優勢。
按照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工業園區採用「雙主體模式」運行。政府發揮發展規劃效能、政策支持效能、資產支持效能、組織增信效能和組織管理效能。主力企業根據園區規劃和建設進度制訂科學的融資規劃,用建設制度和建設市場的方法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在「雙主體」模式下,作為政府的園區管委會和經營企業成為推動園區發展的兩大支柱,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形成工業園區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加強領導、協調。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政府領導牽頭成立工業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園區的綱領性、政策性工作,協調汕尾市與深圳市層面的工作。
(二)成立園區管理機構,抽調人員組建管理隊伍。 1、盡快成立園區管理機構,抽調人員開始運作; 2、落實責任各負其責,確保建設順利推進。 (1)園區管理機構負責建設的協調統籌推進; (2)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籌集與按時投入; (3)國土、林業部門負責用地的申報審批;
(4)住建、人社、環保、規劃、消防等相關部門負責相關業務的協調推進;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 3 -
(5)經信部門負責規劃修編、評審、申報的協調; (三)確立園區建設的投資經營模式:
1、由縣政府籌集資金進行園區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設施建設,引進企業進園,由園區管理機構管理;
2、由實力強勁企業全資進行園區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設施建設,引進企業進園,並對園區進行日常管理,縣園區管理機構協調管理,稅收實行比例分成;
3、由縣政府與企業合作成立股份公司(企業)進行園區的開發、管理,稅收、利潤按股份比例分成;
4、由企業投資園區的征地。三通一平等公共設施建設,按照進度移交園區管理機構,並由園區管理機構負責引進企業、開展日常管理,稅收、利潤按比例分成。 三、因地制宜,形成合理的工業園區布局
合理的園區工業布局有宏觀和微觀兩層含意。宏觀方面,從xx 整體工業園區布局來說,繼續建設完善「三大園區」:提升充實城南工業園,規范推進新河工業區,適時開發城東工業區。當前要下大力氣抓好深圳寶安(xx )產業轉移園區的申報等工作,讓已簽訂合同的企業早日進園建成投產。微觀方面,從各園區內部布局來說,一是園區總體規劃要合理,有前瞻性,園內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功能齊全,逐步實現園林化、城鎮化、現代化。園內項目要按產品屬性和原材料配套、污染治理等相關因素,合理規劃不同的工業區域,安排不同的產業項目;二是園區三廢治理
Ⅱ 怎麼看待「十四五規劃」的機械工業發展規劃
政策解讀:機械工業十四五規劃,加強產業鏈韌性是關鍵
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正式發布《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為未來五年機械工業發展提供更詳盡的指引,機械工業主要包括農業機械、礦山設備、冶金設備、動力設備、化工設備以及工作母機等製造工業。
三大難點,轉型迫切度擴大
高端產品不足,中低端產品需求明顯放緩,傳統產業處於產能過剩調整和產業轉型期
我國以同質化傳統機械產品為主,機械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低位,經營壓力普遍巨大,2015年,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速高達10.2%,2018年下降至2.6%,2019、2020兩年甚至出現0.9%和7.1%的負增長,反映出機械產品需求市場總體疲軟的嚴峻態勢。
產業基礎能力不足,共性技術研發能力弱與核心零部件制約明顯
依託企業建設的各類創新載體以局部領域為突破點,但無法有效滿足行業大多數企業對共性技術的廣泛需求,出現部分共性領域重復投入及分散投入,同時大量技術基礎薄弱與資金缺乏的中小企業根本無力自行開發,進而限制了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我國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不強,部分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受制於高端軸承鋼、高端液壓鑄件、高端塗料、關鍵絕緣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潤滑油脂等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落後,基礎零部件自主化能力不足,難以滿足主機發展需求而依賴進口。
產業鏈韌性不強,上下游銜接不順暢
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生產控制、運維服務等核心工業軟體與系統受制於人問題十分突出,服務於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專用生產設備及生產線、專用檢測設備及系統等重大短板裝備自給能力較差。
與原材料製造部門融合發展不夠,上下游企業合作鬆散。機電一體化困難重重,兩大行業交叉領域存在研發和製造的空白,產學研銜接不足,機械零部件企業、整機企業和用戶間配合不夠、信任度不高,供需矛盾突出。
五步走,多維細分逐點擊破
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新動能,節能減排、環保再循環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綠色發展與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深度融合,疊加「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約束,催生新的綠色增長動能,促使機械工業發展邁向新階段。
在節能領域,高效鍋爐、電機、發動機等節能機電設備,以及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的空調、風機、泵、空壓機等終端用能設備都將實現較快發展;
在減排方面,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裝備,以及大氣、水、固體廢棄物等先進高效環保裝備規模將迅速擴大;
從循環經濟來看,盾構機、燃氣輪機、重型機床、內燃機整機及關鍵件等的再製造技術及產品將進一步推廣應用。
大力發展節能高效機電產品,全面推行機械工業綠色製造,積極開發基於互聯網與物聯網節能技術裝備、儲能與多能互補技術裝備。
重點攻克推動高質化,實現機械工業產業基礎再造
關鍵基礎材料。重點支持發電設備、石化設備、冶金設備、航空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所需的大型優質鑄鍛件; 高溫合金材料、高檔絕緣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等專用材料; 滿足智能製造裝備、能源裝備、儀器儀表、關鍵基礎零部件等所需的新型功能材料。
核心基礎零部件。重點發展高性能軸承,高速精密齒輪及傳動裝置,智能/大型液壓元件及系統,高可靠性密封件,高端智能鏈傳動系統,高強度高可靠性緊固件,高應力、抗疲勞彈簧,高效、精密、復合模具,高精度粉末冶金零件以及伺服機構,高精度高可靠工業感測器等。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機械工業的跨行業融合
推動機械工業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深度融合。
加快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節能環保設備等領域的發展;
以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測控裝備等領域的發展;
以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為目標,加快新能源裝備、智能電力控制設備、海洋工程裝備以及冶金、石化、礦山等重大成套裝備等領域的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加強企業數字化改造,推動生產環節的數字化連接、打通各部門各環節的數據共享,推進機械行業數字化轉型。
機床工具行業、儀器儀錶行業是機械工業十四五的補短板重點方向
機床工具行業主要是對標中高端需求,研製一批具有五軸控制、高精度/超精密、高效加工、復合加工、特種加工、大型壓力成形、鈑金高效成形等部分或全部關鍵技術特徵的中高端數控機床,以及由上述機床為主組成的自動化、智能化的製造單元、生產線、製造車間和工。
儀器儀錶行業主要是圍繞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與測量儀表,以及服務於前沿科學、生命科學、環境檢測等物質化學成分等的科學實驗分析測試儀器,是重點補短板方向。
產學研、自主創新雙驅動,創新平台實現先進製造基礎共性技術突破及推廣
推動行業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主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起攻克技術難關,帶動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建立創新平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共性技術攻堅戰,提高機械工業創新鏈整體效能。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面向全行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試驗檢測、信息服務等基礎支撐,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加快質量品牌提升,促進創新科技成果轉化。
博為國際認為,目前我國機械工業仍處於中低端水平,中小企業發展受限於基礎技術與資金,產學研平台將成為產業鏈接的重要驅動力,對推動共性技術推廣起關鍵作用,同時,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突破成為加強產業鏈韌性的關鍵,園區政府可通過引導校企合作、政策補貼等,加強對產業關鍵點攻克的扶持。
Ⅲ 浜т笟瑙勫垝涔︽庝箞鍐
娉曞緥鍒嗘瀽錛氫竴銆佸墠鏈熻皟鐮
緇煎悎榪愮敤鍚勭嶇悊璁哄垎鏋愬伐鍏鳳紝浠庡綋鍦板疄闄呯姸鍐靛嚭鍙戱紝鍏呭垎鑰冭檻鍥介檯鍥藉唴鍙婂尯鍩熺粡嫻庡彂灞曟佸娍錛屽瑰洯鍖轟駭涓氬彂灞曠殑瀹氫綅銆佷駭涓氫綋緋匯佷駭涓氱粨鏋勩佷駭涓氶摼銆佺┖闂村竷灞銆佺粡嫻庣ぞ浼氱幆澧冨獎鍝嶃佸疄鏂芥柟妗堢瓑鍋氬嚭鍏ㄦ柟浣嶇殑鐮旂┒鍒嗘瀽錛屾葷粨鍑轟駭涓氬洯鍖哄紑鍙戝拰寤鴻劇殑鍙琛屾х爺絀舵柟妗堛
浜屻佷駭涓氬彂灞曡勫垝
浠庡彂灞曞畾浣嶃佸彂灞曟垬鐣ャ佺┖闂村竷灞銆佷駭涓氭斂絳栫殑瑙掑害錛岀『瀹氬洯鍖轟駭涓氱殑鍙戝睍閮ㄧ講錛屽寘鎷鍙戝睍鎴樼暐鐩鏍囥佸彂灞曟ā寮忓拰鍙戝睍姝ラゃ
涓夈佷駭涓氬洯鍖虹┖闂磋勫垝
鏍規嵁紜瀹氱殑浜т笟鍙戝睍瑙勫垝錛屽埗瀹氬洯鍖虹殑浜т笟絀洪棿甯冨矓瑙勫垝銆備互鍓嶇灮鐨勭溂鍏夈佺戝︾殑鐞嗚恆佸㈣傜殑闇奼備負鍩虹錛岀粨鍚堝尯鍩熻嚜鐒躲佺敓鎬佹潯浠跺拰閬撹礬銆佷氦閫氱瓑瑕佺礌錛屽瑰洯鍖虹殑絀洪棿甯冨矓浣滃畯瑙傜殑銆佹柟鍚戞х殑璁″垝銆佺瑰垝鍜岃皨鍒掞紝鏈澶ч檺搴﹀湴鍒╃敤絀洪棿璧勬簮銆佷績榪涗駭涓氱殑鍗忚皟鍜屾寔緇鍙戝睍涓虹洰鏍囷紝鍦ㄧ┖闂翠笂鍚堢悊閰嶇疆鍜屽紩瀵間駭涓氬彂灞曘
娉曞緥渚濇嵁錛氥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鍏ㄦ皯鎵鏈夊埗宸ヤ笟浼佷笟娉曘 絎涓鏉 涓轟繚闅滃叏姘戞墍鏈夊埗緇忔祹鐨勫琺鍥哄拰鍙戝睍錛屾槑紜鍏ㄦ皯鎵鏈夊埗宸ヤ笟浼佷笟鐨勬潈鍒╁拰涔夊姟錛屼繚闅滃叾鍚堟硶鏉冪泭錛屽炲己鍏舵椿鍔涳紝淇冭繘紺句細涓諱箟鐜頒唬鍖栧緩璁撅紝鏍規嵁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瀹娉曘嬶紝鍒跺畾鏈娉曘
Ⅳ 湖南的工業發展規劃
(一)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穩增長、穩物價、穩大局的同時,力爭轉方式、惠民生、促改革取得新的進展;緊緊圍繞省十次黨代會「兩個加快」目標要求,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搶抓危中之機,迎難而上,實現做大經濟總量、提高人均均量、提升經濟運行質量「三量」齊升。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財政總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7‰,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目標。主要任務是:
1、加強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擴大投資規模。一是保在建、促開工、抓前期。全力推進1.5萬個在建項目,特別是520個「三個一」結轉續建項目,確保盡快建成投產。有序啟動一批「十二五」規劃項目,確保按期實施。抓緊一批前期項目的規劃論證,完善相關條件,促使盡快落地。二是破瓶頸、拓融資、保用地。全力爭取中央資金,加大內聯引資和利用外資工作力度,積極爭取銀行信貸支持。特別是大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積極培育擴大企業債,吸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兩金入湘」,創新公共基礎設施融資模式,盤活地方政府優質存量資產。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新36條」,進一步激活社會投資。優化用地結構,加快閑置地清理,加快土地周轉使用,力爭「三個一」項目應保盡保。三是抓重點、打基礎、促民生。圍繞新型工業化,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改和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計劃投資5900億元;圍繞基礎設施,重點支持交通干線、水運樞紐、能源通道、信息網路、市政工程等建設,計劃投資2600億元;圍繞民生改善,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建設,計劃投資1300億元,確保保障性住房新開工38.77萬套,竣工15.15萬套。
在保持投資較快增長的同時,積極擴大消費。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合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鼓勵旅遊、健身、文化、家政和養老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完善城鄉流通體系,落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切實優化消費環境。進一步穩定外需,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大先進設備、高新技術引進。
2、加快新型工業化提質升級,穩步增強整體競爭力。一是加快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繼續實施重點產業振興投資專項,抓住技術改造和兼並重組兩個重要環節,改造提升「兩符三有」傳統產業,推動向價值鏈高端集聚。高度重視汽車、消費類電子、食品工業發展,全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啟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二是著力扶持企業發展。對大企業大集團,繼續實施一企一策,鼓勵做大做強主業。對中小企業,完善信用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拓展創投基金、集合債、企業債等融資渠道,推動建立一批公共服務平台。三是加強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提升78個省級以上園區產業層次,加快工業集中區整合提質,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分工協作的產業園區體系。四是著力加強技術創新。集中建設一批創新平台,實施一批科技專項,推動組建創新聯盟,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3、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一是加強大宗農產品供給保障。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施新增46億斤糧食工程,積極扶持蔬菜、生豬、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生產,努力保障市場供應。二是扶持農業園區發展。重點圍繞糧食、畜禽、果蔬等8大主導產業,推進集中連片、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推動形成區域性專業生產帶。集中打造知名品牌,培植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組織,提升產業化水平。三是突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抓住國家大興水利機遇,做好「一湖四水」堤防加固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啟動新一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推動衡邵乾旱走廊治理。加強農村電網、鄉村道路、飲水安全、清潔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4、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總量。一是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全面落實鼓勵類服務業用水、用電、用氣與工業同價政策,深入推進各項改革試點工作。落實國家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二是重視培育新業態。培育服務業龍頭企業,鼓勵製造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會計咨詢、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升商貿集聚區、社區服務連鎖等生活性服務業。突出強化衍生製造,壯大文化、旅遊特色產業。三是加強服務業平台建設。組織實施好高技術服務產業化專項,建設一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構建物聯網、信息網等信息平台。
5、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一是要高度重視縣城和中心鎮的發展。盡快研究出台加快縣城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集中抓好重點示範鎮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一批特色名城、商貿重鎮。二是提高城鎮產業聚集能力。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每個縣城建好一個園區,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與區域中心城市的產業配套,形成縣域經濟和園區發展的良性互動。三是著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強公共交通、水電氣熱、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污染防治等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探索建立轉戶的常態機制,推動城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
6、統籌推進區域發展,強化板塊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是環長株潭城市群。強力推動第二階段改革建設,突出由制度層面帶動實踐層面,確保專項方案和專項規劃落地;突出由生產層面轉向生活層面,加快兩型理念由產業領域延伸到建築、交通、消費、民生等領域;突出由城市群擴至全省,加快既有試點經驗推行。
二是湘南地區。以獲批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契機,加快綜合交通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區域合作。
三是大湘西地區。把新一輪湘西開發和新十年國家扶貧攻堅試點工作結合起來,突出旅遊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重點抓好武陵山和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把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具體項目、落實到每個戶頭。抓緊研究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發展規劃,提升湖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7、強化能源保障供給,下大力氣抓好節能減排。
一是加強煤電油氣運保障能力建設。對接大型中央能源企業,加快氣化湖南、農網改造等工程建設;推進電源點、輸送通道、儲備基地等項目進度,有序發展生物質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立調煤保電的長效機制,著力拓寬煤源市場和運輸渠道。
二是突出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啟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體系建設試點。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築,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加快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農村面源和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極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示範,加強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餐廚廢棄物利用試點、再製造示範基地建設。
三是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抓緊出台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建立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及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分解落實碳減排指標。
8、加快推進重點民生工程,進一步提升全民幸福感。
一是多渠道擴大就業。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支持自主創業。
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力爭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逐步提升社會保險統籌層次,穩步提高參保人員待遇水平。繼續實施與物價上漲掛鉤的社保聯動機制,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
三是促進教育、衛生事業發展。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完善特殊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構建職業教育骨幹體系,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創新水平。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步伐,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四是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引導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文化資源向基層、農村傾斜。
五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以社區為核心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完善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妥善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貫徹湖南經濟發展規劃的措施、辦法,以及取得的成就
洞庭波涌,長島人歌動地詩。黨的十七大以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自覺把中央精神與湖南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到各項工作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湖南實際的發展思路和政策措施,開創了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新局面。
細細品讀湖南省委書記周強發表在《求是》雜志上的這篇題為《科學發展譜寫富民強省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不僅能夠直觀感受到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成功實踐所帶來的可喜變化,同時,一個順應時代發展、彰顯現代理念的地方執政者形象也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筆者認為,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成功蘊涵的執政理念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求進創新的執政意識。湖南處於中國內陸,論交通不及港澳台般發達,談工業不及東三省般雄厚,涉省域不及新青藏般廣闊,在湖南這一中部省份,如何實現率先崛起,湖南省委、省政府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提出「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地處內陸不能為內陸意識所縛」,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積極實施「彎道超車」,在實現中部崛起中奮勇爭先。同時,把改革創新融入到科學發展之中,使之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深化改革,不斷推進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創新,使科學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進入更廣領域、達到更深層次。
正是這種求進創新的意識,使5年間湖南的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兩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跨越,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十七大以來的5年,成為湖南綜合實力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求真務實的執政品質。堅持尊重規律,弘揚實事求是精神,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湖南省委、省政府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弘揚實事求是精神,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求湖南省情之真,謀科學發展之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尊重客觀規律,從湖南實際出發,准確把握發展階段性特徵,注重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和國內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趨勢,正確認識和把握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注重堅持統籌兼顧,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立足省情制定和實施符合湖南實際的目標任務。
特別是立足湖南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的實際,作出並實施了一系列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部署,在推「一化三基」戰略基礎上,提出了推進「四化兩型」戰略,堅持把「兩個加快」作為科學發展的總任務,把建設「四個湖南」作為科學發展的總目標,通過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人本發展,走一條有中國特色、湖南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成功實踐,正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帶來的成功實踐。
以人為本的執政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的根本價值取向,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目標,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
正是這種執政理念的堅守,使湖南自覺把富民優先的原則貫穿於科學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在制定目標、收入分配、項目建設、政績考核等各方面,從而實現了全省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僅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567元,比2007年分別提高6550元、2663元。
而且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特困群體救助和扶貧解困工程以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扎實推進。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科學發展觀在三湘大地的開花結果,其形成的寶貴經驗必將成為湖南未來發展的內生動力,湖南未來的科學發展之路必將越來越寬、越來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