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本信息
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宜春市中心城區北部,320國道與滬昆高速公路交匯處。2003年開始建設,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園區建成面積逾35平方公里,規模以上企業140餘家,園區常住人口7萬人。
自成立以來,開發區緊緊依託宜春的工業基礎和資源條件,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宜萬工業走廊建設,不斷完善產業規劃,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構築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為主線,形成鮮明的園區定位,建有國家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和機電產業基地、醫葯產業基地。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鋰電新能源產業、機電產業、生物醫葯、新型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聚集了濟民可信、江特電機、宜春重工、南氏集團、科倫醫療、興發鋁業、雄塑科技、福斯特、海佳電器、創維電子、百神葯業、金利達、盛富萊、廣匯家居、六星汽車等一大批骨幹企業。截至2014年底,全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60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8億元。
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縣級派出機構,在開發區范圍內行使市級職能部門行政管理權和有關社會事業管理職能。到目前為止,園區已有內設機構12個,分別是黨政辦公室(增掛組織人事局牌子)、監察局(與紀工委合署辦公,增掛審計局牌子)、財政局(增掛契稅徵收管理局牌子)、勞動保障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經濟社會發展局、規劃建設局、招商局、企業服務局、環保局、農村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團工委、婦聯;派駐機構11個,分別是公安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城管分局、消防大隊、國稅分局、地稅局、信用擔保中心、工商分局、法庭、交警大隊、生產力促進中心;下轄客商服務中心、金園街道辦事處、創業公司。園區以「生態築巢,優勢後發」為理念,按照「規劃先行、產業定位、生態立園」的總體發展思路,致力於打造主導產業明確、集聚效應明顯、生態環境優良的工業平台。自成立以來,園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年以翻番速度增長。市委、市政府實施以宜春經濟開發區為平台的工業強攻戰以來,開發區理順工作思路,創新發展模式,聘請著名的新加坡裕廊國際(蘇州)有限公司為園區做好了高規格和高標準的發展規劃,並在確保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推進的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