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公立中學
較好的星海
西交大蘇州附中
稍微差一點的星港,園區十中,園區一中。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
學校佔地面積1646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6287萬平方米,環境優美、設施精良,擁有高標准實驗室18個和百兆光纖接入校園網。學校總建設規模
為初中12軌36個教學班,現有在籍學生近580人,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等優秀骨幹教師21名,佔41.2%。學校秉承星海教育「人人成
功、人人成星」的辦學理想,以「融合、致遠」為校訓,以「國際化視野、精品化管理、創新型人才」為辦學理念,深入打造厚德載物的明德校園、智慧高效的啟智
校園、近思切問的學習校園、和諧共生的樂群校園、綠色陽光的尚美校園和多元融合的國際化校園。
星海實驗學校坐落在園區星都街18號,2005年9月經園區工委、管委會蘇園工
[2005]121號文件批准成立,是依託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優質教育資源,以現代化標准建設的新型初中學校。2007年6月,被江蘇省教育廳蘇教法
[2007]4號文件批准為符合「四獨立」 要求改制學校。
學校注重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努力創辦與國際教育接軌的一流學校。已與加拿大維多利亞中學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
韓國華山中學校、丹麥藍山學校等締結了友好合作協議,廣泛開展師生互派中短期修學、課題研究等教育交流活動。自2007年,每年從九年級優秀畢業生中選拔
學生赴新加坡深造。
學校以「智慧高效管理,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構建短時高效課堂;大力豐富校園生活,嚴格執行「三項規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雖辦學時間不長,卻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畢業班教學質量連續三年在蘇州市區(含園區、新區)保持領先;以未來工程師教育、機器人教育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教育,
以雙語教育為依託的國際交流,以心理健康活動類課程為抓手的陽光教育,以「百家講壇」、「快樂大轉盤」為亮點的綜合實踐活動成績斐然。「健康、陽光、快
樂、會學習、懂禮儀、能創新、有潛質,具有廣闊視野、多文化溝通能力」逐漸成為星海實驗學子的共同形象特質。一大批和諧發展、特長鮮明的學生脫穎而出
校學生會主席朱謝聯同學獲2007年蘇州市中考狀元。2008年屠青誠同學蟬聯蘇州市中考狀元。凌軒哲同學獲得2007年RJC機器人世界盃
中國賽區選拔賽中學組全國冠軍。在08年全國化學競賽和CCTV全國中學生希望英語大賽蘇州賽區比賽中,三名同學獲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四位同學獲英語大
賽前三等獎,其中薛天韻同學名列初中組第一名,獲獎數量都居蘇州市之冠。曹敏同學蟬聯兩年蘇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鐵餅冠軍。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
今,在市級以上學生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及學科綜合競賽中,學校共獲獎224人次。
憶往昔,碩果累累,展未來,豪情滿懷。全體星海實驗學校的師生將不斷追求品味,追求理想、追求卓越,創造更美的未來。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是園區管委會直屬公辦全日制高中,學校於2004年9月開始辦學,2009年9月初高中分設,2010
年5月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簽署合作共建協議,推動高校資源與地方基礎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西安交通大學是
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
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和
「985」工程建設,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00年4月,國務院將原西安醫科大學、原陝西財經學院並入原西安交通大學組
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特色之一:小班教育
學校堅持「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學思結合,講究師生互動,普遍開展學案導學研究,使優秀生拔尖、
特長生發展、薄弱生提高,讓每一位學生在思想上進步,學業上發展,目標上超越,打造精緻高效的教育品牌。2011年學校繼續實行小班化教學。每班學生不超
過36人。小班化讓每一位教師給予學生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學生更深層次的期待與信任,給予學生細致的關心和幫助。
特色之二:導師引領
學校依託小班化,引入導師制,實踐「親情化教育、零距離溝通」的學生成長導師制管理,努力探索「教師人人做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的教育之路,學校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能夠成為學生學業輔導者、生活指導者、感情交流者、人生規劃者,保證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特色之三:自主發展
學校努力搭建平台,讓學生自主競選學生幹部、創建學生活動室、開展慈善活動、表彰優秀導師、策劃主題班
會、成立學生社團、排練文藝節目、開辦學生講台、開展研究性學習、走進社區宣傳等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張揚學生個性,活躍校園生活,也極大地
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搭建平台。
特色之四:藝體特長
學校形成以「優化課程、激發興趣;發掘個性、因材施教;加強投入、師資優先;強調基礎、素描為本」的方
法,強調「文化專業齊頭並重」的理念,實現高三美術學生參加高考,專業省統考本科通過率連續五年100%,專業加文化高校本科錄取率連續五年100%的
「雙百」好成績。學校體育特長生也均每年100%錄取本科學校。
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在蘇州工業園區最繁華地段,蘇嘉杭高速公路與中新路交會西側一片開闊的熱土上,一所由園區政府傾力打造的、全新的現代化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園區星港學校即將誕生。今年9月,「星港」將張開懷抱,迎接首批學子的到來。
伴隨著園區10年輝煌的發展,一批園區名校茁壯成長,建設中的「星港」則努力站在更新更高的起點上,凸現優勢、特色,構築更亮的服務品牌,力爭成為園區教育資源的新名片。
將近一年的學校籌建過程,也是星港決策層立學校之本、塑學校之魂的運籌過程。以曲虹校長為核心的星港決策者們,面對
著這一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滿懷對教育的無限熱忱,建設性地確立了「以人為本,以德為校,讓每個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有理想、有教養、會
學習、善進取」的培養目標。
星港的決策者們深知質量為立校之本,承諾對每一位學生實施高品位、高起點的素質教育。要高質量辦學,就必須擁有一支
理念先進、掌握最新學科知識、教學藝術精湛、素質一流的師資。為此,星港學校籌建伊始,就廣泛發布招聘信息,並參加了園區湖東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
2005年春季人才交流大會,面向全國招聘教育精英。
信息一經發布,應聘者雲集,出現了千人競聘的盛況。這些應聘者中,有特級教師、名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和教壇新秀,
一張張臉龐充滿了對投身園區教育事業的渴望和期盼,一份份應聘材料富有含金量。籌建小組的成員們認真審讀每一份材料,對應聘者的人品師德、真才實學、創新
精神及必要的學歷、資歷等進行全方位的嚴格的綜合考評。經再三權衡、好中選優,選拔出了一支德藝雙馨、陣容堅強的師資隊伍。他們經驗豐富,敬業愛崗,長期
致力於基礎教育,為高一級學校培養過大批優秀人才,在領悟新教材、實踐新課程方面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教育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學校在新組建教師中大力倡導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崇尚科學的求實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銳
意進取的開拓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學校將建立和完善高素質的師資保障體系,使「星港」的師資在思想、功底、技巧、品質、性情等諸方面都不斷得到更高
層次的修煉;使「星港」的教師融學術思想與專業能力於一體、集科學精神與人文氣質於一身,充分適應園區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優質化要求;使「星港」的教師
用行引導學生,用愛關注學生,用心服務學生,用神啟迪學生。
學校在全體教師中廣泛樹立服務意識,提倡「走進學生」、「蹲下身來看孩子」,實施個性化的教育、個別化的輔導,關注
每個學生的成長,使教育全面走向生本。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和專業心理咨詢指導老師的配備,旨在從更細微處關愛學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調動他們智力
因素及非智力因素,促使他們的學業和心靈的同步茁壯成長。
學校的優質服務理念還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星港」精心創設了滿足學生學習、運動、身心發展多種功能需求的育人
環境,將牆壁、花草、庭院、雕塑都提煉為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空間資源,為學生的全面、和諧、健康成長提供最佳環境和廣闊舞台。譬如,為保證學生用餐環
境的輕松、愉快,學校在餐廳設計上採用了明快、活潑的圖案和色彩;餐廳的過道上還鋪設了防滑墊。學校和國際資深快餐專業公司----法國埃頓公司簽訂了合
約,對學生飯菜的營養、衛生、質量、口味、安全乃至食品保溫諸方面都提出了嚴格要求,還有專門的營養師為學生合理配餐,以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課桌椅
的訂制中,也是以學生的舒適、便捷為原則,嚴格篩選供應商、精心商榷製作方案……
為確保生本、優質服務理念的全面落實,星港學校的決策者們在學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方面也進行了更深層次的
思考和實踐,制訂了一整套相應的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這是一個贊賞冒尖、鼓勵發展、激勵創新、以人為本、深諳教育真諦、注重民主和諧的領導班子,他們將在
正確的辦學方針指導下,實行有情的管理、無情的制度規范,打造星港的教育品牌。
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位於園區金雞湖東岸、CBD核心區域,是園區管委會直屬全日制公辦初中學校。校園花木繁茂,景
色宜人,校舍充足,設施齊備。學校佔地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為14軌共計42班,2009年8月投入使用。學校全力打造開放性、示
范性、先導性的現代化和諧校園。
在「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服務」為辦學宗旨,堅持「以學生發展
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教師的創造力,不斷形成學校新的生命力與持續發展力。學校以「孩子的未來在於今天的創造」為核心理念,
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姿態、全方位的視角關注每位學生,為學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終身可持續發展創設條件,培養自信心強、視野開闊、個性充分、人格健全
的現代人。
園區十中的全體教職員工身膺教育重任,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豪情,應和著時代前進的節拍,勵精圖治,奮發有為,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學校短短一年的發展過程中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而光榮的足跡。
學校以省規劃課題《創設「真實而浪漫」的學校文化的時間與研究》為引領,在環境建設、制度管理、師資培養、教育教
學、學生活動等多面進行學校「真實而浪漫」的特色文化建設,為全體師生創造一個灑滿七彩陽光的校園生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成長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都
能享受教育的幸福!
學校教育管理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在一年的辦學實踐中,園區十中已初步形成了「和諧 卓越 」的校訓,「進取 拓新」的校風,「博學 慎思 善導」的優良教風,「誠信 合作 敏學」的優良學風。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日見成效。學校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狠抓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形成了一支教學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超、教學作風踏實的教師隊伍。
學校倡導全體教師積極研究學生自主性學習,初步形成了有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實踐與創新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增強,學校的教學成績得到顯著提高。
學校不斷創新拓展德育途徑,整合校內校外各種資源,系統開展德育活動,逐步完善優化德育模式,漸漸凸顯出鮮明的德育
特色。學校確立了「初一年級以規范養成教育為主、初二年級以創新發展教育為主、初三年級以勵志理想教育為主」三個德育內容和目標系列,使學生在經歷三年的
初中校園生活後,「有志向、長知識、增智慧」,成為「四學會」(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生,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
學校立足課堂教學這個德育陣地,結合不同年段學生特點,整合初中學生德育內容,分層設計德育目標,初步形成「課堂教學滲透德育,課外活動生成德育,社團活
動融合德育,社會實踐拓展德育」等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網路。
隨著園區教育環境的改善,園區十中將進一步追求高品位、精緻化的管理,在保持學校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其文化內涵。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
始建於2003年9月,是一所初中,由原蘇州重點中學蘇大附中分離出來的。學校地處蘇州古城與工業園區接壤之域。東鄰朝陽金柳、優雅靈秀的金雞湖,西傍東
環路,南接吳中區,北靠機場路,擁交通和人文環境之利。學校按省教育現代化標准建造,佔地83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
環境優美。
現有34個教學班,學生1400多人,其中初一12個班,初二12個班,初三10個班。一般一年級2個振華班,4個雙語班,其它為普通班。振華班和雙語
班,學生成績較好,素質較高。
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簡稱園區一中)位於蘇州工業園東振路(東環路東側
機場路以南),是一所規模宏大、設施完善的新生的初級中學。2003年9月正式成立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2004年8月新校舍落成。學校佔地83畝,建
築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布局合理、校園環境幽靜典雅。有建築規模達20軌可容納60個教學班級的教學大樓,體育館設施先進而完備,擁有400米塑膠跑道
的標准運動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特長,學校設有美術室、音樂室、藝術體操室、陶藝工作室等。學校建有開放的校園閉
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計算機網路教育系統,每間教室有彩電、投影儀和多媒體。設有網路教室、多媒體演播室、階梯教室、多功能活動大廳、電子閱覽室和一流
的校園智能網路。
學校現有110多名專任教師,教師們業務過硬,方法靈活,教學效果優良。建校三年,中考成績不斷提高,居蘇州市區公辦學校前列,居蘇州工業園區第二。2007年再創新高,中考成績高出省平均分40多分,江蘇省排名第十。
中國——新加坡工業園區是一個中外優秀人士高度融合的「地球村」,是古典與現代完美交匯的生活空間。由於中新兩園均
有豐厚的儒家文化傳統,學校依據所處地域特點確立了以儒家文化為底色的「仁人合和教育」辦學理念,目標在於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打造蘇州市窗口學校,
實現「人文和科學同輝,特色與品牌相映」的學校願景。
建校以來,即以不斷攀升的教學質量、嚴謹規范的校風、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學校先後獲
得「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安全文明學校、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工業園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蘇州市依法治校先
進學校、蘇州市德育示範學校、江蘇省示範初中、蘇州市藝術教育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