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遼陽的經濟
2011年,遼陽市地區生產總值88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4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561.2億元,增長13.6%;第三產業增加值271.1億元,增長14.9%。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6.4︰63.1︰30.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7791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2億元,比上年增長31.0%。
2012年,遼陽市地區生產總值101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3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638.4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308.6億元,增長9.7%。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6.3:63.2:30.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405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5%。 遼陽是國家、省商品糧基地和瘦肉型豬、淡水魚養殖重點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達,西部平原土質肥沃,盛產水稻、玉米和淡水魚,享有「糧倉」之稱;東部山區林果茂盛,盛產山楂、南果梨。遼陽是國家、省商品糧基地和瘦肉型豬、淡水魚養殖基地。以高產優質糧田、蔬菜溫室大棚、畜牧業(黃牛、生豬、肉雞)、林果業、淡水養殖業「五項開發」為重點的「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正向縱深發展。
2012年,遼陽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增加值24.8億元,增長2.7%;林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6.1%;牧業增加值28.9億元,增長6.5%;漁業增加值7.1億元,增長7.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9.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1.2千公頃,比上年下降0.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3.4千公頃,增長11.3%,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9.7千公頃,增長13.4%。全年糧食總產量91.9萬噸,比上年下降7.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90.8萬噸,增長3.7%。瓜果產量7.7萬噸,下降3.2%。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16.3萬噸,禽蛋產量10.7萬噸,牛奶產量2.2萬噸。水產品產量8.8萬噸。 遼陽市工業門類包括石油化纖、輕工、紡織、冶金、化學、機械、電子、建築材料、能源、醫葯和食品加工等十幾個主要行業。其中,化纖工業是國家重點基地之一。遼陽石油化纖工業公司是中國以引進裝置為主,具有現代化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纖聯合企業。遼陽有全國最大的制葯機械廠和全國造紙機械、工業紙板生產基地,鐵合金廠是國家鐵合金行業的重點企業。
鄉鎮企業形成了以礦業開發、建材、鋼鐵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旅遊鞋和服裝加工為主的一批有影響的鄉鎮企業集團。鋼模板、紡織袋、鋁型材、旅遊鞋、皮裝加工等行業在東北乃至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
2012年,遼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199.3億元,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8.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5%。其中,國有企業產品銷售率88.6%,集體企業產品銷售率107.5%,股份制企業產品銷售率98.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產品銷售率99.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04.4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82.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70.4億元。 2012年,遼陽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93.8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8億元,增長7.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全年進出口總額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8%。2012年末遼陽市對外貿易國家108個。
2012年,遼陽市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142.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0%。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2138.3萬人次,增長12.0%;接待入境旅遊者3.9萬人次,增長15.1%。接待入境旅遊者中,外國人3.7萬人次,港澳台同胞0.2萬人次,分別增長14.4%和32.8%。全年旅遊總收入1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97.1億元,增長22.0%;旅遊外匯收入2402萬美元,增長15.5%。
Ⅱ 長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的主要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部門和發展工業的條件
(1)滬寧杭,輕工,紡織,機械,電子,冶金,化工等行業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大工業城市,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強度,和更均衡地分配。鄉鎮企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
有利的條件:這里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發展歷史較長,是中國的商品經濟的搖籃,現代工業和民族工業的。現代已有近150年的歷史,在該地區的產業的興起和發展,以及中國工業發展仍然處於領先地位,是到目前為止,高強度級別,種類較多,技術力量最雄厚的。縱橫交錯的湖泊和河流的地區,公路成網,南京 - 上海,上海 - 杭州,杭州 - 寧波的鐵路,貫穿其中的內部和外部的交通是非常方便的。上海是在中國東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和全國最重要的港口和航運中心的地位。面積?中國民用航空線密集,上海機場,中國國內和國際民用航空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批的產品,用於工業領域,以及工業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和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的輸入,輸出已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的原因之一,這里成為全國最發達的工業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快速發展,金融部門和融資額度。
不利條件:缺乏資源,原料和燃料能源,當地的勞動力成本高,狹窄的地域范圍,臨海的肢體,不利於國防。
(2)遼南地區:煤炭,鐵礦石,石油,木材等。工業領域:工業基地開發的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市)。沉陽 - 鞍山 - 機械工業,撫順鋼鐵行業 - 石油化工,裝備製造業,本溪 - 鋼鐵工業,遼陽 - 化工 - 大連造船行業。工業部門是一個點,工業和燃料類型的產業資源點的類型。成本,原料的原產地。
(3)南接遼寧,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珠江三角洲
本身之分,那麼,多少給點。
Ⅲ 認識遼陽
遼陽是遼寧省轄市,位於遼寧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北依沈陽,南接鞍山,東鄰本溪,西部與遼中接壤。長大鐵路與沈大高速公路縱貫全境,遼溪鐵路橫穿東部山區,南通海港城市大連、營口,北連東北最大的航空港桃仙機場,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遼陽東依千山山脈,山巒疊翠,西臨遼河平原,土地肥沃。太子河、渾河兩大水系諸多河流分布境內,古有舟楫之利,今為魚米之鄉。地下礦藏豐富,其它重要資源亦多。氣候屬北溫帶,季節分明,雨量充沛,適合作物生長。今境轄遼陽縣、代管燈塔市;白塔、文聖、太子河、宏偉、弓長嶺五區,市府駐白塔區,面積4731平方公里,人口182.1萬。
從1948年10月遼陽最後解放到1988年的40年問,遼陽地區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艱苦奮斗,戰勝困難和曲折,取得巨大成就。
遼地地區40年的經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緊密相連,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從1949年至1956年,中共遼陽地方組織和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在全地區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從1956年至1966年,遼陽地區處於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1956年5月召開的中共遼陽市第一次代表大會提出「動員全黨為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而奮斗,迎接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此後,遼陽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在農業方面:大量開發水田,水稻大幅度增產,蔬菜種植面積擴大,產量驟增,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1 959年全市社辦企業74處,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2.7%。農村推廣和改進一批農機具,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網,推廣一些農業新技術。在工業方面:開辦一些新的工廠,建起冶金、電子新的工業部門。各工礦企業普遍改進了技術裝備,提高了技術水平;交通、基建、商業等方面也都有新的發展。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事業經過發展和調整以後,面貌改觀。
從1966年至1976年,遼陽地區處於全國范圍的「文化大革命」之中。
從1976年至1988年,經過揭發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罪行,特別是1978年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系統電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口政治路線,使遼陽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走上順利發展道路。
發 展 歷 程
從1948年10月遼陽最後解放到1988年的40年問,遼陽地區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艱苦奮斗,戰勝困難和曲折,取得巨大成就。
遼地地區40年的經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緊密相連,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從1949年至1956年,中共遼陽地方組織和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在全地區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從1956年至1966年,遼陽地區處於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1956年5月召開的中共遼陽市第一次代表大會提出「動員全黨為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而奮斗,迎接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此後,遼陽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在農業方面:大量開發水田,水稻大幅度增產,蔬菜種植面積擴大,產量驟增,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1 959年全市社辦企業74處,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2.7%。農村推廣和改進一批農機具,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網,推廣一些農業新技術。在工業方面:開辦一些新的工廠,建起冶金、電子新的工業部門。各工礦企業普遍改進了技術裝備,提高了技術水平;交通、基建、商業等方面也都有新的發展。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事業經過發展和調整以後,面貌改觀。
從1966年至1976年,遼陽地區處於全國范圍的「文化大革命」之中。
從1976年至1988年,經過揭發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罪行,特別是1978年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系統電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口政治路線,使遼陽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走上順利發展道路。
建 設 成 就
遼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光輝成就。
經過多年的建設,全市農村已形成四大基地:一是以水稻為主體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遼陽、燈塔兩縣被列為國家和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二是以山楂為主體的水果商品生產基地,在東部山區大力發展果樹生產,1988年果園總面積達到13.1萬畝。果樹達865.8萬株,水果產量達9071噸。三是商品魚生產基地,利用坑塘泡沼,發展淡水養魚。1988年淡水養魚面積達3.8萬畝.產量達8800噸。遼陽、燈塔兩縣被列為省和國家重點發展淡水養魚基地。四是以庭院暖棚鮮細菜為主的商品菜生產基地。1988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25.57/畝,產量達到43.4萬噸。一年四季都可向市場提供新鮮蔬菜。此外,林業、蠶業、畜牧業等方面也有較快發展。遼陽縣被列為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
遼陽的工業已形成以石油化纖為主體,包括機械、電子、冶金、紡織、輕工、建材、能源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1949年全市僅有全民工業企業12家,固定資產原值為5億元,正式職工7105人。當年工業總產值為1703萬元,主要產品只有十幾種。經過40年的發展,到1988年全市工業企業總數達8914個,其中鄉鎮以上工業企業1060個,全民和集體企業職工總數達21萬人。198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48.85億元(現價),是1949年的269倍(按可比價格計算)。產品品種已達300多種,是1949年的200多倍。石化工業的原油加工量、乙烯產量、塑料樹脂及其聚合物、化學纖維單體以及鐵合金產量都在全省以至全國同行業中佔有一定地位。有些產品則開發了遼陽工業的新領域,創出了新水平,如電子工業、水力和火力發電等,黃金工業也從民間零星開采轉向工業化生產。1988年全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為國家創利潤5.4億元,上繳稅金3.5億元。
遼陽的商業經過40來年的發展已逐漸形成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遼陽商業放寬了商品購銷價格政策,改革了商品流通體制,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在充分發揮國營商業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大力發展城鄉集市貿易,發展集體和個體商業,市場繁榮,購銷兩旺。
遼陽的城鄉建設日新月異。解放前的遼陽古城歷經天災兵禍,滿目瘡痍。建國以來,經過40年的建設,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市建成區面積由解放初期的9.6平方公里,發展至65.7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解放初期的7.29萬人增加,到60.99萬人。
郵電事業發展很快。1949年遼陽郵路只有250公里,主要依靠手推車、馬車、自行車和步班投遞。電報電路僅有兩條,電話設備只有一台百門磁石交換機作為市內電話兼長途台使用。經過40年的建設,面貌大改觀。1988年全市郵局郵所達到53處,農村信報站915個。郵路總長度達到915公里;電報線路發展到12條。郵政、電訊設備得到更新。市區及兩縣都開通自動電話。電報和長途電話可通往世界各地。國際電信除南非和柬埔寨外,可通達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
1979年以後,鄉鎮建設得到新的發展,鄉鎮數已由建國初期的2個發展為15個。
環境保護工作受到重視。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之後,遼陽地區環境保護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起來。慶陽化工廠、弓長嶺選礦廠、小屯水泥廠、濱河化工廠等一批老企業的「三廢」污染嚴重問題得到了治理。其它一些污染嚴重的問題如煙塵、地上地下水和城市噪音等都有所改善,由於採取各項保護措施,全市環境污染得到控制。
40年來,遼陽的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文化藝術等事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88年。在基礎教育方面,全市已有高等學校4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普通中學107所,小學716所。在職業教育方面,有農業、職業中學20所;在成人教育方面,有廣播電視大學、職工業余大學等高等學校9所,職工中專和廣播電視中專6所,成人中學93所;在特殊教育方面,有聾啞學校1所;在民族教育方面,有朝鮮中學1所,小學6所。
40年來。遼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在城市較好地解決了失業問題,在農村廣大農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絕大多數工農群眾的生活有了保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生活迅速提高。到1988年,全民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852元。比1978年增長1.7倍。農村人均純收入比1978年提高3.62倍。
城鄉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有明顯改善。1988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糧食138公斤,其中細糧佔90%以上。人均主要副食消費量大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後,農民開始擁有自己的生產性固定資產。據1986年抽樣調查,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生產性固定資產8.4萬元。在農戶全年總支出中,生活費支出佔62.6%。1988年全市城鄉居民儲蓄額達9.3l億元,是1978年的22倍。
人民享有廣泛的勞動保險和社會福利,全民企業和事業單位實支勞動保險費用逐年增加。集體所有制單位職工也享受著大體相同的福利待遇。農村則有不同形式的社會福利。
Ⅳ 遼陽縣的經濟
遼陽縣西部平原,地處諸河下游,地勢低窪,素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澇」之說,是千百年來水患的嚴重災區。從1958年起,開始逐年較大幅度地增加投資,改造農業生產條件。至1988年的31年間,先後建成遼陽、柳壕、邢家三個自流灌區和穆家、唐馬寨、小北河三個深井灌區;建水田井和水田補水井881眼;電力排灌站52處66座。
1988年遼陽縣糧食和大豆播種面積98萬畝,總產量299393噸;商品糧達到98110噸,是總產量的32.77%。全縣農業總產值22065萬元,共中,種植業11624萬元;林業639萬元;畜牧業3780萬元;副業5562萬元;漁業460萬元。
2010年,遼陽縣糧食產量實現42萬噸,農業總產值實現39.8億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7%。農業增加值實現19.8億元,是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6%。蔬菜種植面積達2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已擴大到9.5萬畝,蔬菜總產量實現40萬噸,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分別為91個、5個和1個。林業生態建設進一步加強,實施人工造林18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2.4萬畝、退耕還林1.7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7.6%。累計建成養殖小區200個,遼陽縣生豬飼養量70萬頭、羊30萬只、家禽3000萬只,肉類總產量7.7萬噸,禽蛋總產量6.1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8%。漁業生產態勢良好,成為全省5個漁業倍增先進縣之一。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龍頭企業發展到90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連續五年榮獲「大禹杯」。新建大型沼氣池2座,中型沼氣池11座,農村戶用沼氣池4100個。引進推廣農機新機具3900台(套),推廣農機新技術12項,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73%。陽光工程累計培訓農民2.6萬人,設施農業培訓6500人,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2000戶,培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20個。 遼陽縣內工業除部分採掘工業外,主要是加工工業和建造業。到1988年末,遼陽縣有工業企業3552戶。主要工業行業有礦業、建材、機械加工和輕工業等,主要產品有原煤、鐵礦石、硫鐵礦石、水泥、鋸材、罐頭、啤酒、布匹、麻袋、皮鞋、服裝、傢俱、油漆、磚瓦、農用水泵等30餘種。
到2010年,遼陽縣工業總產值實現560億元,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長25.0%。實現工業增加值138億元,是「十五」期末的3.7倍,年均增長29.9%。裝備製造產業不斷成長,遼寧新風企業集團添補國內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2010年建成投產,遼寧三三機床有限公司4項全國首台(套)特大型數控機床樣機通過測試,遼寧博際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世界第一台50萬伏高壓乾式電流互感器已掛網運行,裝備製造業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電子材料產業穩步壯大,高精度銅及銅合金板帶材、電線電纜等產品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鋼鐵及鋼鐵製品加工業經過升級改造後保留近100家,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0億元。規模企業2010年已達355家,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提前並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工業企業節能減排任務。企業科技含量持續提升,「十一五」期間,申請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名牌分別為2個、4個和15個。 建國初期,遼陽縣在66個村辦起集體所有制的供銷合作社。1953年實行對糧食貿易統購統銷,初步形成農村的社會主義市場。
1988年遼陽縣有商業網點3331個。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2418萬元。縣內有集市31處,畜牧交易市場七處。劉二堡、小北河、沙嶺、隆昌、河欄等鄉鎮的集市貿易市場,成為農村物資交流的重要集散地。1988年農村集市貿易成交額2839萬元。外貿出口商品16種,總收購額1224.4萬元,出口銷售收入937.75萬元。
2010年,遼陽縣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6.5億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長21.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4.7億元,是2005年2.1倍,年均增長16.3%。正德商城、賀尊商廈、福民大市場等商貿設施進一步完善,傳統服務業持續提升。新型流通業態和現代物流業發展較快,超市、專賣店、便利店、連鎖經營、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0年申報國家3A級景區1處。房地產開發面積五年累計達260萬平方米,約4萬戶居民喜遷新居。6家貨運公司和4家出租汽車公司「十一五」期間貨運周轉量累計達5萬噸、累計運送旅客1900萬人次。商品流通業服務人員達5.5萬人,成為吸納社會勞動力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