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什麼是農業工業化

什麼是農業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2-04-16 17:08:29

⑴ 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研究

我國提出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的五化目標已經被黨的十七大確定為國家戰略,農業現代化與五化都有關系,但是核心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沒有信息化條件下的工業化、城鎮化就無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綜觀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明顯看出,當工業發展到達一定水平和階段後,許多國家都選擇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模式。與歐美工業化國家的路徑不同,日韓與我國同屬東亞,在擺脫落後農業、農村的生產方式、生活模式方面,其特點有許多相似之處。

工業反哺農業是農村現代化的牽引車。自1960年代初至今40多年間,日韓兩國雖面臨著不同的國內外形勢,分別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但推進農業及農村現代化的決心和規劃始終未變。從韓國的「新村運動」到「漢江奇跡」,從日本的「國民經濟倍增計劃」到目前推行的各項農政改革,日韓兩國政府都付諸巨大精力和財力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工業反哺農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牽引車。以國民經濟的強勁增長和雄厚的財力為後盾,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護農業,是工業化國家扶持農業的通常做法。日韓兩國都用以工促農和以城帶鄉的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日本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和保護程度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若再加上地方政府預算支出,日本財政支農資金超過農業GDP總額。2003年日本用於農業的預算23667億日元,約折人民幣1690.5億元,比我國2001年農業預算1457億元高16%。而當年日本耕地面積為476萬公頃,農戶298萬戶,若將此預算折攤到耕地和農戶,則每畝達2,368元,每戶達56,728元人民幣。日本農業政策本身含金量高,政府每推行一項政策必然配套一定量的資金,這也是農業政策兌現率較高的主因。

日韓推行的以工哺農政策及其取得的豐碩成果,引發了我們一系列思考,深切感到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先後提出的城鄉統籌戰略、「兩個趨向」重要論斷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十分英明,意義深遠。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這些重要論斷和戰略,適時調整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不僅是工業化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普遍做法,也是我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是實現農業與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在日本和韓國,把農戶連起來的組織就是農業協同組織(簡稱「農協」)。農協是日韓農業經營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骨幹力量,在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農村及農民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等方面,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韓農協制度有以下五個突出特點:一是法律引路;二是政府扶持;三是組織嚴密;四是功能齊全;五是實力雄厚。

通過中日韓三國對比,我們深深感到,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方面,我國與日韓兩國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雖然我國已確立了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合理體制,但我國農戶戶均經營規模還不及日韓的1/3,如此超小規模的經營,如何進一步發揮組織保障體制和機製作用,至今仍未破題。實踐證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基層政府不能替代,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也難以取代。雖然我國相繼建立了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但目前還遠遠不成氣候。農業經營體制長期未能理順,已成為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和發展的瓶頸,必須增強我們的憂患意識,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步伐。這也是日韓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經驗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日韓經驗給我們的思考。2006年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日韓兩國在幾十年農村建設過程中積累的許多有益經驗給我們帶來了思考。要切實為農民解決最緊迫的實際問題。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必須讓他們充分參與,見到利益,得到實惠,切忌把長官意志強加給農民,日韓兩國在建設農村中最成功的經驗是政府適時推行優惠政策,將工業引入農村,為農民提供兼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

要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農村建設。日韓兩國十分重視城鄉互動和交流,城裡不少的企業、機關、學校等都與農村建立了合作關系。韓國繼「新農村運動」後,又於2004年開始推行「一廠一村」運動,即城裡的公司企業自願與鄉村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對其進行「一幫一」支援,正在迅速擴展成為全社會參與的支農運動。這項運動得到了盧武鉉總統的首肯,並由農林部列為2005年的重點方針,現已列入五年規劃。目前,「一廠一社」逐步由人員交流向資金物資援助為主轉變,並計劃將「一廠一村」逐步擴大為「一校一村」、「一小區一村」、「一店一村」、「一機關一村」,更大范圍加大反哺農村的力度。我國遼寧省大連市正在開展的「廠村結合」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要建設具有田園特色的新農村。日韓兩國在推進農村建設中,尤其注意如何將農村的優良傳統與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我國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必然將對舊村進行重新規劃,而在制定規劃時,必須力戒將城市規劃原封不動地進行復制,要充分吸取小城鎮建設中的教訓,力求使新農村保持現代田園景色。

要盡快培養新農村的管理人才。農村建設既包括諸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硬體建設,又包括教育、文化、衛生、管理等軟體建設。日韓農村建設中除重視提高農民素質外,還十分注意對村級幹部的培訓,以提高其管理水平。日本通過政府及農協兩個途徑培養大量農村管理幹部,從而使農村管理井然有序。

要著重解決山區農村建設問題。中日韓三國均有相當數量的山區農村。而與平原地區農村相比,山區尤其是深山區農村建設相當滯後,難度更大。日韓兩國在進行山區農村建設時,著重抓通路、通水、通電,為山區農民改善自然環境,打造發展山區特色經濟的平台。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中西部尤其是山區農村是重點和難點地區,如何加大對山區農村的建設力度,使這些農村既改善了條件,又發展了經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為了推進農村建設,日韓兩國均出台了許多法律與政策,為全面推行農村建設保駕護航。日韓農業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農村建設比城市建設更為復雜,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否則,農民會認為政府只是在空喊口號。

⑵ 什麼是現代農業

是在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是萌發於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形成的發達農業。

現代農業作為發展經濟學概念的現代農業指智慧農業,是與工業4.0或後工業時代對稱的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不同於農業產業化,也不同於農業工業化,而是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為主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自動化、個性化、藝術化、生態化、規模化、精準化農業。

現代農業的特點:

1、現代農業的本質內涵可概括為:現代農業是用現代工業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來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農業,是國民經濟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

2、農業部長杜青林的概述:現代農業是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商品率為途徑,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

在家庭經營基礎上,在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

⑶ 農業工業化思維和傳統思維有什麼區別

1、科制訂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制訂科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於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至關重要規劃要科眼光思維充考慮農村實際發展規模、發展進度務求實事求建立適合本經濟發展坐標系要打破全、全格局通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範帶規模做鏈條做品牌做響促進新農村農業產業向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向發展級部門應鄉鎮資源情況、發展現狀進行詳細摸底圍繞主導產業制宜產業發展規劃鎮、村產業發展作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加快培育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專業村同落實規劃程要力戒隨意性短期行
2、抓規模發促產業發展通政策引導、產扶持等系列措施引導農業由零星散經營模式向規模經營轉變形主導產業主優勢農副產品產業帶提升競爭能力抓基建設二給試點村定目標三政策傾斜扶持整合林業、扶貧、農業綜合發、農業產業化資金試點村及專業戶規模資金給予補助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持續發展能力充發揮農業綜合發、現代農業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專項資金作用加快建設適應主導產業發展高標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渠、路、田、林、井、電綜合配套基礎積極引導、規范農村土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主導產業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利用率農民產積極性另外要加強農業態環境建設保護力度加快農業污染源治理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全面提升農業持續發展能力
4、加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提供才保障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培養文化、懂技術、經營新型農民要努力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戶科技園建設工程同現代農業機結合起積極引導農民樹立現代農業理念增強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培養創造能力提高農民群眾獲取各種知識信息能力結合發展主導產業實際需要展針性強、務實效、通俗易懂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廣農民科技素質加新農村建設駐村指導員培訓使現代農業知識傳播者

⑷ 什麼是農業產業化生產其特徵是什麼如何更好地進行農村產業化生產改革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就是,改造傳統的自給半自給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使之和市場接軌,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農業產業化可多種多樣,但必須(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於當地優勢;3、實行專業化分工;4、形成一定經濟規模;5、組織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6、實行企業化經營。只有這幾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把農業改造成能夠與國內外大市場相銜接的產業。核心是如何把"千家萬戶"和"廣闊市場"兩者結合起來。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是保證農產品有效結合;二是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靠農業化這只大船,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民才能順利進入市場。所以,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好方式。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扭轉農業弱質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業社會效益高與經濟效益低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有利於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它有利於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化。

第三,有利於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之間的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第四,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它有利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高效農業體系。

第五,有利於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它有利於促進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因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使農戶的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銜接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而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經營方式的貿工農一體化。通過發展農產品貿易和農產品加工業,使市場形成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使農民提高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民進入市場,開拓市場。另外,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農業的比較利益較低,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又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業上來。這些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而農業產業化把產加銷融為一體,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內容包括:
(-)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這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徵。農業專業化包括農業企業專業化、農藝過程專業化和農業地區專業化三個方面。所謂農業企業專業化是指農業企業之間實行明顯的社會分工,各企業逐步擺脫"小而全"的生產結構,生產項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給自足轉變到專門為市場生產某種農產品,其它生產項目或者降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為從屬的、輔助的生產部門,甚至完全消失。農藝過程專業化又叫農業作業過程專業化,即把生產某一種農產品的全部作業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階段,分別由不同的專業化的企業來完成。如美國畜牧業生產,從育雛、飼養、蛋奶生產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企業來完成。農業地區專業化又稱農業生產區域化,是指農業生產在較大的地區之間實行日益明顯的分工,各地區逐步由"千篇一律"、"萬物僅全"、"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構轉變為比較集中地為市場生產某些農產品的專業化地區。如美國因地制宜地進行某種作物的生產,通過長期演進,已形成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帶等1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帶。生產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隨農場數目的減少而出現的農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如美國農場總數由1974年的231.4萬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萬,小規模的家庭農場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規模經營的農場。雖然大農場在1992年只佔全國農場總數不到18%,但是他們擁有的土地佔農業用地的54%,產量占農業總產量的83%。
(二)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這是農業產業化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它是指農業企業集團內部、農業企業之間以及農業企業與非農業企業之間,通過某種經濟約束或協議,把農業的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納入同一個經營體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如芬蘭最大的乳製品聯合生產企業瓦利奧公司,它是一個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專業化、社會化和集團化公司。公司從奶牛的飼養、原奶的收購、運輸,到乳製品的精加工、產品的銷售和出口進行一體化經營,不僅效率高、周期短、生產成本低,而且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品種和數量。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擁有33個乳製品加工廠,加工能力佔全國牛奶加工總量的77%左右,產品種類多達1400種,年營業額達到81億芬蘭馬克(約合18億美元)。
(三)服務社會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基本內容包括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上"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墨西哥的錫那羅亞西紅柿生產協會就是為生產西紅柿的農戶設立的系列化服務機構,而且它還對西紅柿的產銷形勢、政府政策、市場動向、生產技術等問題及時准確地向農戶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本質所在。由於農戶處於出賣原料的地位,作為價格的消極接受者,一般難以得到正常的利潤,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使農戶也分享到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過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潤。同時,發達國家還十分重視對利益分配機制的調控,除給農民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外,還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價格措施方面。如歐共體通過制定干預價格(最低價格)與門檻價格(最低進口價格)等措施,保護農民利益,以防谷賤傷民。從國外農業產業化成功的經驗中看出,企業與農民互惠互利是產業聯結的基礎,妥善調節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則是農業產業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⑸ 工業化是、農業產業化是

機器大工業在公民經濟中發展並取得優勢地位的過程。它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使生產日益社會化,工人階級隊伍不斷擴大,城市迅速發展。有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工業化,它們的目的、道路和方法各不相同。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總是以貿易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等為依託的。在工業化進程中,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量的快速增長,新興部門大量出現,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城鎮化水平和國民消費層次全面提升。

國際上衡量工業化程度,主要經濟指標有四項:一是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為初期階段,人均3000美元為中期,人均5000美元為後期;二是工業化率,即工業增加值佔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工業化率達到20%-40%,為正在工業化初期,40%-60%為半工業化國家,60%以上為工業化國家;三是三次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一般工業化初期,三次產業結構為12.7:37.8:49.5;就業結構為15.9:36.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一般工業化初期為37%以上,工業化國家則達到65%以上。

現在我國還提出新型工業化的概念。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與傳統的工業化相比,新型工業化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二,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第三,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工業化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社會現象,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這種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老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容量的需求。同時,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工業化是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業化國家為實現人口自由流動和提供充足、廉價的勞動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會勞動組織系統。為此花費約100年時間。20世紀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化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工業生產的空間活動范圍在工業化不同發展階段具有較明顯的趨向性。初期時,工業生產活動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點狀分布),隨交通條件的改善而呈線或帶狀向外擴散。最終達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相對的均衡分布狀態。工業化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污染,大量土地被佔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農業產業化( Agriculture Instrialization)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基本類型主要有:市場連接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主要有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立足本地優勢,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分工,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配套服務功能的作用,並且採取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
它的目的之一是使農民真正得利。實行產加銷一體化,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從而使農民富裕起來。實行農業產業化還會使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地結合起來,以「龍頭」企業來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兩個市場,從而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並且建設一批主導產品、「龍頭企業」、服務組織、商品基地。

⑹ 如何理解"用工業的方式發展現代農業

產業鏈終端 對接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通過辦家庭農場,農民入股、土地託管等多種形式,土地並沒有流走,農民想收回來就能隨時收回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說,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不拘一格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這是「農業工業化」一個很重要的內容,而農業工業化最終實現的是供給和需求相對接:

張曉山:從觀念來看,做農業的話呢,應該有工業這一些理念,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這些很多都是和工業是相通的。另外一點農業不光是一產。1+2+3,就是一產和二產和三產融合,把農業這些初級產業種植業和養殖業和流通加工,包括我們以後的旅遊服務所有這些能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還有一個就是說農業本身生產的農產品最終是要滿足需求的,也就是說我們農業整個生產過程全過程實現我們的可追溯。這樣的話呢,能夠真正實現消費者需求的一個導向的農業生產。

⑺ 什麼是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有哪些

現代農業技術是指多種現代高新技術集成的農業系統。

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有:雜交、無土、溫室、機械化、設施農業,轉基因技術等。

⑻ 什麼是農業國工業化理論

農業國也需要工業化發展,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工具,如自動捕撈船,自動收割機,智能大棚等等,其次也體現在農產品加工體系(此部分屬工業),如秸稈和畜禽糞便用來發電,秸稈和樹枝能做碳,動植物脂肪能做生物柴油,天然樹脂和天然橡膠,水果做酒精等等。

⑼ 農產品產業化是什麼意思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就是,改造傳統的自給半自給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使之和市場接軌,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農業產業化可多種多樣,但必須(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於當地優勢;3、實行專業化分工;4、形成一定經濟規模;5、組織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6、實行企業化經營。只有這幾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把農業改造成能夠與國內外大市場相銜接的產業。核心是如何把"千家萬戶"和"廣闊市場"兩者結合起來。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是保證農產品有效結合;二是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靠農業化這只大船,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民才能順利進入市場。所以,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好方式。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扭轉農業弱質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業社會效益高與經濟效益低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有利於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它有利於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化。

第三,有利於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之間的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第四,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它有利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高效農業體系。

第五,有利於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它有利於促進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因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使農戶的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銜接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而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經營方式的貿工農一體化。通過發展農產品貿易和農產品加工業,使市場形成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使農民提高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民進入市場,開拓市場。另外,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農業的比較利益較低,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又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業上來。這些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而農業產業化把產加銷融為一體,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內容包括:
(-)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這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徵。農業專業化包括農業企業專業化、農藝過程專業化和農業地區專業化三個方面。所謂農業企業專業化是指農業企業之間實行明顯的社會分工,各企業逐步擺脫"小而全"的生產結構,生產項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給自足轉變到專門為市場生產某種農產品,其它生產項目或者降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為從屬的、輔助的生產部門,甚至完全消失。農藝過程專業化又叫農業作業過程專業化,即把生產某一種農產品的全部作業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階段,分別由不同的專業化的企業來完成。如美國畜牧業生產,從育雛、飼養、蛋奶生產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企業來完成。農業地區專業化又稱農業生產區域化,是指農業生產在較大的地區之間實行日益明顯的分工,各地區逐步由"千篇一律"、"萬物僅全"、"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構轉變為比較集中地為市場生產某些農產品的專業化地區。如美國因地制宜地進行某種作物的生產,通過長期演進,已形成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帶等1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帶。生產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隨農場數目的減少而出現的農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如美國農場總數由1974年的231.4萬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萬,小規模的家庭農場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規模經營的農場。雖然大農場在1992年只佔全國農場總數不到18%,但是他們擁有的土地佔農業用地的54%,產量占農業總產量的83%。
(二)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這是農業產業化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它是指農業企業集團內部、農業企業之間以及農業企業與非農業企業之間,通過某種經濟約束或協議,把農業的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納入同一個經營體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如芬蘭最大的乳製品聯合生產企業瓦利奧公司,它是一個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專業化、社會化和集團化公司。公司從奶牛的飼養、原奶的收購、運輸,到乳製品的精加工、產品的銷售和出口進行一體化經營,不僅效率高、周期短、生產成本低,而且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品種和數量。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擁有33個乳製品加工廠,加工能力佔全國牛奶加工總量的77%左右,產品種類多達1400種,年營業額達到81億芬蘭馬克(約合18億美元)。
(三)服務社會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基本內容包括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上"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墨西哥的錫那羅亞西紅柿生產協會就是為生產西紅柿的農戶設立的系列化服務機構,而且它還對西紅柿的產銷形勢、政府政策、市場動向、生產技術等問題及時准確地向農戶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本質所在。由於農戶處於出賣原料的地位,作為價格的消極接受者,一般難以得到正常的利潤,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使農戶也分享到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過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潤。同時,發達國家還十分重視對利益分配機制的調控,除給農民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外,還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價格措施方面。如歐共體通過制定干預價格(最低價格)與門檻價格(最低進口價格)等措施,保護農民利益,以防谷賤傷民。從國外農業產業化成功的經驗中看出,企業與農民互惠互利是產業聯結的基礎,妥善調節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則是農業產業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並不是一個意思,也不是沒有農產品產業化一說,而是就到現在為止,也沒有給出農產品產業化的具體含義,並且,我在許多的論文或發表中看到,他們關於農產品產業化大多都是在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上說的)

⑽ 農業的工業化(農業的現代化),工業的農業化,大家談談!

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土地上本來就承載不了那麼多農民,農業也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其對勞動力的需求一直在減少。雖然中國的耕地在減少、農業從業人口在減少,但是中國農業卻年年豐收,這主要得益於農業基礎設施和科學技術的貢獻,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體現。

中國正處地劇烈的城市化進程之中,這是其它國家發展過程中也曾經經歷過的,但是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社會發展太快,城市化進程也非常迅猛。越來越多的人在城裡工作,城市是消化勞動力的主要場所,農民進城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變農民為市民,引導農民從事其它行業是中國人口就業的必然之路,實際上,現在的中國從事農業生產、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口已經很少了,但是由於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制約,在中國農民的定義仍然局限於戶口標准,這已經完全脫離實際了!

傳統化石燃面臨資源枯竭的窘境,當然事實沒有那麼嚴重,各種化石燃料仍有很大潛力,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核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比重會不斷增大,各種清潔的、可再生燃料是未來的能源的發展方向之一,以乙醇為主要介質的生物燃料必將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所以農業也是未來燃料的一個重要來源,在巴西生物燃料已經佔到了很大的比重,在我國乙醇柴油也有廣泛的使用。但是生物能源的開發並不意味著會消耗大量勞動力,因為現在的生物燃主要來源於甘蔗和桔桿等,這類作物要麼本身就是農業的廢棄物,要麼適合於大規模機械化的種植,不像蔬菜那樣需要精工細作,因而不應把生物燃料的開發作為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重點。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農業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工業大學的投檔線是多少 瀏覽:228
萬豐98工業區屬於哪個區 瀏覽:559
汽車刮痕凹陷修復要多久 瀏覽:872
賓士車保險為什麼比寶馬貴 瀏覽:257
汽車空調不足是什麼情況 瀏覽:632
汽車防護性的裝飾有哪些 瀏覽:257
奧迪瓦罐值多少錢 瀏覽:55
奧迪q3擺臂是什麼材料 瀏覽:470
家庭小工業有哪些項目 瀏覽:321
賓士原廠排氣去哪裡買 瀏覽:504
奧迪臨時停車燈怎麼關 瀏覽:408
奧迪a4l一年養車的費用多少錢 瀏覽:506
澄常工業園西貫路郵編是多少 瀏覽:312
蘋果手機藍牙連接寶馬車怎麼沒聲音 瀏覽:807
汽車如何窄路轉彎 瀏覽:607
汽車追尾修車店多少錢 瀏覽:668
汽車補漆效果如何檢查 瀏覽:829
寶馬迷你跑長途怎麼樣 瀏覽:548
襄陽市工業學校升學哪個大學 瀏覽:928
賓士精靈漲緊器怎麼拆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