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有什麼改變

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有什麼改變

發布時間:2023-12-11 10:01:45

㈠ 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產業結構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國民經濟中的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超過了第一、第二產業;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強化.由於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智能因素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產業結構中的「技術密集」企業發展速度大大超過傳統的「勞動密集」企業.這種技術密集企業包括微電子、機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業以及現代通訊、新能源新材料工業等.1956年美國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職員人數第一次超過了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工人.1960~1978年美國的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比例由0.1∶54.6變為47.8∶49.3;日本由28.2∶71.8變為41.9∶58.從事農業、牧業和漁業生產的人口比重,在二戰前,美國為30%、西歐和日本都在40%以上,而1977年,美國則降至3.6%,1975年西歐和日本降至10%左右.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導致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是使人類日常生活發生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創造的大量新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甚至影響著人類的思想道德觀念.例如,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交流信息的傳統方式,也在改變著傳統的人際交際方式;通過國際互聯網,導致人們觀察、認識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發生變化;試管嬰兒的誕生,有利於解決人類優生的難題,但是也給人的婚姻家庭和倫理道德帶來新的問題.對人們的家庭生活、乃至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都提出了挑戰.

㈡ 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使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工業迅速興起,改變了社會階級結構、政治關系、國際關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把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的進步性充分體現在歷史發展的趨勢中;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電氣時代」,使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模式日漸成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同時,列強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給世界的和平、穩定帶來了嚴重威脅;第三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由於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所以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促進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

㈢ 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亦將導致產業競爭優勢基礎的重構和國際分工格局的深刻變革。對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其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的強烈預期,將這場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有關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的大討論推向了高潮。 一、第三次工業革命對全球分工體系和我國產業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生產方式的 「巨變」,當前脫胎於製造業「自動化」和「大規模生產」時代的國際分工體系將可能被揚棄,取而代之的新國際分工可能更有助於發達國家重拾製造業競爭力。 第一,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比較優勢。其一,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來源不再是同質產品的低價格競爭,而是通過更靈活、更經濟的新製造裝備生產更具個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發展中國家通過低要素成本大規模生產同質產品的既有比較優勢將可能喪失。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低要素成本優勢不能在未來「大規模定製」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將失去生產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其二,支撐製造業「數字化」的新型裝備是實現終端產品「大規模定製」的基礎,擁有新型製造裝備技術和生產能力至關重要。然而,這些新型製造裝備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更符合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因此,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比較優勢,而且強化了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導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外圍」世界產業體系將被進一步固化。 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二三產業關系。其一,從二、三產業關系來看,由於製造業的生產製造主要由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裝備完成,與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業態,製造業企業的主要業務將是研發、設計、IT、物流和市場營銷等,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及時對市場需求迅速做出反應,要求製造業和服務業進行更為深度的融合,包括空間上更為集中,以及二、三產業的界線模糊化。其二,從就業結構上講,一方面,由於生產環節大量使用新型裝備替代勞動力,使得製造業環節的勞動力需求絕對減少;另一方面,隨著服務業活動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活動,製造業的主要就業群體將是為製造業提供服務支持的專業人士,這就使得二、

㈣ 三次工業革命把人類歷史帶入了什麼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電氣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把人類代人了「信息時代」.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製成改良型蒸汽機,並迅速推廣使用,極大地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機器製造業也隨之建立,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蒸汽機在歐美主要國家推廣,機器生產和機器製造業的建立.使傳統的農業社會為工業社會所取代,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這次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尤其是電磁學的輝煌成就,為製造發電機創造了可能,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隨著發電機、內燃機的廣泛應用,大大加快了現代化的進程,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技術和航天技術為代表的,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拉開了信息技術革命和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序幕,信息技術成為當今世界拉動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極大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人類從此進入「信息時代」.

㈤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一、影響:
1、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比較優勢。其一,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來源不再是同質產品的低價格競爭,而是通過更靈活、更經濟的新製造裝備生產更具個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發展中國家通過低要素成本大規模生產同質產品的既有比較優勢將可能喪失。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低要素成本優勢不能在未來「大規模定製」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將失去生產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其二,支撐製造業「數字化」的新型裝備是實現終端產品「大規模定製」的基礎,擁有新型製造裝備技術和生產能力至關重要。然而,這些新型製造裝備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更符合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因此,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比較優勢,而且強化了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導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外圍」世界產業體系將被進一步固化。
2、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二三產業關系。其一,從二、三產業關系來看,由於製造業的生產製造主要由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裝備完成,與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業態,製造業企業的主要業務將是研發、設計、IT、物流和市場營銷等,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及時對市場需求迅速做出反應,要求製造業和服務業進行更為深度的融合,包括空間上更為集中,以及二、三產業的界線模糊化。其二,從就業結構上講,一方面,由於生產環節大量使用新型裝備替代勞動力,使得製造業環節的勞動力需求絕對減少;另一方面,隨著服務業活動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活動,製造業的主要就業群體將是為製造業提供服務支持的專業人士,這就使得二、三產業的相對就業結構朝著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增長方面發展。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下,低技能的生產工人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專業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加。這對各國的教育、人才培育和就業結構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3、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世界經濟地理。隨著國家間比較優勢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世界經濟地理格局也必將隨之改變。其一,當發達國家重新獲得生產製造環節的比較優勢,曾經為尋找更低成本要素而從發達國家轉出的生產活動有可能重新迴流至發達國家,製造業重心向發達國家偏移。其二,由於發達國家擁有技術、資本和市場等先發優勢,將更有可能成為新型裝備、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在此趨勢下,發達國家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高附加值終端產品、主要新型裝備產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生產國和控制國,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其三,由於與第二產業的融合度更高,發達國家在高端服務業領域內的領先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4、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利益分配機制。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導致生產關系、從而分配方式的革新。其一,生產製造環節低附加值的格局可能會發生改變。當前生產製造環節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為產業轉移至低要素成本的發展中國家完成簡單、重復性的生產任務,進入門檻較低。這一模式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將難以為繼。生產製造環節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資本品和裝備產品參與,不僅完成簡單重復性的工作,還完成更為靈活、更為精密的任務,生產製造環節的利潤更高,這也是製造業迴流至發達國家的重要驅動因素。其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強化了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而由於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專業技能人員組成,所提供服務的價值更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更高、從業人員談判能力更高等各種因素,使得服務業在整個價值鏈分配中所佔的份額更大。因此,隨著更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相關專業服務業向發達國家進一步集中,發達國家更有可能享受國家間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構紅利」。
綜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比較優勢、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收益分配機制等環節全方位地促進發達國家從中獲利。
二、簡介: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㈥ 三次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大范圍的大肆殺戮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奴役當地農民,加劇了當地農民的貧困落後,使得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同時,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使全世界各國人民思想開始覺悟。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三、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涉及,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因此又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6)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有什麼改變擴展閱讀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計算機時代,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對製造業的歷次重塑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有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

2009年12月美國政府公布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開啟了「再工業化」的序幕,隨之而來的,是「工業互聯網」計劃的全面鋪開。2013年4月,德國推出「工業4.0」,「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前夜,中國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2015年,《中國製造2025》——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印發。這一次,在新時代即將開啟之際,中國和世界一道,擁抱新的機遇。

閱讀全文

與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有什麼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屬什麼系列 瀏覽:412
06工業類用地是什麼 瀏覽:773
賓士s怎麼全車檢查 瀏覽:798
奧迪q8通過什麼方式換擋的 瀏覽:529
寶馬怎麼換皮帶輪 瀏覽:776
奧迪q3加滿多少升 瀏覽:126
賓士s婚車怎麼計費 瀏覽:17
黃渡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666
賓士有毒的怎麼處理 瀏覽:23
上海到阜寧汽車要多久 瀏覽:164
工業扇搖擺不穩怎麼回事 瀏覽:516
華為如何連接奧迪投屏 瀏覽:510
賓士鑰匙扣長什麼樣子 瀏覽:399
哪裡有工業鋁框架型材 瀏覽:43
奧迪怎麼關閉限速報警 瀏覽:566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在哪個校區 瀏覽:1002
寶馬325車頂條怎麼拆 瀏覽:503
寶馬3系冷風空調怎麼開 瀏覽:575
工業用排氣扇220v怎麼接電源 瀏覽:190
寮步鎮有哪些工業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