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 謝謝大家啦!!!!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
原因:1、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進口。而該地區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 2、沿海地區地勢低平,填海造陸的成本低。
3、該地區人口密集,有廣闊的消費市場。
2. 俄羅斯和日本的工業有什麼特點
俄羅斯工業分布呈西多東少,主要是因為俄羅斯西面靠近歐洲阿爾卑斯山脈,平原遼闊,而西邊天氣惡劣(西伯利亞地區)、山脈居多、所以工業分布在西面平原或者靠近西北的北極暖流帶(方便海上運輸)。而日本,則有71%的工業地區分布在日本國土以南靠近太平洋的沿海地區或西面九州島地區,這樣更加方便日本海上的往來貿易,日本的軍事基地也主要靠近沿海,可以說,日本的工業分布是「靠海吃飯的」。
並不存在什麼國家國防誰好誰壞。
日本工業分布如何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
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
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
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
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
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
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
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
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3. 日本工業特點
日本工業的特點如下:
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唯盯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指敗和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日本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構成了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日本的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主要的工業城市有東京、大阪、神戶等。
日本的工業在戰後迅速崛起,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工業地帶,但是同時也產生了工廠過密、大氣污染、工廠用地和工業用水不足、交通堵塞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工業地帶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枯櫻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
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陶瓷等制窯業也主要集中在該地帶。阪神工業地帶金屬工業發達,紡織工業比率較高。
4.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
日本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價格比較高。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有名的島國,領土由7200多個小島和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有限,主要依賴進口,導致日本國內的普通商品價格比一般國家高出不少。
3、近幾十年經濟發展甚是緩慢。
2017年底,日本GDP總量48675美元,是中國的GDP總量的1/3左右,同比增漲率為1.6%,增速緩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總量已達到49070億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經濟總量沒有很大變化。
日本自從上世紀九十代初爆發了泡沫危機之後,GDP增速一直持續低迷,並且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出現了GDP負增長。那麼日本經濟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劣勢。
4、容易受其他經濟影響。
除了豐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賴進口,通過國外進口的自然資源有石油、鐵礦石、銅礦石等。日本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主要依靠國際市場。
日本主要出口的產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日本經濟主要依賴大量進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業產品,導致日本的經濟受全球經濟影響很大,一旦爆發全球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5. 日本工業特徵
特點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6. 日本工業原料依賴什麼工業產品依靠什麼市場
日本主要工業原料有煤,石油,鐵, 銅,鎳, 鋁土,鉛鋅
但主要都是進口
煤炭,石油主要來自中國,沙特,美國等
鐵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等
銅來自澳大利亞,非洲,美洲
鎳和鋁土來自美洲和澳大利亞等
鉛鋅來自澳大利亞,南美(智利,阿根廷等)
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1997年機械工業占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日本工業產品性能優良,在海外市場十分暢銷。進入80年代,隨著日本工業產品大量銷往國外,日本的貿易順差不斷增長,和各國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為減少貿易順差,日本企業開始進軍歐美市場,在當地成立公司,當地采購、當地生產。1985年以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相對下降,出口廠家紛紛將工廠遷往人工費低廉的亞洲各國,降低生產成本,日本製造業的海外生產大幅增加。但是,隨著工廠逐步向海外轉移,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即所謂的「產業空洞化」。目前最大的工業產品輸出地是中國。
7. 闡述日本工業分布的特點及其原因
日本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濱、阪神、中京、北九州4個主要的工業區。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機械工業一直處於重化學工業的中心地位。
製造業: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
礦業:
因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後,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等。
科技業;
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日本政府把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列為國家的3大支柱產業技術,並把3大支柱產業的關鍵技術細分為16項。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服務業: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之一。日本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文化業:
日本的文化產業在音樂、電影業、動漫產業、出版業、廣告業、體育用品產業、旅遊業、教育培訓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外貿業: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後,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後,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
拓展資料:
日本的交通: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已形成以海運為主,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國際航運中,貨運以海運為主;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客運以鐵路和公路為主;貨運以公路和海運為主。日本擁有龐大的海洋船隊,與世界各地都有航線相通。著名的海港有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
首都的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是日本的空中大動脈,在2008年世界機場服務質量的排名中,東京羽田機場位列第一,函館、福岡、大阪、關西、北九州、那霸的機場都是日本的空中交通樞紐。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國際航空、天馬航空(SKY)是日本四大航空公司,是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標志。
日本的陸路交通大部分依賴地鐵、輕軌、鐵路等軌道交通,日本鐵路的客運服務始於1872年,包括JR和私鐵在內的鐵道的總運行距離為27929公里,新干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以「子彈列車」聞名。2015年,運送旅客人數達到240億人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
8. 日本經濟特點是工業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賴什麼,大量出口什麼
(1)日本是一個地處北溫帶,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
(2)日本經濟特點是工業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賴進口,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
(3)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該地區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運輸便利,便於原料與燃料的進口,工業產品的出口.
(4)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其原因是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5)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日本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的必經之地,馬六甲海峽的航線成為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故答案為:(1)北溫帶;東;(2)進口;工業製成品;(3)太平;瀨戶內;該地區多優良港灣,海上交通運輸便利,便於原料與燃料的進口,工業產品的出口;(4)環太平洋;(5)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日本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的必經之地.
9. 日本的工業特點(不是工業分布特點)
島國資源貧乏,市場狹小,島國多優良海港,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近年來,海外投資建廠。以鋼鐵、汽車、家電產品為主。
10. 日本的工業生產特點是什麼
豐田式模式
近些年,日本大多數大型工業企業,逐步向豐田式工業模式過渡。
豐田式模式就是,核心技術和部件的開發生產自己掌握,配件生產委託子公司或專門生產廠家。
自己負責組裝以及系統整體整合。
子公司或廠家負責配送。
為減少配送成本,專門廠家或子公司都遷到組裝廠周圍,呈衛星分布。