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從工業型向什麼轉變

從工業型向什麼轉變

發布時間:2024-03-16 16:37:39

㈠ 中國製造業如何向高端服務業轉型升級

進入服務業發展新時代,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成為中國增長轉型的突出優勢;13億人服務需求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進程。釋放13億人的服務消費需求,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新常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與人均GDP水平有著內在聯系。中國從人均GDP 6500美元到1萬美元的過渡階段中,服務業的比重至少會提高10個百分點。總的判斷是,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鎮化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發展型消費需求越來越依賴於教育、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為53.7%,而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左右。從新型城鎮化的進展看,2020年名義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0%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幾年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未來6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變。傳統農業和工業的轉型升級直接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大數據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就是說,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以德國為例,高端製造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創造」的優勢遠未凸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5%。未來6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個百分點,達到30%-40%。這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牽動影響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是形成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而且也將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仍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第二,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長估計,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服務需求變化就很難產生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質量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為此,服務業主導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的重要條件。
第四,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伴隨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的形成,白領階層的規模同時也擴大了5倍。未來6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3. 把實質性提高服務業佔比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5年,能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對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建議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把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30%作為主要的約束性目標,以此作為衡量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標准。
第二,加快推進投資轉型。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趨勢相適應,重點加大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投資;從工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出發,重點加大信息、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第三,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無論企業、社會、還是政府,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是需要改變某些傳統的發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務業大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不是不要製造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是通過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㈡ 為什麼要推進工業園區向產業社區的轉型

1、園區功能多樣化。產業園區從工業區向產業社區漸次演化,園區功能配套、商業配套不斷豐富,生活、生態功能不斷增加與完善。
2、產業園區物業豐富化。園區物業形態不再局限於單一製造業所需物業,其形態向製造廠房、研發中試廠房、商辦樓宇、生活配套、生態配套等多樣化物業形態演變。單體建築物也向多用途建築物轉變,不再局限於單一的製造功能或研發功能。
3、土地用途混合化。土地是產業園區最重要的資源,土地使用用途是受限制的。原先土地用途單一,現在土地可以混合化使用,增加了物業的可使用性,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滿足企業的研發、中試、生產、銷售、生活、生態多功能所需,有利於企業生態的打造,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4、開發建設主體多元化。園區管理運營機構從開發者向開發建設者轉變,即園區管理運營機構從將土地出讓給各企業,由企業開發建設向自主開發建設轉變。園區開發運營體制機制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園區管理運營機構參與土地市場化運營深度與廣度大大提升。社會力量越來越多參與到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運營中,比如產業地產商正大舉進軍產業園區。
5、科技人才成為園區發展驅動力。園區開發建設由土地資源驅動向科技與人才驅動轉變,各級各類的研究中心、技術中心、數據中心、眾創空間等科技創新平台與創新型人才越來越成為園區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㈢ 經濟服務化的服務化趨勢及其特徵

如果說十八世紀起於英國、十九世紀席捲全球的工業化浪潮標志了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主導型經濟的轉變,那麼在先進國家工業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從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的時代早已悄悄地來臨。
早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經濟學家就已經認識到人類經濟活動重心漸次從農業向工業並進而向服務業(第三產業)轉移的規律性。1973年美國社會學家貝爾指出了美國經濟從產品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特徵,其標志是美國服務業的勞動力與GDP比重(1969年分別達到60.4%與61.1%)已經超過工業與農業之和(Bell, 1973)。同一時期,未來學家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也相繼提出類似概念與理論。
貝爾等人的理論引起世界性的廣泛關注,而國際經濟發展的現實則為其提供有力的驗證: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一個顯著現象就是,服務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逐年提高,無論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還是從服務業就業占總就業的比重看,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統計數據顯示,1999年世界范圍內服務業增加值佔全球GDP的比例已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50%上升到64%。在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70%。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這一比例分別為55%和44%。在一些主要城市,這一數字達到了70-80%。與此同時,服務業吸納的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發達國家為60-70%,中等收入國家在45-60%,低收入國家也達到30-40%。
可見,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普遍經濟特徵並進一步成為國際性的發展趨向,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居於首屈一指的地位的這一現象,被稱為「經濟服務化」(楊治,1985)。 一般認為,經濟服務化趨勢表現為以下三方面的特徵:
首先是產業結構服務化
表現為服務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引致三次產業結構的轉變,服務產業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並成為產業結構的主體。從世界銀行的統計來看,無論是GDP的產業構成還是各國的就業構成,服務業在發達國家都已普遍成為第一位的經濟部門,而且這一經濟服務化的潮流已開始向工業化水平較高的中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擴散,在中等收入國家(地區)的產業結構中,服務業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其次是生產型產業的服務化
表現為工業等生產型產業(非服務性產業)內部服務性活動的發展與重要性增加,從而改變了這些產業的單純生產特點,形成生產—服務型體系,反映了服務活動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滲透。這種趨向在工業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如早在1980年美國工業增加值就已經有75%以上由工業內部的服務性活動所創造(Britton,1990)。
第三是服務型經濟的形成
經濟服務化發展的結果,是形成以服務活動為主導經濟活動類型的服務型經濟。服務型經濟與產品型經濟的區別在於:服務型經濟的主要經濟部門是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而非製造和加工產品的部門;服務型經濟的主要產品是大規模的服務,而非大規模的商品;服務型經濟中大部分勞動力集中在服務部門,而非製造和加工的經濟部門;服務型經濟的大部分產值由服務性行業而非商品生產部門創造。這四個方面揭示了服務活動在服務型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事實上,服務活動在服務型經濟中更具有主導性的廣泛的經濟社會功能,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成為推動傳統產業的新發展並引致產業體系的整體升級的重要動力。

㈣ 老是說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那我國到底是從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什麼經濟發展方式呢

轉變經濟方式主要做到「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
「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即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閱讀全文

與從工業型向什麼轉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濰坊電動汽車在哪裡 瀏覽:362
汽車加什麼 瀏覽:982
貴州賓士gla二手車多少錢 瀏覽:80
奧迪新車多久後打折 瀏覽:506
寶馬f850身高多少可以騎 瀏覽:753
捷豹汽車哈爾濱一共有多少台 瀏覽:964
賓士商務後出風口在哪裡 瀏覽:62
賓士40萬元的車是什麼樣的 瀏覽:457
汽車項目階段LR是什麼階段 瀏覽:628
寶馬745節溫器在什麼位置 瀏覽:360
奧迪a1中控怎麼調成中文 瀏覽:877
寶馬車是哪個國家生產的好 瀏覽:526
奧迪a7賣多少萬 瀏覽:758
松江市工業區怎麼樣 瀏覽:201
人和到唐閣工業廣場怎麼去 瀏覽:432
汽車弗利氧多久加一次 瀏覽:731
發酵工業為什麼是朝陽產業 瀏覽:627
汽車怎麼閃燈不被罵 瀏覽:576
如何換汽車標牌 瀏覽:594
抵押奧迪派克峰q7多少錢一輛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