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哈工大的歷史
哈爾濱工業大學始建於1920年,當時校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哈工大的創建,與帝俄在中國建設中東鐵路(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稱「中長鐵路」)有直接關系,建校的宗旨是為中東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學校按俄國的教育模式辦學。如今,80多年過去了,哈工大已經成為在國際享有很高聲望的重點大學。
桃李滿天下的名校
哈工大自建校開始,就是一所對外開放的學校。自1954年成為國家確定的首批6所重點大學之一以來,一直是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又被國家列為重點建設的15所大學之一,1999年被國家確定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
2000年6月,哈工大與同根同源的哈建大合並,組建成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記者了解到,哈工大是我國最早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高校之一。到目前,該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數已達到一萬餘人。
在建國前的29年中,共培養學生3500多人,畢業生遍布亞、歐、美、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建國後50餘年來,共為國家培養了10萬余名學生。哈工大已與美、英、法、德、日、俄等36個國家和地區的350所高等院校和企業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歷史上是國際大學
為中東鐵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開辦。1920年5月開始籌建,10月17日,舉行開學典禮。當時設鐵路建設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科。首屆三個班共招收103名學生,實行學分制,學制四年,一律用俄語教學,校舍暫用原俄領事館上層樓房。畢業生經考試委員會答辯合格,授予工程師稱號。1922年,創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改稱哈爾濱工業大學。
1928年10月20日,將法政學院和商學院並入,學校正式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張學良將軍任校理事會主席。
1938年1月1日起,學校改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從此,哈工大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從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辦學,用俄語或日語授課,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鮮明的國際性特徵。從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後一批學生1938年末畢業,按俄式辦學的哈工大共培養畢業生1267人,其中中國學生382人,前蘇聯及波蘭學生885人,這些畢業生分布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前蘇聯、澳大利亞、波蘭、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和巴西等世界各地。
聘請70位外國專家從教
為了辦好哈工大,解放後,67位蘇聯專家和3位捷克專家先後被聘請到哈工大,幫助學校建設國家急需的專業、培養教師和學生;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從蘇聯運回,使哈工大的實驗室和實習工廠一躍居於全國最前列……在國家的重點支持下,哈工大經過改造和擴建。
1954年3月,高教部召開哈工大問題座談會,會議形成《關於哈工大幾項問題的決定》草案,高教部副部長楊秀峰同志說:「哈工大已基本改造成為採用蘇聯先進教學制度的新型大學,這一點應該肯定。哈工大是起了旗幟作用的,全國高校也承認。」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確定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哈工大成為京外唯一一所重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