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銅冰鑒的歷史故事
鑒作外套,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鑒的內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具有冰鎮、加溫酒漿的雙重功能。
銅冰鑒整體為方鑒內套方形的缶的形式,上有鏤孔蓋,蓋身正中有方形孔,正好套住方壺口。
方形的缶有蓋,溜肩,下腹內收,底部有帶穿的方足。方鑒底部與方形的缶方足穿眼相應部位安有彎形栓鉤,正好插入壺足穿眼,把壺穩定住。其中一隻栓鉤還裝有倒鉤,栓鉤插入後,倒鉤自動倒下卡緊,使壺不能搖動。該鑒腹部和四角有8個龍形耳,龍頭頂承8塊接檐式銅飾,四足作獸形,四周外口沿均飾以鏤雕或浮雕勾連雲紋、蟠螭,異常精美。
若將上面的蓋子拿開,俯視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回」字。這好比今天的暖水壺,有個外殼,還有個內膽。不同的是暖水壺的外殼和內膽之間距離很小,而這冰鑒的外殼和方壺之間則是個很大的空間。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巧妙機關是極少數專業人員才能看到的:那就是在鑒底內層和壺底相接的部位,有呈品字形的三個彎鉤,其中一個彎鉤帶有可以活動的倒鉤。而方壺壺身外側近壺底部分有三個長方形榫眼,當方壺放入鑒中即將觸及底部時,便會同時觸動活動彎鉤,一待方壺落到銅鑒底部,那三個長方形榫眼恰好與銅鑒的三個彎鉤相套合,其中的活動彎鉤也自動倒下,從而使壺身穩定不移。若要從銅鑒中取出方壺,則需將活動彎鉤搬起。
當時的酒是米酒,存放時間一長,便發酵過度而變味。該鑒使用時壺內裝酒,在鑒內放入冰塊,可使酒涼,阻止它的發酵變味。該鑒出土時帶有長柄的銅勺,是舀酒的用具。
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發明了食物防腐保鮮的方法。《詩經》中就有奴隸們冬日鑿冰儲藏,供貴族們夏季飲用的記載。古籍《周禮》記載「祭祀共冰鑒」。「鑒」其實就是個盒子,里頭放冰,再將食物放在冰的中間,起到對食物防腐保鮮的作用。由此可見,鑒是我國的冰箱之祖了。
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其造型和紋飾在繼承商周以來的中原青銅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有很大的創新。銅冰鑒便是曾侯乙墓青銅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現了曾侯乙墓青銅器新穎、奇特、精美的特徵。
銅冰鑒的四足是四隻動感很強,穩健有力的龍首獸身的怪獸。四個龍頭向外伸張,獸身則以後肢蹬地作匍匐狀。整個獸形看起來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撐銅冰鑒的全部重量。鑒身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個龍耳,作拱曲攀伏狀。這些龍的尾部都有小龍纏繞,還有兩朵五瓣的小花點綴其上。
在中國古代,人們喜歡溫酒,溫酒不傷脾胃。夏季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1978年,湖北省隨縣曾侯乙楚墓出土的銅冰鑒,是一件雙層器,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可以裝冰,壺內裝酒,冰可使酒涼。當然亦可以在鑒腹內加入溫水,使缶內的美酒迅速增溫,成為冬天時飲用的溫酒。這「冰箱」還是無氟的,冷暖兩用的,完全綠色的。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最原始的綠色冰箱,是一個構思精巧,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青銅器物,也是迄今發現的部分採用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
B. 十大國寶青銅器是哪些
鴞尊:此鸚尊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為商晚期青銅鑄的貯酒器。1938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是我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為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匽侯盂:西周時期的器物,出土於遼寧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整體器具造型莊重,顯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貴。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盂鼎:三足圓鼎,周康王時器,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縣,鼎腹內記載了康王向盂這個人講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經驗,為史學家所重視。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琱生簋:周宣王時期器物,早年出土於陝西,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龍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紋飾的主題為「虎口銜人」,意義深刻,此器也是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銅冰鑒:銅冰鑒為戰國時期器物,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是一件雙層的器皿,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可使酒涼。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冰箱,是一個構思精巧,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青銅器物,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部分採用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艋:是西周宣王時期青銅禮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底部有銘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環獸首兩個,腹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帶紋,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曾仲斿父壺:為春秋時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司母戊鼎:為商後期即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1世紀鑄品,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的代表作,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C. 銅冰鑒是哪個朝代的
銅冰鑒是戰國的青銅酒器,在1977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堪稱青銅時代的巔峰作品之一。
戰國銅冰鑒的主體部分由器物本身、裝飾附件、鏤空附飾三部分組成,三個部分各使用了不同的鑄造工藝。戰國銅冰鑒為後人展示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的高超技法和先進水平,不僅成為了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證物,更是青銅鑄造史上的的典範之作。
D. 青銅器十大國寶是什麼
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為:司母戊鼎、鴞尊、四羊方尊、大盂鼎、虢季子白盤、龍虎尊、琱生簋、匽侯盂、銅冰鑒、曾仲籠父壺。
一、司母戊鼎:商朝時期商後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炊食器
二、鴞尊:商朝時期商後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盛酒器
三、四羊方尊:商朝時期,(約公元前l4~前11世紀)盛酒器
四、大盂鼎:西周時期西周,炊器
五、虢季子白盤:西周時期,盛水器
六、龍虎銅尊:商朝時期,盛酒器
七、琱生簋:西周時期西周,盛食器
八、匽侯盂:西周時期西周,盛食器
九、銅冰鑒:戰國時期曾,冰酒器
十、曾仲籠父壺:春秋時期春秋,盛酒或盛水器。
E. 銅冰鑒的介紹
《詩經》中就有奴隸們冬日鑿冰儲藏,供貴族們夏季飲用的記載。古籍《周禮》記載「祭祀共冰鑒」。
F. 銅冰鑒的出現反映了當時的哪些社會風貌
摘要 青銅冰鑒是戰國時期的一件冰酒器,原器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其造型和紋飾在繼承商周以來的中原青銅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有很大的創新。
G. 銅冰鑒的用途猜想是什麼
跟冰箱的作用差不多,是古代的冰箱
H. 銅冰鑒是哪個朝代的
戰國銅冰鑒,戰國時期青銅酒器,1977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戰國銅冰鑒是由一個方鑒和一件方尊缶組成的青銅套器,方尊缶置於方鑒內,其底部一側有兩個長方形榫眼,另一側有一個長方形榫眼,安裝時,把這三個榫眼與方鑒內底的三個彎鉤扣合,其中一個彎鉤的活動倒鉤自動倒下後,可把方壺固定在方鑒里而不晃動。
戰國銅冰鑒為後人展示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的高超技法和先進水平,不僅成為了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證物,更是青銅鑄造史上的的典範之作,堪稱青銅時代的巔峰作品之一。
I. 商周時期,我國手工業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商周時期,手工業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銅製造業,希望對你有幫助
J. 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在幾幾年
如今,每個家庭都有保持食品新鮮的冰箱。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就懂得,冷的環境最有利食品的保藏。但直到 19世紀末,只有專門造了冰庫的富人才能享受到這種好處。絕大多數人奢望的只是一個冷藏櫃。
一個在英格蘭工作的美國人雅可比·帕金斯有了一個新發現,這一發現導致了冰箱的發明。1834年他發現當某些液體蒸發時,會有一種冷卻效應。帕金斯要求一群技工來製造一個可證實這個想法的工作模型。
果然,這個裝置在某個晚上真的產生了一些冰。技工們興奮地拿著冰,跳進一輛馬車,飛速駛向帕金斯的住房,向他展示所取得的成果。上圖:冰箱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在輪船上。大型冷藏庫意味著船舶能夠在長距離航行中運載食用鮮肉,例如羔羊肉能從紐西蘭出口到歐洲。
帕金斯此時已上了年紀,他沒有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發明物。出售發明物的人的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蘇格蘭印刷工—約翰·哈里森。
哈里森很可能在並不了解帕金斯成果的情況下發現了冷卻效。他用醚來清洗金屬印刷鉛字,某一天注意到了物質的冷卻效應。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哈里森還在維多利亞本狄哥一家啤酒廠里設置了第一個製冷車間。
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在1879年製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20世紀20年代電動冰箱發明出來之前,冰箱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