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化與信息化有何區別與聯系
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信息化促進工業化引導工業化的新方向。
『貳』 信息化與工業化社會比較,在哪些方面不同
簡述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當今
,
信息化主導著全球工業發展的大趨勢
,
而工業化尚未完成的中國也正面臨著信息
化浪潮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日益變幻的局勢當中正確的認識到二者的關
系,以促進二者的共同促進和發展。
一、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指的是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普及的基礎上,
和會和經濟的各個方面發生深刻的
變革,通過提高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個社會活動的功能和效率上大幅度提高,
從而達到人類社會的新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過程。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
(特別是其
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
國民生產總值
(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
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二、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1
、
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
從產業結構變遷看,
工業是是農業主導經濟向工業主導經濟
的演變過程,
信息化則是工業化主導經濟向包括服務業在內的信息主導經濟的演變過程。
服
務業比製造更依賴於信息與信息技術。信息化是在工業化的基礎的發展起來的。
作為信息化基礎的工業化,其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為信息化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
1
)提供物質基礎。搞信息化需要大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信息技術裝備,實施重
大的應用信息工程等等都不能離開來自於工業的鋼鐵、機械、建築電力等的支撐座後盾。
(
2
)
擴大市場容量。
信息化是以技術信息化廣泛應用為主導、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
信息產業成長壯大為支撐的。
同時信息化是為其他產業服務的產業。
工業化為信息產業營造
了服務對象。
(
3
)集聚建設資金。進行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高信息基礎設施要投資,建
設信息項目要投資,
辦信息產業和企業也要資金。
工業化的發展為信息化積累了資金,
傳統
產業給新興的信息產業以資金支持,
特別是通過工業化形成的資本市場及其金融創新,
替信
息化所需資金開拓了多種融資渠道。
(
4
)
輸送專業人才。信息化以人才為依託。
信息化所需的人才,
既有與工業化需求共需
之處,如一定的知識水平,又有與工業化的需求的不同之處,如更富靈活性和創造性。
2
、信息化是工業化的發展。從一般的發展歸路來看,先有工業化後有信息化。信息化是
工業化的延伸和發展。
工業化培育了信息化,
信息化發展了工業化,
信息化對工業化的發展
苛刻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1
)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了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製造業。傳統的製造業通過採用新型
的信息技術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以達到重新發展的目的。
(
2
)發展信息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信息服務產業。
(
3
)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過激競爭力。
(
4
)幫助工業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減少污染增加商機。
其中信息化對工業有又三種作用:
一是補充作用,
信息經濟越發展,
越能彌補工業經濟的
不足,如皋耗能低效率,嚴重污染等
:
二是替代作用,信息經濟越發展,越能用信息資源來
替代更大一部分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
三是協同作用,
信息經濟越發展,
越能使工業經濟
的發展有機會和新途徑。
三、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信息化是在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進行的。
工業化的發展基礎也比較薄弱,
發展程度也不是很高,
和工業化的情況相同,
我們的信息化
程度與發達國家比起來有比較大差距。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督促著我們國家的信息化的發
展必須要加快步伐,
追趕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
以立足未來的國際社會。
其中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意味著:
在觀念上使工業化不以工業經濟和工業社會為終點,
而在此基
礎上繼續往信息經濟和信息社會前進。
技術上要求運用工業製造技術的同時,
在全社會廣泛
應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由於具有極強的滲透性,
可以工業技術相結合,
提高原有工業技術
的檔次和功能。
在管理上要求改革和創新,
信息化通過提升企業管理、
政府管理和其他公共
管理,達到帶動工業化的目的。在資源上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生產、分配、交換、
消費中發揮信息的作用擴展知識的功能,
使工業化擴大了可用資源的范圍,
並增加了知識化、
智能化的特色。
四、結語
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
信息化是工業化的發展。
工業化帶來信息化的發展,
信息化又反
過來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二者是一個互相分離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
在我們現代化的發
展進程中,必須正確的處理好二者的矛盾與聯系。實現新標準的現代化。
『叄』 信息化對工業技術有什麼影響
近幾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種類日漸多樣化,促使了產品品種的不斷更新和產品壽命周期日益縮短。這種生產經營環
境迫使企業從過去單一品種的大批量生產轉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企業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始終保持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中普遍採用通用設備,通用工藝裝備,機群式的平面布置和高儲存量的庫存管理和推動式的生產方式。雖然傳統的生產方式能滿足不斷變化的加工對象,但加工效率和資金利用率低,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進行頻繁的調整,為此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工件在各工種機床之間往返穿梭,不僅周轉時間長,而且增加了等待時間,使更換的工裝長期堆放在車間,嚴重影響生產現場管理。在庫存管理中,長期儲備大量的原材料來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庫存大量在製品和產成品,導致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等一系列管理問題。
從國內外經驗和我國的現狀看,我國工業工程的需求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工作研究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在該階段中以研究和應用工作研究為重點內容,分析機械運動,人的動作和工藝流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第二階段,以系統工程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在此階段,以研究和應用系統工程為主,並將價值工程、質量管理等工業工程手段廣泛應用於生產管理中;第三階段,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在這一階段,不但應用上兩階段的工業工程技術,而且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這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有力武器。
2.2信息技術應用於工業工程的意義
工業工程是綜合運用各種實用的知識和方法,為把人力、物資、裝備、技術和信息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於生產力的綜合系統,所從事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的活動,它為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了更好更充分的在工程領域利用IT技術,工程項目的信息管理很重要。
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信息能改變決策期望收益的概率,信息可以堅定或校正對未來的估計等。信息技術是關於信息的產生、發送、傳輸、接收、變換、識別、控制等應用技術的總稱。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信息化管理減少了大量的人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通過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開發和應用能實現多個目的:信息存儲數字化和存儲相對集中;信息處理和變換的程序化;信息傳輸的數字化和電子化;信息獲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信息
『肆』 如何理解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
可以說,實事求是,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靈魂。要站在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度理解這個問題。
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是科學發展方式
要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在實處。首先要解決科學發展方式的問題。沒有方法,再好的觀念也是空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就屬於科學發展方式,它是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的重要途徑。我們說轉變發展方式(原來叫轉變增長方式),要轉向的,就是這種科學發展方式。
『伍』 為什麼中國工業化信息化崛起勢頭那麼強勁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政府是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當中國政府首腦意識到工業化對國家的重要性,全中國很容易擰成一條繩,全民都往工業化的社會沖。
第二 時代所驅使,全世界都在發展高新技術,倘若我們一直停留在現有的技術自吹自擂,無異與清朝政府閉關鎖國一樣,終究會被時代所拋棄,我們不想被時代拋棄的話,只能追上發達國家的腳步,落後就要挨打,我相信每個有識之士都懂得這個道理。
綜上所述,中國發展勢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根本原因是我們中國人已經覺醒,懂得發展的重要性,當然更離不開我們中國人民勤勞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