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1903年中國工業怎麼樣

1903年中國工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4-13 04:54:22

『壹』 中國近代史工業發展:

b,a這句話錯了

『貳』 19世紀的中國社會背景

19世紀是清朝時期。

乾隆1799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落。[48]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日趨保守和僵化。官場中,結黨營私、相互傾軋、買官售爵、賄賂成風。 軍隊里,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階級矛盾激化,民變四起。

由於吏治的腐敗,導致海關走私嚴重,鴉片貿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戰敗,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史。

(2)1903年中國工業怎麼樣擴展閱讀:

發生的一些大事:

1、洪秀全1851年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兩年後攻陷並定都江寧,並且發動兩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奉命率師兩萬餘人北伐。

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後來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紛紛組織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後國力衰退,部分勢力轉入捻軍。太平天國最後於1864年被湘軍、淮軍以及外國人組成的常勝軍、常捷軍圍攻之下而亡。

2、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到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羅斯趁火打劫,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國北方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根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喪失大量領土、主權和財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

『叄』 中國工業水平如何

中國目前仍是農業國,工業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正式確定了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即: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肆』 中國工業處於世界什麼地位呢

第一,先看中國工業規模,中國工業產值大概佔全世界30%,是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和。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未來的世界工廠。美國17%,日本7%,德國6%。

第二,看中國工業水平,從國際排名來看,中國還進不了前十,但實際上中國在部分領域有很多技術是被隱藏的,我感覺國家是有意為之,接下來幾年估計大家會看到很多爆發的科技實力。所以咱們就以國際排名來謙虛一下,從外國周刊的排名說一下,核心技術來看,中國工業仍然遠遜於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目前的中國在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上,仍然有很大的不足。所以目前的中國只是工業大國,距離工業強國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接下來看看世界前十工業強國。

目前全世界公認的三個頂級工業強國分別是:美國、德國和日本。無論按照什麼方式來排名,這三個國家都穩坐世界前三的位置。

首先是美國,全球頭號超級工業強國,執世界科技之牛耳,可預見的時間內沒有任何可以超越美國的對手。美國的工業幾乎全部是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掌握著全球過半的航空、醫療、飛機、汽車、軍工、化工、生物、計算機等眾多領域的製造和技術。代表公司有:通用、波音、英特爾,蘋果等。

高端工業強國還有四個國家,分別是:韓國、瑞典、法國和英國。這四個國家的工業實力雖然很強,但相比美日德還是略低了一個層次。英法就不說了,這兩個都是歐洲老牌國家,也是最先進入工業革命的國家。我們先來看一下韓國,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二戰後工業發展最快的後起之秀。目前的韓國在汽車製造、半導體材料和高端電子製造等領域均排在世界前列,代表公司有:三星集團、現代、LG等。

『伍』 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經濟 工業水平究竟如何

『陸』 國民政府時期中國的工業發展怎樣

1.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背景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後,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同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還有當時主要的社會思潮——實業救國;以及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思想運動,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在這一系列的背景下,紡織業,麵粉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其中,張謇、周學熙、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等人都為這些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在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定具有一定缺陷:發展不均衡,同時主要以輕工業為主。盡管如此,小編認為還是很大程度上有了發展的。
2.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
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在1935年進行了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和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小編認為美中不足的是,這段時期的發展是十分短暫的。

3.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
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由於抗戰時期,民族工業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都是使民族工業遭到打擊的原因。
4.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後,小編想說一說民族工業對中國發展歷史的地位和作用。在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非常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在政治方面,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力量的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提供社會基礎,也導致無產階級壯大,為民主主義革命和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在思想方面,它有利地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柒』 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經濟狀況與之後的經濟狀況分別是什麼最好有具體數字證明

1革命前:在1860年左右開始興起洋務運動,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新建立了多洋務企業,
同時分為自立,自強兩個階段,分別發展民用和軍事工業。同一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也在
悄然興起,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但此時的
中國近代工業薄弱,如比較有名的江南製造局從1865年成立到甲午戰爭一共才生產槍5萬枝,300尊炮。相比於洋務企業,民營公司狀況更差。當時民營公司不過幾百家而已,且多為官僚和買辦所有,如1890 年至1910 年,中國共約建立棉紡織廠共計26家,對這些廠家創辦人或主要投資人的情況如下:官員創辦的共13 家,退休官員或紳士創辦的共7 人,由買辦創辦的共6 家,如徐潤、唐廷樞等,他們的力量有限。並且是依附於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的,許多對革命有抵制態度。雖然也得到民族資本家、華僑資本家的支持,但力量有限。
甲午戰爭後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項新的進展。一是對舊有的電報線路進行擴展、整頓。在地方線路的基礎上擴展了支線,擴展總長度達四、五千里,加強了省間和地區間的聯系;新架設了北京至恰克圖、北京至漢口兩大陸路干線;收回了英國大東公司和荷蘭大北公司私設的上海經煙台至大沽(正線)、煙台至大沽(副線)的兩條海線。二是新設了無線電報。1905年清政府創設無線電報,由官專辦,限於軍隊和官方專用。三是統一電政管理。1908年,清政府撥款396萬元,將所有商辦電線和電報局股票買回,收歸部辦,從而除東北以外基本結束了中國電報由地方分官商兩途建設和管理的局面,到1910年清政府實行了由郵傳部對全國電政的統一管理。
第三、表現為軍用企業的民用化傾向。隨著甲午戰爭後中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一些軍用企業迫於形勢,或為追求利潤,開始部分地轉向民用品的生產,逐漸走向市場。如四川機器局,在1903年後,除了生產軍火外,開始鑄造銀元和銅元;1904年又添置發電機發送民用電,在成都街頭安裝照明電燈。特別是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轉產的幅度和影響更大。1905年,該局所屬的江南船塢從總獨立出來,「仿照商塢辦法,掃除官場習氣,妥籌改良」。此後,它的經營效益出現了重大的轉機,產量迅速上升,1905~1911年間共造船艦136艘,相當於其自1865成立到獨立之前40年間總產量的9倍。在產品質量上也有很大提高,1911年為輪船招商局所造的「江華」輪的質量超過了同期英商祥生船廠所造的「江新」輪和「江順」輪,被譽為長江各輪之冠。船塢的營業額和利潤也因此而大增,1905年4月至1907年4月,營業額為169萬余元,盈利13萬元;1911年1月至10月,盈利更高達26萬余元,使生產進入了良性循環的狀態。 [⑥]
第四、表現為官辦企業的商辦(民營)化傾向。甲午戰爭以後,面對外國商品和外資企業的激烈競爭,加之清政府財政拮據和企業自身的經營不善,許多官辦和官督商辦企業的經營每況愈下,難以為繼,逐步經由承租而轉變為完全商辦的企業。在重工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合並改組為商辦的「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該二礦自開辦到1896年5月已耗費官款近568萬余兩,生產卻不見起色。甲午戰後,官款難以為繼,遂將廠礦改為官督商辦,由盛宣懷招股100萬兩接辦,1898年又招股100萬兩。在官督商辦的1896~1908年期間,廠礦的經營狀況雖說仍有種種弊病,負債累累,但是在生產和企業發展上取得了兩項重要成就:一是適當地改造了生產技術,到1907年生鐵的年產量比1894年投產之初提高了11倍多,達到6·2萬余噸,並年產鋼8538噸;二是投資500多萬兩開采江西萍鄉煤礦,到1908年時日產煤量達1300噸,煉焦600噸,滿足了煉鐵廠的燃料供應。1908年,從企圖改善經營虧損狀況出發,又將三個廠礦合並擴充,改組為商辦,名之為「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改為商辦後,企業雖仍未擺脫虧損狀況,但到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到1911年時,年產鋼達7萬噸、鐵砂50萬噸、煤60萬噸,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2革命後:
由於中華民國成立,加上政府不反對甚至支持發展實業,以及實業救國思想的傳播,而此時又處於一戰時期,
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民國初年有了很大發展,到達了一個頂峰。
但由於戰亂不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並沒有得到巨大發展,很快夭折了。因此革命後的
經濟反而差了許多。

『捌』 中國工業整體水平如何有哪些方面是世界領先的

近現代的中國一直都給人一種貧窮落後的感覺,無論是在高精尖技術方面,還是一般的加工製造業方面,中國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這種感覺是十分片面的,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早已經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形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中國整體工業水平較一線發達國家還有著差距,特別是在工業生態建設和人均工業產出兩個方面,但在中國也有著領先世界的方面。

目前,要說最火的東西是什麼,那必然是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在全球導航系統領域,之前一直被一些大國壟斷,我國無法參與到其中,而之前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美國的GPS。導航對於一個國家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在認清了局勢後,我國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導航系統,最終在全體研發人員的努力與國家的支持下,我國成功地走在了這個領域的前列。

『玖』 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歷史與成就

1、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4、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5、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6、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起步。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使官僚資本企業較完整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1953年,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中規定: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7、「一五」計劃工業建設成就;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精密儀器等近600個重要項目。

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等建成投產;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8、十年工業建設成就: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和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業發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給。

電力工業增長很快,農村用電量十年增長70倍;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文革」時期,工業生產遭受重大挫折。

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長江大橋、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等。

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取得重大發展,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

這批項目的代表有:寶山鋼鐵公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等。

中國近代工業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中國近代工業之始。這時期的外資工業主要是為外商對華貿易服務的。

從1843~1894年,外國在華一共設立了191個工業企業,其中116個屬於船舶修造業和絲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業。

外國在華工業投資,據估計到1894年止約近2000萬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兩項的便達1500萬元,占總投資額的75%。

其餘75家工廠分別屬於印刷、食品加工、水、電、煤氣、火柴、服皂、制葯、造紙、木材、玻璃、水泥等行業,共擁有資本約500萬元,大多規模狹小。

外國在華創辦工業後20餘年,清政府開始創建用機器生產的工業。從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經營了21家軍用工廠(包括一家船廠),所費資金從低估算在5000萬兩左右。

其中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和湖北槍炮廠,規模較大,設備比較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創建時期的大型工廠。

軍用工業是非商品生產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不甚密切,但它促進了19世紀70年代民用工業的興起。

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由中國人自辦的工業企業大抵有船舶機器修造廠27家,機器繅絲廠約113家,機器綿紡織廠8家,其他輕工業工廠47家,共約195家。其中多數規模很小,資本額不詳,有不少甚至在籌建期中或投產後不久便告歇業。

設備比較完備的企業大多為官辦、官商合辦或官督商辦企業,如上海機器織布局、武昌織布官局和蘭州織呢局等。

商辦工廠如陳啟源經營的繼昌隆絲偈為華南繅絲業的發展起了引導作用;商辦船舶修造廠大多是從原來手工作坊基礎上添置一二部車床發展起來的,而到80年代逐步發展到修理和製造繅絲車和軋花機。

以上近代工業的創辦,也標志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確立。

(9)1903年中國工業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現代機械工業初步基礎

1949年以前的中國機械工業屬於修配性工業,基礎薄弱,除軍火工業和造船業製造過一些比較復雜的產品外,其他部門以修配為主,只能製造簡單的產品。

經過1950~1952年的3年經濟恢復時期,中國對原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改組、改建工作,著手籌建重大項目。

如太原的中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於1953年8月部分建成投產。哈爾濱的中國第一個大型電機廠也是這個時期開始興建的。

這幾年,中國的機械工業對恢復國民經濟和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機械工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了 1000米地質鑽機、300馬力柴油機、3000千瓦水輪發電組、 3噸蒸汽錘、直徑1米和2米的立式車床等較大和精密的設備,以及許多關鍵配件。

如為小豐滿水電站兩台7.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的修復製造了萬伏級高壓定子線圈;為吉林石硯造幣廠的大型造幣機製造了16件直徑1600×4000毫米重7~8噸的乾燥筒配件等。

3年中試制了上千種新產品。

『拾』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成果如何

1953-1957年,新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遭受全球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禁運的環境下,新中國通過等價交換的外貿方式,接受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援助。建設了以「156項」為核心的近千個工業項目,使中國以能源、機械、原材料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以「156項」為核心、以900餘個大中型項目(限額以上項目)為重點的工業建設,使中國大地上史無前例地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從1950年第一個項目開始建設,到1969年「156項」實際實施的150項全部建成,歷時19年。其中建設的高潮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至1957年底,「156項工程」中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已按期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產,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以鋼鐵工業為例,僅1956年新增加的煉鋼能力就達142.2萬噸,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煉鋼能力(最高年產量為1943年的92.37萬噸)。發展速度也超過了歷史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鋼產量從1952年的135萬噸提高到1957年的535萬噸,只花了5年時間;而美國鋼產量從1880年的127萬噸提高到1892年的501萬噸花了12年時間;英國由1880年的131萬噸提高到1903年的511萬噸,經過了23年時間;法國從1897年的134萬噸提高到1923年的530萬噸,則經過了26年的時間。這就是說,「一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5年所走過的路程相當於美國12年、英國23年、法國26年所走過的路程。工業生產能力的巨大增長,為我國工業進一步高速度發展創造了物質基礎。「156項」重點建設項目和限額以上的近千個工業建設項目,也初步改變了舊中國工業布局不合理的狀況,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舊中國工業設施的70%集中在沿海一帶,有限的內地工業也主要集中在少數大城市。佔全國土地面積1/3的大西北,1949年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2%弱,近百年來始終沒有工業基點。微弱的工業過於集中於東部沿海一隅,不僅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對於國家的經濟安全也極為不利。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第一個五個計劃期間,中國政府把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和其他限額以上項目中的相當大的一部分擺在了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內地。考慮到資源等因素,將鋼鐵企業、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化工企業等,選在礦產資源豐富及能源供應充足的中西部地區;將機械加工企業,布局在原材料生產基地附近。在投入施工的150個項目中,其中民用企業106個,除50個布置在東北地區外,其餘絕大多數布在中西部地區,即中部地區29個,西部地區21 個;44個國防企業,除部分造船廠擺在海邊外,布置在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有35個。150個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96.1億元,其中東北占實際投資額的 44.3%,其餘資金大部分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區,中部地區佔32.9%;西部地區佔20%。106項民用企業在西部地區建設的21個項目中,能源項目有:銅川王石凹立井、西安熱電站、烏魯木齊熱電站、酃縣熱電站、蘭州熱電站、成都熱電站、重慶電站、個舊電站;有色金屬項目有:雲南錫業公司、白銀有色金屬公司、東川礦務局、會澤鉛鋅礦;石油化工企業有:蘭州煉油廠、蘭州合成橡膠廠、蘭州氮肥廠;機械製造企業有:蘭州石油機械廠、蘭州煉油化工機械廠、西安高壓電瓷廠、西安開關整流器廠、西安絕緣材料廠、西安電力電窗容器廠等。由於每一個重點建設項目還需要安排配套項目,因此,「一五」時期對西部地區形成第一次大規模投資,極大地改變了西部地區的落後面貌,促進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156項」等重點建設項目也為中國工程設計、技術、施工人員和產業工人的成長創造了條件。
「156項」重點項目的建設過程經歷了蘇聯援助和自主建設兩個階段。整個50年代屬第一個階段,工程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建設的。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政府,決定自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華蘇聯專家,單方面撕毀了對華援助合同。這使「156項」進入自主建設階段。截至1960年底,「156項」已建成133項,還有17項正在建設中。我國人民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攻克了建設過程中碰到的一個個技術難題,成功地完成了剩餘項目的建設工作。
「156項」建成以後,新建、改建、擴建的企業為中國工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所生產的能源、原材料、機械設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其所培養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成了一批又一批新工業基地的種子和骨幹,他們使中國工業的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為了集中財力、物力擴大工業規模,這些企業將全部利潤上繳國家,固定資產折舊率很低、更新很慢,當它們把相當於國家投資十幾倍、數十倍的利潤上繳國家的同時,卻沒有權利與能力更新改造自己,以至迅速地衰老了。特別是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下,對經濟體制認識上的僵化,使我國於1956年、1965年和20世紀70年代多次與改革機遇失之交臂。以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面臨考驗,需要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建立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的機制。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企業成為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面對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其中大部分經過改制、重組、轉產、調整結構等艱難跋涉而重新崛起。
隨著工業化建設的進展,至「一五」時期結束的1957年,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明顯反映在產業結構與社會勞動者的行業構成。
在「一五」計劃執行過程中,曾出現過兩次經濟建設的「冒進」,但都得到及時糾正。
工業化奠基之役

與1903年中國工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廠前區有哪些建築 瀏覽:945
西安工業大學在什麼路上 瀏覽:421
雪地賓士航天發射場是哪個地圖 瀏覽:243
工業測溫槍怎麼調試人體溫度 瀏覽:93
貴陽汽車站在哪裡坐車 瀏覽:606
a3和寶馬118哪個好 瀏覽:687
新寶馬3系極速是多少 瀏覽:201
奧迪車鑰匙沒電了如何啟動 瀏覽:743
新奧迪q3有哪些升級 瀏覽:948
合資汽車哪個音響好 瀏覽:335
汽車螺絲怎麼看緊 瀏覽:695
新牌坊奧迪店坐什麼車去方便 瀏覽:706
奧迪哪些車型缺晶元 瀏覽:710
汽車發動機在哪裡買好 瀏覽:533
修車時汽車前橋有什麼用 瀏覽:78
新老款奧迪q5對比你更喜歡哪個 瀏覽:441
05年18t奧迪a6油耗多少 瀏覽:996
帝素汽車哪個品牌好 瀏覽:892
壽光到濮陽的汽車票多少錢 瀏覽:705
汽車剎車的時候響是什麼原因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