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製造2025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綜合國力,支撐我世界大國地位。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全球製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三維(3D)列印、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基於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製造正在引領製造方式變革;網路眾包、協同設計、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精準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電子商務等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可穿戴智能產品、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智能終端產品不斷拓展製造業新領域。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重大機遇。
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我國在新一輪發展中面臨巨大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勢,加速推進新一輪全球貿易投資新格局。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我國製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必須放眼全球,加緊戰略部署,著眼建設製造強國,固本培元,化挑戰為機遇,搶占製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超大規模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為我國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各行業新的裝備需求、人民群眾新的消費需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新的民生需求、國防建設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製造業在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消費品質量和安全、公共服務設施設備供給和國防裝備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將不斷激發製造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製造業發展面臨新挑戰。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投資和出口增速明顯放緩,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刻不容緩。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
建設製造強國任務艱巨而緊迫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製造體系,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持續的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我國製造業的綜合競爭力。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斗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千瓦級發電裝備、萬米深海石油鑽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我國已具備了建設工業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但我國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製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必須著力解決以上問題。
建設製造強國,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突出創新驅動,制定特殊政策,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全社會力量奮力拚搏,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託中國品牌,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完成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❷ 德國工業4.0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在2013年才被正式推出的工業4.0概念,實際上早在2010年就已存在。
❸ 第四次工業革命哪國提出的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第四次21世紀外太空探索的重大突破
❹ 工業4.0概念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並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該戰略已經得到德國科研機構和產業界的廣泛認同,弗勞恩霍夫協會將在其下屬6-7個生產領域的研究所引入工業4.0概念,西門子公司已經開始將這一概念引入其工業軟體開發和生產控制系統。
❺ 中國工業4.0時代何時到來
隨著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規劃,中國也隨即推出"中國製造2025",但是中國與德國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表現在不單單在企業所有制、管理模式、企業家個人追求上,人才資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正因為這些種種差異,中國不能簡單地從表面復制德國的做法,但相信在中國專注於企業創新和制度改革,等基礎條件都形成之後,中國工業4.0就真的到來了。
❻ 第四次工業革命從什麼時候開始
「工業4.0」戰略,是由德國政府提出並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的。工業4.0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簽,並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競賽。
❼ 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概在什麼時候
首先你要弄清什麼叫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網宇實體系統。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等等一些列前沿技術為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那麼你今天看到的3D列印、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物聯網、全自動駕駛汽車、5G技術等這些都是突破性技術,但是5G並不是代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但是要完成物聯網、工業物聯網這樣的東西需要5G這項新技術。那麼5G什麼時候展開如果你關注新聞應該會知道。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在2019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已經提出了社會5.0,被視作第四次工業革命後的又一次新的展開,可能第四次工業革命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並立刻開始社會5.0
❽ 西方工業革命什麼時候發生首先在那個國家
西方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國。
工業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
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
傳統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18世紀時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但是,為何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了英國而非歐洲大陸國家或是亞洲國家?學者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主要內容如下:
1、政治前提:英國較早地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更加進步的政治制度為英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國內外環境,進入18世紀以後英國本土沒有出現過較大規模的戰亂。
2、農業進步:英國在17-18世紀基本完成了農業革命,具體表現為:輪作制的推廣、生產工具的進步、新作物的耕種以及肥料的使用等。通過圈地運動,地主獲得了大量成塊的土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則向城鎮轉移,或是為資本主義農業服務,進而擴大了國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農奴制度早在中世紀晚期就已基本絕跡,英國農業社會的發展受到封建殘余的阻礙相比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和地區(西班牙、德意志)更小。英國農業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下降,這也就意味著英國人可以通過較低的消費獲取較多的生活資料。
❾ 工業4.0"概念是哪個國家最先提出的
工業4.0是德國最先提出來和執行的國家,所以德國的工業方面一直都比較超前。
如果有價值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