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對工業設計的認識
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 工業設計。 廣義工業設計 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工業設計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於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之所以工業設計專業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是因為工業設計包括很多內容,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照藝術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1. 按照藝術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一維設計,泛指單以時間為變數的設計; 二維設計,亦稱平面設計,是針對在平面上變化的對象,如圖形、文字、商標、廣告的設計等。三維設計,亦稱立體設計,如產品、包裝、建築與環境等; 四維設計,是三維空間伴隨一維時間(即3+1的形式)的設計,如舞台設計等。 按照學科形成的本質含義上分類 2. 從人、自然與社會的對應關系出發,按照學科形成的本質含義上分類 : 人、自然、社會組成了最基本的關系圈,其分類的對應關系大致是: ◆ 產品設計:相當於狹義工業設計,是以三維設計為主的; ◆ 環境設計:包括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城市與地區規劃、建築施工計劃、環境工程等; ◆ 傳播設計是對以語言、文字或圖形等為媒介而實現的傳遞活動所進行的設計。根據媒介的不同可歸為兩大類:以文字與圖形等為媒介的視覺傳播;以語言與。音響為媒介的聽覺傳播。 按照工業設計概念與界定來分類 3.按照工業設計概念與界定來分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工業設計與工藝美術設計的界限正在變得口益模糊,一些原屬於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設計活動兼具了工業設計的特點,如傢具設計與服裝設計。 工業設計作為連接技術與市場的橋梁,迅速擴展到商業領域的各個方面:
◆ 廣告設計:包括報紙、雜志、招貼畫、宣傳冊、商標等; ◆ 展示設計:包括鋪面、櫥窗、展示台、招牌、展覽會、廣告塔等; ◆ 包裝設計:包括包裝紙、容器、標簽、商品外包裝等; ◆ 裝幀設計:包括雜志、書籍、插圖、卡通與版面設計等。 即便是在自成體系的建築領域中,工業設計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工業設計設計的范圍很廣,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同時也要求同學們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下: 1、應有優秀的草圖和徒手作畫的能力。作為設計者,下筆應快而流暢,而不是緩慢遲滯。這里並不要求精細的描畫,但迅速地勾出輪廓並稍事渲染是必要的。關鍵是要快而不拘謹。 2、有很好的製作模型的技術。能使用泡沫塑料、石膏、樹脂、MDF板等塑型,並了解用SLA、SLS、LOM、硅膠等快速模型的技巧。 3、必須掌握一種矢量繪圖軟體(比如FREEHAND、ILLUSTRATOR)和一種像素繪圖軟體(如PHOTOSHOP、PHOTOSTYLER)。 4、至少能夠使用一種三維造型軟體,如高級一些的如PRO/E、ALIAS、CATIA、I-DEAS或層次較低些的如SOLIDWORKS2000、FORM-Z、RHINO3D、3D STUDIO MAX等。 5、二維繪圖方面能使用AUTOCAD、MICROSTATION和VELLUM。 6、能夠獨當一面,具有優秀的表達能力及與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待問題和理解概念),具備寫作設計報告的能力(在設計細節上進行探討並記錄設計方案的決策過程)。有製造業方面的工作經驗則更好。 7、在形態方面具有很好的鑒賞力,對正負空間的架構有敏銳的感受能力。 8、拿出的設計圖樣從流暢的草圖到細致的刻畫到三維渲染一應俱全。至少經有細節完備、公差尺寸精細的圖稿和製作精良的模型照片。僅僅幾張輪廓圖是不夠的! 9、對產品從設計製造到走向市場的全過程應有足夠的了解。如果能在工業製造技術方面懂得更多則更好。 10、在設計流程的時間安排上要十分精確。三維渲染、制模、精細圖樣的繪制等應規定明確的時段。要知道,僱主聘用專業設計人員是為了盡快地賺到錢! 大致了解了工業設計專業以後,我想大部分同學最想知道的問題就是工業設計的發展前景到底怎麼樣?學生的就業情況會是怎麼樣?談到工業設計專業,可以先看看在上海"中國工業設計周"了解的兩組數據,其一是我國近20年來培養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僅3萬人左右,只相當於韓國目前該專業在校生的數量;其二是我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好,很多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都不得不改行。每年約有30%至40%的人流向包裝和商標設計等行當,有40%至50%的人改行去搞裝潢、廣告,也有部分畢業生到網站進行網頁設計,真正去做工業設計的人很少。 為什麼如此少量的畢業生就業要改行呢?難道真是市場飽和,還是市場不需要工業設計人才嗎?一些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國內許多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更談不上重視。有的企業甚至認為工業設計就是產品外觀設計
和包裝。許多企業的產品設計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成不變,如熱水瓶、自行車、床單等,"老面孔"傳了幾代人。 令人可喜的是進入21世紀,更多企業已意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據國家輕工業局副局長朱燾介紹,現代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工業設計的成功。隨著高科技技術的發展,產品的質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搶占市場,獲勝的關鍵在於工業設計的創新,在於其能否引導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車、手機、電腦市場中,各企業越來越關注其設計問題,誰的工業設計有創新能取勝,誰就能贏得市場。目前國外許多大企業都擁有龐大的設計機構,象日本東芝,擁有的工業設計師數以百計。還有國內大企業海爾集團,就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國工業設計專家,每年投入的開發設計費達8000多萬元。這些高投入獲得了高回報,海爾產品廣泛行銷海外世界市場就是一個證明。這說明,市場需求更多的專業設計人才,工業設計越來越在市場受到重視,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加入WTO之後,只有工業設計人才得到重視、使用,我國的工業產品才能躋身廣闊的世界市場,市場需要多層次、多門類的工業設計人才,工業設計人才在未來有極大的升值潛力。"工業設計"將是一個為我們國家、我們的企業大量創造知識產權的黃金水道,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21世紀的文化將是設計的文化! 該專業實踐性很強,學生除理論課學習外,還參加多種實踐教學科目,如美術實習、人機工程實習、工程材料實習、視覺傳達設計實習、產品與環境認識實習、木工實習、產品設計實習、產品結構實習、裝修構造實習、工業設計工程基礎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實驗環節包括:模型實驗、影像試驗、工程材料實驗、木工實驗、金工實驗、產品結構實驗、裝修構造實驗等。 就業去向:該專業學生畢業後可以到建築類產品設計、室內外環境與設施設計、產品包裝、廣告設計、平面設計、展示設計、陳設設計、產品研發等設計公司或建築設計研究院(所)中的相關專業部門從事相關設計、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畢業生建議可報考本院設計藝術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技術科學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得知這么多關於工業設計的知識後,我們就要規劃以後的學習生活,要怎麼樣才能學好工業設計呢?真正的設計不是來源於書本,而是實踐,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能夠真正接觸到實體設計。參加一些比賽,參與一些討論都是對自己的提高。讓我們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吧!也許學習的道路會很艱苦,但只要有夢想,那些都不算什麼!生活離不開設計,工業設計無處不在!如果想要把工業設計學好的話,你也可以去潭州學院學習只需點擊鏈接加入群【模具設計交流學習群】:http://jq.qq.com/?_wv=1027&k=bsODlU就可以參加他們的公益課,我也是在這邊學習的,感覺還不錯,所以就推薦給你們了,你也可以加我的扣扣前面是509中間是457後面是740,我會帶你去聽課的。
2. 怎樣理解產品設計
一、工業產品設計的概念
工業產品設計,一般是指人類為改善生存、生活條件而進行的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而產生的具有一定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的實物。其中,實用功能由機構組成,機構由部件組成,部件由零件組成。審美價值主要體現在外觀造型和思維創新。
二、什麼是數字模型中的零件圖、裝配圖、爆炸圖及其工程圖
零件是組成產品的最小的可以一次加工成型的部分,表達圖紙為零件圖。零件的有序組裝所形成裝配,其圖紙為裝配圖。爆炸圖是裝配圖的一種表現形式。工程圖是生產企業用來加工零件所畫的零件生產規范,它有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等多種標准。一般來說,零件的工程圖用六視圖表達,簡單的用三視圖表達。
所謂六視圖就是正視圖、後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左視圖、右視圖。
三視圖就是簡單的零件正視圖、後視圖重復者取其一,俯視圖、仰視圖重復者取其一,左視圖、右視圖重復者取其一。如圓柱、圓錐、立方體等等。復雜的零件和裝配若六視圖表達不清,要有剖視圖,使加工者看清內部結構。
一個優秀的產品和一個低劣的產品,在專業人員眼中差別是巨大的。產品設計的側重點在於產品外觀、細節做工水平、成本控制等等方面,比如手機產品,其結構並不算復雜,但其質量水平相當高的,對細節的把握相當到位。工業產品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掌握很全面的知識,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要麼產品無法實現,要麼產品設計笨拙,要麼成本居高不下,要麼可靠性過低等等缺陷,很難做出好的產品。
3. 撰寫關於對「工業設計」理解和認識的短文一篇
提供一段資料,希望有助於撰寫你的短文:
工業設計是工業化時代的創新設計,是技術、藝術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環節,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的到來、創新形態的嬗變,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參與的創新設計日益受到關注,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工業設計的創新2.0模式正在逐步形成。設計不再是專業設計師的專利,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也成為了設計的關鍵詞,Fab Lab、Living Lab等國際上的創新設計模式的探索也體現了未來設計的創新2.0趨勢。
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創新不再是科學家和技術研發人員的專利,用戶對與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被日益認識,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正在逐步顯現,用戶需求、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被認為是新條件下創新的重要特徵,用戶成為創新2.0的關鍵詞,用戶體驗也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環境下創新2.0模式的核心。這趨勢在設計領域尤其明顯,設計不再是專業設計師的專利,以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也成為了設計的關鍵詞,Fab Lab、Living Lab等的創新設計模式的探索正在成為設計的創新2.0模式。在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模式中,設計師更多的與用戶進行合作,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通過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來實現設計的以人為本,這也是現代設計的重要特點和發展趨勢。
隨著人類由以機械化為特徵的工業社會走向以信息化為特色的「後工業社會」,工業設計的范疇也大大擴展了,由先前主要是為工業企業服務擴大到為金融、商業、旅遊、保險、娛樂等第三產業服務;由產品設計等硬體擴展到公共關系、企業形象等軟體;由有形產品的設計擴展到「體驗設計」、「非物質設計」等無形產品的設計,以用戶參與的設計的創新2.0模式也日益受到重視,「工業設計」的概念逐漸為內涵更加豐富的「設計」概念所取代。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最基礎、最主要的創造活動是造物。設計便是造物活動進行預先的計劃,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知識社會的到來、創新形態的嬗變,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參與的創新設計日益受到關注,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設計的創新2.0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麻省理工學院的Fab Lab是一個典型例子
麻省理工學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發起的Fab Lab則基於對從個人通訊到個人計算,再到個人設計製造的社會技術發展脈絡,試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面向應用的融合從設計、製造,到調試、分析及文檔管理各個環節的用戶創新設計製造環境。設計、發明、創造將不只發生在擁有昂貴實驗設備的大學、研究和專業設計機構,也將不僅僅屬於少數專業科研人員或專業設計人員,而有機會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用戶創新、用戶設計就是Fab Lab的核心理念。相關構想和實踐對於充分調動社會參與設計創新的熱情,豐富公眾參與科技創新的手段,構建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國傢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2006年,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對MIT研究人員圍繞Fab Lab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的努力和嘗試進行了專題報道和討論。
Fab Lab即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國MIT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新穎的實驗——一個擁有幾乎可以設計製造任何產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廠。該中心主任Gershenfeld教授認為,迄今為止,數字革命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兩個重要的階段,分別是個人通訊和個人計算。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普適計算的發展通過上述兩個階段的發展,無所不在的個人通訊網路及個人計算已經形成。目前,人類正處於第三次數字革命的前夕,在這次以「個人製造(設計)」為核心的革命中,相關的材料技術和信息技術已經露出苗頭。從某種意義上說,Fab Lab正是這即將到來的用戶設計與創新2.0革命大潮前躍起的浪花。
Fab Lab的最初靈感來源於Gershenfeld教授於1998年在MIT開設的一門課程「如何能夠創造任何東西」,這很快成為他最受歡迎的一門課。沒有技術經驗的學生們在課堂上創造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如為鸚鵡設計製作的網路瀏覽器,收集尖叫的盒子,保護女性人身安全的配有感測器和防禦性毛刺的裙子等等。可以設計製造任何想要的東西,學生們為此而興奮,而這種可以實現隨心所欲的個性化需求的目標, 也逐漸成為Fab Lab萌芽的用戶設計與創新研究理念。
4. 工業設計的理解是
1樓 工業設計(英文名instrial design)是由「工業」和「設計」兩個片語成。 工業,由批量的生產模式而界定,區別手工的生產模式。比如,工業產品是一樣的,技術決定他們的品質是一樣的。 設計,這個詞是由手工生產而來。是企圖通過某種人為手段,將人的情感用於生產結果,使被造物充滿擬人生機。 工業設計,過渡或者削弱機器生產的理性視覺對人的心理影響,既是人試圖通過大批量生產,將手工行為的視覺、情感理念用於擴大化的行為活動。 就現有的產品世界的結果來看,工業設計的結果可能誘導少數人(設計師)的情感全球化,從而封閉了其他人(消費者)的情感。但是,情感是不可能統一的。而批量生產情感則會使產品更多被淘汰,或者更多被推陳出新。這是人的情感求異、求新的性格造成的。但是,環境危機已經證實,慾望導致產品的淘汰速度比過去加快,這對環境的破壞是空前的。 近幾十年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通過批量生產的模式加快了,這是因為我們一直廣泛採用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1980年在巴黎年會上提出:"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 的定義結果。 比較過去的社會環境與今天的狀態,再來看過去的工業設計的概念,我們將會更清楚。過去人們對工業生產模式的朝拜,現在已經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障礙了。 1970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為工業設計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 「工業設計,是一種根據產業狀況以決定製作物品之適應特質的創造活動。適應物品特質, 不單指物品的結構, 而是兼顧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觀點, 使抽象的概念系統化, 完成統一而具體化的物品形象, 意即著眼於根本的結構與機能間的相互關系, 其根據工業生產的條件擴大了人類環境的局面。」 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當在上述工業產品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這也屬於工業設計的范疇。」) 1.傳統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後,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製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概念分析工業設計的性質:第一,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取得產品與人之間的最佳匹配。這種匹配,不僅要滿足人的使用需求,還要與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處的匹配,這恰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第二,工業設計必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工業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有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等,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2.現代工業設計 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於更加廣泛和深入。現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可分為兩個層次: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 工業設計。 廣義工業設計(Generalized Instrial Design) 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工業設計(Narrow lnstrial Design)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於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5. 什麼是工業設計
"什麼是工業設計?"這個問題使得眾多還未涉及其中卻又對此有了解慾望的人們產生了迷惑的心理,不知道該以何種身份、何種方式介入其中。更有甚者認為,工業設計就是簡單的包裝。他們不能理解什麼是"工業設計師"。他們認為設計師必須是分行業的,比如設計玩具的叫"玩具設計師",設計傢具的叫"傢具設計師",設計汽車的叫"汽車設計師"。
其實,工業設計不僅僅是外觀設計。現在對工業設計的理解褊狹得很,僅僅把它當成是造型設計,所以它自然要去跟工藝比較,中國工業設計師基本上都是一個外觀造型的設計。手機賣得這么火,其實換來換去是外觀。方案是人家的,專利是人家的,我們只能去換顏色換外殼。我們只是在給產品整容,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
工業設計實際上講的是工業革命以來人們的設計活動。工業革命以來出現了大分工,專門有人研究市場,專門有人研究營銷,專門有人研究技術開發,專門有人研究人們的生活需求。這個時候,設計被分離出來了,這時候的設計叫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帶給企業巨大的效益。工業設計在一件產品的價值里佔多大成分,不大容易量化,因為它是蘊含在里邊的,是一個軟價值,它的含量是文化價值,是國家的機制、水平能力的一種體現。國外有些類似的比方,如美國有這樣一個說法,當然也不是很精確的:企業里如果投資於技術設備更新帶來了效益的話,那工業設計帶來的效益是它的5倍。如果投入1 000美元,在設備上帶來的效益是百分之十的話,那這1000美元投給設計帶來的效益將是百分之七八十,至少百分之五六十,因為它附加值高,利潤高。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早在20年前就說過,英國可以沒有政府,但不可以沒有設計。英國的成功主要是靠它的設計帶動的。設計帶動企業發展,是知識經濟的必經之路,就是要有知識產權和發明,而我們國內很少有發明,大都是模仿和改良,所以下一輪的競爭就尖銳了。而中國現在連設計師的職稱都沒有,國家的職業劃分里美容師、按摩師都有,就設計師沒有。
工業設計是屬於對現代工業產品、產品結構、產業結構進行規劃設計、不斷創新的專業。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設計創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適應、滿足作為"人"的需求。人類的需求永遠不會停留在某一點上,因而工業是設計也是需要 "再設計"的專業。
工業設計是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環保的核心過程,是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著陸點,是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相互轉化的系統方法。工業設計的本質是"人為事物的科學"。在改革開放前,我國基本上沒有形成自己的工業設計能力。其原因一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我國工業的發展,基本上走的是引進---仿製---批量生產---再引進---再仿製---再批量生產,簡單的循環,缺乏自己的再創造。在現代工業產品中,極少屬於我國首創。二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統購包銷,供不應求,是賣方市場,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也不需要工業設計。
近20年來,我國工業設計事業有了很大的進展。20世紀80年代初,大專院校開始設置工業設計專業,現在,我國已有200多所院校開設了這個專業,有的大企業也相繼成立了工業設計部門,工業設計已開始在產品造型設計方面初見成效。由於工業設計的推進,導致企業產品造型多樣化,但從社會總體看,工業設計在我國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還未能像發達國家一樣,用極活躍的"生產力"創造出高效益的"產業"。大市場概念的實質不是以"造型"設計為主,而是以"服務 "使用者為"本"。
因此,工業設計的真正任務,是對新生活方式的需求進行目標定位、研究分析及由此確定的概念設計。這一主導方向就為接下來的工作找到了很好的出發點。目前"以銷定產"的"小市場"機制,迫使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的"一窩蜂"、" 價格戰"漩渦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工業設計這個方法論,所以未能在企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戰略中乃至" 品牌"、"質量"概念中,真正將"顧客為中心"的"服務"目標作為企業盈利的根本條件,而只抓"硬體",技術、加工質量、廣告、營銷和企業形象戰略等這些手段。不抓根本市場定位,市場目標差異化戰略,即不抓工業設計,企業的技術創新就失去了目標,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最終,企業的競爭只停留在低層次上。
舉個例子說明其中的弊端:發展中國家發展汽車工業有兩條道路,一條是韓國道路,通過自主開發,發展民族工業,成為跨國公司的競爭對手;一條以拉美國家為代表,走合資道路,淪為跨國公司的附庸。而我國比韓國早生產汽車十幾年,幾大汽車集團公司至今基本沒有自主開發轎車的能力。與外商合資的汽車企業愈來愈多,世界上著名的跨國公司幾乎都到中國來合資了。
最重要的,還是利用我們的技術打響我們自己的品牌,發揚民族工業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工業設計。在自主品牌時代,設計將成為商業策略的一部分,設計策略將成為企業策略的重要部分。設計也許能夠在這一時期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汽車已不僅是單純的代步機器,這一觀點早已得到印證。上世紀初,福特的T型車曾經橫掃全球。堅固、簡練、平民化的低價位以及一成不變的黑色,所有這些使福特固執地認為T型車會成為人類交通史上的終極機器。福特顯然沒有預見到,當汽車變得隨處可見以後,人們對它的要求就不會再只是一台簡陋的交通工具,而更需要新穎的造型、精緻內飾所帶來的更高級別的享受。通用汽車的斯隆則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趨勢,在他的領導之下,通用汽車創立了通用技術中心以及美術色彩組,不斷推出迎合消費者更高層次需求的新車型,再輔以精明的銷售策略。
由於為時尚早,我們對這種策略型的工業設計認識上不可能十分清晰,但是有些趨勢我們是可以估計出來的。一是產品形象識別成為可能,每個品牌都要有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也將體現在企業的所有產品家族成員中;二是設計的對象會有所拓寬。中國的傳統向來重有形之物,輕無形之事。其實事與物同等重要,產品和服務一樣值得重視。企業不光銷售產品,還銷售服務。既然有產品設計,為何沒有服務設計?無形之事將成為未來的設計的重要對象。再將目光向遠眺望,體驗設計也不是沒有可能。三是設計方法上將更加強調團隊合作,團隊成員將來自更廣闊的領域。
事實上,由於在產業振興與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現在許多國家已經把工業設計作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紛紛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投入巨大資金,並在產業政策上給予扶持。英國設有國家設計委員會,主持全國工業設計推進工作;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國,設計開路"的國策,在通產省設有設計促進廳、設計政策廳以及產業振興會用於推進這項工作;韓國政府更是在產業發展綱要中提出,希望到2010年成為世界設計強國。
那麼我國如果希望能通過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附加值增強我們的綜合實力,那麼就應該從現在開始重視工業設計,設立專門的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並且為之提供資金來源。政府對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也要有專項撥款、設立基金。在如此環境之下,不僅能發揚本土設計,還會有強大的號召力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源。
6. 工業設計應該怎麼理解
是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
工業設計其實就是工科和藝術學的一個交叉。比如設計一個汽車的外觀,既要符合符合動力學要求,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又要符合人的審美,盡量好看。這就是工業設計
7. 如何理解「工業設計」新定義
創新是打破和改變固有的舊模式,建立新的模式。創新具有三個主要特徵:(1)獨特性,與眾不同,獨一無二;(2)實用性,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使之出現更多的復雜問題;(3)可實現性,在現有技術物質條件下可以實現。創新導致新舊事物的交替變化,促使人類文明的進化。
設計具有兩層主要含義:開拓創新,規劃未來。設計自古就有,而工業設計是針對工業革命以來出現的問題,用各種價值觀念協調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開拓創新的方式來規劃工業時代的未來社會,也是設計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專業學科。從創新的主要特徵和設計的主要含義看,追求創新與變化即成為工業設計的主要特徵。創新是工業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也是工業設計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方式。對於工業設計師而言,設計必須創新,模仿就是剽竊。
工業設計的創新既有價值和重要性的差異,也有針對現實問題的創新和概念創新,概念的東西不好用學理判斷,概念創新不是理論,沒有嚴格的對錯,只需要看是否有需求和效率。創新的東西只要開啟了大家的思路又和工業實際生產相吻合,又推動了新產業就是好的。
8. 什麼是工業設計什麼又是產品設計
你好
去年教育部規定,藝術學位的id只能叫產品設計,工科學位id只能叫工業設計。其實我明白教育部是想讓社會以及企業從名稱上更好地理解id,但我還是想說這無疑是個狹隘的、愚蠢的決定。
工業設計是日本人由instrial design翻譯過來的,也曾被譯為產業設計,產品設計是proction design翻譯過來的。嚴謹地來講產品設計屬於工業設計的一部分,但是國人根本就不理解instry,如何能理解id?工業設計的名字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二戰前出現的,那時候農業還不成規模,旅遊業服務業未見端倪,按婁老師的話,當時的產業基本上只有製造業,加之49年後中國崇拜工業化,所以產業設計就被順著我們的思路理解為了工業設計,進而理解為了製造業設計,進而被理解為了產品設計,進而被理解為了外觀設計。所以,所謂工業設計的范疇在當今這個多元的社會早已不實用了,如今人們對一個產品的評價更多在其帶來的用戶體驗和系統服務,需要設計的也不僅僅是工業產品,而是整個產業,整個體系和制度。
設計就是設計,設計不是藝術也不是技術,而是帶有技術性和藝術評價的人類活動,設計之前加什麼詞都是說明性的,而非范疇的限定,設計就是優化人類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你只要相信這一條,設計襪子是襪子設計,設計米飯是米飯設計。
希望對你有幫助
9. 4. 簡答題 如何理解工業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這個很好理解,工業設計的目的是為人解決問題,所以所有的任務指向都應該是以人為本,以人為目標進行設計工作的展開。
工業設計師的任務多數是創新性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呢?消費者!不管是消費者對產品造型式樣或色彩的心理需求,還是消費者對產品便捷功能的需求都一樣,而這些需求就是設計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從前往後看,會容易發現設計師設計物的目的不在於物,而是通過物來指向人。
10. 如何看待工業設計這個專業
工業設計是產品研發以及人類工具進化非常重要的一環,外觀的美觀與適合人類使用的交互都是工業設計的重心。我國正處在技術產品研發的上升期,工業設計擁有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