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機器人在中國發展情況如何
雖然中國工業機器人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主要影響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的原因在於:國內勞動力價格上漲,產品質量提升,製造業企業迫切需要「機器換人」,國家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視與支持,包括:德國工業4.0、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美國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中國十三五規劃與《中國製造2025》。伴隨著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突破,國產機器人成本有望大幅下降等因素都驅動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那麼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格局是怎樣的呢?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市場工業機器人將達7500台,同比增長36.6%,整體而言,機器人市場需求只增不降。在多種因素的引誘下,工業關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將巨烈。總結下來,四個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格局:
1.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不斷擴大,工業機器人在汽車、電子、食品加工、非金屬加工、日用消費品和木材傢具加工等行業應用快速增長。
2.隨著人機協作趨勢的發展,那麼小型的機器人幾乎成為各家企業發展的核心產品,如小六軸關節機器人、SCARA機器人成為企業的新賣點和市場增長點。
3.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整合三種模式:實業模式、投資模式,「企業+基金」模式。三個不同的模式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在不同的約束條件和因緣際會下、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方向,共同走向產融結合,貫通產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的互動和循環,一步步實現企業成長,推動著產業整合。
4.同質化與價格戰。國產機器人市場剛起來就硝煙彌補,以6kg一下六軸坐標機器人為例,2015年部分企業降價達30%之多。
作為工業機器人的品牌廠家,博立斯隨時關注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與格局,跟隨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步伐,投入更多的資源以研發、生產出更加優質的工業機器人設備,博立斯主要的產品包含了:數控車床機械手、上下料機械手、多關節機器人、桁架機械手、沖床沖壓機械手、五金沖壓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數控、沖床周邊自動化設備。博立斯多年來已為眾多企業解決自動化生產的問題,是一家經驗十足的智能化設備企業。
Ⅱ 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科大智能(300222)、沃迪智能(830843)、工業富聯(601138)、遠大智能(002689)、上海滬工(603131)、埃夫特(688165)、ST伯朗特(430394)、ST華昌(300278)、機器人(300024)、科遠智慧(002380)、華自科技(300490)、埃斯頓(002747)、ST安控(300370)、泰禾智能(603656)等。
本文核心數據:工業機器人產量、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TOP15國家和地區
供給端:工業機器人產量大幅增長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
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中國工業經濟展現出了應對復雜嚴峻局面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工業機器人行業表現逆勢上揚。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6.30萬套,同比增長44.9%。
需求端:
——工業機器人銷售規模增速近20%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根據IFR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規模達到422.5億元,同比增長18.9%。2021年底,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十四五」時期邁向中高端水平。
《規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預計到202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規模將達到1051億元左右。
——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居世界首位
據IFR《世界機器人2021工業機器人報告》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為168400台,強勁增長20%,居世界第一位。
——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46台/萬人
2020年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46台/萬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垂直多關節機器人占據半壁江山
從機械結構看,據MIR統計,2020年垂直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中的銷量在各機型中依然位居首位,全年銷售總銷量的63%;SCARA機器人全年銷售佔比為30%;另外,協作機器人與Delta機器人銷售佔比分別為4%與3%。
綜合來看,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不斷提高,產量和銷售額逐年增長。未來,隨著工業機器人國產化進程加速,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