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的園區規劃的步驟
園區規劃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規劃隊伍建設:建立規劃隊伍,包括領導機構和技術機構。
2. 園區規劃范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園區范圍,原則上不得佔用新的土地作為工業用地。需充分利用現有工業區域、污染的廢棄地區(此時,園區可作為生態恢復或經濟再開發的舉措,例如美國馬里蘭州Baltimore、維吉尼亞州Cape Charles等生態工業園區)或當前運行的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
3. 現狀調研階段:主要調查和分析園區以及周圍區域內當前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背景,現有行業和企業狀況,物流、水流和能流,廢物產生和處置,現有生態工業雛形,環境容量和環境標准,可能的廢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產業鏈等。
4. 規劃目標確定:針對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見後文)中各類指標,提出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目標應盡可能量化和易於考核。
5. 方案設計階段,包括:
(1) 總體框架設計:根據現狀分析結果,結合規劃目標,進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從而給出園區的總體框架設計,包括主要的工業鏈、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的設計。
(2) 產業發展規劃:主要行業的發展定位、產品規模、支持項目等。
(3) 入園項目篩選和入園項目指南:篩選和提出最初的入園項目(包括工業項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由於園區一般是一種開放式結構,因而需對今後的入園項目制訂入園項目指南。
(4) 政策設計:制訂相應的園區管理措施、鼓勵政策。
(5) 支持系統設計:如企業孵化器、信息共享設施、廢物交換系統、教育培訓、研究和開發、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6. 投資和效益分析:包括園區的投資預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分析。
2.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的園區的規劃方法和技術
1. 對於各類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方法的共同特點是:
(1) 園區規劃應建立在傳統的城市和區域規劃、園區規劃和環境規劃方法的基礎上。傳統的規劃方法,如系統規劃法、數學規劃法、空間規劃技術(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中發揮作用。
(2) 由於生態工業本身的特點,規劃中應納入清潔生產、生態效率、工業代謝、副產品交換、生態設計、生命周期分析、聯合培訓計劃、公眾參與等思想和相應的方法。
2. 物質集成
物質集成主要是根據園區產業規劃,確定成員間上下游關系,並根據物質供需方的要求,運用過程集成技術,調整物質流動的方向、數量和質量,完成工業生態網的構建。盡可能考慮資源(包括水、油和溶劑等)回收利用或梯級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物質資源的消耗。
物質集成可從三個層次來體現生態工業的思想:在企業內部,要實施清潔生產;在企業之間,將廢物作為潛在的原料或副產品相互利用,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優化園區內所有物質的使用和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在園區之外,充分利用物質需求信息,形成輻射區域,使園區在整個經濟循環中發揮鏈接作用,拓展物質和能量循環空間。
可以建立物資和廢物交換中心,負責各企業物資的交換和副產品與廢物的處置。
3. 水系統集成
水系統集成是物質集成的特例。水系統的目標是節水,應考慮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傳統上,將水的質量水平分成飲用水和廢水。近年來,在一些企業、賓館、學校、小區出現了所謂的「中水」(相當於工業上的循環水)回用概念。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中,可以將水細分成更多的等級,例如超純水(用於半導體晶元製造)、去離子水(用於生物或制葯工藝)、飲用水(用於廚房、餐廳、噴水池)、清洗水(用於清洗車輛、建築物)和灌溉水(用於草坪、灌木、樹木等景觀園藝)等。由於下一級使用的水質要求較低,因而可以採用上一級使用後的出水。例如目前許多企業採用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環水—第二次濁循環水」的循環過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間接冷卻水循環利用、封閉水循環等技術,都可以在生態工業園區中跨企業採用。
在水的多用途使用時,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水處理,以除去進水中的有害固體物質和液體物質,盡量提高水的純凈度。 處理後的水再回用於同一工段,或用於質量要求低一級的用水。水處理方法可根據不同的情形採用冷卻、分離、過濾、超濾、反滲透、消毒、沉澱、生物處理、濕地處理等工藝。水處理設施可作為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一部分,並且在經濟上自負盈虧。
4. 能源集成
能源集成不僅要求園區內各企業尋求各自的能源使用實現效率最大化,而且園區要實現總能源的優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在某些情況下,園區總能源消耗量甚至可能減少50%。一種途徑是能源的梯級利用。根據能量品位逐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園區內根據不同行業、產品、工藝的用能質量需求,規劃和設計能源梯級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產業鏈中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種途徑是熱電聯產。我國的熱電聯產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在園區中,應因地制宜地利用工業鍋爐或改造中低壓凝汽機組為熱電聯產,向園區和社區供熱、供電,從而達到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的作用,同時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5. 技術集成
關鍵技術種類的長期發展創新,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在園區內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綠色管理是實現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為此園區的規劃和建設中,從產品設計開始,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的原則,依據生態設計的理念,引進和改進現有企業的生產工藝,應用高新技術、抗風險技術、園區內廢物使用和交換技術、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等以滿足生態工業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資源、極少產生廢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術系統。
6. 信息共享
配備完善的信息交換系統,或建立信息交換中心,是保持園區活力和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園區內各企業之間有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集成,必須以了解彼此供求信息為前提,同時生態工業園的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這些信息包括園區有害及無害廢物的組成、廢物的流向和廢物的去向信息,相關生態鏈上產業(包括其輻射產業)的生產信息、市場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法律法規信息、人才信息、相關工業生態其他領域的信息等。
信息交換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園區信息管理系統,便於物質和能量在園區、周圍社區和區域內進行流動和交換;通過示範、宣貫等手段,扮演教育和營銷角色,以宣傳生態工業原理,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理解環境問題和環境法規,克服生態工業運行的障礙;提供有關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資源、廢物最小化、清潔生產技術和應急反應等的指南和建議。
7. 設施共享
設施共享是生態工業園區的特點之一。實現設施共享可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復投資。 對於一些資金尚不十分充足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尤其重要。園區內的共享設施包括:
(1) 基礎設施,如污水集中處理廠、固體廢物回收和再生中心、消防設施、綠地等;
(2) 交通工具,如班車、其它運輸和交通設備;
(3) 倉儲設施,如入園成員間閑置的倉庫等;
(4) 閑置的其它維護設備、施工設備等;
(5) 培訓設施等。
3. 工業園區選址需要注意哪些要求
工業園是指建立在一塊固定地域上的由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形成的企業社區。在該社區內,各成員單位通過共同管理環境事宜和經濟事宜來獲取更大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個企業社區能獲得比單個企業通過個體行為的最優化所能獲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工業園的目標是在最小化參與企業的環境影響的同時提高其經濟效益。這類方法包括通過對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園區企業(新加入企業和原有經過改造的企業)的綠色設計、清潔生產、污染預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業內部合作。工業園區選址四大要素: 第一,所選地址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土地總體利用規劃。這是由於工業園發展一般都體現著區域經濟發展,必須要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還需考慮整個城市的土地總利用規劃;第二,要充分考慮現有設施的建設狀態及拆遷難度,以及環保要求。前者是工業園在原有物業基礎上建設時所要考慮的因素,而後者則包括在空地上建工業園所要遵循的原則,尤其是近幾年來,工業園建設一般都要過得了環保這一關;第三,符合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如高科技還是醫葯業等。這主要是說工業園選址要結合地方資源稟賦來考慮,這樣既能實現就近原材料的目的,又有利於特色產業的發展;第四,交通環境、產業配套以及配套設施。評價一個工業園區的成熟有:1、最重要是看產業聚集度,即產業鏈的成熟度及相關上下游企業的聚集度;2、交通配套;3、商業生活配套,工作生活環境的優美及便利。4. 如何加強工業園區企業用地管理
(一)嚴格工業園區規劃審批,強化規劃的龍頭作用
工業園區規劃是統籌工業建設用地管理、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總開關。在一定區域合理設置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發展和集約利用土地的必然要求。工業園區布點、
用地規模等審批權必須上收,至低放在省級政府。園區規劃一經審批,其效力上升為法律強制性,各級黨委、政府務必敬重、遵守,不得逾越紅線。工業項目建設,
無論什麼性質,無論規模大小,原則上都要進入規劃的工業園區,嚴禁亂鋪攤子;對個別佔地面積小,無污染,不影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不進入工業園區的項
目,地方政府要作出專題論證,逐級上報審批,未經批准,不得上報用地審批材料。省級以上政府要硬化、細化規劃修改管理措施,增強修改規劃的剛性約束,杜絕
規劃跟著項目走。對採取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等手段騙取修改規劃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經辦人員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
(二)改進園區用地審批辦法,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批准用地事前審查、事後稽查,
強化審批各環節責任,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建立錯案追究制度、問責制度、通報制度。如果我們都恪守職責,盡責盡力,建立一個良好工業園區用地秩序應該不難。
(三)改革政績考核辦法,建立科學的用人考核制度
上級黨委、政府要深化、量化對下級黨委、政府科學發展觀考核
辦法,要提高幹部任用考核的透明度、公眾參與度、審計力度,要將領導的幹部行為置於群眾監督、行政監督、媒體監督之下,讓善於做表面文章、善於蒙騙上級的
幹部無隙可乘;讓真心為民,腳踏實地的幹部得到重用,惟有如此,群眾才會服氣,事業才會興旺。
(四)徹底理順土地管理體制,強化執法監察隊伍建設
徹底解決改變「兩頭管」的現狀,實行上級行政主管
部門對下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完全意義上的直管,有利於基層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擺脫當前執法監察的被動局面,有利於土地管理政策法規的全面落實。
(五)建立土地稽查特派員制度,加大對大要案件查處力度
國家審計之所以力度大,震懾力強,一個重要的原因,審計署分片區建立了特派員辦,審計特派辦對一個地區、一個項目的審計,代表的是中央政府,這種辦法可以
有效排除干擾,抵制地方保護主義,捍衛法律的尊嚴。《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明確「建立國家土地督察制度,設
立國家土地總督察,向地方派駐土地督察專員,監督土地執法行為」,國務院發文至今近兩年,這項工作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影響了土地執法工作開展和運用
土地政策加強宏觀調控。
5.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的園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 指導思想
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將發展生態工業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相結合,與引進高新技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相結合,與區域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生態保護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2. 基本原則
園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園區應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相結合,保持盡可能多的生態功能。對於現有工業園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對環境的壓力。新建園區的選址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容量,調整列入生態敏感區的工業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對局地景觀和水文背景、區域生態系統以及對全球環境造成的影響。
(2) 生態效率原則:在園區布局、基礎設施、建築物構造和工業過程中,應全面實施清潔生產。通過園區各企業和企業生產單元的清潔生產,盡可能降低本企業的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通過各企業或單元間的副產品交換,降低園區總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過物料替代、工藝革新,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築材料、能源使用、產品和服務中,鼓勵利用可再生資源和可重復利用資源。貫徹「減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園區各單元盡可能降低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3) 生命周期原則:要加強原材料入園前以及產品、廢物出園後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應鼓勵生產和提供資源、能源消耗低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對環境少害、無害和使用中安全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可以再循環、再使用和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和服務。
(4) 區域發展原則:盡可能將園區與社區發展和地方特色經濟相結合,將園區建設與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要通過培訓和教育計劃、工業開發、住房建設、社區建設等,加強園區與社區間的聯系。要將園區規劃納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並與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方案相協調。
(5) 高科技、高效益原則:大力採用現代化生物技術、生態技術、節能技術、節水技術、再循環技術和信息技術,採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准,要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最佳平衡,實現「雙贏」。
(6) 軟硬體並重原則:硬體指具體工程項目(工業設施、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軟體包括園區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設、優惠政策的制定等。園區建設必須突出關鍵工程項目,突出項目(企業)間工業生態鏈建設,以項目為基礎。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軟體建設,使園區得到健康、持續發展。
6. 雲南省工業園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工業園區管理,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工業園區的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工業園區,是指經省、州(市)人民政府依照職權批准設立的工業產業集中區。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工業園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園區的綜合協調、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工業園區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工業園區發展需要,設置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建立有利於服務企業、適應工業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措施;
(二)組織實施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關專項規劃;
(三)制定工業園區管理制度和服務措施;
(四)按照職權審批或者審核工業園區內投資項目;
(五)組織實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六)負責工業園區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
(七)負責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八)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六條設立工業園區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條件和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以及當地城鄉、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林業保護利用等規劃,並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審批:
(一)設立縣級工業園區,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報州(市)人民政府審批;
(二)設立州(市)級工業園區,由州(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三)設立省級工業園區,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需要升級的,應當符合省人民政府規定的規模、產值等條件,並按照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審批。第七條申請設立工業園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工業園區規劃;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部門的評審意見;
(四)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五)選址意見書和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州(市)人民政府應當自縣級工業園區批准之日起30日內,將批准文件和有關材料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八條省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由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州(市)級工業園區規劃由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逐級報送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根據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建設詳細規劃,報本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九條工業園區選址應當不佔或者少佔壩區耕地,並向適合建設的低丘緩坡地布局,引導工業項目向山地聚集。
工業園區建設用地應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年度用地計劃單列。全省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當優先保障工業園區重大項目。
工業園區管理機構在園區規劃范圍內享有土地一級開發權,園區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工業園區構建融資平台,組建投資開發企業參與土地一級開發。第十條交通、城建、環保、供水、供氣、供電、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投資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工業園區。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安排工業園區的污染物控制總量指標。工業園區建設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集中處置工業廢水、廢物,開展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工業園區專項資金,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主要用於:
(一)園區規劃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二)園區基礎設施、信息化和服務體系建設;
(三)招商引資;
(四)園區發展監測分析;
(五)考核、獎勵。第十三條省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工業園區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動態管理。
縣(市、區)、州(市)工業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的監督、檢查,支持園區企業的發展。
7. 防城港企沙工業園的園區概況
一、生態環境
防城港市域面積6181平方公里,人口80萬人,第二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環境容量大,現狀污染小。根據《防城港市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分區》和《廣西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企沙工業區劃為三類環境功能區,適於安排冶金、化工、機械等工業企業。
二、地理位置
企沙工業區位於北部灣經濟區極具活力的海濱城市--防城港市。防城港市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西南端,位於廣西南部,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東鄰粵港澳,南瀕北部灣,西南與越南山水相連,處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和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唯一一個與東盟陸海相通的城市。全市面積6181平方公里,總人口86萬,大陸海岸線584公里,陸地邊境線230多公里。
三、港口依託
企沙工業區緊鄰防城港,防城港是我國西部最大的港口和全國沿海24個主要港口之一。設計吞吐能力超過10億噸/年。現有生產性泊位40多個,其中萬噸至20萬噸級深水泊位26個,現港口綜合通過能力超過7000萬噸,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個港口通商通航,集裝箱通過能力100萬標箱。高速公路和鐵路直達港口和工業區,實現集裝箱海鐵聯運。企沙工業區三面臨海,可建港口碼頭海岸線100多公里,三面均可建10-20萬噸的碼頭,目前工業區三面港區正在加緊建設,部份可在2013年投產。工業區距防城港碼頭30公里以內。所以,企沙工業區的港口支撐能力較強,可為工業區的企業提供服務便捷、成本低廉的物流運輸。邊檢、海事、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服務齊全完善,可為園區企業提供「門到門」服務。 防城港地理坐標位置為 10820,E,2137,N,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北岸,地理位置和地緣條件得天獨厚。防城港北鄰黔、渝、川,西靠雲南,東臨粵、瓊、港、澳,南瀕北部灣,是中國大陸聯接資源豐富的大西南和經濟活躍的東南亞地區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便利,是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的出口,南防高速公路直達港口;鐵路經南防線、黎欽線與全國鐵路相聯。海運已開辟有聯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經濟圈的國內航線,並已和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個港口通航。
企沙工業區位於企沙組團中部,西跨東灣與漁萬組團相接,距離沙潭江核心區12公里,利用城市作為服務支撐和依託,可加快該區域的開發建設 企沙工業區 啟動以來,園區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累計園區基礎設施總投資已超過120億元。工業區內路網總里程已達130多公里,南防鐵路及沙企支線貫通工業區各產業園,工業區內已建設了6個110kv以上變電站,正在建設若干個輸送電網路接入南方電網;供水能力可達工業用水60萬噸、生活用水5萬噸。路網、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已達到接納大型臨港企業入園的條件。
公路:工業區城市道路劃分為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三個等級。主幹路:現狀企沙大道紅線寬度80米,按雙向六車道設計,其餘新規劃主幹路一般為1000-1500米間距布置,紅線寬度40-60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次幹路:一般為500米左右間距布置,紅線寬度24-40米,按4-6車道設計,設計時速40公里/小時;支路:一般為200-300米間距布置,紅線寬度15-24米,按2-4車道設計。
鐵路:企沙支線自接軌站防城北站至企沙站,全長28.8公里,設皇城坳、雲約、企沙三站。技術標准:工業企業Ⅰ級,設計年輸送能力2850萬噸,項目總投資4.95億元。目前,企沙支線已修至雲約江貨運站處。
港口:工業區港口規劃主要分為三個港區:西港區、南港區和東港區,總規劃岸線長度為64667米。
(1)西港區規劃岸線為23.9千米,其中雲約江北部1萬~3萬噸級泊位2864米,5萬噸級泊位2825米,修造船岸線5411米;雲約江南部10萬噸級泊位970米,1萬~5萬噸級泊位2466米,支持系統岸線1417米;鋼鐵基地西部1~4萬噸級泊位4300米,5萬噸級泊位1380米,10~20萬噸級泊位2244米。
(2)南港區規劃岸線為19.89千米,其中1萬~5萬噸級泊位10920米,5萬~10萬噸級泊位7220米,10萬~15萬噸級泊位1750米。
(3)東港區規劃岸線為20.9千米,其中2萬~5萬噸級泊位11600米,5萬~10萬噸級泊位5000米,10萬噸以上級泊位4300米。
電力:目前企沙工業區已經建成火力發電廠一座,建設規模為2x600MW,於2008年1月20日投產發電,採用500kV電壓等級接入廣西南方電網。防城港電廠二期在現有廠址及一期工程的基礎上擴建2x660MW 的超臨界燃煤機組,計劃2台機組分別於2011年建成投產。
為滿足供電要求,企沙工業區啟動區從火電廠引4條220KV專線為該片區供電。 一、政策機遇優勢
廣西 發展的綱領文件——《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2號)已於2009年12月出台。
文件指出,廣西發展的主要戰略任務是培育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即依託沿海港口,進一步加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設,構建連接多區域的國際通道。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企業,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鋼鐵、林漿紙、修造船、糧油加工、新能源等產業,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臨海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並適時建設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等重大項目。
企沙工業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綜合資源優勢,目前正處在一個較好的發展時期,隨著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企沙工業區享受沿海地區開放政策、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邊境地區優惠政策。
二、區位交通優勢
企沙工業區區位優勢明顯,公路距南寧市143公里,距中越邊境的國家一類口岸東興口岸50公里左右,鐵路可經南防鐵路接入全國鐵路網,至南寧173公里。水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距海口218海里,距香港476海里,距東盟諸國1300~1800海里。並擁有防城、東興、企沙、江山四個國家一類口岸。並在自治區的部署下加快建設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一小時城市圈,加強與周邊地區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的對接和共建,不斷增強城市群要素集聚作用,形成連接多區域的重要交通樞紐。
三、支柱產業優勢
防城港市已經全面推進工業化進程,以現有的鋼鐵、有色金屬冶煉、能源、糧油加工等支柱產業為依託,努力打造一條可支撐防城港市經濟發展的產業鏈條。第二產業已經逐步成為城市產業的主力軍,主要支柱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四、服務環境優勢
防城港市委、市人民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並實行積極的鼓勵外來投資政策。目前各級政府部門觀念轉變較快,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風,服務水平都有很大改善,辦事效率不斷提高,重信用,講承諾。當前,圍繞進一步推進環境優化工作,防城港市的投資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現正積極構築發展新平台。
為了更好地為廣大外來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高效、規范服務,專門成立了「企沙工業區管理委員會」負責工業區招商引資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咨詢工作,提供政府各項「陽光」審批服務,接受外來投資者的投訴受理工作,依法維護外商的各項合法權益,為外來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防城港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和對外籍輪開放口岸,已具備海關、檢驗檢疫、港監、船代、理貨等配套齊全的口岸服務體系;防城港作為外開放城市之一,享有國家和自治區一系列優惠政策。而防城港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外開放工作,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外來投資政策規定。在防城港投資不僅可以落實國家、自治區制訂的各項鼓勵政策,還可享受到我市自有的更加優惠待遇。對在我市的重大投資項目,特別是工業項目,我們將採取更加靈活的、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持,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切實幫助外來投資者解決實際問題,並提供優質服務! 企沙工業區規劃位於企沙半島西側,東面以工業大道為界,西至東海灣,北起洲尾半島,南至北部灣。工業區的建設條件得天獨厚,集沿海、沿江、沿邊優勢於一體,工業用地廣闊,是廣西大型臨海臨港工業區。
企沙工業區堅持以鋼鐵、核電、鎳銅三大項目為引領,重點發展千億元鋼鐵和有色金屬,五百億元糧油食品,百億元能源、裝備製造、化工等支柱產業,並以這些主要產業為依託,銜接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鏈,培育產業集群,同時加快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工業區向節能、低碳、循環經濟型的千億元國際臨港工業區發展,樹立沿海新一極的產業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