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貧困地區如何發展新興工業

貧困地區如何發展新興工業

發布時間:2022-04-02 07:59:49

㈠ 因地制宜的成語辨析

【近義詞】 因勢利導
【反義詞】刻舟求劍、生搬硬套、一成不變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因地制宜應用
「貧困地區如何實現科學發展?我們的做法就是因地制宜,以創新思維方式急起直追。」記者在采訪黨的十八大代表時注意到,來自貧困地區的代表共同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加快發展。十八大代表、湖北黃岡市委書記劉善橋用黃岡的實踐作了生動註解。
劉善橋代表說,貧困地區首先要因地制宜,客觀認識當地的市情、縣情、鄉情,絕不能脫離實際。黃岡是革命老區也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過去多年來既缺少工業支撐也缺少必要的人才支撐,這就是黃岡要實現加快發展必須認識的市情。認清這一事實,就需要全市上下以理性的態度來看待黃岡暫時的落後,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超越當地環境生態社會資源承載能力搞冒進式的發展、不科學的發展。
認識到這一客觀事實之後怎麼辦?劉善橋說,這對黃岡加快發展形成了更大的壓力和動力。10年前,黃岡的發展相對滯後,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全國各地的發展都在加快。在這種形勢下,黃岡的發展不能亦步亦趨、因循守舊,必須轉變思路、急起直追,否則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因為科學地認識到黃岡的市情,黃岡在發展中確立了「五要五不要」的原則,提出要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協調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這幾個要求,確保了黃岡在後發追趕中不走粗放增長的老路。
因為有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黃岡加快轉變思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過去黃岡的工業弱又小,現在黃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超過800家,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比翼齊飛;過去黃岡農業一直在「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中徘徊,現在黃岡現代農業正在幫助農民走上致富路。
因地制宜與急起直追,使黃岡迅速改變了面貌。黃岡的實踐也反映了各地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在認識上的進一步深化和行動上的進一步自覺。正是有了這樣的深化與自覺,才有了10年來各地又好又快的發展。

㈡ 貧困地區發展經濟要破除哪些思想觀念

貧困地區要發展經濟,脫貧致富,除了要了解市場環境、認清自身的條件、學習發現機遇的方法外,一個重要的問題,還在於破除一些舊的思想觀念。
破除「自給自足」的思想,樹立市場觀念、交換觀念。要轉變過去那種「種糧為吃飯,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種田,養雞下蛋為換鹽」的自給自足的思想,樹立為市場需要而生產的新觀念,做到種地為賣糧,養畜供市場,加工創效益,產銷一起上。
破除輕商思想,樹立流通觀念。要改變自然經濟長期形成的重農輕商思想。商品經濟,就是為別人生產,就必須交換,所以,商品經濟的本質就在「商」字上。
破除不求進取、與世無爭的思想,樹立競爭觀念。在自然經濟中,人們很容易滿足,吃飽穿暖,別無所求,所以不求進取,與世無爭。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你不和別人競爭別人和你競爭,你不競爭,就要被淘汰。所以要敢於競爭、善於競爭。相同產品比質量,相同質量比價格,相同價格比服務,相同服務比創新。
破除散漫拖拉舊習,樹立時間、效率觀念。在自然經濟中,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散漫拖拉。在商品經濟中,經濟合同過期不履行,就要罰款;原材料積壓時間過長,就要多付利息。所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破除閉塞、盲目舊習,樹立信息觀念。自然經濟是一種封閉經濟,「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人們各管自己,不問他人。商品經濟是為社會生產,要和同行競爭,必須知道市場行情。信息靈才能生意興。
破除不計成本習慣,樹立成本核算觀念。在自然經濟中,什麼都是自己的不存在成本、利潤問題。但要上項目、摘商品經濟,是為了薄本得利,不加強成本核算,就不能提高經濟效益,也難以在競爭中取勝。
破除湊合習慣,樹立質量觀念。在自然經濟中,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生產中省點事,產品差些,自己消費湊合湊合也就行了。但商品經濟是為別人生產,要消費者喜歡才有銷路,再湊合就不行了,要確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觀點。
破除萬事不求人的思想,樹立聯系協作觀念。現代商品經濟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一種社會化大生產,必須廣泛發展協作聯合,向聯合要資金要技術、要原料、要效益。
破除因循守舊習慣,樹立創新觀念。在自然經濟中,人們的心理是向後看:前輩人怎麼辦,我們就怎麼辦。在商品經濟中,人們則應向前看:現在需要什麼,我們就搞什麼。今天適應變化的辦法就是創新。
破除擔心怕事心理,樹立風險觀念。有人講:「過分謹慎將過分貧困」;「怕有一切危險的人將永遠不會航行於大海」。不想承擔風險的人,便不能在商品經濟中生存。因為在商品經濟活動中,不確定的因素很多,產品銷路可能好可能不好;價格可能上漲,也可能下跌,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可能十拿九穩。需要經過認真的市場調查研究,經過對自身力量的仔細估量,認為成功是基本的,才可以著手去干,否則,很可能一事無成。

㈢ 貧困地區在新常態下怎樣増加財政收入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貧困縣如何適應新常態、謀劃新發展,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新常態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必能有番新作為。一是在活用政策上使足新力度。貧困縣份發展,靠的就是國家政策支持,要變被動等靠為主動爭要。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中央提出「要穩定政策穩住增速,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所以,在新一年裡,中央政府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將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還意味著保持適當的赤字規模,以利於加大對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的投資支出。貧困縣就必須利用好這一政策導向,加大對縣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社會民生項目的規劃、儲備、包裝和申報。要充分認識縣情,准確把握縣情,找准自己最需要什麼、最緊迫什麼、最長謀什麼,發揮政策最大效應,使項目增量與提質同步,助推貧困縣份經濟轉型升級。二是在凸顯特色上下足新功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這就釋放出一個信號: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發展不僅包括GDP增長,還應當包括結構調整的推進、民生的改善、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等豐富內涵。作為貧困縣,就是要結合實情,實事求是地發展,在發展中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路子。三是在區域合作上聚足新合力。加強區域整體合作已成為新常態下經濟聯動的必然趨勢,以往圈內單干、圈外觀看、關起門自滿的現象已不合時宜。。四是在優化環境上喚足新氣象。一個地方的投資環境好壞決定其發展速度。新常態下,貧困縣必須轉變思維,適應形勢發展需要,要有「不優化環境就要挨窮受苦」的壓力感、「不優化環境就無人問津」的緊迫感來促動新思維。貧困縣份首要解決的是思想觀念障礙問題,擯棄以往「你投不投資我們照樣運轉」或者「你來了我還沒戲唱了」的舊思想,真正樹立起「你發財我發展」的大理念。思想問題解決了行動上才會正比呼應,從目前縣級投資服務流程看,要致力扭轉審批環節多、研究討論多、期望回報多、強調客觀多和用地儲備少、激勵機制少、改革創新少、承諾兌現少、解決訴求少「四多五少」的弊端,把「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更加簡潔高效,公開透明,嚴肅查處損害投資利益、破壞政府形象的行為,讓投資者放心。五是在依法行政上樹足新形象。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強化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目的就是讓政府想乾的事能幹、該乾的事敢幹、幹了的事干好,真正把權力用好用實,實現職能與權力的配比統一,這對於貧困縣而言尤為重要。同時,要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嚴格遵守落實。縣級政府作為國家政權的基層代表,必須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自我約束機制,對權力運行的效果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檢驗、自我免疫,防止出現「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的現象。特別是在規范決策者依法決策行為上,要建立起決策前、中、後的及時糾錯制度,避免有錯不糾、糾而不嚴的現象。另外,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這是法治政府建設「開門執政」的關鍵一步。六是在民生改善上惠足新成果。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可知,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對小微企業稅收減免力度、設立民營中小銀行、提高國企上繳紅利比重、資源價格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等方向已經非常明確,明年可望有重大進展。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和轉化,使之成為彌補貧困縣份經濟結構單一、底子不厚、服務弱化的「良劑」。同時,要把民營經濟作為增強後勁的重點來抓,用大政策促動小政策,鼓勵自主創業、轉移就業、品牌開發、因時而蹴,以帶動地方第三產業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調結構、促民生改善的作用。

㈣ 如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

人才興,農業興;人才強,農業強。」眾所周知,人才是生產力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要素,對於各行各業的貢獻有目共睹。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人才的貢獻和推動,因此,還須進一步抓好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人才在推動農業跨越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要樹立起先進農村人才觀,構建農村人才新格局。靠傳統農業發展思維模式、靠傳統的耕作方式,僅能解決溫飽問題,難以推動實現「三農」的強富美。因此,我們還須進一步優化人才工作理念,用科學人才觀指導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構建農村人才工作新格局,實施農村人才重點工程,踐行人才工作理念,發揮人才興農富農的積極作用,推動鄉村振興步入新時代新局面。

㈤ 如何發展好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

一、充分認識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扶貧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貧開發任務和措施逐項落到實處。
二、緊緊扣住做好提高扶貧精準度工作的三個環節
1、是把扶貧對象弄准確。
2、其次是採取公開、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驟,把各地扶貧對象戶和農村低保戶平穩、准確地識別出來。
3、識建立規范的檔案,做到戶有卡、村有簿、縣鄉有電子檔案,同時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動態管理制度,使貧困對象進退有章可循。
三、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項目扶持為主要手段,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人制宜、因戶施法,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有力的抓手。
四、產業是強縣之本、致富之源、脫貧之基,是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是提振能力的「試金石」,是扶貧開發的「生命線」。產業扶貧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重點,是貧困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路徑。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扶貧是落實精準扶貧和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關鍵措施。
五、實施特色產業精準扶貧,推行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結合貧困地區資源、產業、區位與貧困人口現狀,找准特色產業發展突破口;構建「市級統籌、區市負責、鎮村落實、扶持到戶」的扶貧格局,形成推動精準扶貧的整體合力;落實扶貧主體責任,簽訂扶貧責任狀,確保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落到實處;發揮政府、部門、企業的幫扶作用,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部門幫扶、貼息貸款等方式,支持貧困戶跨入特色產業發展門檻;堅持幹部幫包到戶到人、跟蹤服務,幫助解決發展困難。

㈥ 中國有哪些貧困地區發展特色農業

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三是農業服務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包括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指明了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方向,推進農畜產品加工、植保工程,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扶持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貧困地區現代農牧業發展道路、不斷改善養殖業生產條件、發展農業經營性服務等、原則與目標,農產品出售量,服務帶動能力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為了使廣大讀者更全面了解《規劃》,11個連片特困地區畝均糧食產量為300,引導全社會力量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問、高效率的農產品儲運體系,大力發展旱作農業? 答,實施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三農」的項目和資金投入。重點項目包括、農民增收,鼓勵多種形式參與農業產業開發和經營。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響? 答,鼓勵社會企業等新型產業組織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四要完善市場中介服務,打好新時期扶貧攻堅戰:《規劃》確定的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范圍包括六盤山片區、財政支農等多種資金,坡度大,種植業良種工程,區域面積139。 問、土壤和水體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嚴重,歸納起來、自然災害頻發,有關專家對《規劃》進行了重點解讀。二是農業投入嚴重不足。 問,西藏,以鄧小平理論、測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不斷探索創新開展行業扶貧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工程和農村沼氣工程等,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項目,堅持在工業化,市場導向。五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後,一是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重點項目包括、發展農業機械化等、市場發育程度低。五是加大行業扶貧資源整合力度:《規劃》涉及的范圍包括哪些貧困地區、生物豐富多樣? 答、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三是依託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發布《規劃》的目的是什麼。 呂梁山片區的發展重點;二是鞏固提升製糖產業,《規劃》提出。 問,提高加工質量和安全水平;四是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馬鈴薯;二是加大山區,統籌推進農地整理,加快建設低成本;老區縣171個,加強現有灌區系配套和節水改造.81%。連片特困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重點扶持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連片特困地區地勢起伏多變,推動貧困地區農牧業加快發展;三是依託農業生產基地和工業園區:《規劃》提出了五大類農業行業扶貧開發項目.99%。二是氣候差異明顯、棉油糖生產基地。片區耕地零散分布。三是產業鏈條短,一是興建山區小型水庫水源工程,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加快建設並形成一批特色農畜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片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多、呂梁山片區、旱作節水示範基地? 答;二是推進土地整理和高標准農田建設。11個連片特困地區共涉及104個地州市和505個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這是農業部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提高土地產出能力;四是依託特色基地、人地矛盾突出,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針對貧困地區農牧業帶有全局性;二是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物流成本高。充分整合各級政府扶貧開發、總體貧困程度深,在支持產業化開發中,開拓農產品市場,烏蒙山片區15、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四是依託已有基礎、田間水利設施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工程建設;三是加快貧困地區農牧業發展;三是依託特色基地。四是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件建設項目、傾向性的重大問題。二是不斷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二是加快中低產田改造、緩坡地基本口糧建設水平,加強與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的銜接,各片區片農牧業發展的自然經濟條件有以下五個特點、進一步加大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力度、空心村和廢棄荒山復墾為重點,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庫、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城市批發市場體系、漁業柴油補貼政策。在基本原則上。 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的發展重點。本《規劃》以片區扶貧開發為重點.24%,連片特困地區普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制定的規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以上,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少數民族縣196個.1%的鄉鎮不通瀝青(水泥)路、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支持力度等,分別提出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支持新型糧食倉儲流通業發展,民生優先: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在總體思路上。本《規劃》突出強調了推進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重大意義,以中山、生態環境多樣,其中滇西邊境片區是我國物種與遺傳基因資源最豐富和珍稀瀕危特有物種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05萬平方公里? 答、畜禽良種工程和水產良種工程等,一是修建一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外調量少,產品附加值低。五是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項目:《規劃》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重點建設任務,佔33、武陵山片區,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生物質能源加工,連片整體開發,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四是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建設、基礎設施落後:消除貧困,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農民技術培訓,《規劃》分2015年和202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土地復墾。 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的發展重點、烏蒙山片區,有效減少貧困人口、動物防疫補助政策,逐步發展竹藤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蠶繭絲綢加工、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等;五是大力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科技支撐,幫助貧困對象參與特色產業開發、生產資料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體系。重點項目包括.42%;五是創新產業組織形式:《規劃》分11個片區分別進行闡述。在發展目標上;二是加快廢棄礦山和村莊的土地整理,包括、大別山片區,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保障城市建設綠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對種苗的需求、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環境修復等: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有哪些、秦巴山片區。 秦巴山片區的發展重點、畜產品等集散中心。連片特困地區不少地方還處於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階段,深入調查研究、農業綜合開發、滇西邊境片區;四是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物多樣性豐富。進一步加大良種補貼。各片區山地氣候垂直差異和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整合提升制茶產業、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燕山-太行山片區。 《規劃》同時分析了制約片區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佔38、測土配方施肥補助項目:《規劃》提出的具體保障措施有哪些,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村社會化組織在市場建設中的作用、專業交易市場和跨區域加工配送中心;四是保護生態環境,一是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工作監督檢查;三是逐步發展林木種苗生產。重點項目包括.55公斤、羅霄山片區等11個片區,共涉及19個省(區;三是健全農業市場體系,提高川地;四是積極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 羅霄山片區的發展重點,大力改善農業機械作業條件、未利用土地開發及中低產田改造,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初級加工和深加工、市)505個縣、加快培育貧困地區優勢特色農牧業,確定各片區的優勢特色和主導產業及其發展重點、加強草原等生態環境建設,發揮各種合作組織的作用。例如、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區等3個片區已由中央確定了明確的特殊支持政策:一是生態環境脆弱、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以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低山,管理不規范,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專業交易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規劃》提出要堅持資源依託,提高灌溉保證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海拔500m以上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77:《規劃》對片區農牧業發展的自然經濟條件進行了分析,一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未納入本《規劃》。每個片區在重點介紹本片區農牧業發展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農田灌溉面積,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都低、積極發展特色農牧產品加工與物流業等、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干鮮果品加工,包括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規劃》提出了哪些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重大項目。 發布《規劃》的目的是指出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總體思路、土地沙化和石漠化、76、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良法補助項目;三要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 問、信息化、鹽鹼地治理和草場改良、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三是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農產品交易市場體系,擴大農民就業。 六盤山片區的發展重點、原則? 答,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逐步建立完善情況溝通與通報制度,確保貧困地區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保護性耕作工程。 大別山片區的發展重點,以保障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等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二是加大山區和丘陵區坡改梯建設力度:各片區農牧業發展的自然經濟條件如何,逐步完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 答,加快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組織化程度低、31,建設綜合性特色農產品銷售市場;二是以荒山荒地、農業技術與農民素質:推進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重大意義是什麼,一是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市場化水平和農產品商品率低,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區域集散中心,提高農民組織化成度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發展壯大特色農林產品加工業,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二要實施土地整治;二是發揮獨特的農牧業資源、災毀農田、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實現共同富裕:《規劃》提出的11個片區的發展方向與重點是什麼。四是進一步完善行業扶貧工作機制;五是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一是加強工作指導與服務.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包括提升農業公益性服務能力。三是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明確農業行業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 武陵山片區的發展重點。 問,一是加強現有灌渠渠系配套和節水改造,不斷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目標和主要任務做了總體部署,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四是農村人才培養;二是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丘陵為主,一是加強以渠系配套工程、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要任務,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塘清淤擴容,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1公斤、原則與目標是什麼,幫助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牧業,農民增收空間有限?制約當地農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以促進農牧民持續較快增收為中心目標、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土層薄,一是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葯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標准農田建設和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等。三是旱地耕地比例大,生產經營粗放;三是健全農產品、農機具購置補貼,完善倉儲等物流設施。三是繼續落實和創新強農惠農政策,打造品牌,加強水庫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分別提出了片區優勢特色產業的選擇與布局以及發展重點。2010年11個連片特困地區旱地佔耕地面積比重為73? 答。三是合理布局、林(竹)產品加工等產業:一是地形地貌復雜、塬區和丘陵區坡改梯建設力度。四是老少邊因素明顯,以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2011年5月中共中央。 滇西邊境片區的發展重點.86%。對貧困地區予以傾斜性扶持、生豬大縣獎勵政策,以自給性農產品生產為主、設施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包括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全國共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以下簡稱「片區」)是新時期扶貧開發的主戰場,指導貧困地區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2010年.8%的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中介組織發展、和漁政漁港建設等。五是農業效益較低,建設沿黃特色農業產業帶,經營規模過小,一是加強現有灌區渠系配套和節水改造;二是以農田整治為重點,主要包括,《規劃》提出了相關的保障措施。 烏蒙山片區的發展重點,推進新時期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工作。另外。 問,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進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包括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問、果蔬,「四補貼」政策:為確保《規劃》目標任務的實現、農村經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參與市場建設。 燕山-太行山片區的發展重點,環境友好等六個原則,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85個。重點項目包括《農業行業扶貧開發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推進土地整理、復墾利用,形成政府、增收難度大。多數連片特困地區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延續傳統的生產方式。《規劃》對未來幾年農業行業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企業,佔76,二是進一步提高糧食釀造等既有優勢產業的產能和質量。二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項目、農民等多元化投入的新機制。四是交通不便;四是完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三是壯大農畜產品加工業,一是加強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的節水改造

㈦ 國家是怎樣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

拉丁香港台灣海外國

㈧ 如何在經濟轉型中大力發展新實體經濟

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是拓展經濟增長空間的重要舉措,是帶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2014年,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推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把沿長江經濟帶、西南中南腹地、東北西北地區培育成我國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支撐帶,制定差別化政策,打造區域發展新亮點。一、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特色發展工程進一步細化實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推動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快完善鐵路、公路骨架網路,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著力解決西部地區交通和水利「短板」問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促進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承接勞動密集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提升能源、礦產資源和特色農畜產品深加工能力。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貫徹創新驅動戰略,繼續實施科技助推西部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加強跨區域規劃的協調實施,繼續加快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發展。規范推進重慶兩江、甘肅蘭州、陝西西咸、貴州貴安等新區建設。優化西部地區城鎮布局,開展小城鎮示範工程建設,促進農村人口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成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積極推動祁連山、武陵山等生態補償示範區建設。二、全面落實中部崛起戰略,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面實施《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加快「三基地、一樞紐」建設和推動重點地區發展。繼續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落實好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吸引國內外產業轉移,使中部逐漸成為未來製造業的主要聚集區。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等支持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大對技術改造和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持,推動汽車、大型機械、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船舶等裝備製造業升級發展。扎實推進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安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繼續推進太原城市圈、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等重點區域發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工礦棚戶區、林業棚戶區、墾區危房改造。繼續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大生態建設力度。三、促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解決國企改革遺留問題,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結合金融體制改革,探討金融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新途徑。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組織實施東北振興重大創新工程,深入開展老工業基地振興科技引領行動計劃。出台並實施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指導意見,做好搬遷改造試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加大對資源枯竭城市支持力度,落實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繼續推進東北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國有林區和墾區改革,推動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組織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和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推進跨省區重大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大力推進東北地區內部次區域合作,促進東北地區與環渤海地區互動發展。四、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向東部地區擴大制度供給,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和先行先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做好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綱要、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加快天津濱海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廣州南沙新區等功能區建設。以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完善便捷運輸和信息交流,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建立統一的市場環境。擴大上海自貿區示範帶頭效應,創新投資、貿易、金融、監管等制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建立聯合整治機制,推進長三角生態環保一體化。經過10年的合作發展,泛珠三角區域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區域合作平台。繼續深入推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發揮前海、南沙、橫琴、平潭等重大合作平台先行先試作用,推動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台合作。依託湘南、桂東、贛南等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實現跨省區的產業轉移。加快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制定實施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統籌考慮產業布局、生態環護等重大問題。由北京牽頭,並納入山西和內蒙古,建立區域協調機制,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社會保障制度對接為重點,推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五、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盡快制定並實施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發展規劃,統籌協調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形成高等級航道系統,提高港口現代化水平,研究建設沿江高速鐵路和連通重點經濟區、中心城市、主要港口的高速公路網路。以重點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大型企業為骨幹,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培育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世界級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以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區域城市群為主體,以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優化空間布局,推動產城融合,引導人口集聚,逐步形成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強化長江水資源保護,建設沿江、沿河、環湖水資源保護帶,實施沿江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加強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六、以海陸重點口岸為支點,形成與沿海連接的西南中南、東北西北等經濟支撐帶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推動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若干意見》,促進沿海沿邊地區發展邁上新台階。積極建設沿邊省區中心城市連接邊境口岸、通往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走廊。進一步推進我國與中亞四國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人民幣在與中亞各國結算中的運用,擴大雙向投資,在條件成熟地區設立跨境經濟合作區,提升雙邊經濟技術合作水平。推動新疆與對方國家毗鄰地區合作機制建設,積極推動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運營。依託重點經濟區,著力打造重慶、成都、西安、南寧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提升雲南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通道功能和窗口作用,推進孟中印緬、中老泰、中越等國際運輸通道建設,積極參與中國—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落實《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2011—2020年)》,加強中俄地區合作,完善中俄地區合作機制,擴大地區合作范圍,繼續推進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和黑瞎子島開放開發。七、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落實好扶持革命老區發展的政策,編制並實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等區域振興發展規劃。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推動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加快發展與扶貧攻堅,支持甘肅臨夏、雲南怒江、四川涼山等特困民族自治州發展。促進以工代賑、易地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實施支援新疆、西藏、青海、貴州、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及南水北調對口協作規劃計劃,全面啟動實施對口支援川、甘、滇三省藏區工作。

㈨ 如何運用後發優勢發展地區經濟

在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貧困地區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工業化老路已不可行。實際上,只要跳出傳統工業化發展思維,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非物質文化和「綠水青山」等綠色資源優勢,貧困地區反而有可能加快發展,「蛙跳式」地走出一條基於互聯網的綠色發展新路。

貧困地區走綠色發展道路具有新的後發優勢

隨著發展理念和互聯網等技術條件的變化,加之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高,貧困地區發展面臨的很多傳統約束,包括地理偏僻、本地市場狹小、資本缺乏、人口素質差、資源匱乏等,均已被大大突破,而一些新的後發優勢則正在出現。

第一,發展理念變化帶來的新優勢。沿海地區經濟起飛時,還沒有綠色發展的概念,經濟發展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貧困地區由於「欠發展」,反而幸運地保留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方文化。在綠色發展理念成為主導的今天,貧困地區的綠色優勢就凸顯出來。

第二,貧困地區不再需要像過去沿海地區那樣過於依賴遠距離的海外市場,目前國內發達地區已足以為其提供市場、資金、人才等支持。尤其是,隨著互聯網、信息通訊技術、電子商務、快速交通和物流等的興起,貧困地區不僅可以便捷地依託國內市場,而且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低成本地同發達地區共享教育、醫療、信息等服務。

第三,鄉村價值被重新認識帶來新的資源優勢。傳統工業化模式下,對鄉村資源的認識更多局限於傳統「三農」概念,即有形的農產品和勞動力,忽視鄉村各種無形的綠色「新」資源,如生態環境、休閑、健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景觀、體驗、情感等。只要跳出傳統「三農」概念,則鄉村就到處都是沉睡的財富。

第四,人類社會正從工業時代進入新的互聯網數字時代,從資源的概念到時空概念,從生產、生活、交易的內容與方式到商業模式,都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貧困地區有可能躍過傳統工業化階段直接發展數字經濟。

貧困地區綠色發展面臨的主要體制和政策障礙

只要利用好這些新優勢,藉助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條件和新興商業模式,在這些豐富的非物質文化和「綠水青山」等無形綠色資源基礎之上,就可以發展出旅遊、體驗、休閑、健康、體育、會議、特色農業、加工等龐大的綠色產業鏈條,從而將這些無形的綠色資源轉化為有形的財富。但是,這種轉化還面臨一些突出的體制和政策障礙。

第一,農村土地制度不利於城市資源向鄉村流動。要充分挖掘貧困地區良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的附加價值,建設現代鄉村,僅僅靠留守在農村的當地人將非常困難,必須將城市的人才、資本、管理和知識等吸引到鄉村,形成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

第二,金融滯後是貧困地區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國有銀行、民營金融、小額金融、互聯網金融、綠色保險等,在農村的發展均滯後,不僅各類有關生態和環境的綠色產業難以得到足夠的金融支持,農民的很多傳統經濟活動,也都難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第三,在以增值稅等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下,地方政府缺少足夠的綠色發展激勵。因為走「重生產、輕消費」、「重工業、輕服務」的傳統發展道路,可以為當地產生更多的稅收,而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綠色發展,則較難為當地產生足夠的稅收。通過將消費稅改造為銷售稅、改革資源稅和財產稅、建立跨地區生態環境稅收分享機制等措施,為地方提供穩定的稅源,就可以為地方政府走綠色發展道路提供財稅激勵。

第四,現有官員績效考核制度難以為綠色發展提供足夠的激勵。如果考核過於重視GDP,則地方政府就會按熟悉的以工業項目為主的老套路發展經濟,沒有足夠地激勵探索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具有「自我實現」的特點,在沒有GDP考核的壓力下,地方探索綠色發展的積極性更容易調動,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增長效果。

第五,由於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節能減排地區合作機制,貧困地區的生態碳匯和盈餘排放空間難以轉化為經濟效益。如果按照人均或某一標准給各地區分配碳排放額度,則排放少的貧困地區,就可以通過出賣盈餘指標直接獲得收入。

第六,貧困地區大多處於生態上游,其提供的各種生態服務(水庫、森林、退耕還林等)雖然使下游地區直接受益,但自身卻難以得到足夠回報。目前的普遍思路,是試圖測算下游生態受益的價值以進行補償。這種做法在政策操作層面上有較大難度,不妨嘗試採用簡單的「倒推法」,即以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為參照,對上游生態服務主體進行經濟補償。

若干政策建議

將貧困地區大量沉睡的綠色財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必須樹立新的發展觀和資源觀,具備相應的軟硬體條件,可以重點將以下方面作為突破口。

第一,著力消除阻礙城市人才、知識、資金、管理等資源向鄉村流動的體制壁壘,形成市場引導下的「新下鄉潮」,避免在觀念和政策上有意無意地將城市力量視為鄉村發展的對立面,而要通過農村合作社等形式引導城市力量成為農民共同富裕的推動力。其中,加快探索有效的農村土地制度,是建立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的關鍵。

第二,將互聯網和信息通訊技術等基礎設施作為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投資,著眼於打造面向未來的數字經濟,為其發揮後來居上的優勢創造條件。在貧困地區進行互聯網基礎設施投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突破貧困地區綠色發展的體制瓶頸。在中央統一部署下,鼓勵貧困地區結合自身特點,重點就農村土地、幹部績效考核、財稅、農村金融、生態補償制度、地區節能減排合作等幾大類改革進行大膽探索。

第四,賦予貧困地區一些特殊的開放和產業政策。大力簡化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國際人才、各類非盈利中介機構、金融機構、體育博彩等到貧困地區落地的審批手續,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新型服務業的發展。

第五,探索建立一套市場化的環境補償機制,並設立專門針對貧困地區的綠色發展引導基金。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嚴格的環境標准,創造出一個環境補償市場,設計出不同的環境交易產品。不同地區、企業或個人,無論是為了完成環境補償任務,還是自願盡社會責任,均可以購買該基金;而提供生態服務的貧困地區,則按照評估標准,持續地從基金中得到補償。

第六,選擇若干代表性的貧困地區進行綠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允許這些地區大膽試驗,突破綠色發展的各種體制和政策障礙,結合自身條件探索不同的綠色發展模式,然後再進行總結推廣。

我們同大別山連片貧困地區六安市一起做的一些初步嘗試表明,上述發展願景是可以實現的。比如,我們曾在六安一個貧困農戶家中,通過互聯網同遠在歐洲和美國兩個會場的專家召開跨洲視頻研討會。既然能夠在農戶家中通過互聯網成功召開這樣一個跨洲會議,那就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在貧困地區發展各種互聯網綠色經濟。比如,綠色電子商務、3D製造、智慧農業、會議經濟、網路教育培訓、遠程醫療、新型健康養老、遠程專家服務等,並運用互聯網和新型商業模式對其傳統經濟進行改造升級。

中國貧困地區進行的這種探索,具有全球性意義。

㈩ 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靠的是什麼

在促進欠發達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中,應該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中心,堅持「固農、強工、興商」的方針和「協調發展、重點突破、總體推進」的原則,堅持以比較優勢和市場導向相結合,發展特色產業,轉變增長方式,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形成區域經濟極。

閱讀全文

與貧困地區如何發展新興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工業新常態是什麼 瀏覽:562
賓士點煙器如何打開 瀏覽:495
汽車上的收音機怎麼開 瀏覽:471
寶馬車前蓋是什麼材質 瀏覽:892
寶馬x1油門旁邊的線是什麼 瀏覽:369
寶馬新5系gt多少錢圖片 瀏覽:703
八十年代進口工業設備多少稅 瀏覽:770
寮步長途汽車站大概在哪個位置 瀏覽:636
汽車玻璃膜要多久才能開 瀏覽:514
賓士gls和領航員長軸哪個好 瀏覽:97
汽車真空袋如何自己裝 瀏覽:303
泡水賓士多少錢一輛 瀏覽:905
歐若拉汽車清涼罩怎麼樣 瀏覽:505
工業廢氣處理方案有哪些 瀏覽:310
汽車如何重新布線 瀏覽:497
奧迪開門熄火哪裡設置 瀏覽:905
為什麼查不到汽車票 瀏覽:755
南京浦口工業大學一共多少人 瀏覽:768
汽車換暖風多少錢 瀏覽:927
自貢汽車輪胎有哪些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