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3年山東政府工作報告的"四區三園","四大臨港產業區"分別具體指什麼
新的產業布局為「 四點、 四區、 一帶」。即圍繞東營、濱州、濰坊、萊州四個港口,規劃建設四大臨港產業區,形成山東省北部沿海經濟帶。
文章出自國家「十五」 計劃綱要中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部分。
以下是相關信息,如果要詳細了解,可網路國家「十五」計劃綱要。(望採納)
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首度列入國家「十五」 計劃綱要,始自 2001年。當時,國家計委作出如下說明:在這一生態完整、資源密集、基礎條件成熟、行政獨立的典型地區,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取得經驗、快出效益,進而輻射帶動整個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建設和發展。
「以『高效生態經濟區』定位黃三角開發,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探索一種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3月2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組長杜鷹指出,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在全國具有示範意義,這個問題能否解決好,關系著黃三角的歷史地位和發展前景。
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土地、水、能源等經濟發展支撐要素,正對山東省生產力布局產生深刻影響。
據山東省發改委調查,我省土地利用率已達89%,遠高於全國 72.6%的平均水平。人均年水資源佔有量344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4.7%。尤為嚴峻的是,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佔比高達98%以上,在用電高峰期和國際石油價格高企時,已經出現企業拉閘限電、生產成本大幅飆升等現象,對經濟平穩發展形成嚴峻挑戰。
「探索科學增長模式,保持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永健認為,高效經濟和生態經濟有機組合,是破解現有發展困局,升級增長方式的根本出路。黃河三角洲的自然稟賦,決定其必須定位發展「高效生態經濟」。
何謂「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省政府調研室如此描述:在區域內微觀生產環節,從原料獲取、生產全過程到產品回收,體現環境友好型特徵;宏觀組織結構上,形成由清潔生產的企業組成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產業發展布局上,發育為若干生態園區組成的生態產業群落。即綜合考慮自然資源組合特點、生態和經濟條件、區域經濟增長等,實現高效開發與生態保護雙重目標。「目前,黃三角地區生態經濟基礎良好,探索高效生態經濟增長模式,成本最小,顯效最快。」李永健說。
黃河三角洲開發不同於早先的珠三角和長三角開發,代表了新時期區域發展模式的全新取向。杜鷹指出,這種開發模式不僅是山東自身經濟增長模式的提升,也將對我國其它地區走高效生態經濟發展之路產生示範與帶動。
建成全國高效生態經濟區樣板
3月24日至31日,國家25部委78人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分7個小組對黃河三角洲基礎設施、水利等進行全方位調研。「此番調研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對去年4月山東省政府發布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進行修訂、完善、提升,使其更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
杜鷹表示,在國家戰略層面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必須按照經濟形態高級化、產業結構生態化、經濟體系運轉高效化的要求,對2.65萬平方公里上的現有生產力進行梳理與布局。
新的產業布局為「 四點、 四區、 一帶」。即圍繞東營、濱州、濰坊、萊州四個港口,規劃建設四大臨港產業區,形成山東省北部沿海經濟帶。
黃三角地區西起大口河河口,東至萊州虎頭崖,連接萊州灣和渤海灣,灘平岸直,適宜集中聯片規模化開發。按照集中集約用海構想,到2020年,該區域將投資5200億元,建設四處用海區域:即在萊州灣東南岸的萊州岸段,重點發展鹽及鹽化工、海上風能產業,成為黃三角新能源基地;萊州灣西南岸的濰坊岸段,重點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海洋化工業、綠色能源產業、房地產業、海上機場等,建成黃三角的海上新城;萊州灣西海岸的東營岸段,重點發展海洋石油開發配套產業、商務貿易業,將東營城區建設成為黃三角真正的濱海石油城;渤海灣南岸的濱州岸段,重點發展海洋化工、海上風電產業、中小船舶製造業、物流產業,形成濟南都市圈最近出海口和渤海灣海洋化工產業基地。
現代產業體系是黃三角開發的核心支撐。圍繞「高效、生態、規模、創新」總體要求,農業方面,重點加快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和以沼氣為主的農村新能源開發,打造優質糧棉高效生產基地、綠色果品蔬菜生產基地和綠色生態畜牧基地。工業方面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發展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業,提升發展紡織、造紙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循環型產業。
以現代物流、生態旅遊和金融保險業為重點,黃三角服務業發展面向京津冀、環渤海和東北亞。到 2020年,黃三角地區將建設19個現代物流園區;共推「神奇黃河口、生態大濕地、夢幻石油城、武聖故里、世界風箏之都、循環經濟典範和黃金海岸」旅遊主題;組建黃三角開發銀行,打造東營、濱州兩大區域金融中心。
漁業是黃三角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現代漁業發展上,從 2009 年到2020年,投資300億元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和標准化生態魚塘治理工程,建設6000公頃以上健康養殖示範區 10處,發展對蝦、海參、梭子蟹、鮃鰈魚、貝類等特色品種,培育漁業龍頭企業 20家,使漁業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
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到 2020年,黃三角地區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比 2010 年累積下降30%,生態系統多樣化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建成國際知名的濕地自然保護區。
國家聯合調研組認為,在發展目標指向上,黃三角將建成山東省最重要的農業經濟區、現代物流區、高新技術創新示範區和全國最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區。
為土地高效開發與資源型城市轉型探路
目前,環渤海地區正成為引領全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 渤海北岸已規劃提出遼寧沿海經濟帶,享有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的優惠政策;西岸的天津濱海新區已上升為國家新的經濟區,享受金融、 產業基金等重大優惠;黃三角所處的南岸發展滯後,影響了環渤海地區整體經濟實力提升。
800多萬畝未利用地是黃三角的優勢,也是環渤海南岸的潛力所在。「國家在此設立『未利用地直接開發為建設用地』試點區,對黃三角開發至關重要。」山東省發改委主任費雲良認為,將那些難以開發為耕地的未利用地,在山東建設用地總規劃指標外,單獨切塊下達規劃、計劃指標,直接開發為建設用地;同時,在未利用地區域內設置「飛地工業園區」,試行建設少佔耕地補償激勵機制,將從總體上減少國家耕地佔用,加快黃三角開發進程。
地處黃三角核心地區的東營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0% 、市級財政收入的 60% 依賴石油工業,是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告訴記者,在黃河三角洲 811萬畝未利用土地中,東營占 400多萬畝,並擁有黃河每年新造地2萬多畝,「 如果國家給予石油接續產業發展准備金等扶持,1300平方公里臨港產業區將成為東營新的發展支撐,極大降低轉型成本」。
在高效生態經濟區率先建立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需要在資源綜合開發與節約利用、生態效益補償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這也需要國家在資源稅分成比例、批准建立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機制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⑵ 煙台市有幾個縣區
7個。截至2019年6月,煙台市下轄4個區、1個縣、7個縣級市、2個經濟開發區,分別是:芝罘區、福山區、牟平區、萊山區、長島縣、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蓬萊市、招遠市、棲霞市、海陽市、煙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
1、龍口市
是山東省轄縣級市,由煙台市代管。位於山東省東北部,膠東半島西北部,渤海灣南畔。東與蓬萊市毗鄰,南與棲霞市、招遠市接壤,西、北瀕渤海,隔海與天津、大連相望。龍口市東西最大橫距46.0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37.43千米,總面積90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6月,龍口全市轄5個街道、8個鎮:東萊街道、龍港街道、新嘉街道、徐福街道、東江街道、黃山館鎮、北馬鎮、蘆頭鎮、下丁家鎮、七甲鎮、石良鎮、蘭高鎮、諸由觀鎮。市政府駐新嘉街道。
2、萊陽市
位於膠東半島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120°59′,北緯36°34′-37°9′。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總面積173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7.5公里。
萊陽市下轄城廂街道、古柳街道、馮格庄街道、龍旺庄街道、柏林庄街道5個街道及團旺鎮、沐浴店鎮、穴坊鎮、姜疃鎮、照旺庄鎮、萬第鎮、譚格庄鎮、羊郡鎮、高格庄鎮、大夼鎮、山前店鎮、河洛鎮、呂格庄鎮13個鎮。市政府駐地金水路一號。
3、萊州市
位於山東東北部、渤海萊州灣之濱,與濰坊昌邑、青島平度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3′-120°18′,北緯36°59′-37°28′。東臨招遠市,東南與萊西市接壤,南連平度市,西南與昌邑市相望,西、北瀕臨渤海灣。
截至2019年6月,萊州市轄6個街道、11個鎮: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島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金倉街道、沙河鎮、朱橋鎮、郭家店鎮、金城鎮、平里店鎮、驛道鎮、程郭鎮、虎頭崖鎮、柞村鎮、夏邱鎮、土山鎮。
4、招遠市
地處山東半島西北部,位於東經120°08′~120°38′,北緯37°05′~37°33′之間。東接棲霞市,西靠萊州市,南與萊陽、萊西兩市接壤,北以龍口市為鄰,西北瀕臨渤海,海岸線長13.5公里。全市總面積1432.32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6月,招遠市轄羅峰、泉山、夢芝、大秦家4個街道及蠶庄、辛庄、張星、金嶺、玲瓏、阜山、畢郭、夏甸、齊山9個鎮,全市共724個行政村。市政府駐地羅峰鎮泉山路27號。
5、海陽市
位於山東半島南部,地跨東經120°50′一121°29′,北緯36°16′一37°10′,東鄰乳山、牟平,西接萊陽,北連棲霞,南瀕黃海,西南隔丁字灣與即墨相望。縣城距煙台市119千米,離濟南市420千米,至北京市883千米。
截至2019年6月,海陽市下轄4個街道,10個鎮,3個工業區,1個旅遊區。海陽市人民政府駐鳳城街道。總面積1886.84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