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五化工業現代化農業是什麼

五化工業現代化農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04 17:54:37

『壹』 什麼是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的由落後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的農業。

『貳』 什麼是現代化設施農業

傳統農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如溫度、雨量、土壤以及病蟲害等,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獲。隨著現代城市向周邊地區不斷擴展,城郊可耕地的范圍逐漸縮小,現代化設施農業應時而生。

現代化設施農業是通過採用現代化農業工程和機械技術,改變自然環境,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制甚至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氣等環境條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進行有效生產的農業。它具有高投入、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產量和高效益等特點,是最具活力的現代新農業。現代化設施農業是涵蓋建築、材料、機械、自動控制、品種、園藝技術、栽培技術和管理等學科的系統工程,其發達程度是體現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現代化設施農業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口福」:青綠油亮的黃瓜,看上去像塗了一層蠟,吃起來鮮嫩無比;光潔紅艷的番茄,大的三四個有1千克重,小的卻如櫻桃,特別可愛;還有甜瓜、辣椒、西瓜……這些新一代的生產蔬菜瓜果的工廠,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僅在上海,就有10來個,它們不僅生產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還是人們節假日觀光休閑的好去處呢!

『叄』 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五化」研究

我國提出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的五化目標已經被黨的十七大確定為國家戰略,農業現代化與五化都有關系,但是核心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沒有信息化條件下的工業化、城鎮化就無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綜觀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明顯看出,當工業發展到達一定水平和階段後,許多國家都選擇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模式。與歐美工業化國家的路徑不同,日韓與我國同屬東亞,在擺脫落後農業、農村的生產方式、生活模式方面,其特點有許多相似之處。

工業反哺農業是農村現代化的牽引車。自1960年代初至今40多年間,日韓兩國雖面臨著不同的國內外形勢,分別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但推進農業及農村現代化的決心和規劃始終未變。從韓國的「新村運動」到「漢江奇跡」,從日本的「國民經濟倍增計劃」到目前推行的各項農政改革,日韓兩國政府都付諸巨大精力和財力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工業反哺農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牽引車。以國民經濟的強勁增長和雄厚的財力為後盾,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護農業,是工業化國家扶持農業的通常做法。日韓兩國都用以工促農和以城帶鄉的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日本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和保護程度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若再加上地方政府預算支出,日本財政支農資金超過農業GDP總額。2003年日本用於農業的預算23667億日元,約折人民幣1690.5億元,比我國2001年農業預算1457億元高16%。而當年日本耕地面積為476萬公頃,農戶298萬戶,若將此預算折攤到耕地和農戶,則每畝達2,368元,每戶達56,728元人民幣。日本農業政策本身含金量高,政府每推行一項政策必然配套一定量的資金,這也是農業政策兌現率較高的主因。

日韓推行的以工哺農政策及其取得的豐碩成果,引發了我們一系列思考,深切感到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先後提出的城鄉統籌戰略、「兩個趨向」重要論斷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十分英明,意義深遠。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這些重要論斷和戰略,適時調整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加大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不僅是工業化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普遍做法,也是我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是實現農業與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在日本和韓國,把農戶連起來的組織就是農業協同組織(簡稱「農協」)。農協是日韓農業經營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骨幹力量,在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農村及農民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等方面,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韓農協制度有以下五個突出特點:一是法律引路;二是政府扶持;三是組織嚴密;四是功能齊全;五是實力雄厚。

通過中日韓三國對比,我們深深感到,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方面,我國與日韓兩國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雖然我國已確立了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合理體制,但我國農戶戶均經營規模還不及日韓的1/3,如此超小規模的經營,如何進一步發揮組織保障體制和機製作用,至今仍未破題。實踐證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基層政府不能替代,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也難以取代。雖然我國相繼建立了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但目前還遠遠不成氣候。農業經營體制長期未能理順,已成為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和發展的瓶頸,必須增強我們的憂患意識,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步伐。這也是日韓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經驗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日韓經驗給我們的思考。2006年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日韓兩國在幾十年農村建設過程中積累的許多有益經驗給我們帶來了思考。要切實為農民解決最緊迫的實際問題。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必須讓他們充分參與,見到利益,得到實惠,切忌把長官意志強加給農民,日韓兩國在建設農村中最成功的經驗是政府適時推行優惠政策,將工業引入農村,為農民提供兼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

要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農村建設。日韓兩國十分重視城鄉互動和交流,城裡不少的企業、機關、學校等都與農村建立了合作關系。韓國繼「新農村運動」後,又於2004年開始推行「一廠一村」運動,即城裡的公司企業自願與鄉村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對其進行「一幫一」支援,正在迅速擴展成為全社會參與的支農運動。這項運動得到了盧武鉉總統的首肯,並由農林部列為2005年的重點方針,現已列入五年規劃。目前,「一廠一社」逐步由人員交流向資金物資援助為主轉變,並計劃將「一廠一村」逐步擴大為「一校一村」、「一小區一村」、「一店一村」、「一機關一村」,更大范圍加大反哺農村的力度。我國遼寧省大連市正在開展的「廠村結合」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要建設具有田園特色的新農村。日韓兩國在推進農村建設中,尤其注意如何將農村的優良傳統與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我國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必然將對舊村進行重新規劃,而在制定規劃時,必須力戒將城市規劃原封不動地進行復制,要充分吸取小城鎮建設中的教訓,力求使新農村保持現代田園景色。

要盡快培養新農村的管理人才。農村建設既包括諸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硬體建設,又包括教育、文化、衛生、管理等軟體建設。日韓農村建設中除重視提高農民素質外,還十分注意對村級幹部的培訓,以提高其管理水平。日本通過政府及農協兩個途徑培養大量農村管理幹部,從而使農村管理井然有序。

要著重解決山區農村建設問題。中日韓三國均有相當數量的山區農村。而與平原地區農村相比,山區尤其是深山區農村建設相當滯後,難度更大。日韓兩國在進行山區農村建設時,著重抓通路、通水、通電,為山區農民改善自然環境,打造發展山區特色經濟的平台。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中西部尤其是山區農村是重點和難點地區,如何加大對山區農村的建設力度,使這些農村既改善了條件,又發展了經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為了推進農村建設,日韓兩國均出台了許多法律與政策,為全面推行農村建設保駕護航。日韓農業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農村建設比城市建設更為復雜,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否則,農民會認為政府只是在空喊口號。

『肆』 現代化農業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一、農業現代化本質內涵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概念,其內涵隨著知識和技術的不斷創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豐富與深化。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在恢復經濟的基礎上提出了初步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即機械化、水利化、化學化、電氣化。20世紀80年代初,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農業現代化是指: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農業經營管理現代化,其內涵擴大、延伸到了經營管理現代化,即通過體制創新,建立起農業經濟運行的新機制、新體制。90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已經全部展開,整個國民經濟在持續快速的發展,農產品總量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消費也在由數量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而且隨著人民生活由溫飽型向小康型的轉變,人們對資源、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因此,這個時期提出的農業現代化又擴展到6個方面: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現代化、農業經營管理現代化、農業經濟結構現代化、農民生活消費現代化、農業資源環境現代化。這一提法把農業現代化的內涵拓展到農業資源環境和農民生活消費領域,旨在吸收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經驗教訓;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

由此可見,農業現代化的實質就是把建立在直接經驗和手工工具基礎上的傳統農業轉變為以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生產資料和管理方法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的過程。具體說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生產手段和設施裝備農業的過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經濟活動的過程,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武裝農業勞動者的過程,也是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變的過程。

二、信息技術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

信息既是一種資源,又能起到按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既是一門科學,又能起到推動科技進步的作用;既是一個產業,又能起到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信息的這三大基本屬性,十分透徹地揭示了它對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信息的傳播和共享開創了二條簡單、快捷的通道,這不僅擴大了信息共享的范圍,而且極大地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例如,通過信息鏈路、傳播設備和網路技術-,可以將空間上分散而功能上獨立的多個計算機或終端設備聯系起來,以形成資源共享的計算機集合;網際網路的建立使網上擁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電腦空間,這既是一種信息和文化的空間,又是商業和經濟的新天地。因為這樣的特點,信息技術正在迅速滲透到農業的各個領域,對整個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農業科研、農業教育以及農村發展和農村文化生活產生著無法估量的積極影響,並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主導技術之一。

1.信息技術加速了傳統農業的信息化改造和農業管理現代化。

農業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利用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當地的光、熱、水資源,從事生物生產的產業。由於中國土地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氣象和生物性災害頻繁,農戶規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幾千年傳統的經驗作業方式,因而呈現出生產的分散性,很強的地域性、時變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穩定性,以及經驗性強而量化、規范、集成程度差的行業特點和弱勢。而先進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技術將有效地克服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業弱勢;強大的計算能力、智能化技術和軟體技術,使農業生產中極其復雜和多變的生產要素定量化、規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時空變化大和經驗性強的弱點;將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遙感技術(RS)、農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相結合,大大加強了對影響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生產條件、氣象、生物災變和生產狀況的宏觀監測和預警預報,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可控性、穩定性和精確性,並能對農業生產過程實行科學、有效的宏觀管理。

2.信息技術促進了產業化農業的形成。

產業化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程度高、系列化生產經營配套、企業化集團優勢突出的集約型農業,可謂是現代化農業的雛形。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建立提供政策、市場、資源、技術、生活等信息的網路體系,及時准確地向農民提供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以及氣象信息,提供中長期的市場預測分析,指導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解決分散的小農生產和統一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利用信息技術還可以把農業融人到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發展;把強優農業企業聯合起來,形成跨國競爭的巨大優勢;可以開發網上貿易,直接建立農產品和農業服務貿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因此,可以說信息技術是推動農業產業化,進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之舉。

3.信息技術為未來農業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藉助於信息技術,將系統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運用於農業科研中將使農業科研出現嶄新局面。例如,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三維動畫技術、資料庫技術建立農業系統模擬環境,可以全面改善科研條件和手段,大幅度加快科研項目的進程。信息技術也為農業科研開辟了全新的領域,農業各行業均有待開發出大量的應用軟體。另外,全球信息資源網也將為農業高新技術的跨國家、遠距離的研究、交流和轉讓創造條件。

4.信息技術使農產品的市場運作發生著變革。

網路、信息技術將全國乃至全球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展示在我們面前,將分散的農戶和涉農部門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大系統,農產品貿易在網上進行,農民在網上洽談,交易在網上實現,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通過網上信息分析和專家的科學預測,農民在網上獲得市場行情和發展預測分析,在網上獲得農業生產訂單,減少了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農業生產者可以與不同產業結盟,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穩定市場佔有量,並不斷拓展新的市場。

三、信息技術在我國農業中的實現途徑

1.加強政府與基層農戶的互動。

信息技術只有由政府搭建信息平台,啟動和培育基層農戶的信息需求,激發基層農戶參與,形成互動,才能在農業信息化體系中暢通有效地運行。目前全國已經有29個省、市、自治區的農業廳在互聯網上開通了區域網,134個開通了網站;在全國2800多個縣里,42%的縣農業局都建有信息服務機構,61%建立了網站。全國333個地、市中已有206個成立了農業信息服務機構,105個建立了區域網,但是,如果只依靠政府單向傳播,基層農戶接受不了或者應用不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再先進也不可能體現出它的價值。要想形成互動效應,可以先引導對信息需求比較強烈,利用信息資源服務於其經營活動的農民經紀人、農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組織等介於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中間層進入,進而帶動基層農戶整體參與,逐步實現信息技術從虛擬倒現實的轉變。

2.建立、健全網路體系和農業信息庫。

信息網路體系包括基礎傳輸網路以及建立在基礎傳輸網路上的專業計算機信息網路、電信業務網路和廣播電視業務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信息網路應用也是信息網路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已經建立起農業信息中心,縣級農業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在此基礎上其范圍還應繼續擴大,按照省、市、縣、鄉、村以及商家、廠家、業主、農戶的層次,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做到全球化信息實時傳到商家、廠家、業主、市場和千家萬戶,當時當地的信息也能及時出現在全球信息網上。網路若沒有資料庫的支持,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目前我國農業資料庫僅限於單機服務,農業信息計算機網路的服務能力尚未形成,共享性差。因此,必須加強農業資料庫的開發,其內容包括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實用技術及科研成果,農業政策法規信息等資料庫的開發。在不斷擴大現有資料庫容量的同時,還應把農業信息視野擴展到農業及相關的各個領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實現有資料庫的內容,逐步建立並不斷擴大網路環境的大型綜合資料庫,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需求。

3.加強科技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和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是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保證。首先要抓好現有人才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對計算機等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唯有高素質的技術隊伍,才有可能發揮現代信息工具的優勢,切實地利用好農業信息化的成果;其次,要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參加農業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其三,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全面更新農民的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能,特別強調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懂得利用信息技術改善經營和開拓市場。

『伍』 什麼是工業化和現代化

工業化概念

工業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現代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由傳統的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由傳統的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的過程。

工業化是一個歷史范疇,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發展進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歷史階段。新中國建立後,於「一五」期間提出了工業化發展目標,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獨立的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化進程得到了較快推進,但從人均GDP、三次產業GDP結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城市化率等指標綜合分析,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發展還不是十分成熟,工業化發展目標任務遠未完成。綜合來講:目前我國處於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

現代化的基本詞義
在20世紀30年代,「現代化」一詞開始出現在我國報刊上。現代化一詞的英文翻譯是modernization。英語單詞modernization是從英語單詞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來的。
根據韋氏辭典,英語單詞modern是形容詞,產生於1585年,有兩層含義:(1)表示性質:現代的,新近的,時髦的;(2)表示時間:現代的,指從大約公元1500年到當前這段歷史時間。modern的兩層含義有不同特點:(1)性質只有時間限制(新近的),沒有領域限制,所以,它可以指人類活動各個方面的特點;(2)時間只有時間上限(大約公元1500年),沒有時間下限,所以,「現代」是可以無限延長的。英語單詞modernize是動詞,產生於1748年,含義是:使現代化(成為具有現代特點的、成為現代的),使適合現代需要。英語單詞modernization 是modernize的名詞形式,產生於1770年。由此推論,「現代化」具有兩個基本詞義:成為現代的、適合現代需要;大約公元1500年以來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現代化」,一般都遵守它的兩個基本詞義,但是,在不同情況下,描述的對象不同,「現代化」的具體內涵也有所不同。例如,管理現代化指採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教育現代化指建立現代教育體系,採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企業現代化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採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方法;現代化城市指具有現代基礎設施、現代城市管理系統、採用現代生活方式等的城市;現代化農村指具有現代基礎設施、現代行政管理系統、採用現代生活方式等的農村;現代化學校指具有現代基礎設施、採用現代教育理論、教材和方法等的學校等。

『陸』 現代化農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現代化農業的基本特徵是:

1、具有較高的綜合生產率,包括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農業成為有較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這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標志。

2、農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農業發展本身是可持續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廣泛採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實現水資源、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達到區域生態的良性循環,農業本身成為一個良好的可循環生態系統。

3、農業成為高度商業化的產業。農業主要為市場生產,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商業化是以市場體系為基礎的,現代農業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場體系,包括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離開了發達的市場體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農產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產業商品率可達到100%。

4、實施農業生產物質條件的現代化。一是比較完善的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化生產投入要素,包括水、電力、農膜、肥料、農葯、良種、農業機械等物質投入和農業勞動力投入,從而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目的。

5、實施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廣泛採用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生產模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優質化、多樣化、標准化的發展趨勢。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是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

『柒』 什麼是新型農業現代化

新型農業現代化是以糧食優質高產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安全、集約化標准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高為主要標志,基礎設施、機械裝備、服務體系、科學技術和農民素質支撐有力的農業現代化。
新型農業現代化,新在哪兒?
新在不簡單就現代農業談現代農業,而是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相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不爭資源,互促共進,協調發展;
新在有力推動農業社會化大生產,從根本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為新型工業化提供原料和勞動力,拓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空間,加快現代化進程,改變全社會發展的面貌;
新在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有效減少農村人口,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集約化標准化生產,提高農業效益。充分利用新型工業化強大的技術和物質生產能力、信息化優勢,為新型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新在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更加凸顯糧食安全、突出農產品質量、重視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走的是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之路,建設的是可持續農業,實現的是社會化大生產,目標是盈倉富農、強基固本。

『捌』 什麼是現代化工業

工業化一般是指製造業或第二產業所創造的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製造業或第二產業中就業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過程。工業化是一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其間往往還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由傳統的農業部門佔主導地位向工業佔主導地位轉變,另一方面工業部門的內部結構也處於不斷的演進之中。一般將工業化劃分為早期工業、中期工業和新興工業三個階段,以表示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工業化一般是指製造業或第二產業所創造的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製造業或第二產業中就業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過程。工業化是一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其間往往還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由傳統的農業部門佔主導地位向工業佔主導地位轉變,另一方面工業部門的內部結構也處於不斷的演進之中。一般將工業化劃分為早期工業、中期工業和新興工業三個階段,以表示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現代化

①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它包括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等各個方面的轉變。傳統和現代是相對的,是不斷變化的。

②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18世紀到21世紀末,現代化過程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其中,第一次現代化指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第二次現代化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過程;第二次現代化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將來還有新的發展。

③兩次現代化有不同規律和特點。第一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工業化、專業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動化、民主化、法治化、世俗化、信息傳播和普及初等教育等。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知識化、分散化、網路化、全球化、創新化、個性化、多樣化、生態化、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在第一次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物質生產擴大物質生活空間,滿足人類物質追求和經濟安全。在第二次現代化過程中,生活質量是第一位的,知識和信息生產擴大精神生活空間,滿足人類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現;物質生活可能趨同,但精神和文化生活將高度多樣化。

工業化
instrialization
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發展並取得優勢地位的過程 ,也即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管理方法,使各項工業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
工業化是一個世界性概念。只有在商品生產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世界市場,並且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具有世界性的情況下,才會有工業化過程;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也只能在和世界各國的橫向比較中進行 。工業化是一個歷史性概念。在人類歷史上,工業的發展已經歷過3次科學技術革命 , 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進了工業化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工業化又必然具有不同的內涵。工業化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整個國民經濟中工業發展程度 ,與世界上先進的工業發展程度相比較的指標體系,而不是工業中某一部門、行業或某種產品的工業發展程度。
工業化的主要內容有:①勞動資料的現代化。在主要工業部門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最新科技成果。②工業管理的現代化。在工業管理中,採用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合理化的生產組織、科學化的管理方法和電子計算機化的管理手段,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目的。③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現代化。勞動者和管理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普遍提高,在業職工構成發生變化,即在整個工業人員中,技術人員的比重將不斷上升,直接生產工人的比重將逐漸下降 ;在工業管理人員中,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會迅速增加,而非專家職業的人數會減少。④工業部門結構的現代化。技術密集型工業的比重日益提高、新興工業部門的建立與發展,是工業部門結構高度化的主要標志。⑤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例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勞動生產率、主要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水平、資金佔用、先進機器設備的自給率等一些指標,都應該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工業化的這5項主要內容是互相聯系 、不可分割的 。勞動資料的現代化是工業化的核心,工業管理的現代化與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現代化,是實現勞動資料現代化的基礎,工業部門結構的高度化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 ,則是工業化在結構上和功能上的綜合反映。因此,必須從整體上把握這五項主要內容,才能全面地了解工業化發展進程。

『玖』 什麼是農業工業化

農業工業化又叫。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指農活操作由使用人畜力轉移為使用機械,手工勞動被機械操作所取代的過程。

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

1、農、林、牧、副、漁等部門生產作業機械化,如農作物的耕種、排灌、植保、收獲,漁業的放養、打撈等;

2、產品運輸和加工的機械化;

3、農業基本建設施工機械化等。其作用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單位面積產量。


(9)五化工業現代化農業是什麼擴展閱讀: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

我國正面臨著傳統農業的生產與現代化機械農業相互轉化的重要階段, 為了加速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深化轉型, 要求切實依據我國農業機械化現階段的情況, 積極提高農業的發展水平, 加深基礎性農作物的機械化生產。

與此同時, 加快山區地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科技的不斷創新, 提高機械化水平技術, 加速形成經濟便捷、現代高效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還需完善農機作業環境, 積極深化土地整治和標准農田建設, 加快耕道、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 為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打牢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業機械化

『拾』 4.「四個現代化」是指農業、工業、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對 錯

「四個現代化」是指農業、工業、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閱讀全文

與五化工業現代化農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月26號寶馬下線多久能到店 瀏覽:18
無煙工業污染怎麼回事 瀏覽:154
汽車空調信號線如何測量 瀏覽:391
寶馬b48怎麼改進散熱性能 瀏覽:311
小汽車如何接線出來充電 瀏覽:433
不熄火汽車究竟可以持續跑多久 瀏覽:444
寶馬什麼車是尖耳的 瀏覽:442
賓士e級多久更新款式 瀏覽:38
奧迪p擋和空擋哪個好 瀏覽:792
工業園招工有哪些 瀏覽:564
下角到漱舊東部工業園怎麼搭車 瀏覽:554
集體用地怎麼改工業用地 瀏覽:78
工業化國家發展靠什麼能源 瀏覽:714
怎麼啟動賓士e 瀏覽:697
如何辨別賓士車系 瀏覽:36
江淮汽車口碑怎麼樣 瀏覽:364
什麼牌子汽車輪胎 瀏覽:464
如何管理汽車班組 瀏覽:644
鄧州市哪裡有賣汽車配件 瀏覽:338
奧迪A4L樹脂護板多少錢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