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住建部文林峰:加快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
人民網北京9月7日電(記者孫紅麗)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提出了九方面針對性措施,包括加強系統化集成設計、優化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推廣精益化施工、加快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專業人才培育、開展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評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日前對《若干意見》進行了全面解讀。
文林峰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與綠色發展要求相比,我國建築業目前還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是高消耗,僅房屋建築年消耗的水泥玻璃鋼材就佔了全球總消耗量的40%左右,北方地區供暖單位面積能耗是德國的兩倍。二是高排放,僅建築垃圾年排放就達20多億噸,為整個城市固體廢棄物總量的40%,建築碳排放更是逐年快速增長。三是低效率,據有關統計,建築勞動生產率僅是發達國家的2/3左右,建築業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還不高。四是低品質。總體來看,建築施工還不夠精細,房屋漏水隔音等問題仍很突出。
文林峰認為,必須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築品質、帶動建築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文件,要認真貫徹落實。
問:《若干意見》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文林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城鄉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建設方式粗放,也帶來了大量的資源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以及質量通病、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建築業在科技創新、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減少污染與排放等方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與國家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和裝配式建築是一脈相承的。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以工業化發展成就為基礎、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精益化、智能化生產施工,全面提升工程質量性能和品質,達到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發展目標。
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以來,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快速推進,建造水平和建築品質明顯提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穩步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指導各地出台相關政策措施,相繼編制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標准》《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標准》《裝配式木結構建築技術標准》和《裝配式建築評價標准》等標准規范,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日益成熟。通過認定一大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和產業基地,建設一定規模的試點示範工程項目,為全面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與綠色發展要求相比,目前還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是高消耗。僅房屋建築年消耗的水泥玻璃鋼材就佔了全球總消耗量的40%左右,北方地區供暖單位面積能耗是德國的兩倍。二是高排放。僅建築垃圾年排放就達20多億噸,為整個城市固體廢棄物總量的40%,建築碳排放更是逐年快速增長。三是低效率。據有關統計,建築勞動生產率僅是發達國家的2/3左右,建築業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還不高。四是低品質。總體來看,建築施工還不夠精細,房屋漏水隔音等問題仍很突出。因此,必須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
問:《若干意見》出台有何重要意義?
文林峰: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發展的主要舉措。既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重要手段,又是打造經濟發展「雙引擎」的內在要求。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我國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雖然取得顯著進展,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求相比、與綠色生態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與現代先進的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不夠,迫切需要補短板,迫切需要加快推進建設領域轉型升級。因此,黨中央、國務院在多個政策文件中都明確要加快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國內投資和消費的同時,力爭在國際競爭中打造出中國建造品牌。
(二)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促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的有力抓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局面並未根本轉變。就建築業而言,現場澆(砌)築的方式帶來了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築垃圾排放量大、揚塵和雜訊環境污染嚴重、工程質量和安全沒有保障的問題。就建材消耗而言,建築業用量最大的鋼材、水泥都是高耗能產品,我國鋼材、水泥生產總量多年處於世界第一,並且建材循環使用比例很低。如果建築業不進行轉型發展,傳統建造方式造成的資源能源過度消耗和浪費仍將繼續,經濟增長與資源能源的矛盾會更加突出,極大制約可持續發展。裝配式建造方式在節能、節材、節水和減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實際項目中得到證明。有關研究數據表明,裝配式混凝土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相比傳統方式可減少建築垃圾排放70%,節約木材60%,節約水泥砂漿55%,減少水資源消耗25%。更重要的是,裝配式建築能從根本上改變施工現場「臟亂差」局面,有效降低建造過程大氣污染和建築垃圾排放,最大程度減少揚塵和雜訊等環境污染,助力城市環境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
(三)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促進當前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3.8%增加到7.0%以上,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亟待建築業提供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一是有利於催生眾多新型產業,包括全過程咨詢服務行業、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專用設備生產企業、相應的物流運輸、裝配化裝修等眾多新型產業,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再造和增加就業,帶動行業專業化、精細化發展。二是有利於拉動投資,包括投資建廠、信息產業與建築業深度融合的大投入等,能帶動大量社會投資湧入建築業。三是有利於提升消費需求,包括發展裝配化裝修、集成廚房和衛生間、四新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等升級換代技術都有助於拉動居民消費。四是有利於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從國家裝配式建築試點示範城市發展經驗看,憑著建設「一片區域」、引入「一批企業」、打造「一批項目」、形成「一系列增長點」,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增長。以裝配式建築為例,據初步測算,2019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為4.2億平方米,拉動社會投資近3萬億元。
(四)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帶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近些年,隨著城鎮化發展,從事建築業的勞動力逐年減少、高素質建築工人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建築業發展的「硬約束」加劇。一方面,勞動力價格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建造方式傳統粗放,勞動效率低下。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涉及全過程、全要素、全系統,如設計標准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管理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應用等。發展裝配式建築要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創新管理模式等內涵式、集約式發展道路,通過建造方式轉型升級,減輕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施工效率,突破建築業發展瓶頸,全面提升工程建設水平。
(五)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提升建築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建築業已深度融合國際市場。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要在鞏固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主動「走出去」參與全球分工,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利用全球建築市場資源服務自身發展。而「走出去」的前提是提升核心競爭力。
新型建築工業化的發展能夠徹底轉變以往建造技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較低、單純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模式,將工業化生產和建造過程與信息化緊密結合,應用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強調科技進步和管理模式創新,注重提升勞動者素質,注重塑造企業品牌和形象,以此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先發優勢。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將促進企業苦練內功,攜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搶占國際市場,依靠工程總承包業務帶動國產設備、材料的出口,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過程中取得先機。
(六)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全面提升住房質量和品質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住房是人民群眾最大的民生問題。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以部品製造取代傳統建造,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築作業,能大幅減少施工失誤和人為錯誤,有效解決系統性質量通病,減少建築後期維修維護費用,延長建築使用壽命。裝配化建造方式能夠全面提升住房品質和性能,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採用裝配化建造方式和裝配化裝修的公租房項目,裝修質量通病相比傳統裝修項目明顯減少,室內維保報修率下降了70%。
問:如何全面落實《若干意見》各項重點任務?
文林峰:按照《若干意見》要求,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強系統化集成設計和標准化設計,推動全產業鏈協同;二是優化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推廣應用綠色建材;三是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推進建築全裝修,推廣精益化施工建造;四是加快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大力推廣BIM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發展智能建造;五是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建立使用者監督機制;六是強化科技支撐,培育科技創新基地,加大科技研發力度;七是加快專業人才培育,培育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和技能型產業工人;八是開展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評價;九是強化項目落地,加大金融、環保、科技推廣、評獎評優等方面政策支持。(人民網)
❷ 建築工業化的核心是什麼
核心:
建築構件
可以全部預制(這個其實不難解決)。但是現在主要的難題是建築用預制的構件造的房子的整體性往往比較差。
❸ 建築工業化的基本內容
以工業化的方式重新組織建築業是提高勞動效率、提升建築質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國未來建築業的發展方向。建築工業化的基本內容是:採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發展施工專業化,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繁重,復雜的手工勞動和濕作業;發展建築構配件、製品、設備生產並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為建築市場提供各類建築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築構配件和製品;制定統一的建築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准(模數協調、公差與配合、合理建築參數、連接等),合理解決標准化和多樣化的關系,建立和完善產品標准、工藝標准、企業管理標准、工法等,不斷提高建築標准化水平;採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實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和信息管理系統,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一、設計和施工的系統性。在實現一項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從市場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須按計劃進行。
二、施工過程和施工生產的重復性。構配件生產的重復性只有當構配件能夠適用於不同規模的建築、不同使用目的和環境才有可能。構配件如果要進行批量生產就必須具有一種規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三、建築構配件生產的批量化。沒有任何一種確定的工業化結構能夠適用於所有的建築營造需求,因此,建築工業化必須提供一系列能夠組成各種不同建築類型的構配件。 傳統建築生產方式,是將設計與建造環節分開,設計環節僅從目標建築體及結構的設計角度出發,而後將所需建材運送至目的地,進行露天施工,完工交底驗收的方式;而建築工業化生產方式,是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生產方式,標准化的設計,至構配件的工廠化生產,再進行現場裝配的過程。
根據對比可以發現傳統方式中設計與建造分離,設計階段完成藍圖、擴初至施工圖交底即目標完成,實際建造過程中的施工規范、施工技術等均不在設計方案之列。建築工業化顛覆傳統建築生產方式,最大特點是體現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將設計施工環節一體化,設計環節成為關鍵,該環節不僅是設計藍圖至施工圖的過程,而需要將構配件標准、建造階段的配套技術、建造規范等都納入設計方案中,從而設計方案作為構配件生產標准及施工裝配的指導文件。除此之外,PC構件生產工藝也是關鍵,在PC構件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諸如模具設計及安裝、混凝土配比等因素。與傳統建築生產方式相比,建築工業化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提升工程建設效率。建築工業化採取設計施工一體化生產方式,從建築方案的設計開始,建築物的設計就遵循一定的標准,如建築物及其構配件的標准化與材料的定型化等,為大規模重復製造與施工,打下基礎。遵循工藝設計及深化設計 標准,構配件可以實現工廠化的批量生產,及後續短暫的現場裝配過程,建造過程大部分時間是在工廠採用機械化手段、一定技術工人操作完成。
與傳統的現場混凝土澆築、缺乏培訓的低素質勞務工人手工作業對比,建築工業化將極大提升工程的建設效率。據資料顯示,發達經濟體預制裝配建造方式與現場手工方式相比節約工期可達30%以上。 建築工業化,首先應從設計開始,從結構入手,建立新型結構體系,包括鋼結構體系、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要讓大部分的建築構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實行工廠化作業。一是要建立新型結構體系,減少施工現場作業。多層建築應由傳統的磚混結構向預制框架結構發展;高層及小高層建築應由框架向剪力牆或鋼結構方向發展;施工上應從現場澆築向預制構件、裝配式方向發展;建築構件、成品、半成品以後場化、工廠化生產製作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術的研發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撐及腳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創新,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撐和懸挑腳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圍護結構體繫上,大力發展和應用新型牆體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力度,減少施工現場手工操作。在積極推廣建設部十項新技術的基礎上,加快這十項新技術的轉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裝配化、施工的機械化能力。
在新型結構體系中,應盡快推廣建設鋼結構建築,應用預制混凝土裝配式結構建築,研發復合木結構建築。在我國,進行鋼結構建設的時機已比較成熟,我國已連續8年世界鋼產量第一,一批鋼結構建築已陸續建成,相應的設計標准、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已出台;同時,鋼結構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結構安全度高等特點,在建築中應用的優勢日顯突出;鋼結構使用面積比鋼筋混凝土結構增加面積4%以上,工期大大縮短;在工程建設中採用鋼結構技術有利於建築工業化生產,促進冶金、建材、裝飾等行業的發展,促進防火、防腐、保溫、牆材和整體廚衛產品與技術的提高,況且鋼結構可以回收,再利用,節能、環保,符合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預制裝配式結構應積極提倡。基本上所有的混凝土結構都是現場澆築的,不僅污染環境,製造雜訊,還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難以保證工程質量。南京大地建築公司從法國引進的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簡稱「世構體系」),是採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柱,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梁、板,通過鋼筋混凝土後澆部分將梁、板、柱及節點連成整體的框架結構體系。具有減少構件截面,減輕結構自重,便於工廠化作業、施工速度快等優點,是替代磚混結構的一種新型多層裝配式結構體系。該結構體系已在南京多個工程中應用,效果明顯。
復合木結構應盡快研發。復合木結構不僅適用於大跨度的建築中,還可適用於廣大村鎮建築和二至三層的別墅中。應該說,與混凝土結構不同,復合木結構作為今後新型結構形式之一,極具有人性化和環保的特點。針對楊樹快速生長和再生的特點,應著力開發楊樹木材的深加工技術,包括木材的處理、復合、成型等,製作成建築用的柱、梁、板等構件,並使其具有防蟲、防火、易組合的能力。大量使用復合木結構,可減少對鋼材、水泥、石子等建材的需求,這對資源是一種保護;同時,也為廣大種植楊樹的農民提供了一個優越的市場,不僅提升了楊樹的使用價值,而且還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尋找到一個新途徑。可謂是一舉多得。可以預見,復合木結構的潛在能量將隨著技術的成熟日益顯現出來,必將會對我國的建築業帶來一場革命。
❹ 建築工業化得發展趨勢是什麼
1)工廠化生產,比如鋼結構,現在有專門的鋼結構預制廠。
2)預制構件的大量使用,比如預制板,預制管樁。
3)分項更細,更專業,現在有專門的塔吊公司,商品混凝土公司,人貨電梯專門公司,電梯公司,專門的防水公司,園林綠化公司。等等
更多的產品,更多的工作形式出現,速度更快。更有利於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產品的形式更統一,質量更具有標准。 這個沒參考過書本,只是自己的想法,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