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減少碳排放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挑戰,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20年中國首次向全球宣布,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根據權威研究顯示,我國家庭生活消費所引發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已佔到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2%。而研究同時還顯示,這一數據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樣也在持續上升中。
那麼,究竟哪些個人的行為能夠顯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呢?小編整理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夠減少自己碳足跡的方法。
1.盡量少開車
交通是最重要的行動領域之一。出行最好以步行、騎自行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主。從遠途來看,鐵路交通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2.少坐飛機
放棄跨洲飛行意味著減少約3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某些情況下,完全可以選擇排放量較少的火車等其他交通工具代替飛機。
3.使用綠色能源
能源是另一個重要領域。減少電力消耗不僅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能降低成本。為此,一個不錯的選擇是更多地與擁有經過認證綠色能源企業合作,使電氣系統更環保。在家庭和小型工業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普遍。
4.遠離烘乾機
很多專家都強調,烘乾機的高耗電量導致二氧化碳的高排放。轉而採用傳統的衣物晾曬方式是不錯的選擇。
5.購買高效電器
盡管這些電器會稍微貴一些,但它們意味著能夠節省電費。當然,請合理使用它們。
6.避免食物浪費
糧食在收獲、運輸、加工、分銷和儲存等階段會產生一些損失,但在家中的浪費更大。全世界幾乎三分之一的糧食產品被浪費,占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
7.優先購買季節性和鄰近地區產品
專家認為,非季節性產品的消費意味著運輸以及冷藏存儲過程中的大量能源消耗,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8.少吃肉
尤其應該少吃牛肉,因為其生態足跡更大。畜牧業工業化運營造成了全球18%的排放,並帶來了其他影響,例如砍伐森林以飼養動物及種植其飼料等。
9.減少消費和廢品的產生
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消費。例如,您可以購買二手衣服。回收利用廢品很重要,但專家認為,關鍵還是要擯棄大量購買然後扔舊物的習慣。
10.購買高能效空調
市場常見的空調能效等級有3級,1級能效為最高等級能效,3級為市場准入等級。高能效空調可能價格稍微貴點,但用起來卻會省錢。建議購買一級能效的空調,用上4年,就會讓你既省錢、又減碳。此外,空調的溫度設在夏天26℃左右,冬天18℃~20℃對人體健康比較有利,同時還可大大節約能源。
2. 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碳排放量
少開私家車、堅持爬樓、不用電腦時選擇關機等,人們可以用各種辦法減少碳排放。
生活中,一方面要鼓勵採取低碳的生活方式,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過一定碳抵消措施,來達到平衡。種樹就是「碳中和」的一種方式,需種植的樹木數(棵)等於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衣,隨季節更替,穿著適宜的應季服裝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選擇環保面料並減少洗滌、選擇手洗、減少服裝的購買。
食,購買本地、季節性食品,減少食物加工過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鹽少加工的烹飪方法,健康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地球。
住,居住面積不必求大,理智選擇適合戶型。因為住房面積減少可以降低水電的用量,這在無形之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行,選擇合適的汽車車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車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應盡量選擇低油耗、更環保的汽車。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環利用、每間房只裝節能燈、不吃口香糖、使用時尚的環保袋、雙面列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盡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既減少生產中消耗的能量,也減少了垃圾。
使用洗衣機時,同樣長的洗滌周期,「柔化」模式比「標准」模式葉輪換向次數多,電機啟動電流是額定電流的5至7倍,「標准洗」更省電;
如果每個汽車司機都注意給輪胎及時適當充氣,車輛能效就能提高6%,每輛車每年就可以減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微波爐加工食品時,最好在食品上加層無毒塑料膜或蓋上蓋子,這樣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發,食品味道好又省電。
根據專家統計:每節約1度(千瓦時)電,就相應節約了0.4千克標准煤,同時減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2)工業區熱電站如何實現碳中和擴展閱讀
減排目標
中國國家發改委建議從2016年起對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設置一個絕對上限值,該做法將使排放量目標獨立於經濟增長.發改委預計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比之前預測的要早五年。
「發改委正在研究測算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的時間表,並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力爭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報道援引未具名的政府官員稱。
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承諾到2020年將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碳排放較2005年削減40-45%,允許排放量增長但增速放慢。
而若設立絕對上限值,即便中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也將必需控制碳排放量。
在近期一次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我國將提出我國2030年及2050年低碳發展路線圖。
中國: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
美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17%。
韓國:為了削減碳排放,將在未來10年執行正在考慮的三個計劃中最嚴格的一個,使2020年的碳排放量比正常水平降低30%。
3. 倒計時40年,中國的「碳中和」之路該如何走
我覺得我國的“碳中和”道路應該全國人民都行動起來,減少碳排量,減少開車多騎自行車或者走路,乘坐新能源公交車,各個企業也要大力鼓勵公司員工減少碳排量,科研機構加緊研發高新材料,大力發展新能源。我國“碳中和”道路並不好走,因為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哪怕是一個家庭只排放一點,那全國人民合起來的碳排放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得加強這方面的相關思想。
因為我們都知道氫氣燃燒後會生成氧氣和水,所以氫能是絕對安全的新型能源,但是由於不能將其效率完全發揮出來,所以現在氫能只在部分地區進行使用,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實現氫能獨立。
雖然現在很多發達國家都已經意識到能源和碳排放的重要性,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但是只有我國將“碳中和”作為未來必定實現的目標,這不僅僅是為了證明我國的決心,也是表明了我國的主導地位,如果我國能夠實現“碳中和”,那一定能夠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到時候各個國家就會來和我國合作,我國也可以從中獲取到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來發展自身。
4. 中國選擇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該如何實現
中國選擇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實現,應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要逐漸的把一些傳統的行業,碳排放非常多的項目逐漸的改變,使用新能源去發展一些碳排放相對非常多的行業。其實,中國想要實現碳中和,主要是為了環境保護,眾所周知,現在的極端天氣可謂是越來越多,對於民眾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保護環境已經到了吹響號角的時候了。
在全世界保護環境上面,我國是首當其中的,保護環境這方面我國選擇制定既定目標,去把碳排放降下來,不再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只有保護好了環境,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擁有最寶貴的財富。可以說前一個世紀我們為了發展,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但是現在我們為了保護環境,也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的。
環境的保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這是全世界的共識。若是我們再不注意保護環境,待到冰川完全融化,待到海平面把沿海城市和國家淹沒,待到我們的地球氣溫飆升,待到環境惡化,導致台風海嘯等數不勝數,那個時候我們還會幸福的生活在地球上嗎?
中國選擇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實現,就要靠我們每個人從點滴小事做起。
5. 化學工程技術如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化學工程技術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首先要做好碳排放核算工作。任何與碳排放相關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依據標准規范、正確核算碳排放」的基礎之上的,都必須滿足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MRV基本原則,然後才談得上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
實現碳中和是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對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標,除了響應《巴黎協定》約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彰顯大國責任和擔當外,在加速我國經濟和能源轉型方面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意義。
含義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匯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人類所能做的是植樹造林;二是碳抵消,通過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潔技術,減少一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抵消另一個行業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計算單位是二氧化碳當量噸數。一旦徹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們就能進入凈零碳社會。
6. 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開幕了,如何才能實現碳中和
引言:地球是我們難以生存的家園,如果想要保護地球的環境,讓人類生活的家園變得更美好,那麼有一個方法就是實現碳中和,而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已經開幕了,如何才能夠實現碳中和呢?
其實實現碳中和可以從減排和吸收二氧化碳這方面來入手。首先企業的綠色辦公是可以大幅減排的,有一些辦公樓中的企業,看似也沒有什麼污染氣體的排放,但是實際上辦公樓中的中央空調系統以及辦公材料這些東西的使用都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同時還要加強植被的種植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然後雙管齊下才能夠實現碳中和。
7. 碳中和是什麼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以抵消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66份完整版行業實用合集資料鏈接!碳行業資料合集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來吸收這些排放,從而達到環保的目的。平衡是通過抵消盡可能多的碳排放來實現的。
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汽車
一輛每年在城市行駛20000公里的大排量汽車排放2噸二氧化碳。發動機燃燒的每升燃料向大氣中釋放2.5千克二氧化碳。
人體
每人每天通過呼吸釋放約1140克二氧化碳。但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食物生產中消耗的二氧化碳與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基本平衡。
植物
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晚上釋放。所以植物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一個中型工廠一年可以吸收大約6公斤二氧化碳。
電腦
二氧化碳的平均間接排放量為每年10.5公斤。
暖氣
使用煤油作為燃料的供暖每年向大氣中排放2400千克二氧化碳。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900 kg,而電加熱只有600 kg。
進口水果
空運一噸芒果或梨,里程10000 km,二氧化碳排放量3.2噸。
2060年碳中和的挑戰
中國低碳發展轉型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面臨巨大挑戰
一是製造業仍處於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能源和物資消耗高,附加值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任務艱巨;
二是煤炭消耗佔比比較高,仍在50%以上,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0%左右;
三是單位GDP能耗仍然很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發達國家的2-3倍。建立綠色低碳經濟體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業務抵銷
第一步:計算碳足跡,建立低碳體系
碳足跡計算是對所有可能的溫室氣體源進行排放源清單和數據收集,以了解溫室氣體的排放源,量化收集的數據信息。這是走向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報告核查是第三方對從清單中獲得的數據和信息的保證聲明提供的正式書面聲明。
第二步:減少碳排放
通過企業排放源清單,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來源和數量,並據此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碳排放。
第三步:實現碳中和
抵消碳排放的基本原則是購買自願碳減排,即中性的交易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賣方(排放者)和交易機構(中介)完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碳排放量較大的行業有:能源生產(50%)、製造和建築(30%)、交通運輸(10%)。這三個行業加起來占碳排放總量的90%。
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主要措施
節能
主要包括降低和提高效率。減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節能減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生產、轉化、運輸、儲存和利用的效率。
移除
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獲、儲存和利用技術。生物去除是通過各種植物和土壤來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替代
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電力行業為例,即清潔能源發電代替化石能源發電,用電代替化石能源消耗。
實現碳中和的巨大影響
電力工業
電力行業是碳減排技術最成熟、成本最低的行業,承載著先實現碳中和甚至負排放的預期,這意味著必須安裝碳捕集裝置。碳中和的實現將帶來電力需求的長期高速增長。在2060年之前,中國的電力需求將是今天的2-3倍,這意味著電力系統的規模將翻一番。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率遠未達到碳中和。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每年新增風電和太陽能裝機2億千瓦,目前只有5000萬千瓦左右。為了應對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有必要對現有的燃煤發電進行全面靈活的改造。在充分利用燃煤動力的靈活性後,電化學儲能將進行大規模開發。
考慮到設備壽命20-30年,最遲2030年以後不能再安裝新的燃煤動力設備。考慮到產業鏈發展的20年成熟期,最遲要在2035年開始大規模部署碳捕集設備。
交通行業
中國交通能源需求將長期持續快速上升,2060年前仍有50%的增長空間。考慮到汽車的10-15年壽命,2060年實現碳中和意味著從2045年開始不再銷售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至少是2019年的20倍。
碳中和要求鐵路運輸快速電氣化,即電力機車;交通運輸將是氫能的第一個大規模應用產業,交通運輸的碳減排將促進氫能產業的初步發展和成熟。(特別是東北地區,那裡比較冷,不適合電動車行駛);生物質燃料將長期發揮作用,特別是在飛機、輪船和其他不適合發電或制氫的設備中。
工業行業
隨著建設規模的縮小,鋼鐵、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能耗建築材料的產能將急劇減少。將進入新一輪產能過剩階段。
電爐取代燃煤或燃氣爐將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碳中和的實現有賴於關鍵替代技術的研發,如氫能煉鋼;減少生產中的浪費和節能將是短期減排的主要措施;比如鋼鐵行業會大規模利用廢鋼,中國鋼鐵生產中廢鋼的比例只有21.7%,遠低於美國(69%)和歐盟(55%)。
8. 針對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煤化工企業需採取哪些手段避免政策強制性關停淘汰
摘要 從碳循環這個大范疇來考慮煤炭產業發展
9. 建築行業如何實現碳中和
電瓦特認為,實現碳中和之前,我們必須先認識什麼是碳中和?
概念: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對於建築行業,其在整個製造環節因為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及建築材料,而建築材料的生產加工又需要能源供給,因此建築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首先應當是建立能耗監測及碳計量平台,要准確客觀地知道各個環節的耗能及碳排放,甚至做到碳足跡的追蹤,然後再通過綠色能源、技術管理手段進行節能減排,最後再考慮所謂的碳匯交易,一步步不斷朝著碳中和的目標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