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的園區規劃的步驟
園區規劃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規劃隊伍建設:建立規劃隊伍,包括領導機構和技術機構。
2. 園區規劃范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園區范圍,原則上不得佔用新的土地作為工業用地。需充分利用現有工業區域、污染的廢棄地區(此時,園區可作為生態恢復或經濟再開發的舉措,例如美國馬里蘭州Baltimore、維吉尼亞州Cape Charles等生態工業園區)或當前運行的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
3. 現狀調研階段:主要調查和分析園區以及周圍區域內當前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背景,現有行業和企業狀況,物流、水流和能流,廢物產生和處置,現有生態工業雛形,環境容量和環境標准,可能的廢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產業鏈等。
4. 規劃目標確定:針對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見後文)中各類指標,提出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目標應盡可能量化和易於考核。
5. 方案設計階段,包括:
(1) 總體框架設計:根據現狀分析結果,結合規劃目標,進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從而給出園區的總體框架設計,包括主要的工業鏈、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的設計。
(2) 產業發展規劃:主要行業的發展定位、產品規模、支持項目等。
(3) 入園項目篩選和入園項目指南:篩選和提出最初的入園項目(包括工業項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由於園區一般是一種開放式結構,因而需對今後的入園項目制訂入園項目指南。
(4) 政策設計:制訂相應的園區管理措施、鼓勵政策。
(5) 支持系統設計:如企業孵化器、信息共享設施、廢物交換系統、教育培訓、研究和開發、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6. 投資和效益分析:包括園區的投資預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分析。
㈡ 如何加強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
一是要不斷深化體制改革, 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在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機制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不斷完善精簡高效、親商務實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完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提高公共政策質量,探索開發區與所在區域實現優勢疊加、互動發展的新機制。創新投融資體制,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探索以資本為紐帶的合作開發模式。
二是要堅持擴大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大力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內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台。同時,完善開放型經濟的風險防範機制。
三是要繼續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大力引導和引進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更加註重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產業園區。
四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和集約化發展道路,從主要發展工業為主向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轉變;從注重外源型經濟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重轉變;從注重規模擴展和發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加強國際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五是要在實施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區、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更加充分發揮開發區的載體和平台作用。在打造城市圈、經濟帶中更好地發揮支撐點作用。更加註重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部的產業梯度轉移。
在新的歷史時期,開發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著力打造創新園區、綠色園區、和諧園區,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成為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生態環保、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引領示範區,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窗口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為我國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寫下新的篇章!
㈢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的園區的規劃方法和技術
1. 對於各類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方法的共同特點是:
(1) 園區規劃應建立在傳統的城市和區域規劃、園區規劃和環境規劃方法的基礎上。傳統的規劃方法,如系統規劃法、數學規劃法、空間規劃技術(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中發揮作用。
(2) 由於生態工業本身的特點,規劃中應納入清潔生產、生態效率、工業代謝、副產品交換、生態設計、生命周期分析、聯合培訓計劃、公眾參與等思想和相應的方法。
2. 物質集成
物質集成主要是根據園區產業規劃,確定成員間上下游關系,並根據物質供需方的要求,運用過程集成技術,調整物質流動的方向、數量和質量,完成工業生態網的構建。盡可能考慮資源(包括水、油和溶劑等)回收利用或梯級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物質資源的消耗。
物質集成可從三個層次來體現生態工業的思想:在企業內部,要實施清潔生產;在企業之間,將廢物作為潛在的原料或副產品相互利用,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優化園區內所有物質的使用和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在園區之外,充分利用物質需求信息,形成輻射區域,使園區在整個經濟循環中發揮鏈接作用,拓展物質和能量循環空間。
可以建立物資和廢物交換中心,負責各企業物資的交換和副產品與廢物的處置。
3. 水系統集成
水系統集成是物質集成的特例。水系統的目標是節水,應考慮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傳統上,將水的質量水平分成飲用水和廢水。近年來,在一些企業、賓館、學校、小區出現了所謂的「中水」(相當於工業上的循環水)回用概念。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中,可以將水細分成更多的等級,例如超純水(用於半導體晶元製造)、去離子水(用於生物或制葯工藝)、飲用水(用於廚房、餐廳、噴水池)、清洗水(用於清洗車輛、建築物)和灌溉水(用於草坪、灌木、樹木等景觀園藝)等。由於下一級使用的水質要求較低,因而可以採用上一級使用後的出水。例如目前許多企業採用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環水—第二次濁循環水」的循環過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間接冷卻水循環利用、封閉水循環等技術,都可以在生態工業園區中跨企業採用。
在水的多用途使用時,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水處理,以除去進水中的有害固體物質和液體物質,盡量提高水的純凈度。 處理後的水再回用於同一工段,或用於質量要求低一級的用水。水處理方法可根據不同的情形採用冷卻、分離、過濾、超濾、反滲透、消毒、沉澱、生物處理、濕地處理等工藝。水處理設施可作為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一部分,並且在經濟上自負盈虧。
4. 能源集成
能源集成不僅要求園區內各企業尋求各自的能源使用實現效率最大化,而且園區要實現總能源的優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在某些情況下,園區總能源消耗量甚至可能減少50%。一種途徑是能源的梯級利用。根據能量品位逐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園區內根據不同行業、產品、工藝的用能質量需求,規劃和設計能源梯級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產業鏈中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種途徑是熱電聯產。我國的熱電聯產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在園區中,應因地制宜地利用工業鍋爐或改造中低壓凝汽機組為熱電聯產,向園區和社區供熱、供電,從而達到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的作用,同時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5. 技術集成
關鍵技術種類的長期發展創新,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在園區內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綠色管理是實現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為此園區的規劃和建設中,從產品設計開始,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的原則,依據生態設計的理念,引進和改進現有企業的生產工藝,應用高新技術、抗風險技術、園區內廢物使用和交換技術、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等以滿足生態工業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資源、極少產生廢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術系統。
6. 信息共享
配備完善的信息交換系統,或建立信息交換中心,是保持園區活力和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園區內各企業之間有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集成,必須以了解彼此供求信息為前提,同時生態工業園的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這些信息包括園區有害及無害廢物的組成、廢物的流向和廢物的去向信息,相關生態鏈上產業(包括其輻射產業)的生產信息、市場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法律法規信息、人才信息、相關工業生態其他領域的信息等。
信息交換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園區信息管理系統,便於物質和能量在園區、周圍社區和區域內進行流動和交換;通過示範、宣貫等手段,扮演教育和營銷角色,以宣傳生態工業原理,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理解環境問題和環境法規,克服生態工業運行的障礙;提供有關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資源、廢物最小化、清潔生產技術和應急反應等的指南和建議。
7. 設施共享
設施共享是生態工業園區的特點之一。實現設施共享可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復投資。 對於一些資金尚不十分充足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尤其重要。園區內的共享設施包括:
(1) 基礎設施,如污水集中處理廠、固體廢物回收和再生中心、消防設施、綠地等;
(2) 交通工具,如班車、其它運輸和交通設備;
(3) 倉儲設施,如入園成員間閑置的倉庫等;
(4) 閑置的其它維護設備、施工設備等;
(5) 培訓設施等。
㈣ 生態工業園的中國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前瞻發展趨勢
中國生態工業園起步較晚,到2005年,已經有南海國家生態工業建設示範園區、廣西貴港國家生態(製糖)工業示範園區等,但都處於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階段。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在廣州出席中國生態工業園建設與國際合作論壇並致辭。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在對外開放、體制改革、產業培育等諸多方面作了有益嘗試,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後應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創造新的經驗,在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過程中繼續起到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在經貿領域節能環保國際合作框架下,商務部積極推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節能環保先進國家開展合作。已確定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蘇通科技產業園分別建設中德青島生態園、中瑞鎮江生態園、中奧蘇通生態園,成為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對外經貿合作的新亮點。同時,商務部與環保部、科技部共同推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建設工作,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各類園區為載體,推動工業園區節能減排和生態化、低碳化改碧敏造。已有很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1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驗收命名。 這是中國第一個循環經濟試點。該園區以上市公司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以蔗田系統、製糖系統、酒精系統、造紙系統、熱電聯產系統、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為框架建設的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該示範園區的6個系統分別有產品產出,各系統之間通過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而相互銜接,形成一個較完整和閉合的生態工業網路。園區內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減少到最低水平。園區內主要生態鏈有兩條:一是甘蔗→製糖→廢糖蜜→制酒精→酒精廢液制復合肥→回到蔗田;二是甘蔗→製糖→蔗渣造紙→制漿黑液鹼回收;此外還有制芹神糖業(有機糖) 低聚果糖;製糖濾泥→水泥等較小的生態鏈。這些生態鏈相互間構成橫向偶合關系,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網狀結構。物流中沒有廢物概念,只有資源概念,各環節實現了充分的資源共享,變污染負嫌慧虧效益為資源正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