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農業大縣如何抓工業

農業大縣如何抓工業

發布時間:2022-04-11 16:34:52

Ⅰ 利辛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和工業的

1.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條件、糧食供求格局和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國內糧食生產,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更加積極地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註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註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麵積底線、保證一定的口糧自給率。增強全社會節糧意識,在生產流通消費全程推廣節糧減損設施和技術。

2.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繼續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3.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產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科學確定重要農產品儲備功能和規模,強化地方尤其是主銷區的儲備責任,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產品政策性收儲。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體系,抓好牛羊肉生產供應。進一步開展國家對農業大縣的直接統計調查。編制發布權威性的農產品價格指數。

4.合理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抓緊制定重要農產品國際貿易戰略,加強進口農產品規劃指導,優化進口來源地布局,建立穩定可靠的貿易關系。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進出境動植物檢驗檢疫,打擊農產品進出口走私行為,保障進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國內產業安全。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農業生產和進出口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為農產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服務的金融品種和方式。探索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基金和海外農業發展基金。

Ⅱ 平原農業縣如何發展工業經濟

由於接近東京圈的巨大消費市場,群馬縣的農業持續興旺,主要以養蠶、麵粉和稻米為主的農業轉向發展家畜和花卉。群馬縣的魔芋、黃瓜、蠶繭和蘑菇的產量在日本屈指可數。由於山區氣候比較涼快,宜於圓白菜,蔥,菠菜,大豆,茄子,西紅柿,山芋,舞茸,玉米和白菜等的生產,產量也居全國前列。另外,飼養奶牛,肉牛,養豬等的畜產業也占重要地位。 2004年,群馬縣生產量佔全日本前列的農副產品:第1位:圓白菜、黃瓜、蒟蒻芋魔芋、蠶繭; 第2位:酸梅、鯉魚、鮮菇;第4位:小麥、鮮奶;第5位:蔥、毛豆、山芋。 1945年後,伴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以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群馬縣經濟也得到了高速發展。2004年工業產業所佔比例:運輸機器31%、機械11%、電子部品9%、食品類7%、電器類7%。大規模工業區以太田市和大泉町為中心的東部地區並成為該縣最大的工業聚集區。在伊勢崎市,伊勢崎紡織品、桐生市纖維紡織品和大田市針織品等,以及傳統紡織品和衣物相關的產業成為地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大多數產業集中在群馬縣首府前橋市和接近東京圈的東部地區。

Ⅲ 如何把一地區的農業、工業、旅遊和服務業等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使之更好的科學規劃。

把農業和工業、旅遊、服務業這幾項結合起來,不是一天兩天能形成的。首先要發展你的農業,比如說養雞,你的雞最好能養得更生態,在養雞的同時可以考慮其它種植業,同樣有休閑、娛樂設施,你的旅遊和服務就搞起來了。當農業規模變大,自然就可以加工出新產品,形成一條產業鏈。可能我不是很專業,說得不是特別好,但是思路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Ⅳ 請問縣級層面的工業怎麼抓

摘要 「樂至是農業大縣,但農業不是我們的全部。」在文勇看來,雖然樂至是農產品主產區縣,但並不是說不能發展工業。「關鍵看有沒有條件。」他說,比如有沒有工業發展基礎,有沒有發展空間尤其是環保容量。

Ⅳ 如何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運用十七大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黨的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對於辰溪加快富民強縣步伐,實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區域性「雙中心」戰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指導作用和歷史意義。辰溪是懷化北部經濟區的一個重要板塊,工業經濟成效明顯,工業發展來勢好,潛力大,在實施建設區域性「雙中心」戰略中,必須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依託優勢,突出特色,全面發展,重點突破,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要充分發揮優勢,推進特色產業發展。辰溪發展的潛力在工業,優勢在工業,希望在工業。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既要堅持統籌兼顧,又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充分依託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支柱產業。辰溪境內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充分依託這些資源優勢,立足現有工業骨幹企業、特色產業和名優產品,強化項目帶動,進一步發展壯大建材、能源、化工三大支柱產業,走產業集群的路子,在擴大總量的同時,實現質的提升。建材要重點扶持華中水泥300萬噸技改擴建;能源要突出抓好大洑潭20萬千瓦水電站、清水塘12.8萬千瓦水電站建成投產、煤炭資源的規范開采和綜合利用;化工要充分依託藍伯60萬噸電石擴建、德林耐火材料及華中莫來石製品擴改、鑫達及華榮工業硅等項目,傾力打造湖南「電石基地」、「莫來石生產基地」等特色品牌。要通過擴大增量,提升總量,力爭使三大支柱產業產值達50億元以上,新增稅收5億元以上,成為辰溪工業發展的頂樑柱和主支撐。要充分發揮農業優勢,抓好農副產品加工。推進新型工業化,並不意味著要拋下傳統農業優勢「另起爐灶」,就工業而抓工業。農業產業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因此,要充分依託縣內豐富的農業資源,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近些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辰溪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糧油、果蔬、畜禽、林木、中葯村等五大產業基地,並涌現出漢清生物、沅江米業、欽菊木業、金溪板材、老舵綠色食品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了縣內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城鎮化。要進一步強化龍頭帶動,壯大龍頭企業,並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拓展生產規模,規范生產管理,實行產業化經營。要充分利用人才優勢,做好「兩頭在外」文章。在大力發展資源加工型企業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原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重組後留下許多專業人才和先進技術的優勢,致力發展市場和原料「兩頭在外」的工業體系,做好來料加工,拓展市場份額,提高工業經濟外向度。要進一步創新思維,擴大開放,在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的同時,認真做好引技、引智、引料工作,把生產的上游要素「請進來」,做好「無中生有」文章;要進一步提升市場理念,把握市場脈搏,讓加工的產品「走出去」,實現「羽化為蝶」的飛躍。

二、要注重好字當頭,強化質量效益優先。新型工業化,新在體制機制活、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注重質量效益優先,強調又好又快發展。辰溪作為一個工業老縣,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工業經濟已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和主要增長級,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必須著力轉變思想觀念,切實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注重好字當頭,堅持用科學發展的理念,對縣域工業進行科學規劃、科學投資、科學管理,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和產業生態化的要求,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提升。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要繼續按照「國退民進、民有民營」的思想,創新所有制形式,做好國有和集體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掃尾工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最大限度地盤活存量資產,放手讓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活力從體制機制的弊端和束縛中解放出來,用體制機制的創新解放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提升適應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不斷完善以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聯產業、聯企業、聯項目、定目標、定責任、定時間、定獎罰的「三聯四定」責任機制,研究制定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有關政策措施,興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濃厚氛圍。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技創新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武器。過來,我縣圍繞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效率和節能、降耗、減排等目標,加大自主創新,先後在藍伯化工擴容、華中水泥技改、辰森綜合利用發電改造、德林及華中莫來石擴改,以及大洑潭水電站和清水塘水電站施工建設中,堅持科技創新,加強對環境資源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要進一步依託科技創新,加大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技術改造,全面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先進適用科技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工業經濟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要進一步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要求,對縣內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實施高起點、大投資准入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著力引進、培育生態環保型企業,採用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先進生產工藝,使環境資源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重點要抓好企業達標排放,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影響保護設施與全體工程「三同時」制度,確保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實現發展建設與效益的統一。

三、要著力夯實基礎,不斷優化軟硬環境。工業要發展,環境是基礎。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堅持把創優環境作為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堅持基礎先行,搶抓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新農村建設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湘西地區開發等戰略機遇,加快城鄉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環境。重點要進一步加快火馬沖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前提下,按照「主業突出、特色明顯、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要求,高起點定位,高標准建園,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使之成為外有形象、內有實力、充滿活力的新型工業園區,成為辰溪對外開放的窗口、招商引資的平台、工業經濟的示範區和縣域經濟的增長極。牢固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逐步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招商主體」的良好氛圍,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企業發展需要什麼政策就出台什麼政策,以超常規的手段營造開放的政策環境;堅持項目實施到哪裡,環境就優化到哪裡,以務實的作風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影響重點建設項目施工的違法犯罪行為,嚴肅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惡劣行徑,以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助推新型工業化發展。

怎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Ⅵ 農業大縣如何發展縣域經濟---來自冠縣的調查報告

產業化:打造縣域經濟的實力 縣域工業部門中,農業產業化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行業。沒有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化,實現農村經濟工業化就是紙上談兵。因此,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縣域經濟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是提高農業收入的財源。同時,以優勢資源為依託,以主導產業優化升級為核心,以培植龍頭企業為重點,通過對產業的全面整合,著力解決結構單一、布局分散、優勢不優等問題,重點打造林果、蔬菜、畜牧、花生四大產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通過訂單農業等形式,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並將每個基地與一個龍頭企業相連,形成龍頭加基地,基地帶農戶,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冠豐種業是這方面的典型。另外,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注重抓「新」、「優」、 「工」。首先突出「新」,按照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的目標,發展市場上適銷對路的新品種;其次突出「優」。按照「人有我優」的原則,發展優質產品,組建優質產業;再次突出「工」。按照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壯大實力的原則,發展規模化園區,使優質、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大幅度提高,品牌越來越亮。 工業化:夯實縣域經濟的物力 縣域經濟要堅持工業圍繞農業辦、農業瞄著工業干,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培育龍頭企業,實行工業鏈條,形成龍頭帶動基地、公司加農戶,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格局;堅持「工業興縣」的發展思路,大力培植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要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促進商貿流通業、現代服務業同步發展。要發展壯大現有的重點企業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要發展高新技術園區,並通過招商引資,採用「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等辦事制度,吸收外地客商來本地投資;在投資機制上體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在承辦環節上,體現全方位服務,多層次參與。總之,只要緊緊抓住市場這個「牛鼻子」,解放思想,嚴格管理,冠縣的工業就會迎來一片艷陽天。日前,正在緊張建設中的冠縣金冠廣場既是上述分析的一個佐證,也為冠縣工業的進一步膨脹搭建了一個發展平台。 民營化:提升縣域經濟的動力 要大力實施「民營強縣」戰略,把發展焦點放在民間,把市場主體定位於民營,壯大私營企業,培育個體大戶,使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顯身手、增活力,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力軍。要在政策、環境、服務等方面為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多開「綠燈」,為縣域經濟發展培植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速生點。讓民營主體充分發揮機制靈活、產權清晰的優勢,更好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成為活力最強的市場主體。同時,強化引導、增加主體。以政策的適度傾斜,鼓勵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大膽「下海」,離政從商,退政辦廠。引導技術人員、轉業軍人、大中專畢業生投身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全面提高私營業主的總量和素質。另外就是幫大扶優、盤活主體。縣級重點培育銷售1000萬元、利稅1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鄉鎮重點發展銷售超百萬元、利稅超十萬元的私營企業。 城鎮化:聚集縣域經濟的財力 冠縣大力推進以縣域為核心的城鎮建設,不斷優化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和重組,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同時,積極推進城鄉雙向交融,加快農業人口城鎮化、城鎮區域擴大化、生產發展非農化和人民生活文明化進程。一是大氣魄、大手筆地拉大了縣域框架,並著力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建設水平,把縣域建設成為一個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新型城鎮。二是樹立了城鎮是「特殊商品」的意識,把道路、客運、綠化、環衛等公益性事業作為產業發展,建立新的社會化營運機制。三是通過壯大城鎮規模,增強了吸納功能,大力吸引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和重組,增強輻射功能,帶動一方經濟發展。

Ⅶ 水磨古鎮的重生是如何貫徹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

用唯物辯證法來認識縣情
用唯物辯證法來認識縣情,一是唯物,二是辨證法。做到唯物容易,瞪大眼睛看就能唯物。大名縣縣情怎樣?用兩句話可以概括,一個是窮鄉僻壤,另一個是有深厚文化底蘊。但瞪大眼睛看還不是真唯物。結合辯證法的唯物才是真唯物。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實事求是」。求到「是」的事實才是「真事實」。「求是」的過程,也就是用辯證法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過程。那麼,用辯證思維來認識縣情,會得到什麼樣的認識呢?
先看窮鄉僻壤。大名除了有81萬人口之外,既缺乏生產要素,又遠離中心城市。如果從經驗主義的習慣思維角度看,或者從孤立的形而上學角度看,大名縣就該受窮,因沒有資源又遠離城市難以發展。許多大名人的頭腦中,包括我們幹部的頭腦中有這種宿命認識。而這種認識又束縛了發展手腳,找不到發展的切入點,提不出可行的發展戰略。
實際上,換一種思維方法,用辯證唯物主義去認識問題,窮鄉僻壤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生產要素可以變成有生產要素,遠離中心城市可以變成某種性質的經濟中心。應該看到,今天的大名已不同於過去的大名。改革開放30年,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們沒有生產要素,但不等於別人沒有生產要素,實踐證明,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會轉移的,只要你創造出適宜的發展環境,打開招商引資的大門,就能讓生產要素能夠實現盈利,即使你沒有生產要素,生產要素也會找上門來,讓你有生產要素,就像水流一樣流到你這個地方來。所以,千方百計創造出適宜的窪地環境,千方百計搞好對外開放,既是一個沒有生產要素的地方,也會轉化為擁有生產要素的關鍵環節。同樣道理,遠離中心城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名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距三省最近的中心城市都是七八十公里。鄰近幾個縣的人口加在一起有300多萬,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小國家。大家都處在中心城市的邊緣。有句老話叫「先下手為強」,如果能夠最先認識到這個問題,率先形成商品集散地,大名就會是這300多萬人的中心。在這里,率先創造客商雲集的條件,是從僻壤轉變為區域經濟中心的關鍵環節。因此我們說,窮鄉僻壤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打造轉化條件正是我們的工作著力點。
再看深厚文化底蘊。大名歷史上曾做過12次都城,是歷代州、府、路、道所在地,還出過許多名人,像王莽、王政君、水滸人物盧俊義等等。那麼,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不是就有發展經濟的現實優勢?還不是,文化底蘊也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方面是能夠引發我們的思古之幽情,讓我們有豐富的歷史感和自豪感。大名人一提到歷史人物就感到自豪,就是這個道理。消極方面則會禁錮我們的思維,因為歷史文化底蘊畢竟是農業文明的長期積淀,與現代文明有一定矛盾,不利於我們解放思想,不利於我們開拓創新,當然也不利於我們加快發展。所以,就有一個弘揚積極方面,摒棄消極方面的問題。即使從積極方面看,對我們今天經濟發展的有益作用也是潛在的,也存在一個潛在有益作用向現實有益作用的轉化問題。
要轉化為現實的有益作用,就必須具備一定條件,這個條件就是給歷史文化以物質載體。有了物質載體,歷史文化就不僅能說能寫,還能看能游。到了能看能游的時候,歷史文化就有了經濟價值,它的潛在優勢就變成了現實優勢。有人說舊的東西不能修,修了就不是原來的東西了。我說不對。中國的建築是磚木結構,不修哪個也傳不到今天。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東西,都是歷代修來修去才傳下來的。只要修舊如舊,保留風格,凸顯韻味就行。就大名來講,給歷史文化以物質載體,就是打造「宋府明城」。
用唯物辯證法來確定發展戰略
用唯物辯證法認識了縣情之後,接下來,我們針對這個縣情來制訂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結合大名縣是傳統農業縣的事實,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可以概括為打造四個「飯碗」。
一是通過產業化改造提升農業產業,把農業這個「泥飯碗」變成「金飯碗」。農業大縣不等於是經濟大縣。大名農業已有7000年歷史,至今還是國家級貧困縣。這說明簡單地搞農業,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把農業轉化成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讓貧窮的農業轉化成富裕的農業。用抓項目的辦法抓農業,用抓工業的辦法抓農業,而不是用抓行政的辦法抓農業,當然更不是用小農的辦法抓農業,只有這樣,我們就能搞成農業產業化,就能把農業這個泥飯碗變成金飯碗。大名目前已有五得利麵粉、名福植物油等龍頭企業,當我們有成百上千家農字頭龍頭企業時,大名的農業就會騰飛起來。
二是通過招商引資打造工業的飯碗。農業產業化只是大名人民致富的一條路子。光靠這條路子還不行。實踐證明,從過去到現在,從國內到國外,從沿海到內地,只有發展工業才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我國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地區實現工業化了,30年間也成了發達地區,而我們沒有實現工業化,還是以農業為主,所以是落後地區。招商引資實現工業化,是落後地區實現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是通過「宋府明城」的開發和建設,打造文化旅遊的飯碗。文化旅遊朝陽產業。許多地方就是靠文化旅費發展起來的。有了文化旅遊就有了就業,就有了旅遊產品的生產,就有了交通運輸業,就有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們把「宋府明城」開發建設起來,同樣能夠通過文化旅遊來解決我們自己的民生問題。這將抵得上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工業企業帶來的效果。
四是通過商業集散地的引進和建設,打造商貿流通的飯碗。在周邊各縣中,大名縣的位置最好,承東啟西,承北啟南,最具打造邊緣中心的優勢。和我們條件差不多的溫州、義烏和慶雲能辦到的事情,我們一樣能夠辦到。
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環境下,要達到經濟發展的目標,必須採取以下「四個戰略」。
一是對外開放的戰略。開放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越是貧困的地方,開放就越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
二是優化環境的戰略。對外開放的目的,就是讓外商來投資,興辦企業。要想讓外商到你這個地方投資興辦企業,不管是龍頭企業,還是工業企業、商貿企業,或者投資建設「宋府明城」,沒有好的環境人家肯定不來。人家到你這個地方來干什麼?就是要開開心心賺錢。這就需要各個地方拚命打造好的環境,用好的環境來吸引客商。環境競爭就是經濟競爭,破壞環境就是破壞大名縣的發展,維護環境就是維護大名的發展。
三是低地價的戰略。應針對大名的實際,在周邊炒高地價的時候,我們不為所動,堅持低地價,確保我們的投資窪地效應,確保我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從而確保我們的後發崛起。現在有的地方搞城建,不敢去城區,只在城郊外打轉轉,就是因為城區的地價炒高了,無法進行了。我們控制地價,就是讓城建直奔城市「中心」,大力改造城中村,讓老百姓收益,把城市建好。
四是超常規發展的戰略。在大名貧困縣,超常規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唯一出路。沿海地區原來也是落後地區,30年後成了發達地區,靠的就是超常規發展。大名縣如果按部就班的去發展去建設,或者和別人的發展速度一樣,後果就是30年後我們還是落後縣。因此,在貧窮落後的地方,要想實現科學發展,只有一條道,那就是超常規發展。
用唯物辯證法來制定操作策略和方法
有了目標和戰略,不等於能造出飯碗來,還要有實施戰略的操作策略,以及實現目標的操作方法。毛澤東曾經講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政策是生命好理解,因為政策管大事。策略為什麼是生命?策略和方法不對頭,你政策再好也實現不了,目標再好也實現不了。策略和方法是實現政策和目標的「橋」。
那麼,策略和方法是不是只有一種類型?絕對不是,而是有多種類型。有形而上學的,也有唯物辯證法的。照抄照搬那是形而上學。在別的地方有用,在你這個地方不一定有用。因為情況不同,簡單的經驗主義,按老黃歷辦事,那就是形而上學。老經驗和老黃歷可能對過去的事情有用,但對今天的事情就不一定有用。因為情況也不同。有用的策略和方法必須因地制宜,必須符合當前我們這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基於這樣的考慮,大名縣委、縣政府認為,我們今後大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有五條。
第一條,順勢而為的策略和方法。凡事都有一個勢的問題。如果我們幹事情不看勢,就好比逆水行舟,就會很費勁兒,就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就會事半功倍,就會四兩撥千斤。比如,搞城中村改造,把這個事作為城市建設的切入點,就是順勢而為。一是順了全國城市化進程的勢。經濟要發展加快城鄉統籌的步伐,必須大力改造城中村。二是順了河北省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的勢。三是順了擴大內需的勢。國家投入4萬個億擴內需,我們搞城中村改造同樣也是擴大內需。擴大鋼材的內需、擴大磚頭的內需、裝修材料的內需和傢具的內需。四是順了民意的勢。老百姓願意住好房子,住花園小區,這就是城中村改造的民意。
第二條,借力而行的策略和方法。對大名貧窮落後的縣來說,要想發展起來就要借力。越窮越要借力。借外商之力,借民間之力。吸引本地企業家辦企業、參與項目建設、參與城中村改造。所以,在經濟建設當地,在城市建設當中,要學會從借力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去分析問題,從借力的角度去制訂工作措施和辦法。
第三條,抓主要矛盾的策略和方法。不管你是縣委書記還是縣長,不管你是分管領導,也不管你是部門或鄉鎮領導,工作一大堆,鬍子眉毛一把抓不行。我們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必須學會抓大事。這是中國人的智慧,也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目前大名的主要矛盾是招商引資,是千方百計讓客商到大名興辦工業企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到大名興建商貿集散地,讓他們來解決我們的「缺」;城建上的大事就是打造「宋府明城」,就是大力度改造城中村,以弘揚我們的「有」。
第四條,集中力量克難攻堅的策略和方法。搞招商引資,商貿集散地建設,打造「宋府明城」,改造城中村,哪一項工作都不容易,都有難題要克服。但要克服這些難題,平分力量去干不行,要把優勢力量集中起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才是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今年,大名進行了幾次城市拆遷,除了順勢而為之外,就是因為我們採用了集中力量克難攻堅的策略和方法。
第五條,統籌協調的策略和方法。一個縣不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缺少哪一塊也不行,哪一塊干不好也不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特別是正副領導的配合和協調尤為重要。從事黨委工作的同志,要從政府工作的角度想一想;副職要從正職工作的角度想一想;副職也要從其他副職的角度想一想。只有這樣,我們不論處在哪個職位上,都有利於自覺地去進行統籌協調。
概況起來,我們的策略和方法就是五句話:順勢而為、借力而行、抓住重點、集中力量、統籌協調。在工作中真正做到這五句話了,我們的戰略就能很好地實施,我們的發展目標就能夠順利實現。

Ⅷ 如何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

當前農產品供給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農產品市場已由對數量的要求轉變為對品種和質量的更高要求。近年來,我縣謀求工業結構轉型,先後扶持電子信息、農機裝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尋找到承接錳、硅等傳統產業的第二支點。作為謀求農業、工業齊頭並進的秀山,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會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一、基礎夯實,產業已具雛形
我縣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縣金銀花基地已達30.1萬畝,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年出欄土雞1000萬只以上,規模西部地區最大;茶葉基地7萬畝,高端獼猴桃基地2.7萬畝,油茶基地10萬畝,均居全市第一。形成了以金銀花、土雞舉旗,茶葉、獼猴桃、油茶為骨乾的「一朵花、一隻雞、一杯茶、一盤果、一桶油」產業發展格局。加上近年來全縣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農作物良種普及率提高,名、特、優農產品逐年增加。這些都為我縣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食品加工奠定了堅實的原材料基礎。
與周邊區縣相比,我縣農產品加工業起步較早,較早就形成茶葉、腐乳等初級加工。近幾年來,我縣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農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金銀花、茶葉、土雞為支柱,豆腐乳、皮蛋、魔芋精粉、優質糧油加工等為輔助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涼茶飲料、金銀花飲片、綠原酸提取等加工體系。截至2013年底,我縣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27家,紅星中葯材、鍾靈茶業、魯渝立強等35家企業發展成長為市縣級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加工產值5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助推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二、正視問題,前路任重道遠
(一)精深加工層次較低。雖然我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很好,但總體上還存在「小、散、初」局面。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布很散,很多還是作坊式生產或單台機器加工,全縣只有1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條件進入規上企業。大部分是初級產品加工,產業鏈延伸不夠,多停留在簡單分級、簡單包裝等粗加工狀態,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對經濟效益提高及競爭力的提升產生很大的阻礙。如土雞產業,全縣從事精深加工的企業僅1家,加工量不足100萬只。
(二)載體建設特色不明。近年來,武陵山區各種園區遍地開花,為的是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形成集群發展的孵化器。但無論是我縣,還是周邊區縣,園區建設都缺乏特色,且速度較慢,形成了「園區是個筐,是個企業都往裡面裝」的發展格局,真正形成集群發展的很少。我縣雖然在梅江鎮規劃了工業園區C區發展農產品加工,但扶持政策不足,許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都直接入駐A區綜合園,集聚和集散效應未得到有效發揮。
(三)要素制約依然存在。2011年,我縣出台三大產業三年振興規劃,其中提到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但產業發展依然按部就班,進展不大,特別是離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50億元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其次,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通不及時,產品生產極易陷入盲目性,相互擠壓、過度競爭現象依然存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也不夠健全,只能為農戶提供一個簡單的交易場所,健全的信息網路體系還沒有形成。此外,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企業不願授信,加之農產品加工業季節性特點,導致融資十分困難。
(四)流通壁壘難以打破。雖然我縣物流發展較快,但仍處於起步階段。流通主體素質低、規模小,運銷能力低下,抗禦風險能力差。中介流通組織稀缺,產品吞吐能力有待加強。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沒有規模化冷鏈物流庫,農產品加工園和一些中心集鎮批發市場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加上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仍處於粗放式、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冷鏈物流發展面臨多重製約,影響了農產品的快速流通。
三、切准要害,破除發展瓶頸
(一)著力抓好規劃,打造加工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我縣特色農業分布較廣,對形成加工集群有一定影響。要形成加工集群布局必須要堅持「三靠近」原則,即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場、靠近交通網路。建議在工業園區2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中劃出部分掛牌農產品加工園,集中要素資源,作為園區主要支撐點打造,謀求做大加工集群,充分發揮標准廠房效益,幫助園區聚集人氣;或者比照工業園區運行模式和政策優惠,積極打造興隆坳農產品加工園,著力打造一個產業集群。同時,要積極鼓勵縣內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園梯度轉移,可採取廠區置換等方式解決用地問題。二是要合理分工。即不同層次的加工項目、企業之間合理分工。一般說來,小企業搞粗加工,大中型企業搞精加工。三是要形成特色。建議依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打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同時,杜絕出現盲目發展、遍地開花、重復建設的現象。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轉型支撐。依託特色農產品加工打造經濟轉型的新支撐點。其重點應該是食品加工及有區域特點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一是食品加工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加工。主食加工要在搞好傳統菜油、桐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成品熟食加工,比如清溪場鎮的豆腐乳,如能比照老乾媽模式從生產規模、營銷模式上著手打造出1個屬於秀山的熟食品牌,加工中心的集聚效應將自然形成。副食品加工包括果、菜、肉、蛋、奶、魚等「菜籃子」產品的加工。另外,近年來,各種功能食品、天然野生食品等市場旺銷,前景看好,這些都是武陵山區的優勢資源。二是以金銀花為主的特色農業加工。由於受北方金銀花排擠,南方金銀花入葯前景堪憂。銀花行業轉向飲料、食品等深加工將可以適當解決產業困局,我縣可以依託現有的涼茶加工生產線率先打造一批加工品牌,扶持1-2家行業老大,使秀山成為南方金銀花的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其次,我縣茶葉有著久遠的歷史,但目前只有鍾靈茶廠等幾家企業擁有小型生產線,做大茶葉加工產業要依託本土茶廠,繼續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此外,土雞、油茶等特色產業近年來都得到長足發展,但其相對應的深加工產業都還未形成氣候。
(三)集中要素資源,打造產業龍頭。一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要因勢利導地鼓勵農村能人、大戶獨資或聯戶合資興辦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項目,拉長農業產業鏈;要積極引進外資興辦加工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新建、改造和嫁接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鼓勵和爭取更多的大企業在我縣投資興辦加工項目。二是努力扶持加工企業。建議出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意見,著力扶持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重點新項目落地秀山,每年拿出部分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拔等形式扶持重點扶持有市場前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三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採用高新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競爭力。此外,要積極利用校地合作優勢,研究新技術、新產品,採用現代食品工程工藝技術,並在各大高校建立後備人才資源庫,加強人才的儲備力度。加強農產品加工的科學化管理,努力走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道路。
(四)突破流通壁壘,打造集散中心。武陵山區是典型的農業地區,擁有眾多的特色農產品,受地理條件影響,如果沒有完善的流通體系,要把它們推向市場,是非常困難的。一要擴展流通渠道。構建良好的特色農產品市場流通平台,可以極大地節約流通成本,減少流通時間,對於武陵山區特色農業的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來,我縣物流銷售網路已初步形成規模,以物流園區為中心搶占武陵山區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有利於強化農產品加工的行業集聚和集散效應。可以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為農產品的流通搭建信息平台,及時、准確地向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提供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二要發展冷鏈物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政府、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聯動體系,依託物流園區,以加工企業為核心,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發展區域內農產品短途冷鏈物流體系;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跨區域的農產品長途冷鏈物流體系。三要鼓勵我縣農業龍頭企業跨區縣對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兼並與收購,對兼並收購成功的企業給予一定物質獎勵,使得因地區分割而導致的惡性競爭內部化。
(本文來自六樓微論壇第3期 指導:向東木,組長:趙小波,執筆:肖鄧)

Ⅸ 如何抓好縣域工業經濟

當前,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說明中國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中國原有的自然經濟,落後的生產力以及受其他國家壓迫的國情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遺留留了不少的問題。盡管中國經濟發展快速,但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不少負面影響,比如環境污染和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因此,我們一直在探尋符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那麼,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存在什麼問題呢?中國乃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在製造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亦被譽為「世界工廠」。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生產密集型的製造業,依賴於便宜的勞動力和便宜的資源環境這一優勢。但這對中國卻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中國一直以低廉的價格為外國人提供商品,提供服務,同樣的付出,中國的勞動人民卻只能得到很少的回報,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同時,我們還受「貿易保護」的壓制,「反傾銷」等矛頭直指中國,致使中國處於為人家提供廉價商品還要遭受人家打擊這一尷尬境地。另一方面,隨經濟發展,中國勞動力低廉這一優勢也將越來越不明顯,發達國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往我國的轉移也對我國的環境和資源造成極大的污染和消耗,這種發展模式是無法持續的。此外,加工製造是產業鏈的底端,發達國家掌握了創意·營銷等高利潤環節,我國就如受資本家剝削的工人,一直在為他人創造財富。長此以往,我們就會失去與別人競爭的資本。促使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出口。在中國,由於過去我國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國民儲蓄較高,消費需求不旺,所以我國經濟依靠消費拉動並不明顯。加上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實行出口創匯,引進外資的戰略,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0%以上,經濟增長依靠外貿的比重很大,導致我們放棄了中國這個最有潛力的市場,同時,我國基於戰略的考慮,大力進行政府導向型投資,創造市場需求,拉動國家經濟增長,使國家經濟形成了出口依賴型與投資拉動型並存的模式。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中國國民購買力明顯增強,加上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紛紛覬覦中國這塊市場。對於中國自己來說,更應該開拓自己的市場,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同時,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很多情況下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資源利用效率低這種發展是不可能長期帶來效益的,作為一個大國,我們是不甘心如此的,加上中國改革開放至現在的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我們有能力去實現一個產業的轉型,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使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那麼,我們該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呢?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實現三個轉變,一個方針,三個轉變:一是轉變以投資、出口拉動,轉為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二是由主要以第一、第二產業拉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三是由主要以消耗物質資源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一個方針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傳統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首先,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仍會存在,因此,中國不應放棄世界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但我們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出賣技術而不是勞動力。只有讓我們的競爭優勢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讓保證我們的地位,從而使我們把握主動權,提高企業員工待遇。當然,企業也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一批「有技術含量的」人才。主要有: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要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努力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界限,通過聯合投資、聯合生產以及專業化分工協作等手段來發展規模經濟,提高規模效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長企業提高投入產出比的內在動力,使企業自覺地加強管理,在現有企業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使實現集約型增長的有效手段;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加大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的貢獻。體制轉變: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建立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企業住房制度建設;健全規范社會中介機構,提高綜合管理水平,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基礎條件,要充分吸收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結合國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提高。另外,我們應該在創意設計環節下功夫。一個產品的利潤多產於這個環節,因此我們要鼓勵自主創新,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還有,我國應當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繁榮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它吸納就業的容量極大且知識含量高等優勢促使它廣為推崇。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絕對不可以放過如此好的一個機會。現代服務業急需一批有知識內涵的主力軍,因此我們要加大教育投資,把握好這個機遇。我國依然是農業大國,農業佔了人口的絕大多數。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收入出現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其中一個重大方面就是城市和農村的差距。農村缺少工作崗位以至於大量勞動力剩餘,農村醫療,教育等也明顯比城鎮差,因此重視農業問題和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民生活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要按照中央確定的「三農」工作具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把改善農村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三農」工作。要牢牢把握「三農」這個基本立足點,牢牢把握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這個重要著力點,牢牢把握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這個戰略著眼點,牢牢把握城鄉改革聯動這個關鍵切入點,周密部署扎實推進。要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積極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往高科技效率高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拉動消費。我國還應當調整好分配結構,縮小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久治安的重要保證。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深化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保持社會穩定,順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於鼓舞國人消費,提高國人的消費水平,拉動內需,減小我國產業對外需的過度依賴。中國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其他國家覬覦的市場,我們自己又怎能放過?經濟制度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遠不只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改革中許多問題都極其棘手,正如壟斷行業的改革等等,都面臨極大的阻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目標,應該從單純的追求GDP增長轉向提高國民社會福利水平。這一目標並不否認促進GDP增長的必要性,因為一國GDP的增長是提高國民社會福利水平的主要途徑。然而,我們在追求GDP增長的同時,必須考慮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否則就會陷入只有經濟增長,沒有經濟發展的怪圈。國民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最終需要反映為個人收入的增加和社會財富的增加。除了收入和財富的增加,國民社會福利水平的高低還取決於良好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等等。所以我們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立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它需要政策的保障也需要有明確的綱領,牢牢把握發展方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強大,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閱讀全文

與農業大縣如何抓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4L樹脂護板多少錢 瀏覽:670
寶馬7鼻子怎麼打開 瀏覽:988
賓士藍牌房車有哪些 瀏覽:789
齊魯工業大學的輕化工程在哪個校區 瀏覽:631
賓士四缸多少錢一台 瀏覽:542
為什麼工業區裡面工廠不讓鎖門 瀏覽:774
如何自製汽車防撞器 瀏覽:539
汽車哪裡可以看出是幾檔 瀏覽:23
沒有工業污染怎麼辦 瀏覽:735
南寧到天峨汽車要多久 瀏覽:765
奧迪5怎麼樣質量好嗎 瀏覽:248
寶馬車如何連接屏幕 瀏覽:73
賓士倒車雷達松動了怎麼辦 瀏覽:873
西北農林和河北工業大學哪個好 瀏覽:141
徐州汽車雷達哪裡可以定做 瀏覽:447
途觀r和寶馬x4哪個好 瀏覽:804
哈密的工業有哪些 瀏覽:47
濰坊電動汽車在哪裡 瀏覽:364
汽車加什麼 瀏覽:986
貴州賓士gla二手車多少錢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