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是什麼時期進入工業時代的
工業和信息絕不是對立的中國現在是進入工業和信息化融合的時代,屬於工業化中期,欲利用信息技術加速工業化進程,進入工業化後期美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50年後的中國就是現在的美國
『貳』 中國是好多年進入工業化時代的
1953年因為中國在朝鮮戰爭的表現,蘇聯和中國簽訂的156個工業項目的援助協議讓中國從一個封建小農經濟國家一躍成為一個擁有基本完整健全的現代工業體系的獨立國家,一項人類歷史至今從未有過的基本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的援助。所謂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是所有工業門類可以初步掌握從最初的原材料尋找開采冶煉到產品出廠並形成一套相關技術的學習改進研究升級的機構和知識理論體系。舉個例子,一顆簡單的螺絲釘的產生,擁有專業技能和設備的勘探人員找到鐵礦然後需要工程隊伍進行最初的清理並修建道路運輸或依靠專業設計師就地設計專業建設相關廠房,然後就是一群擁有專業技能的行政管理生產後勤等等人員通過各種生產機械和用具來冶煉礦石,初級加工的鐵塊會被運到生產鐵釘的工廠來加工,最後才生產出一枚鐵釘。這種所有的技能知識、操作人員、工業設備都需要自己能夠生產,更重要的是這個援助教會中國工業到底需要經過一個怎樣的流程,需要怎樣的配合以及被封建文人鄙夷壓制的工業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中國目前是唯一擁有聯合國歸納的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在礦產種類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基本可以維持一定先進水平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獨立製造和研發教育。很多人誤解了建國前三十年的發展策略認為那些項目和技術產品是不需要的是錯誤的發展。這個觀點其實是違背了現代工業發展的規律,如果要建立一個現代獨立自主的大國強國,在工業上就必須先建立自主完整的重工業用以軍工產業來保護國家和自主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重工業產品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基本所有產品的生產流程從尋找開采天然礦物或生物到出廠房後的運輸都是需要重工業產業生產的各種機械設備來運轉,只有這些工業母機能夠自主製造才能在國家間的經濟競爭或戰爭封鎖時保證武器和人民生活所需的生產!所以只有在前30年的重工業成果上,中國才會迎來改開後經濟的騰飛和和平!
『叄』 中國工業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這個東方大國在內戰的洗禮之後,已經儼然是紅色陣營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規劃下,它對經濟的暗中發力已經准備了三年。
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蘇簽訂了156項工業建設工程,從國防,機械,電子和能源工業彌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打響了中國工業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大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3)中國什麼時候進入工業擴展閱讀:
早在1949年6月,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訪蘇時,就提到了邀請蘇聯技術專家來華的相關事宜,並帶回了200餘名蘇聯專家。
然而對於全面鋪開的新中國經濟建設,編制「一五計劃」這樣的鴻篇巨制,這些專家顯然不夠。1952年8月,周恩來總理專程赴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談,要求增派專家800名。
此外,中方還希望蘇聯提供各種工業標准和技術資料,用於「一五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於是,1950~1953年間,蘇聯專家帶來了大量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總重量達600噸。
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大地上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的五年計劃雖然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它在中國崛起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肆』 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開始於哪年
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開始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
『伍』 中國在什麼時候進入了工業社會
中國還沒進入工業社會。
工業社會的代表是英國的工業革命,然後很多英國人跑到了北美,建立了美國,所以美國是更現代的工業社會。特別的還有兩個國家就是德國和日本,二戰前期爆發吸收和發展了工業技術。
法國當時是產生了反對工業革命的思潮,其代表就是巴黎公社。
中國是有沿海,但內陸巨大的國家,那個時代交通極為不便,因此民眾很難取得由工業革命的帶來的好處,所以國人接受了馬克思的保守理論。
中國所以到現在仍舊保守的接受工業改進,而不是工業革命。也不理解工業革命的精髓。一個總重要的現象就是禁槍,禁槍政策就是來源於沒有從深層理解工業革命。
武功是肉體,槍支是工具,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會使用工具,中國到現在人就是武功,不懂機器人,也不懂變形金剛,看美國大片一律是槍炮轟鳴,看中國片都是武功超群。
禁槍使得軍火商沒有市場,沒市場的軍火商也就不會再有科研力量去進行更進一步的技術開發。而美國沒有禁槍,軍火商不斷地在銷售,獲得利潤用於再生產,所以即使美國單兵武器的科技成就都遠高於中國。
『陸』 我國工業的起源以及發展歷史。。
18世紀英國出現工業革命,使原來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逐步轉變為機器工業,工業才最終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始現代工業的發展階段。
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以生產過程自動化為主要特徵,採用電子控制的自動化機器和生產線進行生產,改變了機器體系。
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進入80年代後,以微電子技術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導纖維、新能源、新材料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和新興工業蓬勃興起。這些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工業生產的基本面貌。
工業的地位:
工業是唯一生產現代化勞動手段的部門,它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還為自身和國民經濟其他各個部門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供工業消費品。
工業還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除此以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業的發展還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是逐步消除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推動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前提條件。
『柒』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什麼時候
中國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是2020年(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布《工業化藍皮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藍皮書稱,我國已經在「十二五」時期進入工業化後期,預計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據測算,整個「十二五」時期(2010~2014年),我國工業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速度為4.4,2014年達到83.69,位於工業化後期的中段。這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即便考慮到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速換擋,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也將達到100,從而達到基本實現工業化的目標。
不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呈現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徵,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天津等東部地區大多已經步入後工業化時期,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區還處於工業化中期。「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區域協調發展任務還十分艱巨。
另外,藍皮書強調,實現工業化並不意味著工業化時代的終結。當今整個世界仍處於工業化時代,對於步入工業化後期的中國而言,其工業化進程還遠未結束,工業的重要地位並未改變。
「我們必須認識到,工業本身所蘊含的生產能力和知識積累是關系一國經濟長期發展績效的關鍵。工業特別是製造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還是技術創新的使用者和傳播者。
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等工業化國家認識到「製造業空心化」所帶來的巨大問題,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和各類製造業振興計劃,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4.0計劃、法國新工業34項計劃等,掀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熱潮。
『捌』 中國開始工業化時間
這里按照新中國來計算,以免產生誤解。
新中國的工業化起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
基本任務:(一)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二)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玖』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了工業革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4
『拾』 中國何時成為了工業國,教科書上有沒有說中國已經是工業國
中國從1995年到2015年,20年,從農業國家過渡到工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