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珍妮紡紗機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
㈡ 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
介紹: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後半期,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介紹: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
㈢ 詳細介紹下兩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生產方式從手工到機械
組織方式從手工工場到工廠
產業結構從農業向工業轉變
資本主義統治在各國得到鞏固
使資本主義經濟最終戰勝封建經濟
自由資本主義得到發展
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階級
促進了近代城市興起
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在客觀上把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了東方,猛烈沖擊著東方的舊思想和舊制度
負面影響:
城市化帶來了環境問題
剝削十分嚴重
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化進程加速
擴大東西方間差距
第二次工業革命:
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使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工業開始佔主導地位
使經濟思想發生變化,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經濟)
使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全球得到確立並趨於完善
形成壟斷資產階級,壟斷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政權
經濟格局發生變化,美國工業總產值上升到世界第一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加劇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引發新的矛盾,最終導致一戰爆發 對中國的影響一、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中國的影響
18世紀60年代起,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行了工業革命。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它們在世界范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非、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兩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2.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愛國官兵和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3.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地主階級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和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
1.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邊疆危機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從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狂潮到八國聯軍侵華,中國承受著深重災難。《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邊疆危機、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的愛國官兵英勇抗爭;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4.中國近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著進步和文明,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㈣ 兩次工業革命中各發明了什麼
【工業革命前後的重要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鈕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5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鈕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並於1785年投入使用)
1807年 富爾頓 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25年 斯蒂芬森 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粵教版:史帝芬遜,由於是音譯,所以各個版本會有些不同]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 西門子 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 格拉姆 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 卡爾.本茨 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早期汽車
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早期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㈤ 兩次工業革命
㈥ 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組織 :工廠取代手工工場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
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組織 :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大企業興起,壟斷組織產生。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盯培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6)兩次工業革命出現了什麼擴展閱讀:
第一次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
例如,蒸汽動力的情況就是如此。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棚則襲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鏈兄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㈦ 兩次工業革命中各發明了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末,美國人仿造了珍妮紡紗機,不久又發明了軋棉機;1807年富爾頓發明了蒸汽輪船;1800年,美國伊萬斯最先發明了高壓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5年,貝爾發明了電話;1837年,莫爾斯發明了有線電報;1897年,尼古拉·特斯拉獲得無線電技術專利;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