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紡織行業發展如何
近幾年國內紡織工業增加值逐年增長,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化纖產量、紡織服裝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在「十四五」發展期間,「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仍然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紡織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目前國內紡織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安諾其(300067.SZ)、南紡股份(600250.SH)、華懋科技(603306.SH)、健盛集團(603558.SH)、羅萊生活(002293.SZ)、卓郎智能(600545.SH)等
本文核心數據:紡織工業產品產量、出口量、產業結構
紡織行業發展持續向好
從紡織工業增加值來看,2016-2020年全國紡織工業增加值持續處於增長區間,但增速逐年下降。到2021年1-5月份全國累計紡織工業增加值呈現恢復性大幅增長10.8%。
註:()號內為5年累計值。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㈡ 紡織企業主要是集中在哪些地區啊
我國的紡織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比如:珠三角的廣州、東莞、佛山;長三角的紹興柯橋、蘇州盛澤、常熟等,都是中國紡織行業的積聚重鎮。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和廣州的中大國際輕紡城是國內最大的紡織品貿易中心,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紡織工業慢慢在向內陸和東南亞遷移。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6-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㈢ 中國棉紡織業南北分布特點
全國的大紡織業區有以上海為中心的蘇浙皖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湘鄂贛地區,以重慶為中心的四川盆地地區,以天津為中心的京津冀地區,以青島、濟南為中心的山東地區,以鄭州為中心的河南地區,以山西為中心的山西地區,北京地區,東北地區及西北地區等。其中大的棉紡織城市為上海、天津、石家莊、鄭州、武漢:人毛紡城市及地區有上海、天津、江蘇、遼寧、青海;大的絲紡城市及地區有上海、天津、青島、大連、無錫、株洲、益陽、黑龍江等:大的化纖城市及地區有上海、遼寧、儀征、平項山、丹東、保定、北京等地。主要有長三角紡織工業區,泛珠三角紡織工業區,環渤海紡織工業區。效益好的企業集中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上海地區。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76%,實現利潤佔全國的90%,市場和效益有區域分布集中化趨勢
㈣ 紡織工業分布原理
紡織工業是指用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加工成各種紗、絲、線、繩、織物及其染整製品的工業部門。按生產工藝紡織工業可分為棉、毛、絲、麻和化學纖維五大門類。
建國後,根據國家的需要和原料供應的可能條件,民族地區積極發展了紡織工業,已基本上擺脫了生產的落後面貌。特別是近十年來又有了新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部門較齊全的棉、毛、絲、麻、化纖相結合的紡織工業體系,出現了一批具有現代化生產能力的棉毛紡織工業中心,遍布民族地區。
棉紡織工業
民族地區棉紡業具有悠久歷史。建國後棉紡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在一些省區新建和擴建了一批具有一定現代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新疆、廣西、雲南、內蒙古等省區發展較快。棉紡業在布局上多集中於條件較好的城市,如烏魯木齊、石河子、柳州、南寧、桂林、梧州、包頭、昆明、銀川、貴陽等地。
毛紡織工業
我國毛紡業已有千年歷史。內蒙古、新疆、西藏等自治區是著名的牧區,原材料極其豐富。建國後,毛紡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羊毛產地的毛紡綻佔全國比重由建國初的9%提高到33%。1988年民族地區年產毛線達1.74萬噸。呢絨為2654萬米。內蒙古的山羊絨、駱駝毛產量居全國首位。毛紡業集中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海拉爾、通遼、赤峰,新疆的烏魯木齊、和田、伊寧、青海的西寧,西藏的林芝等地。
絲紡織工業
我國是世界上生產絲綢最早的國家,素有「東方絲國」之稱,著名的「絲綢之路」享譽中外,絲紡業按原料可分為:桑蠶絲紡織業和柞蠶絲紡織業兩種。在民族地區有廣西的南寧和桂林、貴州的遵義、新疆的和田等是桑蠶絲織業較發達的地區,內蒙古的扎蘭屯是柞蠶絲產地。
麻紡織工業
我國麻纖維資源豐富,種類多,分布廣。目前,在麻纖維資源中應用最廣泛的有黃麻、紅麻、薴麻和亞麻四種。黃、紅麻屬硬質纖維,是十分重要的包裝物料。薴麻和亞麻屬軟質纖維,為重要的衣著原料。
民族地區麻類工業分布情況是:薴麻、黃紅麻紡織業主要分布在廣西。廣西的薴麻紡織業發展較快。目前已有15600紡綻,南寧、 桂林絹麻廠生產品種多,富麗多采,暢銷國內外。黃紅麻紡織業,自1969年建成廣西南
寧第一個麻紡織廠以來,至今已發展到9個麻紡廠。 亞麻紡織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和吉林延邊等地。
化學纖維工業
化纖工業是一種新興的紡織工業部門,我國化纖工業起步較晚,而民族地區發展化纖工業就更晚,但發展較快。目前,除西藏、青海兩省區沒有化纖工業外,其它六個省區均有發展。據統計,有化纖紡織工業企業達9個,年產化學纖維25265噸,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等省區。
㈤ 中國的紡織業發達地區的分布情況
紡織工業是我國發展最快、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在中國紡織工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這些集群地區在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條件下,產業集中度高,產品特色突出,企業數量眾多,配套相對完整,規模效益明顯,產業與市場互動,其紡織經濟已佔到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70%以上。 在中國紡織工業高速發展中,形成了眾多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區,這些集群地區在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條件下,產業集中度高,產品特色突出,企業數量眾多,配套相對完整,規模效益明顯,產業與市場互動,其紡織經濟已佔到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70%以上。紡織工業是我國發展最快、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改革開放以後,日漸強盛的國力、開放的經濟政策、勤勞的人民,使中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短短20多年時間,由我國生產製造的各類產品已遍布全球市場,「Made in China」的產品以其強大的競爭力迅速占據了世界大部分工業製成品市場。這其中,很多都來自於很多消費者並不熟悉的中國廣大的產業集群地區。作為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地,紹興縣紡織業擁有全國最完整的產業鏈,縣域內紡織產業特色鮮明,分布集中,形成了多個特色產業鎮。目前我們以國有控股輕紡城為契機,提出二次創業,以市場帶動產業發展。 --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為了更好地引導全國紡織工業實現產業提升,保持健康協調發展,2002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開始了以縣鎮區域經濟為主、以促進產業升級為核心內容的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工作。成立了中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辦公室,先後與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中度較高的以縣、鎮區域經濟為主的集群地區建立了工作聯系,並分批分期對這些地區進行調研和工作指導。在時機成熟後,先後分八批對145個地區進行了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命名。第一批選擇了38個市(縣、鎮),第二批選擇了13個市(縣)、17個鎮,第三批選擇了16個市(縣)、鎮,第四批選擇了5個市(縣)、16個鎮。此後,又陸續有一些地方加入產業集群試點行列�6�8�6�8到目前,已經有145個市(縣、鎮)加入中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行列。這些試點地區分布於我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多個縣(區、鎮)。其中,北至黑龍江蘭西縣的亞麻、南至廣東的服裝製造,西至新疆的手工羊毛地毯,東至江蘇、浙江的面料和紡織品出口,地域分布廣闊,幾乎遍及全國。在點的分布上,則重點集中在我國沿海極具活力的三大經濟圈。其中,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份的產業集群地比較集中,切合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也清晰地反映出我國紡織服裝集群地的產業特色。(見圖1) 圖1:中國紡織產業集群行業及地區分布地圖(前八批)
分地區統計:安徽省1 個 福建省15 個廣東省28 個 河北省5 個 河南省1 個 黑龍江省1 個 湖北省3 個 湖南省2 個江蘇省31 個 江西省2 個 遼寧省1 個 寧夏回族自治區1 個 青海省1 個 山東省14 個 山西省1 個 上海市1 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 個 浙江省37 個 總計:146個分行業統計:●產業基地19 個 ●紡織機械2 個 ●非織造產品5 個 ●服裝55 個 ●化纖7 個 ●家紡19 個 ●麻紡織5 個 ●毛紡織3 個 ●棉紡織14 個 ●絲綢3 個 ●印染2 個 ●針織17 個 總計:151個(註:義烏市、通州市、常熟市及海寧市被授予多個產業集群特色稱號,故行業統計計數有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