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生產部門主要動力是什麼

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生產部門主要動力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12-16 23:32:20

㈠ 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是什麼

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

1688年政變奠定了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法律基礎。輝格黨因政變有功而在1689—1714年佔有政治上的優勢,到1714—1760年,輝格黨更達到獨占統治的地位。根據王位繼承法,從1714年起,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先後即英國王位。他們不懂英語,不諳英國事務,經常不參加樞密院會議。從1717年起,會議就由財政大臣沃爾波爾主持。由於樞密院大臣議事於密室,因此逐漸被稱為「內閣」,樞密院主席就被稱為「內閣首相」①。從此開創了首席大臣領導內閣,英王不參加內閣會議的先例。沃爾波爾任首相20餘年,後因喪失國會信任而下台。這又開創了內閣得不到國會信任即應辭職的先例。小威廉·皮特1783年開始擔任首相,當未得到國會支持時,血氣方剛的皮特沒有辭職,而是解散國會重新選舉,結果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又開創了一個先例,即內閣得不到國會信任時,除辭職外,還可解散國會,重新選舉。這表明,內閣必須對國會負責,接受國會的全面監督。隨著這種責任內閣制日趨完善,就逐漸把國王排斥於決定內閣構成的權力之外。以國會為核心的政治體制一旦確立,作為上層建築的積極作用就更大地發揮出來,英國才開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

上層建築的巨大作用,在改造農業方面得到了典型的表現。18世紀中葉起,英國從私人圈地進入了國會圈地時期。英國的農業革命正是通過這次圈地運動以及伴之而來的農業技術革新完成的。這次圈地的直接動因是由於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城鎮人口的急劇膨脹所造成的對商品糧及原料的巨大需求。1760年開始的喬治三世在位時期,國會頒布圈地法令達3000個以上。從1760年到1815年共圈佔農民土地600多萬英畝。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最終確立起來,大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占據了絕對優勢。農村的階級結構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地主、租地農場主和農業工人三大階級。到19世紀中葉,英國農村的社會變革以及階級關系的演變,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國農村的資本主義化,大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鼓勵了對農業的投資,為農業技術的革新和機器的應用掃除了障礙。大地主和農場主在土地上紛紛實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業革命用先進的設備武裝了農業,播種機、收割機、打穀機應運而生。在農業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農業委員會。1838年成立了皇家農業協會。國王喬治三世還為《農業年鑒》撰稿,署名為「農夫喬治」。足見英國資本主義農業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英國的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它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糧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勞動力大軍和廣闊的國內市場,而且也為工業革命積累了雄厚的資本。按照馬克思的統計,19世紀初全國總資本中有一半來自土地①。

對殖民地的掠奪和血腥的奴隸貿易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七年戰爭後的55年間東印度公司從印度搜刮的財富達50億英鎊以上。海外市場的擴大使英國的出口貿易迅速發展。1697年英國的對外貿易額為350萬鎊,1770年即達1420萬鎊。從1688年到1750年,英國商船的噸位增加了兩倍以上。在對外活動中獲利最大的是奴隸貿易。18世紀末英國每年從奴隸貿易中獲得30萬鎊的驚人利潤。利物浦和普利茅斯的繁榮就是建立在萬惡的奴隸貿易之上的。

此外,從17世紀末起,英國建立了國債制度。這也是資本積累的途徑之一。過去是以國王名義借債,以補財政之不足。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標志著由國王債務制度過渡到了國債制度。當時,國債增長很快,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為5300萬鎊,到七年戰爭時即高達1.22億鎊。從1716年起政府平均每年要支付300萬鎊的利息。為償還國債本息,英國政府採取了提高消費稅的辦法。1688年的消費稅額為62萬鎊,到1755年就超過了350萬鎊。這就是說,金融資產階級所得的高額利息,來自廣大納稅人的腰包。政府起杠桿作用。

總之,英國通過農業革命、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國債制度和稅收政策,使它的資本原始積累以超過任何國家的速度順利地進行著,為工業革命的勃起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英國發達的手工工場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革命的實現准備了技術條件。到18世紀,手工工場內部已經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過程被劃分為一系列的簡單操作,生產工具也實行了專門化,使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成為可能。通過分工和工具專門化培養出來的掌握某一專門技藝的工人,成為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技術力量。另外,到17世紀中葉,倫敦已成為歐洲科學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國皇家學會倡導科學家把興趣集中於廣泛的經濟活動領域。由於殖民活動和海外貿易擴大的需要,格林尼治天文台建立起來。1666年牛頓提出力學三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他的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問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解決了行星運動、落體運動、聲音和波、潮汐運動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大工業的真正科學的基礎」①。這一時期,英國實驗科學研究促使天文學、地理學、力學、數學獲得了長足的進展。這些自然科學成就為英國工業革命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供了可能的條件。

到18世紀中葉,在急劇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面前,英國的手工工場已走到了盡頭。手工勞動的局限性,使它無力進一步擴大生產的規模和迅速增加產品的數量。擺脫落後了的手工勞動狀態,過渡到更高的生產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廣闊的世界市場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因。

㈡ 「勤勞」是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發展的主要動力嗎

一、英國工業革命的傳統概念

英國工業革命有時也稱作英國產業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是從個別工業開始,而後又延續到不同的行業中去的。英國一國的工業革命發源地,最初是在英格蘭中部地區。此後經外傳進入法、德、荷、意等國,逐漸燒熱了整個歐洲。

人們將一次在社會和經濟意義上的“變革”稱之為“革命”,是否有些誇大其詞了?實際不然。工業革命的影響力並不單單在於經濟領域,而是囊括了我們今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起源雖然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卻內涵著豐富的社會原理。

辛勤工作的女工們

要知道“工人自覺的提高工作量”這件事對資本家們而言,是一件求之不得的樂事。工人們的付出越多,商人的利潤也就越大。商人們獲得的利潤越大,他們就能夠涉足越廣的領域,以促使其他行業的增長。由是,農業社會就在這樣的模式下逐漸剝離了它的原始面貌。“勤勉革命”的結果是導致了工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刺激了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工業革命的一大動因就是:工人們不斷地提高人的能力,以至於最終找到了“人力的有效替代品”機器。這個觀點您同意嗎?

文史君說:

根據資料顯示,1760年英國工人的年純勞動時間最低值是1907小時,平均值是2069個小時。而在短短的40年之後,工人們的年純勞動時間就飆升到了最低2546個小時,平均2738個小時。這樣的“進步”是值得人驚訝的!辛苦勞力的農民們本以為自己“丟掉了銹跡斑斑的鋤頭、脫離了束縛自己的田地”便能夠得到自由。然而滿心歡喜進入了城市的他們,又將要重新擼起袖子更加努力的揮灑汗水。工人們愈發勤勞,卻沒有為他們帶來生活水平相應的提高。各位看官,您是否會同情這些勤勞的工人們呢?

㈢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

  1. 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2. 國內外市場擴大,

  3. 資產階級迫切要求生產技術的改進

閱讀全文

與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生產部門主要動力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如何用香水 瀏覽:621
賓士鎖車燈光在哪裡設置 瀏覽:172
汽車天線怎麼拆下來 瀏覽:445
合肥汽車站號碼是多少 瀏覽:373
恆大7座新能源汽車多少錢 瀏覽:21
工業炸葯的燃速是多少 瀏覽:11
如何辨別汽車的類型 瀏覽:546
保時捷卡宴和哪個汽車通用配件 瀏覽:280
奧迪a3三廂顏色有哪些圖片 瀏覽:307
汽車bo和丹拿哪個好 瀏覽:607
處於磨合期的汽車如何正確行駛 瀏覽:233
捷途汽車是河南什麼地方生產的 瀏覽:546
工業鹽是怎麼提煉出來的 瀏覽:666
如何銷售汽車座套 瀏覽:392
寶馬x3和15萬元一台哪個好 瀏覽:543
賓士怎麼安裝高德定製導航 瀏覽:805
汽車li是什麼意思 瀏覽:483
奧迪r8怎麼接斷油繼電器 瀏覽:864
郫縣工業園光恆宿舍怎麼樣 瀏覽:976
汽車大檢查多少錢一次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