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防範事故及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一、如何防範事故:
防範事故的發生,無外乎有兩點,一是預防,二是反違章。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國際通則,也是我國始終堅持的方針,要把預防措施真正落實到現場工作中去,首先要增強各級領導和有關人員以及職工的責任心,特別是要防止對待安全工作或冷或熱、時緊時松的認識,在思想上始終綳緊「安全」這根弦,堅持警鍾長鳴、常抓不懈。
其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把責任落到實處,只有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才能及時發現缺陷、消除隱患。
要加強安全監督檢查,充分發揮安全生產保護體系和監察體系的作用,堅持有章必循、執章必嚴、違章必究。
對於疏於管理,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因「三違」而造成事故的責任人和有關人員必須依法追究,嚴肅處理。第四要認真分析以往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強化日常管理,堵塞各種漏洞,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以避免重蹈覆轍。
再說反違章這是個常談的問題,人身事故在單位是安全生產的大敵,習慣性違章主要表現為不按規章制度執行,而是憑經驗和「感覺」操作,或者是嫌麻煩,圖省事而隨意工作。
違章習慣不是一日一時形成的,反違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杜絕的。主要預防措施,
要建立嚴格的監護制度,切實抓好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把安全責任層層落到實處,嚴格考核獎懲,養成嚴細認真的工作作風。
領導者要經常深入生產一線勤檢查嚴監督,常抓不懈。尤其是對發現違章行為決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行動上真正做到違規必究,執規必嚴,決不心慈手軟姑息遷就。
二、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繼續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對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安全生產工作的薄弱環節進行全面排查,該整改的整改,消除事故隱患。堅決制止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的現象,嚴厲查處違法行為,確保安全生產。
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重點做好設備安全管理工作,堅決取締違章操作行為,重點檢查人員培訓、機械設備、應急預案等。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落實措施,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特別是要抓好全員安全培訓,尤其要加強對新錄用員工、臨時工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
成立三級安全網路機構,「三級教育」要有內容、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制定《重點部位隱患排查及事故預防措施》、《重點部位應急搶險預案》,設立各級安全員崗位,明確了安全員崗位職責。
抓重點落實,每月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出具安全檢查報告,同時還不定期對重點單位進行抽查,對查出的隱患以書面形式責令整改,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抓宣傳教育,組織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一方面加強對員工的安全知識教育及培訓,制定了各種安全作業措施及檢查制度,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工作。
要牢牢樹立「責任重於泰山」的觀點,堅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
(1)工業事故預防是什麼擴展閱讀
1.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新法明確提出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將堅持安全發展寫入了總則,對於堅守紅線意識、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性好轉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第三條)
2.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方針和工作機制。將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完善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的重要地位、主體任務和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
新法提出要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各方安全職責。(第三條)
3.落實「三個必須」,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部門地位。按照安全生產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
新法一是規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明確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綜合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三是明確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依法開展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法律、法規、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八條、第九條、第六十二條)
4.強化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安全生產職責。
鄉鎮街道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基礎,有必要在立法層面明確其安全生產職責,同時針對各地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的安全監管體制不順、監管人員配備不足、事故隱患集中、事故多發等突出問題。
新法明確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管理機構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應當按照職責,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狀況的監督檢查,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第八條)
5.明確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人員的設置、配備標准和工作職責。
新法一是明確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將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設置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職人員的從業人員下限由300人調整為100人。
二是規定了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管理人員的7項職責,主要包括擬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止和糾正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等。
三是明確生產經營單位作出涉及安全生產的經營決策,應當聽取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意見。(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三條)
6.明確了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的職責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
一是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訓。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二是明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本法規定的從業人員的權利,並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從業人員的義務。(第二十五條、第五十八條)
7.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新法把加強事前預防、強化隱患排查治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是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採取技術、管理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二是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消除重大事故隱患。三是對未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的行為,設定了嚴格的行政處罰。(第三十八條、第九十八條、第九十九條)
8.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結合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新法在總則部分明確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提高本質安全生產水平。(第四條)
9.推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新法確立了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並從兩個方面加以推進:一是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單位應當有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鼓勵其他單位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
二是建立注冊安全工程師按專業分類管理制度,授權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
10.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根據2006年以來在河南省、湖北省、山西省、北京市、重慶市等省(市)的試點經驗,重點是為了增加事故應急救援和事故單位從業人員以外的事故受害人的賠償補償資金來源,新法規定:國家鼓勵生產經營單位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第四十八條)
㈡ 化工車間的實際情況簡述如何預防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一、控制與消除火源
(一)明火
工業生產中的明火主要指生產過程中的加熱用火、維修用火及其他火源。
加熱易燃物質時,應盡量避免採用明火而採用蒸汽或其他載熱體。如果必須採用明火,設備應嚴格密閉,燃燒室應與設備分開或妥善隔離。
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車間內,盡量避免焊接作業,進行焊接作業的地點要和易燃易爆的生產設備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需對生產、盛裝易燃物料的設備和管道進行動火作業時,應嚴格執行隔絕、置換、清洗、動火分析等有關規定,確保動火作業的安全。
煙囪飛火,汽車、拖拉機的排氣管噴火,都能引起可燃物的燃燒、爆炸。為防止煙囪飛火,爐膛內燃燒要充分,煙囪要有足夠的高度。汽車、拖接機的排氣管上要安火星熄滅器等。
(二)摩擦與撞擊
機器的軸承等轉動部位的摩擦、鐵器的相互撞擊或鐵制工具敲打混凝土地坪等都可能產生火花,當管道或容器破裂後物料噴出時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因此要採取以下措施:
軸承要及時注油,保持良好的潤滑,並經常清除附著的可燃污垢。
安裝在易燃易爆場所的易產生撞擊火花的部件,如鼓風機上的葉輪等,應採用鋁銅合金、鈹銅錫或鈹鎳合金;撞擊工具用鈹銅或鍍銅的鋼製成;使用特種金屬製造的設備應採用惰性氣體保護等。
為了防止金屬零件隨物料進入設備內發生撞擊起火,可在粉碎機等設備上安設磁鐵分離器清除物料中的鐵器。當沒有安裝磁鐵分離器時,危險物質(如碳化鈣)的破碎應採用惰性氣體保護。
搬運盛有可燃氣體或易燃液體的容器、氣瓶時要輕拿輕放,嚴禁拋擲,防止相互撞擊。不準穿帶釘子的鞋進入易燃易爆車間。特別危險的場所內,地面應採用不發生火花的軟質材料鋪設。
(三)電器火花
電火花是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據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和爆炸物質的性質,對車間內的電氣動力設備、儀器儀表、照明裝置和配線等,分別採用防爆、封閉、隔離等措施。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型等要遵照有關標准執行。
(四)其他火源
要防止靜電、雷電引起的災害;要防止易燃物料與高溫的設備、管道表面相接觸;高溫表面要有隔熱保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