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園區的發展歷史
在我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的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行業研究員指出,目前,各地區政府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紛紛制定政策與規劃推動工業園區的發展,我國工業園區建設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園區具備較好的投資潛力。但是,由於我國工業園建設起步較晚,建設經驗不是很豐富,在我國工業園快速發展的背後,也凸現出一些問題。如:園區總體規模偏小、集約化不夠;園區定位不園區產業結構趨同;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園區投資偏低、特色不明;用地難、融資難等。
工業的快速發展,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工業的規模化生產,使地球的有限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生態經濟的不斷發展則要求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於是,人們開始對現行的工業體系產生了質疑,是否可以模仿自然生態系統,使工業生態系統在其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減少廢物的產量。1990年,Frosch在英國工程師協會的報告會中對工業生態系統提出了新的見解,「工業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生物生態系統概念之間的類比不一定完美無缺,但如果工業體系模仿生物界的運行規則,人類將受益無窮」。現代工業園區及各類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更加註重整體的環境景觀及企業形象展示,這既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需求,也是城市發展對工業園區的必然要求。
生態工業園(Eco-instrial park, EIP)是21世紀新興的工業組織模式,它與傳統工業區有著重要的區別,它是利用工業生態學及系統工程學的理論和思想來規劃和運行的工業園區。它不僅強調園區內的各成員內部實現清潔生產、減少廢物源,同時強調成員之間的聯系、合作和參與,通過物質、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員相互受益的網路,使園區對外界的廢物排放趨於零,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共進。
2.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園區
韓國工業園始建於2002年6月。2003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工業園區。安徽省第一家外商直接投資興建的工業園區。韓資企業在皖投資最大聚集區。
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總投資2.6億美元。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完成投資10億元,其中外資1.1億美元。
龍頭企業:
安徽信昊紡織有限公司、安徽東信織物有限公司、安徽雙勝制衣有限公司、安徽寶羅印染有限公司、安徽世振膠業有限公司、安徽兆仁機械有限公司。
主導產業:棉紡、麻紡、毛紡、織造、印染、化纖、服裝、紡織機械、電子、精細化工、機械製造。 安徽淮南生物醫葯工業園,1999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園區規劃總面積2平方公里,總投資15億元。其中一期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總投資8億元。是安徽省第一家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全省首批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和安徽省「861」行動計劃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元。
園區現有骨幹企業15家:園區主要為韓國、德國、香港及國內江西「江中」、安徽「豐原」、陝西「東盛」等大型上市公司入園投資,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家,現有產品品種300多個,產品銷往16個國家和地區,主導產業:生物製品、生化制葯、化學原料葯、醫葯中間體,天然類葯物,現代中葯及新型葯用輔料,新型醫葯包裝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家二類、三類新葯,列入國家中葯保護的品種有20多個。
年產各類合成原料葯2萬噸,居華東前列,全省第一;其中撲熱息痛產量佔全國的1/3;
年處理血漿150噸,居全國前列;
年產生物製品8萬支;
年產頭孢類抗菌素150噸;
年產片劑12億片,膠丸60億粒;其中復方羅布麻片銷量佔全國50%;
年產糖漿劑、口服液1億支;
年產葯用輔料1500噸,產量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3. 工業園土地拿到了,環評也開會過了,一般多久開建
工業園土地拿到了,環評也開會過了,一般三個月左右開建。
工業園,是建立在一塊固定地域上的由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的企業社區。在該社區內,各成員單位通過共同管理環境事宜和經濟事宜來獲取更大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工業園的目標是在最小化參與企業的環境影響的同時提高其經濟效益。這類方法包括通過對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園區企業(新加入企業和原有經過改造的企業)的綠色設計、清潔生產、污染預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業內部合作。在園區規劃方面,作為工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工業園區在降低基礎設施成本,刺激地區經濟發展,向社區提供各種效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和清潔生產要求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是在區域層面上實現產業生態學目標的一種形式。分類:a)行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指以某一類工業行業的一個或幾個企業為核心,通過物質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類企業或相關行業企業間建立共生關系而形成的生態工業園區。b)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主要指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生態工業園區。c)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指以從事靜脈產業生產的企業為主體建設的工業園區。靜脈產業是以保障環境安全為前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包括廢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及將再生資源加工為產品兩個過程。
4. 安徽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的墾地合作
「十一五」以來,省農墾集團把加強墾地合作、融入區域發展作為新形勢下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舉措加以落實,通過建立集團公司領導成員聯系有關地級市制度,圍繞城郊型農場開發,加強與農場所在市、縣主要負責同志的聯系接洽,提升合作層次,找准合作發展的切入點和地方發展的興奮點,主動以不同方式整體推進農墾融入區域發展。截止目前,集團公司已與省內宣城、淮南、蚌埠、六安、宿州、滁州6個地級市,中國種子集團、中石油、交通銀行、徽商銀行、安徽建工集團、國元集團、投資集團等多家央企和省企,安徽省農科院、農業大學、科技學院等科研院校和省旅遊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相關農場與懷遠、郎溪、廣德、埇橋等14個縣區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明確了合作方向和合作項目,在合作共建中充分發揮農墾特色、產業優勢和資源效益,構建農墾新的融資和發展平台,實現了墾地互利共贏的合作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墾地合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在墾地合作中,我們立足農墾,以城郊型農場為依託,按照「一個中心」、「兩個結合」、「三個堅持」的要求,即以加快發展為中心;與省委省政府大政方針相結合,與相關地市發展規劃相結合;堅持效益優先、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堅持因場制宜、因地制宜、創新合作方式,堅持由點到面、由單項到多項逐步推廣的合作步驟,全面實踐「開放辦農墾」。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堅持以集團為主導、以農場為主體、以土地和發揮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帶動作用為平台、以項目為抓手、以共贏為目標,按照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農墾土地資源的最大優勢,實現當期效益最大化,長期效益制度化;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妥善安置合作發展中失地職工;堅持規劃先行,融入區域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二、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范合作開發行為
我們開展的墾地合作是從城郊型農場土地開發運作和充分發揮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帶動作用開始的。在土地開發中,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結合農墾實際,出台了《安徽農墾土地使用管理辦法》、《墾地合作開發管理辦法》、《墾地合作開發考評辦法》等指導性文件,提出合作開發要求,規范項目用地預審、審批程序,在工業項目、公益項目征地中,嚴格按照省政府規定的征地補償標准執行;在工業園區合作共享中,落實稅收分成獎勵和長效機制,保證農墾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商業土地上市方面,爭取土地凈收益墾地雙方共享政策。農墾內部按照「存量保證、增量共享」的原則,通過利益紐帶平衡集團公司、農場、職工、開發企業各方利益關系,激發合作發展的積極性。
三、因地制宜,因場制宜,不斷創新合作形式
按照「實事求是、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一場一策」的總體要求,目前已形成多種合作發展的模式。
一是項目帶動模式。
省農墾敬亭山茶場位於宣城市郊,該場場部及山南等地約3萬畝土地納入宣城市城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其中約3000畝在城市中心區,區位和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省農墾集團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東向發展」戰略和宣城市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以開發建設生態觀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主線,與宣城市政府共同實施敬亭山茶場山南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並配套建設居民住宅小區和生態旅遊度假區。此項目一方面盤活了農墾土地資源,實現了土地資本增值的最大化,茶場職工拆遷安置受益顯著;另一方面改善了宣城市部分市政設施和投資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1年省農墾集團與滁州市政府簽定戰略合作協議,以位於該市境內的5個農場為依託,就現代農業(種業)、汽車試驗場、農業產業化(大米等產業)、城鎮化建設(商住開發)、都市生態林業綜合開發(旅遊)等項目進行合作發展。
二是整體開發模式。
省農墾淮南農場位於淮南市東郊。省農墾集團以「合(肥)淮(南)同城化」為契機,抓住京福高鐵淮南站、淮蚌高速公路、206國道改線、淮河淮上大橋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均經過淮南農場場區,且京福高鐵淮南站坐落於農場區域的發展機遇,與淮南市共同開發淮南農場,並於2009年7 月成立了「淮南農場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與淮南農場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受淮南市政府和省農墾集團雙重領導,享受區級管理許可權和開發區財稅、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行使區級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土地規劃建設管理等行政執法許可權。省農墾集團還與淮南市政府共同出資成立了「淮南墾投建設開發集團公司」,主要從事淮南市東部濱湖新城區的開發建設。目前,淮南農場4.2萬畝土地已納入淮南市整體規劃,合理安排現代農業區、工業園區和新農村城鎮化建設試驗區等各類用地,11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及東部工業園區等項目陸續啟動,陝西重汽、山西煤機、中國建材等一批知名企業陸續入園,整體開發工作穩步推進。該項合作不僅提升了淮南農場整體經營水平,而且促進了淮南市的城市建設,達到場地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是改革創新模式。
省農墾龍亢農場位於蚌埠市西郊,系全省100個綜合改革小城鎮之一。省農墾集團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合、蕪、蚌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戰略,與蚌埠市政府合作,在原龍亢農場產業集中區基礎上組建「蚌埠龍亢農場現代農業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驗區以現有的龍亢農場產業集中區為基礎,藉助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創新機制,整合資源,著力建設農業科研基地、農業展示培訓基地、農作物種子繁育基地、綠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園、食品產業園、生態宜居城鎮和皖北農貿物流中心,從而成為蚌埠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目前,龍亢農場產業集中區已落戶工業和商貿服務企業近30家,年創利稅1500多萬元,並升級為「省級創業園」。投資4500萬元的農貿大市場年交易量15萬噸,輻射區域人口達10多萬人。
四是共建園區模式。
早在2003年,農墾與郎溪縣人民政府達成共識,共同招商引資,共建工業園區,成立了十字鋪工業園區,經過幾年發展,該園區於2010年升級為「省級創業園」。農墾與壽縣人民政府和懷遠縣人民政府也分別成立了壽縣工業園區和龍亢農場產業集中區,與地方政府共同招商引資。省農墾集團有11個農場位於國務院批準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之內。省農墾集團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以農墾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工業園區為依託,積極爭取政策,承接產業轉移,實現共建共贏。
五是科技合作模式。
省農墾集團與省農科院在龍亢農場共同成立了皖北科技創新中心,成功研發「皖科700」等小麥新品系、「綠旱一號」水稻和「皖豆28」等品種,並開展了國際合作水稻中國區高產栽培等試驗。與安徽農業大學共同選育繁殖優良小麥品系。開展了航天育種工作,為皖墾種業今後進一步佔領良種科研和繁育的制高點打下了堅實基礎。除加強與有關市政府合作發展外,農墾有關城郊型農場也加快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如,夾溝農場與宿州市埇橋區合作共建現代農業;水家湖農場與長豐縣合作發展草莓等高效農業產業;皖河農場充分利用土地、人力資源豐富及城郊型農場區位等優勢,著力發展高效蔬菜產業,打造安慶市菜藍子工程;碭山果園場與碭山縣進行場縣合作共建,發展小城鎮和特色水果等產業。
5.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簡介
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開發區)始建於1988年,1993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現已開發5.7平方公里。201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淮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
開發區管委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市政府全面負責開發區的建設和管理,全權處理開發區一切事務。管委會內設辦公室(政研室)、經貿發展局(招商局)、建設發展局(土地局、規劃局)、社會發展局和財政局。市直工商、稅務、公安、技術質量監督等部門,分別在開發區設立了分支機構。開發區管委會和各分支機構集中在開發區投資服務中心辦公,為入區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規劃面積2萬平方米,現已建成 4000平方米,並入駐高新技術型企業10餘戶,成為淮南市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基地和高新技術項目的孵化器。
開發區基礎設施功能齊全,為投資者提供道路、供電、供水、供氣、供熱、排水、排污和通訊等「七通一平」的建設用地。
開發區現有企業190餘家,總投資達50多億元。其中外資企業20餘家,實際利用外資2億多美元。開發區現已形成以生物醫葯、紡織印染、軟體開發、機械加工、食品加工和電子電器為主業的產業特色。開發區境外投資主要來自韓國、澳大利亞、美國、德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韓國綠十字株式會社、韓國信友株式會社、韓國大弘紡織株式會社、澳大利亞江氏企業集團和德國拜耳公司等知名企業;國內投資者主要來自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四川、陝西等省、市,其中包括浙江萬向錢潮集團、四川托普集團、江西江中集團、陝西東盛集團和安徽豐原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
開發區已形成「區中有園、以園興區」的開發建設格局和產業特色。根據開發區的總體規劃,目前正在建設六個專業工業園區:安徽淮南生物醫葯工業園、安徽淮南韓國工業園、托普淮南軟體園、淮南萬向工業園、淮南益益乳業科技園和淮南電子工業園,其中安徽淮南生物醫葯工業園和安徽淮南韓國工業園為省級工業園區。
開發區支持和鼓勵國內外客商在生物工程技術及產品,紡織、印染、服裝加工及紡織機械產品,新型醫葯、現代中葯及精密醫療診斷設備,機電一體化技術及產品,新型材料、精細材料,電子信息產品及現代通訊設施,食品、飼料添加劑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投資,並享受財稅獎勵、土地扶持和優質服務等優惠政策。
「唱響煤電化、辦好開發區、發展高科技、創建文明城」是淮南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戰略。開發區作為淮南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四大支柱之一,已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窗口、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和快速發展、最具活力的經濟新區。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路綠燈」和「只要項目定下干,一切手續我們辦;只要項目一開工,跟蹤服務全過程」是我們對所有投資者的鄭重承諾。
開發區管委會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開發區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