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從廉價工業方面轉向高科技

如何從廉價工業方面轉向高科技

發布時間:2023-09-08 00:55:12

1.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2. 提高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什麼建議或意見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已進入加速工業化階段,在過去的較長一個時期,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技術來源主要依靠模仿和引進。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對傳統工業化模式提出了挑戰。決定產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已從過去的自然資源條件和廉價勞動力轉向創新能力、技術和管理優勢,知識產權成為重要的競爭工具,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的擁有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是世界製造大國,工業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約為美國的1/4、日本的1/2,與德國接近。但是,我國製造業的多數產品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大部分設計和製造技術依靠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少,原創性的產品和技術更少。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競爭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創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就不可能真正成為製造中心。
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我國的企業和產業正面臨新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嚴峻挑戰。一些加工製造能力較大的行業,因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而導致缺乏競爭力。例如,我國的DVD生產能力世界第一,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出口受到外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制約,被徵收較高專利費,廉價勞動力優勢被削弱。又如,我國的一些重要技術裝備製造加工能力並不差,但因為缺乏設計和成套能力,只能進行轉包生產和來料加工,賺取少量加工費。技術裝備的對外依存度較高。越是高技術設備越依靠進口。2001年,我國進口裝備製造業產品約1100億美元,佔全國外貿進口總額的48%左右。大量的國內需求只能拉動發達國家的GDP增長。
目前,我國正處於產業技術升級的關鍵階段,一些行業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部分優勢企業已經開始走向國際市場。但是,大部分企業的技術來源還是依靠引進和仿製。如果說過去在低端產品層次,我們可以靠引進技術提高技術水平,靠市場換技術,那麼,當我們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與外國企業和跨國公司在高端產品形成競爭時,人家是不會把核心技術和高端技術轉讓給競爭對手的。目前,從外國轉移到我國的製造企業,大部分核心技術、品牌和銷售渠道仍然被外國公司所控制。長期以來,我國在經濟和技術發展方面實施追趕戰略。日本和韓國等實施追趕戰略的經驗表明,在進入高端產品和接近國際市場檔次的市場競爭時,必須依靠自主創新來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因此,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加強研究開發,在戰略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低,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如果繼續走大量消耗資源的低水平粗放型發展道路,我國的資源供應將難以支撐。因此,必須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增長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把先進的技術與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形成長期競爭優勢。一方面,沒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就不可能引進高水平的技術;另一方面,一些關鍵技術和敏感技術特別是關系國家安全的技術引進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是買不來的,國家的競爭力也是買不來的。我們要從實現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更多的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在戰略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形成長期競爭優勢,保證國家經濟安全。
二、我市企業創新能力發展歷史和特點
我市企業的發展歷史與全國各地企業的發展一樣,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慢慢發展起來的。1992年以前,企業的技術主要來自於國營大企業和科研機構,許多技術是無償取得的。由於短缺經濟的作用,產品不愁賣不掉,所以他們在量上迅速擴張,而對技術創新的需要並不強烈。這一階段的後期,企業大多積極開展與大企業聯營活動,走聯營合作之路,不僅從大企業那裡獲取技術,還積極引進國營企業的淘汰設備。有的作為大廠的分廠,形成穩定的生產聯合體。至1987年底,全縣開展科技橫向聯合和協作的企業有170多家,與全國15個省、市,50多家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開展技術合作,並聘請外地科技人員和有實踐經驗的老工人250多人來縣作技術顧問。從而開展了企業辦科研,以加快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提高經濟效益。
1992年以後,是全市企業飛速發展時期。這時民營企業不僅數量多,而且也成長起了一批上規模企業,這時由於買方市場的形成,中小企業以前的制度優勢也逐漸在失去,因此,他們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走技術創新之路,以產品技術質量取勝。從這個時期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看,主要有三個特點:
A、「模仿創新」。就是先模仿,然後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開發和創新。這種類型在當前溫嶺中小企業創新模式中大量存在,大約占總量的38%左右。近些年,我市先後組織泵業企業參加了德國科隆、美國芝加哥、日本的五金博覽會,參照國外的樣品,大大改進了自身產品,提高了檔次。2001年,溫嶺利歐電氣公司在展銷會上購買了一款水泵,仿製出注塑外殼整件,使該廠主打產品花園泵外觀和質量有了新的飛躍,出口訂單紛至沓來。
B、「合作創新」。中小企業的研究開發設備不夠先進,高科技人才不足,就走與高校合作開發之路,這種類型大約佔53%左右。成立於1994年的浙江萬全信號設備有限公司,在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的支持下,開發了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及半自動閉塞區間設備,並結合市場需求,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開發了微機聯鎖系統軟體,得到了推廣和應用,擁有了穩定的客戶與市場。2000年,萬全信號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研製開發的「面向機械產品創新設計的自組織建模技術與遞歸化集成系統及應用軟體」榮獲了「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C、「自主創新」。所謂自主創新,就是以自主研究開發為基礎,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自主創新在溫嶺中小企業里數量還不是很多,約佔8%。溫嶺市的先導電機研究所優化設計軟體,一個人10多分鍾就可以設計一台新型的電機,這就是自主創新。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在科教興市等方面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營造了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先後制訂出台了《關於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關於進一步做好企業引進人才和技術成果工作的意見》、《關於溫嶺市高新技術企業(項目)認定暫行辦法》、《關於溫嶺市科技型企業認定暫行辦法》、《溫嶺市科技風險金管理試行辦法》、《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等一系列政策。並在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加快高科技產業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每年技改貼息1000多萬元,重大項目支持1000多萬元,對龍頭企業進行一廠一策扶持。至今已有25家企業實施了ERP管理,走上了科學管理的軌道。全市每年開發出新產品100多隻,佔全省開發新產品數第一。大量企業從依靠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數量型增長,轉變到依靠技術進步來提高要素生產效率的質量型增長上來。
三、我市企業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企業雖然在向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應當看到,我市的科技型企業還存在著數量少、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的情況。在全市2萬家企業中科技型企業不上百家,佔百分之一都不到。在19家高新企業中,平均每家年產值只有8337萬元,上億企業只有三家。而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大都還停留在傳統產業基礎上的小改小革,而缺乏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精尖技術。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現在我市的科技型企業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分析影響我市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因素有不少,其中的主要問題是:
企業自身問題
A、企業家的問題。溫嶺的企業家階層大都是改革開放以後,在市場經濟中摸爬滾打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創業者,他們有二十多年來經營的經驗,對傳統意義上生產經營來說,他們是行家裡手,但面對信息社會,面對新型工業化道路他們會感到陌生,感到力不從心計無所出。於是企業主中有些就存在「小富即滿」的安逸思想,沒有發展壯大的思想和物質准備。因為他們的起點都比較低,大多數在高中學歷及以下。(就是在19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里,也只有2家的法人代表是碩士研究生畢業,還有2家大學、2家初中,其餘都是高中畢業。)學識的一般化帶來產品的一般化,他們大都依靠價格優勢開展同質競爭,而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
B、管理模式問題。因為職業經理人階層不夠發達,企業投資者又對職業經理人不夠放心,所以現在的管理模式絕大多數仍是家族式管理,所有者和經營者都沒有分離,因而企業大都還固守著獨斷式管理模式,沒有實行民主化、科學化的決策模式,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C、企業創新意識問題。許多中小企業缺乏創新意識,盲目樂觀,認為本企業產品銷路好,不再開發新產品作為支撐,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不斷下滑。據調查,溫嶺中小企業普遍對本企業產品壽命持樂觀態度,有34.2%企業認為產品壽命在10年以上,25.1%企業認為在5--10年,19.2%企業認為在3--5年,只有20%左右的企業認為在3年以下。在經費投入上,大多數企業技術開發費用只佔1%以下,而溫嶺大企業一般在1.5%以上,發達國家在5%左右。
企業發展外部環境問題
A、資金問題。中小企業由於規模、信譽等種種原因,其正常發展的資金往往都不能從銀行融資得到滿足,因此企業技術創新往往會碰到融資難的問題。由於溫嶺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有利於風險投資發展的環境,尤其是缺乏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所以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風險融資手段。
B、人才資源問題。雖然溫嶺市近年來科技人才資源量逐年在增加,但每萬人口中擁有的專業技術人員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都低,2001年溫嶺市每萬人口擁有專業技術人員不足200人,而且高級職稱人才奇缺。就在這些有限的科技人才資源中,又有近90%的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的仍是與科技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工作。
在對台州市107家上規模(職工人數在500人以上)非公企業科技人才情況的調查表明,職工總數中中專及以上學歷佔12.32%;高級職稱人數占萬分之11.79。而在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中,中專及以上學歷佔32.13%,高級職稱人數占萬分之85.49,可見科技企業的人才比一般企業要高出好幾倍。按此比例計算,溫嶺市30萬工業企業職工中,還要培養或引進中專以上人才59430人,高級職稱人才2211人,才能基本滿足向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需要,可見人才缺口之大。
C、基礎設施問題。溫嶺遠離大城市,地處「長三角」的南端,接受上海幅射能力弱;不通火車、電力緊張,這些都是不利因素。但地處沿海,有高速公路、航空港、出海口,有利因素也不少。但與建設世界先進製造基地的要求相比,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D、服務保障問題。我國沒有一部類似於日本的《中小企業基本法》的法律法規來保護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更是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資本結構優化扶持金和新增貸款很少與廣大中小企業有緣。普遍存在著的企業征地難、貸款難、辦事難,在阻礙著企業的發展。
企業之間的聯合和溝通問題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再要擴張,就要走資本經營的道路,聯合和並購都在所難免,上市了的規模企業可以進行證券買賣,而中小企業就沒有這么便利,在產權交易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並購是很困難的。現在政府提倡企業整合,實行強強聯合,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或以產業鏈來組織,實現配套廠之間的聯合,這樣的鬆散型組織已有成功,而緊密型的往往因一山不容二虎而失敗。
四、進一步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加強對新型工業化的宣傳,走科技型發展之路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方針。結合溫嶺的實際,必須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改造提升傳統和特色產業,努力把溫嶺市建設成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用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的理論來指導工業發展,實現工業化和資源、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
2.加強企業自身建設,努力提高企業主的素質
應該建立經常性的培訓制度,以不斷學習來解決知識老化問題,可以經常組織企業主到先進國家參觀考察,讓他們從繁忙的事務中脫出一階段,到先進同行中去找找差距,思考一些問題,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創新思維,這樣也可以解決一些「小富即安」的思想,以激勵他們不斷進取。要鼓勵企業主培養和聘請職業經理人,這是一個企業長遠利益所在,也是企業能長治久安的一個措施,
3.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A、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鼓勵發展風險投資事業。針對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小,數量眾多,貸款成本高的特點,可以採取利息市場化或賦予銀行更多的利息浮動權來解決。在風險基金設立上,應該由眾多主體參與。引導企業、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甚至個人等眾多主體投向風險資本。
B、進一步尊重知識和人才,提高全社會技術創新意識。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提供住房、轉移戶口等各種安居政策,解決好他們的職稱、人身保險等後顧之憂。企業也應實行靈活的利益分配政策向技術人員傾斜,如採取技術入股等方式,以吸引優秀人才。然後以點帶面,逐步提高全社會的技術創新意識。
C、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保持適度超前。按照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加快能源、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硬環境。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樞紐建設,建設溝通城區、澤國、大溪三角區域的主幹道,實現「半小時經濟圈」,盡快建好甬台溫鐵路。同時鼓勵在工業園區中建立共用的技術開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等公共平台,大幅度提高企業發展的保障能力。
4.加大政府引導作用,健全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日本、台灣在各縣市都設有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內容有咨詢服務、信息服務、技術創新服務、金融服務、財政服務、職業培訓服務、產品銷售服務、國際化服務、配套協作服務和組織化服務等10項。應由政府出面予以引導,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完備的,能夠提供各方面服務的體系。根據國外經驗來看,我市應該從單純金融服務轉向金融與技術創新並重,並在信息、咨詢上加大服務力度,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工藝水平。
5.加快產學研合作創業網路建設
加強各類產業集群的建設,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各類園區為載體,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組織科研攻關,形成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網路。形成高新技術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改造傳統產業的示範區、出口產品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推動區域經濟創新、創業。已建立的浙江高校產學研創業中心要擔負起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孵化和培育等工作,為產學研服務的配套設施要跟上,孵化創業大樓要盡快建設。在這里,除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展示,技術檢測,創業場地等為項目孵化提供各種服務外,還要使之成為產、學、研的結合點,成為高校向下延伸的落腳點,以促進科技成果企業化,生成新的小型高科技企業。

3. 如何利用工業自動化4.0和互聯網 這些技術去突破

GE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5億研發「工業互聯網」
業內專家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價值總體上將從三個方面來體現。GE計劃未來三年在「工業互聯網」項目上投入15億美元進行研發與應用試驗。

GE(通用電氣)為未來業務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工業互聯網。這是GE的研發部門杜撰出來的名詞,GE希望通過在其產品中增加更多的感測器來獲取海量數據,並最終幫助公司提高其機車飛機引擎、核磁共振儀器等設備的能源效率。

GE計劃未來三年在「工業互聯網」項目上投入15億美元,其中一部分預算將用於支持在加州聖拉蒙市新成立的軟體研發中心的研究項目。

業內專家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價值總體上將從三個方面來體現。第一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包括油、氣、電等等,而減少能源的浪費,並提高使用率,從側面
也等於提高了GDP。第二,提高工業系統與設備的維修和維護效率,降低宕機的時間,減少故障,並縮短維護時間,這相當於提高了生產力。第三,優化並簡化運
營,提高運營效率,這相當於解放了更多寶貴的人力資源,讓他們可以進行更有價值與富有創新的工作。

Wikibon兩份名為《定義和估算工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和大數分析:機遇和挑戰》的報告定義,工業互聯網將機器感測器和驅動器連接到本地處理和互聯網,並且進一步連接到其它工業網路。

兩份報告表明,報告表明,截至2020年,工業互聯網支出有望從2012年的200億美元飆升至5140億,而工業互聯網產生的累計凈值則有望突破
1.7萬億美元。談了這么多,我們說到了它可能的應用范圍以及在七年之後預計會達到的行業市場,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看下它的應用案例。

應用案例

國外:2012年12月,GE與著名的IT服務商愛森哲合資成為了面向航空業的服務公司Taleris,其通過雲計算服務的模式,為相應的航空公司提
供了這樣一種能力——當一架飛機落地以後,很快的把飛機數據用無線的方式傳遞出去,然後量身打造一套專門針對這架飛機維修的方案,在這其中,肩負信息收
集、傳輸、分析處理的就是GE打造的,針對航空的工業互聯網。

國內:春秋航空2012年輕輕鬆鬆省下了一筆可能花掉的21萬美元,怎麼做到的?這要從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早就在飛機中置入的七七八八的感測器說起。

2012年9月19日,這些感測器傳回的數據顯示,一架春秋航空飛機的二號發動機風扇振動值突然升高,GE在上海的航空客戶支援中心立即向春秋航空發
送通知,春秋航空排查後發現發動機的兩片風扇葉片被外物擊傷。打傷的風扇葉片很快被更換,一次飛機故障停場檢修就這樣被避免了。要知道,被避免的可不是什
么路邊的自行車維修,而是昂貴的飛機維修。2012年,由於GE成功的遠程診斷探測,春秋航空節省了超過21萬美元的費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數次計劃外的
發動機拆卸和停飛待用。
----------------------------------
「工業4.0」助推第四次工業革命

新華社德國漢諾威4月7日專電(記者胡小兵)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本屆展會主題定為「融合的工業——下一步」。這一主題反映出
展會對生產集成化及其對行業未來影響的重視,展會將深入探討建設智能工廠的未來趨勢,彰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助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引領地位。

傳統工業生產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

荷蘭是今年漢諾威工博會的夥伴國,其首相馬克·呂特在開幕式上講話時,稱贊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將「第四次工業革命」置於中心地位。他說:「這場革命將傳統的工業生產和銷售方式與貫穿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服務和網路思維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德國早在2011年漢諾威工博會上就已提出「工業4.0」的概念。2013年,德國信息通訊新媒體協會、機械設備製造協會和電氣電子行業協會建立了「工業
4.0」研討平台。德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它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高科技戰略工程,意在將傳統工業生產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最終實現工廠智能化,提高資
源利用率、生產靈活性及增強客戶與商業夥伴緊密度,並提升工業生產的商業價值。

德國「工業4.0」被認為是先行者

自蒸汽機誕生以來,工業發展歷經變化,德國「工業4.0」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工業4.0」的前提是在工業自動化基礎上,實現從機器感測器
到網際網路通訊的無縫對接。生產自動化技術應通過自我診斷、自我修正和功能最大化程序達到更加智能,以更好地輔助工人完成生產。

主辦方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成員約亨·柯克勒日前表示:「要保持競爭力,工業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資源利用效率。企業需要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
反應,同時還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產品個性化和定製需求。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進行產業集成,確保生產流程具有最大靈活性。近些年來,行業內已經為實施產業
集成開發了很多新技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技術整合到工業生產中,形成一種同步、協調並且完全網路化的系統。這正是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的核心,即實現智能工廠向產業集成式4.0工廠的飛躍。」

產業集成的目標是讓生產系統能對全球需求和特定客戶要求中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在這一智能系統中,包括工件、機器到運輸系統在內的所有成分都會通過網路進
行互聯,實現彼此之間的自動通訊。人們不必再通過固定的生產線一個站點接著一個站點地傳遞工件。在新的系統中,工件可以獨立地啟動相應的模塊化處理中心,
然後自主地進行相關的處理操作。這樣,不同規模的工業生產流程都能實現最大的靈活性和效率。

主題:「融合的工業——下一步」

柯克勒表示:「靈活性和效率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得以生存的關鍵。所以當前任務是採取正確措施,實現智能靈活型工廠的願景。而在這一過程中,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將發揮關鍵作用」。

要實現這一願景,行業內部需要進行廣泛的信息共享、討論和協調。據德國《經濟周刊》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實現「工業4.0」所面臨的最大障礙,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的安全漏洞、缺少標准化和專業人才、基礎設施不足以及相關費用過高等。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參展商中,有大約四分之一直接或間接從事能源的生產、傳輸、分配或存儲。對他們而言,「融合的工業——下一步」這一主題正是當前能源系統轉型過程中的前進方向。

柯克勒指出:「未來的能源不僅是綠色能源,也是智能能源。今後,傳輸能量的智能電網和消耗能量的終端裝置將相互協調,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要實現這一願景
需要多個行業的協調與合作。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一直提倡產業集成,它將繼續為行業提供理想的溝通平台,以便企業能夠研發出先進技術,並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進而實現從傳統的、靈活度低的能源系統到現代智能能源網路的轉變。」

不會早於2025年

德國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多數高校和企業認為,「工業4.0」將會實現,但不會早於2025年。

本屆工博會共吸引來自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0家展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展會共分為7個主題展:工業自動化、能源、移動技術、數字化工廠、工業供應、工業綠色技術以及科研與技術。
------------------------------

4. 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

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制定產業政策: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產業特點,制定產業政策,增加對重點產業的投入和支持,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推動技術創新:加強科技創新和中搏技術引進,推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升級和轉型,提高工業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建立多元化的企業生態系統:建立多元化的企業生態系統,促進各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加強人才培養:加強人才培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提高綠色製造水平:加強環保意識,推廣低碳、綠色製造,提高工渣培敏業產品的環保性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中國工業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如枝

閱讀全文

與如何從廉價工業方面轉向高科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館陶汽車線路維修多少錢 瀏覽:163
長沙到漵浦的汽車多久 瀏覽:484
寶馬s1000rr和寶馬hp4有什麼不同 瀏覽:34
汽車排檔是什麼意思 瀏覽:702
華晨寶馬316多少錢 瀏覽:954
汽車水溫表沒到90怎麼辦 瀏覽:978
汕頭4s店奧迪a6l多少錢 瀏覽:412
汽車一個油指的是多少 瀏覽:453
電動奧迪a6多少錢一輛 瀏覽:419
奧迪a4l款致雅和動感怎麼選 瀏覽:164
江蘇大學對比北方工業大學哪個好 瀏覽:41
ipad如何安裝到寶馬上 瀏覽:230
怎麼查看寶馬汽車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46
帽子放在汽車的哪裡 瀏覽:875
國防科工業局什麼級別 瀏覽:987
為什麼賓士功率高 瀏覽:115
為什麼裝工業風的很少 瀏覽:140
寶馬7系空氣懸掛壽命多久 瀏覽:529
汽車怎麼貼膜沒有氣泡 瀏覽:468
工業用氧的充裝壓力是多少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