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照巨峰鎮的介紹
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是省政府命名表彰的「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和「百新工程試點鎮」。該鎮地處兩省四縣交界處,兗石鐵路、341省道、222省道和青趙公路、巨碑公路穿越境內,設有巨峰火車站,貨運暢通,交通便捷。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轄90個行政村,2.3萬戶,7.8萬口人,經濟園林5.1萬畝,其中茶園3.8萬畝,桑園8000畝。
②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日照嵐山區的情況
一、嵐山概況
行政區劃:嵐山地處魯東南,東臨黃海,西鄰莒南縣、莒縣,北連日照市東港區,南接江蘇省贛榆縣,轄嵐山頭街道、安東衛街道、虎山鎮、碑廓鎮、黃墩鎮、後村鎮、高興鎮、巨峰鎮、前三島鄉9個鄉鎮(街道),417個行政村。海岸線總長25公里,總面積759平方公里,人口41.36萬,其中城市人口7萬。
組織機構:1993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在嵐山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了嵐山工委、辦事處,獨立行使區縣級管理職能。2004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嵐山區。
歷史文化:境內安東衛,設立於明朝洪武年間(1384年),時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系海防重鎮、著名商埠。
區位交通:擁有嵐山港、嵐山漁港兩個一類開放口岸,口岸涉外查驗機構健全;204國道和342、222省道及同三高速公路、沿海公路縱橫境內;坪嵐鐵路匯入日照——西安線,可直達荷蘭鹿特丹港。
旅遊資源:沿海沙灘廣闊細軟,海水潔凈無污染,氣候溫暖濕潤,前三島、阿掖山、磴山、海上碑、劉墉祖居、聖公山、甲子山等風景名勝眾多,是旅遊、度假、療養的勝地。
二、經濟發展情況
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1億元,比2003年(下同)增長34.3%;地方財政收入7743萬元(境內財政收入為16.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59.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5.2億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3976元,增長10.8%。
招商引資與臨港產業發展
自2001年以來,全區共引進項目582個,到位區外資金34.06億元。
2004年,全區引進項目84個,落實項目總投資41億元,合同利用區外資金402.3億元,當年到位資金18.96億元。
嵐山經濟開發區累計完成基礎配套建設投資4500萬元,2平方公里起步區路網建設和水、電、通訊等「七通一平」工作已經完成,目前入園項目已達到24個,其中投產項目8個。
嵐山港北工業區已經完成100平方公里規劃區的設計和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是日照市大型臨港工業項目的集中落戶區域。日照鋼鐵公司計劃總投資200億元,年產H型鋼500萬噸,現已形成150萬噸生產能力,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黃海糧油公司已形成日加工2000噸的生產能力;嵐山港是江北重要木材進口口岸,去年共進口木材65萬方;液體化工儲運、加工能力不斷擴展,現已有1個五萬噸級、2個5000噸級液化泊位,儲存加工能力達50餘萬方。全區已初步培育了冶金、液體化工、糧油加工、木材儲運加工、海產品精深加工五大臨港工業體系。
民營經濟
2004年,全區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4704戶,私營企業490家,其中產值或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家、過500萬元的28家,完成總產值91.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1.8億元,利潤4.3億元,利稅5.54億元。民營經濟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98%,從業人員佔全區就業人員的86%。嵐山兩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民營經濟先進縣(區);是全省首批資本運營聯系縣,擁有海外上市公司1家。
全區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8家是民營企業。三木公司、昌華公司、魯聖公司、雪青茶廠等成為全國、全省同行業有一定影響的龍頭企業。
2004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產值80億元、利稅4.15億元、利潤2.18億元,分別增長145.8%、87%和28%;其中有25家企業銷售收入過千萬元(9家過億元、2家過20億元)。工業用電量5.13萬千瓦時,增長318%。
對外經貿
全區現有「三資」企業48家,其中自營出口過百萬美元的企業12家,過兩千萬美元的企業2家,18家生產性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1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6家通過了美國HACCP注冊、4家通過了俄羅斯SGS認證、3家通過了歐盟注冊。在美國、俄羅斯、越南等設立海外企業8家,其中6家投入運營,三木——寶樂境內外一體化經營模式在全省推廣。與20多個國家(地區)的外商和駐外辦事機構建立了經常聯系。2004年,嵐山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對外經貿工作先進區縣。
2004年,實際外商投資3217萬美元、增長100.6%,合同外商投資5693萬美元、增長64.3%,有5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嵐山。
海洋經濟
2004年,水產品產量23.02萬噸,水產業產值40億元;在全省漁業經濟綜合考評中,嵐山名列區縣第八,嵐山頭街道名列鄉鎮第一。
現有各類漁船1909艘,總馬力12.7萬,其中185馬力以上漁輪268艘。
淺海適養水域50萬畝,灘塗養殖2.3萬畝;紫菜養殖3000畝;蝦池綜合利用3200畝。主要養殖品種有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和梭子蟹、櫛孔扇貝、美國紅魚等。
有水產冷藏加工企業131家,正在積極實施轉軌變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加工基地、魷魚加工基地和北方最大的海米、繩網加工基地。
安東衛海貨城佔地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中華之最」。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安東衛海貨節。2004年交易額16億元。嵐山鮮活水產城佔地80畝,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菜籃子工程定點市場。
特色農業
全區有耕地面積38.58萬畝,人均0.92畝。以菜、茶、桑為主的經濟園林種植面積19.4萬畝。其中,茶園面積6.8萬畝,是江北最大綠茶生產基地。巨峰鎮有「江北綠茶第一鎮」的美譽,已連續舉辦了兩屆「冬茶節」,後村鎮被譽為「江北綠茶之鄉」。蔬菜面積4.2萬畝,以大棚蔬菜為主的保護地栽培面積2萬畝,碑廓鎮「綉針河」牌無公害蔬菜暢銷全國,建有農業科技示範園1處。桑園面積2.2萬畝;日本板栗種植面積6.1萬畝。糧經比例為4.8:5.2。
全區現有各類畜牧業養殖小區60多處,規模養殖大戶2421家,奶牛場(戶)10處,畜牧業產品商品率達到83%。現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78家。
黃墩鎮2002年被命名為全國綠化百佳鄉鎮,2004年被省定為生態建設示範鄉鎮。
城市建設
嵐山城市性質:日照市南部的城市副中心,臨海工業產業帶的樞紐和服務基地,生態環境優良的旅遊型中等海港城市。城市布局為一環六區,規劃區總面積85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化水平已達到45%,正在加快建成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工業新城區。
全區現有萬噸水廠2處;110千伏輸變電站2處,220千伏輸變電站1處;建成城區道路21條,135公里,城區路網基本形成。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52000門;公共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海濱旅遊度假區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嵐山港擁有生產泊位6個,在建5萬噸泊位2個,5千噸級、1萬噸級化工泊位各1個,貨場55萬平方米。2004年嵐山港吞吐量1070萬噸。2004年,北港區10萬噸級油碼頭完成投資4.5億元,占總工程量的24.3%;化工碼頭擴建及貨場回填工程完成投資1.35億元,已投入試運營。
三、社會事業
嵐山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現有高中2處,其中日照一中嵐山分校為省級規范化學校;市級醫院1處,鄉鎮醫院7處。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2004年,在村村通有線電視的基礎上,重點實施了農村「三通」(村村通油路、通客車、通自來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普及、全民健身等十四項「為民工程」。
四、黨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
在全區黨員幹部中深入開展了「兩個心系」(心系嵐山發展,心系嵐山百姓)學習教育活動,提高了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村居幹部中開展了「雙學雙爭」(學《嵐山村級工作手冊》、學《嵐山村居幹部守則》、爭當發展穩定帶頭人、爭當群眾貼心人)活動,提高了基層組織在新形勢下的執政能力。童海路黨委被中組部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民營企業黨建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了全市第一個民營企業黨委——三木集團黨委。
精神文明建設:有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童海路、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建行嵐山支行等。
③ 日照這幾年的變化
日照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建立地級市15年的發展,日照已成為黃海岸邊一顆閃亮的明珠,躋入山東半島都市群行列。
經濟實力迅速壯大。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已達到31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78年增長17.4倍,年均遞增1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74億元,增長了3.8倍,年均遞增6.5%;第二產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了76.6倍,年均遞增19%;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3億元,增長了35.4倍,年均遞增15.5%。人均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256元增加到2003年的11211元,年均遞增11.4%。
進入八十年代,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後,國家明確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取得長足發展。2003年,全市非公有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經濟佔10.9%、集體經濟佔7.1%、股份合作及股份制經濟佔55.7%,外商及港澳台經濟佔2.5%;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其它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為15.2%、42.0 %、11.1%和1.0 %。2003年全市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發展到31517戶;私營企業發展到3763戶;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0.45萬人。
工農業生產闊步前進,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市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生產條件顯著改善,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產品供應大幅度增加,由以種植業為主,發展成為多業並舉全面發展的局面。2003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4.2萬噸,比1949、1978年分別增長1.3倍、14.5%,油料總產量達19.56萬噸,比1949、1978、1989年分別增長7.3倍、1.9倍、17.7%,水產品產量達53.4萬噸,比1949、1978、1989年分別增長69.3倍、11.3倍、5.5倍,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了180.89萬千瓦。
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在抓好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茶葉、水果、蔬菜、蠶繭、煙葉等經濟作物,取得了豐碩成果。南茶北移在日照獲得成功,日照綠茶成為地方名產、特產,2003年全市茶葉產量已達2460噸,比1993年增長3.4倍,成為我市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水果經過多年來的快速發展,2003年總產量達到了20.79萬噸,比1949、1978、1989年分別增長128.9倍、1.7倍、18.7%。蔬菜生產近幾年來得到長足發展,2003年蔬菜產量達139.36萬噸,比1993年增長1.4倍。成為全省重要的蠶繭和煙葉生產基地,2003年產量分別達到9212噸和1.15萬噸。
多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工業帶動和工業強市戰略,以招商引資膨脹工業規模,以技術改造優化現有工業,大力培植關聯度高、競爭力強的產業鏈,已形成了以冶金、糧油加工、液體化工、木製品加工、漿紙、能源為主的六大臨港支柱產業,工業產品結構得到優化,出口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消費產品產量快速增長。2003年,全市工業完成總產值382.84億元,全部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3.6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6.5%,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78年增長81.2倍,比1989年增長13.2倍,年均分別增長19.3%和20.9%。
投資規模日益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建國55年來,特別在日照升格為地級市後,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得到迅速擴大。建國初期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很小,1949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僅有百萬元。1989年日照升格為地級市後,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深化經營城市理念,大力改善投資軟硬體環境,積極引進內資、外資,啟動和激活民間投資,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投資總量增加,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以25.6%的速度遞增,到2003年達到了131.24億元,1989-2003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89.84億元。
交通設施水平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增強。2003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406公里,是1993年的1.9倍,其中國道209.4公里,是1993年的1.4倍,省道433.4公里,是1993年的1.5倍。高速公路從無到有,日東高速、同三高速貫穿我市,通車里程達到139.6公里。港口建設成就顯著。我市成功的組建了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推進了港口資源和市內外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2003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4506.5萬噸,是1993年的3.2倍,港口集裝箱運量9.62萬標箱。郵政、通信、電力事業快速發展。2003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0.96億元,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36億元。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2003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49.77平方公里,自來水供水總量5390萬立方米,集中供熱面積539萬平方米,比1993年增長77倍,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892公頃,城市公共綠地面積609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平方米。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成就輝煌。建立地級市以來,我市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強化基礎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大學科技園建設,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高等院校5所,高等院校在校學生2.5萬人;普通中學157所,在校學生21萬人,小學576所,在校學生18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科技事業蓬勃發展。隨著科技體制的深入改革,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2003年申請專利146項,比1998年增長94.7%;科技成果102項,比1998年增長37.8%;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1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6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38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45項。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城鄉文化生活進一步活躍。200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3個,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3個,廣播電台1座,轉播電台2座,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89.07%,電視人口覆蓋率93%,比1993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衛生機構和衛生隊伍不斷擴大。2003年全市共有衛生醫療機構344個,比1978、1989年分別增長2.8倍、97.7%;醫院病床5387張,比1978、1989年分別增長1.7倍、98.1%;衛生技術人員6793人,比1978、1989年分別增長1.8倍、67.9%。體育事業取得新成就。2003年末全市有業余體育運動學校4所,在校學生365人,專職體育教練31人;全年共獲得省級以上體育比賽獎牌80枚(金牌36枚,銀牌17枚,銅牌27枚),其中,全國性比賽13枚,全省性比賽67枚。
建國55年來,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對日照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建立地級日照市15年來,全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迅速擴大,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建立地級市以來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9.84億元,其中2003年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31.24億元,為我市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大投入促進大發展
投資成為促進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全市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投資規模日益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建國55年來,日照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有了長足發展,為日照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建設領域抓住機遇,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得以迅速發展,建設規模日益擴大。55年來,全社會投資由1949年的100萬元,增長到2003年的131.24億元,1989年以來年均增長25.6%,增幅超過同期GDP11.2個百分點,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工業投入成效顯著。建國初期,全市僅有幾處小型工業企業和部分手工業,年工業總產值僅為500萬元。通過55年來的投資建設,全市工業總產值2003年已達382.84億元,是1989年的14.3倍。55年來,我市化工、紡織、機械製造、造紙等很多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特別是建市以來發展起來的鋼鐵、漿紙、電力、糧油加工、木製品加工等行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的支柱產業。到2003年底,全市基本形成了門類較齊全、技術裝備先進的比較完整的地方工業體系。2003年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36.95億元,是1989年全社會投資的6.8倍。工業的高投入保證了工業的高增長,2003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1989年的19.4%提高到2003年的36.5%。
投資主體日趨多元。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對外開放政策,利用外資從無到有,取得了長足發展。2003年,全市國有經濟完成投資57.44億元,外商港澳台完成18.86億元,個體私營完成5.48億元,其他各種經濟類型完成21.94億元。各種投資主體形成了全市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資新格局。政府投資在城建、道路、環境等基礎設施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外商投資已成為我市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的主力;個體私營經濟投資規模雖不大,但逐漸成為全市民營經濟崛起的生力軍。
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我市的房地產開發活動起步於80年代,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近年來,投資發展迅猛,至2003年底全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已超過80家。2003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17億,其中住宅投入達9.03億元,經營收入達9.51億元,我市房地產業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在工業投資領域,一批高新技術項目落戶日照,將改變傳統產業結構,加速工業化步伐,伴隨一批企業的巨資投入,一個新興的沿海港口城市正在崛起。
大手筆帶來大變化
建國55年來,我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抓住機遇,加大投資力度,使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近年來,我市繼續加大投入,加快城鄉環境建設步伐。特別是建市以來,修建了北京路、山東路、沿海路、德州路、臨沂路、迎賓路、山海路等大量城市道路,並對老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市容市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現代化城市的輪廓初步形成。新建、改建銀河公園、萬平口生態公園、森林公園、人民廣場等多處設施,營造了城鄉綠色生態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投資環境,美化了人民生活。住宅建設不斷加強,城市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由1993年的12.9平方米增至2003年的20.5平方米。
城鄉公路四通八達。建國以來,我市加大公路建設力度,到2003年底,新建高速公路139.6公里,一級公路31公里,二級公路1021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2406公里。各級政府積極拓寬、改造鎮村公路,把城市和鎮村連在一起。隨著日東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國道省道建成改道以及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建設,我市將形成四通八達、便捷暢通的公路網路,為日照發展增添更多的機遇和空間。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建市以來,大學經濟成績顯著,普通高校從無到有,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數達2.5萬人。隨著一佳合作學校、日照實驗高中等相繼建成,我市普通中學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由建國初期的幾處發展到2003年的157處,在校生數由1989年的13.39萬人增到2003年的21.09萬人,2003年,全市教育完成投資11.57億元;衛生事業蒸蒸日上,2003年全市有醫療機構344處,病床床位達到5387張,市人民醫院、中醫院擴建和即將建成的衛生防疫大樓將大大改善我市的醫療條件;體育事業上,體育場、館修建一新,一些國內、國際賽事相繼在我市舉行;有線電視網遍布城鄉,寬頻網路建設初具規模。各項社會事業蓬勃興起,大大提高了我市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
鐵路、港口建設成就斐然。建市以來,日照的交通事業建設步伐加快,迅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2003年,交通、運輸業完成投資達21億元,是1989年全社會投資的3.9倍。修建並改造了復線兗石鐵路,修建了膠新鐵路日照段;港口建設連上新台階,不斷發展壯大,全市新建、擴建了日照、嵐山兩大港口,到2003年底擁有泊位39個,其中萬噸級20個。200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達4506.5萬噸,是1989年的5倍。
園區顯現龍頭效應。建市以來,我市園區建設成就明顯,開發區投資項目多、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投產快,外向型經濟增長迅猛,尤其是日照經濟開發區、日照高科技工業園、嵐山開發區等園區投入大、發展快,有力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④ 巨峰鎮的鄉鎮簡介
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是省政府命名表彰的「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和「百新工程試點鎮」。巨峰鎮地處兩省四縣交界處,兗石鐵路、341省道、222省道和青趙公路、巨碑公路穿越境內,設有巨峰火車站,貨運暢通,交通便捷。轄92個行政村,2.3萬戶,7.7萬人。總面積165平方公里,經濟園林5.1萬畝,其中茶園3萬畝,桑園8250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8.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4.7億元,糧食總產6.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6元。
⑤ 曰照第一面積大鎮
摘要 濤雒鎮,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地處日照、嵐山兩個國家一類開放港口中間,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的故鄉,該鎮是一個水產業、農業、工業、旅遊、商貿、鹽業齊全的中心鎮。境內擁有千萬噸級碼頭(阜新碼頭),是日照市有名的實力派重鎮。
⑥ 巨峰鎮的經濟狀況
巨峰鎮是日照市最著名的「生態農業旅遊基地」,鎮西部的幽兒崮山雄偉險峻、四季常青,相傳為孔子老師項橐的出生地;東南的磴山泉清竹韻、溪轉峰迴;西部的北垛山「青山萬重如城廓,綠樹千叢護法王」;西北部的北垛山林秀泉清,雲霧繚繞;北部群山曾有「小蓬萊」之稱,留有朝元觀、朝陽洞兩處遺址。每逢節假日,前來觀光、休閑的遊客絡繹不絕。巨峰綠茶具有歷史久、規模大、內質好、無公害四大優勢,及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等鮮明特點,聞名遐邇。近幾年來,巨峰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茶葉這個優勢產業,狠抓科技,強化管理提高質量,拓寬市場,逐步在全鎮形成了產業化經營。2001年綠茶總產達到1300噸,總收入 80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增收1200元。其中大棚茶產銷兩旺,平均每公斤價格600元,棚均收入1萬元。
⑦ 巨峰鎮的產業特色
該鎮注重規模開發,產業化經營。積極引進了福鼎大白毫、龍井43號等優質無性苗和茶籽,發展優質茶園1萬畝,重點推廣了冬季茶園覆膜技術,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冬茶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並建起了一條「百里綠茶走廊」。先後吸引中外資金2000多萬元,建成了兗礦逢春茶廠、日照大東保健茶廠、天潤茶廠、日照市御青茶葉有限公司、薄家口茶廠等10多家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嚴格按照有機食品標准進行管理、加工、包裝和貯藏,每一個步驟都實現無污染、無毒化,使巨峰綠茶真正成為無公害、有機食品,現已通過了國際有機食品認證機構(ECOCERT)的鑒定,獲得了出口歐盟的通行證。開發出「北垛春」、「天潤綠」、「百滿」、「御青」、「聖青」、「逢春」、「薄家口」等10多隻名牌綠茶。其中「北垛春」牌高檔大棚茶,填補了冬季無鮮茶的國內空白,獲首屆「覺農杯」茶葉質量評比金獎,被北京「老舍茶館」指定為品茶用茶;「逢春」牌綠茶被國際風箏博覽會指定為專用產品;「巨峰春毫」牌綠茶在「中茶杯」評選活動中獲銀獎;韓國大東茶廠生產的「港城翠眉」牌綠茶獲99』中國國際農產品博覽會金獎。目前,巨峰綠茶暢銷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並遠銷韓國、日本等地。
養殖生產是該鎮又主導產業,按照「集約化、企業化、優良化」的要求,突出抓了規模養殖、畜禽良種引進和繁殖、科技推廣三個重點。狠抓了養殖大戶和專業村的培植,大力發展外向型、創匯型養殖業。構築起了「龍頭+基地」的養殖產業化格局,形成了「百萬只蛋雞養殖基地」和「百萬只肉食雞養殖基地」。全鎮養殖小區已發展到52個,培植養殖專業大戶86個,規模飼養占總量的60%以上。
金港工業園
日照市金港工業園位於嵐山區巨峰鎮,222省道與341省道交匯處、兗石鐵路與鎮駐地匯集點,園址距離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5公里,距離日竹高速公路出入口1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區位條件良好。
金港工業園緊鄰巨峰鎮駐地,用地范圍為222省道以東、341省道以北、嵐山區唯一的鐵路貨運編組站巨峰站以南,青趙公路從中間穿過,工業園用地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1.8公里,規劃總用地面積4.1平方公里。現狀地勢平坦,地形地質條件較好,用地內有3處村莊,日照水庫灌溉渠和一處小河在用地中間南北向流過,園區地勢海拔高度在17.0米27.0之間,地下水資源豐富。
⑧ 巨峰鎮的招商引資
一是招來商家拓銷路。通過發展茶葉經紀人隊伍、組織茶業企業參加各地舉辦的茶博會、成功舉辦中國·日照冬茶節,提高了巨峰綠茶的知名度,廣交了茶屆友人,使巨峰綠茶以優良的品質、良好的信譽贏得了客商的信賴。目前,巨峰綠茶已與日照市區各大茶莊及臨沂、濟南、濰坊、淄博、青島等地客商建立了穩定的購銷關系。部分茶業加工企業還依託外地客商,在各地設立了茶葉直銷點,降低了周轉成本,保證了茶葉質量。二是引來資金建龍頭。積極招引日照港集團、廣益批發部等知名企業到巨峰開辦茶葉加工廠,先後建成了投資近4000萬元的碧波茶葉有限公司、投資150餘萬元的天潤茶廠、投資200餘萬元的薄家口茶廠,以及聖谷春茶廠、齊魯春茶廠的等,2006年春又有天德茶廠等兩家茶廠開工建設。持續投向巨峰茶業產業的外資,特別是隨著茶葉加工龍頭企業的興建,提高了巨峰綠茶的生產標准,解決了茶葉銷售難題,使茶農收入穩步增長。
三是與高校聯智促科技興茶。積極與山東農業大學進行對接,承擔了山農大教學基地的任務,特別是山農大丁肇堂博士投資興建凱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後,積極研發茶葉生產、加工的新技術,並及時推廣應用於茶葉生產,探索了校農聯合、企農聯合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模式。
招商引資聯智戰略的實施,帶動了巨峰茶業這一優勢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目前該鎮已有茶園3.7萬畝,年產干茶總量佔全區的68%、全市的49%,僅此一項,人均增收2210元。
⑨ 日照巨峰鎮的鄉鎮生產
巨峰鎮橡膠廠現有職工900人,專業技術人員26人,全廠固定資產已達3500萬元。全年實現產值8000多萬元,利稅達600萬元。企業多次被評為省、市級重合同、守信譽、信得過單位,被團省委授予省級「青年文明號」。該廠相繼投入技改資金1580萬元,引進各類先進生產設備200多台套,形成有6個品種、34種規格產品的規模企業,生產的「神牛」系列產品暢銷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供不應求。全年內外胎銷售量達2000萬條,占華北市場銷售總量的40%以上。該廠投資1500萬元,擴大廠房面積3萬平方米,建廠房8300平方米,工程完工後,內、外胎生產線將達到12條,可日產內胎10萬條,外胎3萬條,企業佔地面積和生產規模均比原先翻了一番。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利稅過千萬元。
⑩ 巨峰鎮是日照綠茶的主產地不,有茶葉市場嗎!
日照市東港區,是山東省第一家進行日照綠茶產業化綜合開發的大型茶場。茶葉大鎮巨峰鎮是種植面積最大、發展最好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