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浙江紹興以什麼產業為主
第一產業
2017年,新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5.52千公頃。建成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片11個、7.94千公頃,千畝片28個、2.29千公頃,百畝片398個、4.05千公頃。
擁有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94家。有工商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216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908家。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行政村審核公示率99.4%,承包合同簽訂(完善)率92.6%。
第二產業
2017年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157億元,比上年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長13.7%。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2%、9.4%、12.8%,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6.1%、33.3%、28.9%。
第三產業
2017年,紹興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城鎮市場1672億元,增長10.3%;鄉村市場306億元,增長14.3%。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6億元,增長13.7%。
教育事業
2017年末,有普通高校11所,普通本專科招生3.18萬人,在校生9.73萬人,畢業生2.57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0所,招生1.71萬人,在校生4.93萬人,畢業生1.59萬人。其中,14所中職學校17個專業開設3+2職業教育,16所中職學校34個專業開設「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
科學技術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於科學技術支出2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11.0個百分點。18項成果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3項專利獲中國專利獎。全市申請發明專利11228件,授權發明專利2118件。
體育事業
2017年,成功舉辦首屆紹興國際馬拉松賽和中國·紹興皮劃艇馬拉松世界盃賽。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我市共有65名運動員入選浙江體育代表團,奪得13枚金牌、9枚銀牌和12枚銅牌,創造了紹興體育在全運會上的最好成績。以紹興市首屆市民運動會為載體,舉辦各類群體活動2000多場。
『貳』 浙江台州經濟主要以什麼產業為主
黃岩模具工藝品
仙居工藝品
溫嶺汽摩泵電機電容器鞋帽船舶
路橋箱包汽摩配固廢金屬縫紉機
玉環閥門傢具
臨海醫葯
『叄』 浙江台州主產業有哪些
台州是一座年輕的濱海城市,位於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經濟區南翼,陸地面積941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569.4萬。下轄椒江、黃岩、路橋三個區,臨海、溫嶺兩個縣級市,玉環、天台、仙居、三門四個縣。台州是我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祥地、浙江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浙江的糧食主產地、我國主要漁區、著名的果品基地,是商貿發達的市場大市、新興旅遊城市和電力大市,也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722.89億元,人均超過3萬元;財政總收入218.38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331元。
改革開放以來,台州憑借靈活的民營機制和「敢冒險、有硬氣、善創造、不張揚」的台州人文精神,迅速躋身於我國沿海發達城市行列,創造了以「民營主導加政府推動」為主要特徵的「台州現象」。台州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市區綜合競爭力目前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35位,並先後榮獲了「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十二大品牌經濟城市」、「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國縫制設備製造之都」、「中國再生金屬之都」、「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國字型大小榮譽,在 「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台州位列第6名。
工業經濟是台州經濟的中堅力量和主要帶動力量,也是人才創業的主要舞台。已形成汽車摩托車及配件、縫制設備、醫葯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等五大主導產業,涌現出了飛躍縫紉機、吉利汽車、錢江摩托、星星家電、海正葯業、華海葯業等一批規模企業。
台州交通便捷,通訊先進。擁有港口、機場、104國道、沿海高速公路和正在興建甬台溫鐵路,初步建立起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基本形成全市1小時交通圈,大大縮短了與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距離。台州正成為各路財團投資的熱土,各方人才創業的樂園。
台州未來發展的宏偉目標,就是打造長三角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東南沿海現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國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這「三張名片」,及培育「三個台州」等重要戰略目標,並先後作出了工業立市、軟實力、一體化和諧台州等戰略部署,力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中走在前列。實現以上目標,台州迫切需要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這決定了台州對人才的深切期盼,也昭示了台州是人才創業的大市場,是人才施展才華的大舞台。台州蘊藏著人才自我發展的大機遇,是人才創業的樂園。
台州真切期望與國內外人才攜手,共創明天輝煌。
『肆』 涿洲以什麼工業為主
涿州簡介
涿州位於冀中平原,與首都北京接壤,總面積742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地處大北京經濟圈緊密層,距北京天安門廣場僅62公里,東距華北重鎮天津市150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質構造屬太行山山洪沖擊扇,結構穩定,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地熱和砂石料資源豐富,古有「幽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稱。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秦置涿縣始,三國魏時設范陽郡,元為涿州路,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民國時稱涿縣,始隸屬於河北省。1986年撤縣建市,被列為河北甲級開放城市、河北省四大旅遊區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州」之美譽。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漢桓侯張飛、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苦呤詩人賈導皆出於此。這里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地,是「三國文化」的源頭。
交通便利、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北京917路公交車、北京旅遊專線往來涿州,「五縱十橫」的城市路網十分便捷。
通訊事業程式控制電話裝機超過10萬門,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1萬部,引進北京010電話,並與全國聯網,形成空中、地面、國內、國際、傳真、網路一體化,全天候、多功能現代化通訊系統。
農業結構調整漸入佳境。形成了以花卉苗木、高檔蔬菜、畜禽、貢米為主導的農業結構新格局,相繼建成「牛滿江生物示範基地」和東方、潤生、綠苗無公害蔬菜基地,培育壯大了華樂種苗、遠大養殖、中國農大科技園區等一批龍頭企業。全市花卉苗木面積已達到4.5萬畝,成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森林覆蓋率達到21。8%,「森林涿州」已具雛型。工業經濟凸顯活力。以凌雲工業集團、華夏實業集團、華北鋁業、國家冶金精細品種中試基地等大型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為主體的「三高一無」(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無污染)工業群體已具規模優勢,形成鋁加工、機加工、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和包裝印刷五大支柱行業。
旅遊休閑業發展迅猛。按照壯大三產、提升二產、穩定一產的整體發展戰略,涿州把旅遊休閑業作為縣域特色經濟的主導產業,對遼代雙塔、明代葯王廟、清行宮、三義宮、酈道元故居、張飛古井等一批名勝古跡進行了修繕。以中央電視台涿州影視基地和京都旅遊度假區為龍頭,謀劃建設了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旅遊項目,開通了涿州——北京旅遊大篷車,實現了涿州與北京旅遊專線的對接。
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國百強。「打京牌、唱京戲」,建設北京衛星城、首都後花園,全力構築京郊型經濟發展新格局,建設經濟強市的發展戰略正一步步成為現實。2001年,涿州進入全國最發達100縣(市)行列,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涿州——一塊充滿希望的熱土,滿懷熱情的涿州人民伸出誠信、友誼的雙手歡迎您的到來。
摘自琢州.
『伍』 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以什麼為主
一般來講,發展中國家以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為主。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5-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陸』 浙江主要以什麼產業為主
以製造業為主,分布行業很多,但主要有六大行業,加三個新興行業,共九大行業:汽摩配、縫制設備、橡膠塑料、醫葯化工、工藝品、家用電器、塑料模具、船舶行業、固廢金屬。
『柒』 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以工業為主還是服務業為主
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帶動農業,以工業化推動現代化建設進程,同時逐步發展並完善第三產業(服務業)。不難看出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以工業為主導的。
『捌』 浙江台州經濟主要以什麼產業為主
每個縣市區都不一樣的
像三門的話主要是橡膠製品為主
天台的話
(洪籌這邊是輸送帶
平膠帶這類為主
洋頭或者說三合他們那裡的人主要以舊輪胎翻新為主
坦頭的話是汽車用品為主)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呵呵
『玖』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9)臨海市工業方面以什麼產業為主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拾』 工業化成熟的階段以哪些產業為主導
製造業內部結構由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向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換,同時生活方式現代化,高檔耐用消費品被推廣普及。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迅速發展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